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序
贺寄李佥枢(好诚○并小序。时李公疑行巨济县令。) 明 · 河演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敬斋先生文集卷之一
己亥春。两殿(太宗世宗)出神策。徙巨济于水内本土。吾以礼曹参判主掌施行。厥后为监司。亲承指命。凡军民事之未□右县物阜民康。公亦以行县□世之赏□恩渥霈然。亦□圣图保□不贺(缺)作诗寄赠。尤加勉焉。
徙建深天策,经营出圣神。
将军子惠,犷俗礼臣邻。
行县衣冠异,佥枢雨露新。
昔年承重命,今日贺安民。
和御制诗韵 其一 明 · 申叔舟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出处:保闲斋集卷第四
尝出御制诗一联示臣叔舟。传曰。予在潜邸时。慕世宗有作。忘其下联。尔其足之。臣辞不敢。即续进。寻命集赵子昂书刊印。就赐臣第。臣伏睹主上殿下奋厥神武。光复旧物。而哀慕无穷。至形于诗。舜之大孝。武王之达孝。实无与让。臣不胜感激。稽首稽首。谨依韵和三篇以进。
垂衣三十又三年,开我文明汉水阳。
盛德在人知几许,臣民没世尚神伤。
皇华酬唱六首庚午○见倪马皇华集) 其一 次韵呈倪天使(谦) 明 · 成三问
 押覃韵 出处:成谨甫先生集卷之一
景泰初侍讲倪谦给事中司马恂到国。能诗。馆伴郑麟趾不能敌。世宗申叔舟先生与之游。仍质汉韵。侍讲爱二士。约为兄弟。酬唱不辍。竣事还也。抆泪而别。(慵斋丛话)○张给事宁。学于倪文僖。后十年庚辰。以天使出来。闻先生不在。叹讶曰。吾师倪侍讲言东国多才士。何寥寥眼中耶。由此不喜酬唱。其豫让论。有意而作云。(芝峰类说)
夫子骋文词,轻车驾剧骖。
撑肠千万卷,四座应无谈。
玄哉天地窟,何深而不探。
所目不负耳,名固擅斗南。
海山千里邦,日夕多瘴岚。
跋涉岂不劳,靡盬心所甘。
数日杖屦下,益者非止三。
政如挠不浊,汪汪万顷潭。
不有假星槎,下风安容参。
幸尔一文轨,声教渐以覃。
喜雨亭夜宴图诗。用诸公韵 其一 明 · 徐居正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四佳诗集卷之二○第二
世宗之驻跸喜雨亭也。赐酒銮坡侍从诸臣。命诸公子同宴。文宗在东宫。赐洞庭一盘。写盘面云。檀栴偏宜于鼻。脂膏偏宜于口。最爱洞庭。香鼻又甘口。臣等共侈上赐。作图题咏。以传于世。
驻跸城西拥瑞烟,当时侍从尽儒仙。
清谈玉屑陪公子,雅兴金樽敞绮筵。
好月有期来满座,长江无际去连天。
青宫赐橘尤新宠,绡幅传神耀后传。
题楮子岛图 明 · 姜希孟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私淑斋集卷之二
楮子岛。安驸马延昌之别墅也。岁癸丑世宗温阳。时余年十岁。随外祖母三韩国大夫人安氏往观。春花烂熳。被覆冈峦。长烟一境。浩无际涯。至今顶有斑毛。未尝忘怀。驸马季子汉城左尹安公(乐道)氏。栖心淡泊。不喜纷挐。得此岛。酷爱之。令画史写其形。且徵余恶诗。岛在都南。朝夕可至。而自幼及老。未能一往者。岂非名缰簪组所拘欤。今观是图。彷佛想像其幼时登陟之处。意不能无感。遂题于左云
王孙泉石膏肓,料理平湖十里庄。
玉镜光分天上下,青螺影倒水中央。
轻舟短棹通麻浦,丰草长郊接华阳
少小昔年曾历此,画中疑有旧沧浪
嘉善大夫同知敦宁府事闵公碣铭 明 · 姜希孟
四言诗 押阳韵 出处:私淑斋集卷之七
公讳孝悦。字诚甫。骊州人。赠右议政大生之第三子。高丽侍中闵渍之后也。公年二十五。中司马试。是年五月世宗太学。亲试士。公中第二名。即赐袍笏。游街呵喝。还家则家人初不知也。授宗簿直长明年庚戌。拜司宪监察。。朝京师。辛亥。拜吏曹佐郎壬子。转礼曹佐郎癸丑。拜司谏院献纳。俄迁刑曹正郎。未几。拜兵曹正郎。因事见罢。居乡者十馀年矣。某甲。复叙为奉常少尹。累迁至判通礼院事。某甲夏。升拜佥知中枢。公尊公老于南阳。乞郡连拜水原,仁川府使。某甲。升同知敦宁府事。阶加嘉善。某甲。公以年满七十辞职。上遣内翰还其状。不允。壬寅秋。感疾。九月己亥。卒于正寝。享年七十有八。冬十月二十五日庚寅。窆于广州下西村修理山南麓御苑里先茔之侧。与夫人李氏并葬焉。夫人。兵曹正郎安柔之女也。世系子孙之次。详载议政公碑文。公天性温雅。不喜纷华。饮食衣服。每与人共之。居计淡素。处之怡然。亲戚故旧。死葬婚嫁。必相佐助。孝诚老而不衰。好学晚而尤笃。左右图书。萧然无所营。诗文往往为人脍灸。此公平生终始之大略也。希孟戊午春。承先君之命。学诗于公。公待之犹子侄。遂有死生之分。公子泮。娶吾表从妹。有兄弟之义。请铭于余。铭其敢辞。铭曰。
骊山苍苍,骊水泱泱。
有闵大姓,世显于乡。
侍中毓庆,奕世重光。
公承祖烈,早捷文场。
扬历清要,令闻令望。
南宫校礼,薇垣抗章。
墨曹夏官,出入翱翔。
中罹微谴,谢事退藏。
十年幽居,山高水长。
再蒙天恩,尹于太常
终入枢密,宠冠椒房
公逊克让,惟德是将。
位不满能,畴敢不伤。
御苑之原,风水储祥。
刻铭玄扃,铭示无疆。
曹参判李公神道碑铭 明 · 李珥
四言诗 出处: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七
公讳泽。字泽之铁城世族。丽季有门下侍中文贞公讳岩号杏村。笔法妙绝。与赵松雪相埒。杏村之孙讳原。历事我太祖太宗世宗。官至左议政。为太平宰相号容轩。是公之高王考也。曾王考讳墀。官至承文院参校。王考讳陆。兵曹参判。善诗文。有青坡集行于世。考讳峤。早殁。以公贵赠兵曹参判。妣昌宁成氏。节度使夏城秀才之女。以正德己巳九月二十五日甲寅生公。公生而异凡。甫八岁。失怙。哭擗如成人。稍长。力学不倦。嘉靖辛卯。选补上庠戊戌中庙视学取士。公始释褐。入承文院。由副正字。升至博士辛丑。升成均馆典籍兼承文院校检。公善写事大文书。故常带承文之职。历工礼兵曹佐郎,司谏院正言,侍讲院司书。又历工刑兵户曹正郎,侍讲院文学,司宪府持平,弘文馆修撰,司谏院献纳。乙巳丙午之閒。坐不傅时议。迁置冗局者数年。丁未夏。六镇凶歉。朝廷方轸北忧。以公有抚御才。由军器寺副正。授通政。拜稳城府使。己酉夏。以病递。颇有去后思。历义州牧使佥知中枢兵曹参知。转承政院同副承旨。升至左承旨乙卯。特加嘉善。拜咸镜道节度使。厥后为观察使者七。曰清洪,全罗,黄海,庆尚,咸镜。而再按京畿。为都承旨者一。为节度使者一。曰平安。为汉城府左尹者一。为参判者二。曰刑曹,礼曹。万历癸酉。以礼曹参判谢病免。是年九月二十九日丙午。卒于第。享年六十五。讣闻。赙祭如仪。十二月辛酉。葬于广州葛麻里先茔之侧。公赋性温平。制行和易。待人处事。不设畦畛。莅官尚廉谨。在家崇俭约。势利芬华。非所汲汲。公退还家。不喜交游。官登亚卿。巷无车马。如寒士家。人或戏嘲无客。公曰。无客。真吾乐也。杏村之后。多以善书知名。公笔势豪健。自成一家。诗亦典雅。而少与人酬唱。世无传焉。射艺得妙。武夫莫敢争。可谓才兼文武矣。常戒诸子曰。勿为恶德。以忝先祖。晚年。筑骊江小墅为退计。以母老不敢决。临终。语诸子曰。有生必死。死何为戚。但以老母为念耳。且忧国事曰。吾则已矣。汝等当识之。公初娶密阳朴氏主簿薰之女。生一女。适金可宾奉事。再娶李氏宗室广平副守讳存英之安。中义大夫加恩君份之孙也。夫人生于正德乙亥四月十二日己亥。配公三十馀年。执妇道孔宜。事上抚下。咸得欢心。制产有方。虽值育鞠不色忧。以无挠公雅志。嘉靖乙丑。先逝。生四男二女。男长曰磬。早殁。次曰碾。武科判官。次曰磾。察访。次曰砥。进士。女长适梦彪。次适尹希宏。皆士人也。金可宾生三女一男。女长适朴继禧。次适崔五凤。次适申光弼进士。男幼。磬生二女。长适尚孙。县监。次适沈孝谦进士。碾生一男曰逑。磾生四男一女。男适,运,暹,馀幼。砥生二男。皆幼。梦彪生二男二女。长曰洁。馀幼。尹希宏生一男二女。皆幼。葬公之翌年。其孤求碑铭于珥。珥生也后。未获从公游。公之晚年。始被容接。赏其方物无忤而已。他无以窥浅深。恐不能发扬幽光。累辞而请益确。经岁不懈。窃思自珥省事以来。当国之宰非一二。吹嘘之力。可夺造化。病于夏畦者。肩相接也。未尝闻公游其门。以求捷径。故虽无焕赫声。不至蹈祸机。非恬澹自守。能如是乎。此可铭。铭曰。
皎皎如雪,厥或易涅。
硁硁如石,厥或易缺。
惟其近名,未能允迪
公无骛外,涉世从容。
有热炙手,公濯以风。
有网无隙,公不在中。
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巡宣六道,未见润屋。
我谓公清,人谓公拙。
洁无皓色,柔无所屈。
易箦何言,念母忧国。
盍刻斯铭,用阐潜德。
敬次罗州抚夷楼韵 其一 明 · 赵宪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一
五代祖有讳环。以门荫受知于世宗朝。为京畿都事。历宰善山江华宣德五年庚戌。以通政。继李勖为州牧使十二月既望下车。越六年乙卯季冬晦秩满。以上护军致仕。归老于通津田庐。呜呼。自乙卯万历辛巳。凡百四十七年。而孱孙以承乏佐幕。俛仰治所。抚循馀民。欲访故事。无从问闻。只于州吏所记先生案中。历考始末。不胜感怆。敢次板上韵。以叙远慕之意。
雄藩南服抚夷楼,诗属升平但射帿。
鼻祖治声知几岁,孱孙浪迹幸今秋。
遗民自尔诚心爱,祛瘼缘何喜色浮。
努力愿将王泽究,边城永保万年休。
佥知李公墓碣铭 明 · 李廷龟
 出处:月沙先生集卷之四十七
成庙培养士气。至于中庙初年。道德正直之士彬彬辈出。至今追数当时人物称为己卯诸贤。其一驹城李公方严有大节。立朝亢直。不以权势诎意。由是数困于外。不大显以终。讳弘干字大立。弱冠登第。由院选史局。历户、礼、兵员外郎中。于台阁则再为掌令。一为正言、执义。于讲官司书、弼善、校理各一。于诸寺。判司饔、军器宗簿奉常事。又各一。于外庸则平安评事全罗都事。便养守昆阳、沃川郡。一忤权贵。为水原郡守。再忤为公、清、光三州牧。治常为一道最。用殡殿劳。升通政。踰年。充贺至副使朝京。还至丰润疾卒。官庇丧葬驹城旧茔巽向原。距公生弘治丙午。得年六十一。公天性至孝。先司谏之亡。公年尚少。哭泣秉礼如成人。奉母色养。至老如一日。自饬峻整。训子弟有法。持官莅家。内外斩斩。而接人遇物。和气蔼然。赒人之急。不问有无费。乐善喜士。朋游皆当世名人。尤与静庵冲庵为道义交。己卯祸作。公常忼慨。语南衮之婿李墠曰。止亭以儒林领袖。再得告变之名。一生名义何居。闻者失色。乙巳狱起。司谏郭询死于理。知旧无过门者。公在太常。欲以先生礼赙之。诸僚惧及祸莫敢应。公独赙其丧。群小侧目。将搆以法。不少挠。灵山君恮窜斥。人皆知枉而不敢言。公入筵建白。乞依世宗放让宁故事。中庙改容嘉赏。即令放之。朝野咸快。其在风宪。权宰梁渊势焰薰灼。纵奴辱其邻孀妇。公囚讯之断以法。且劾家长不纠之罪。豪贵惮之。竟坐此出麾。其坚确自守多类此。此可见公之大者。呜呼。使公垂绅搢笏于庙堂之上。其树立必卓卓。而位卑而无年。吁其天意耶。公之上世有讳吉卷。太师策三重功臣。累传至讳升忠。工曹参判讳奉孙。临陂县令讳孝笃。官至司谏。是公三代。司谏负士望不大施。有三子。公于序季。公夫人固城李氏。济用正逵之女。惟世袭训。择归归公。克敬克顺。甚有妇道。子凡二人。曰永成。礼曹正郎。曰享成。荫补鸿山县监。后公兄元干。女凡四人。长适金彪。次适韩濩。官皆县监。次适赵应贤。次适文科佥知韩性源。正郎生四男二女。男曰肤敏、时敏、思敏德敏鸿山生四男七女。男曰肇敏、谨敏、贞敏、靖。内外孙凡三十馀人。岁辛丑。诸孙相与谋。以为先梓树老矣。东南尚阙显刻。是应有待。遂以孙贞敏状。属于外曾孙李廷龟曰。我祖德烈靡不闻。然其详而信者。宜莫如子。子其图之。噫。铺张大君子事业。纵我非人。顾义有不敢辞。乃跪而读状。序而铭之曰。
惟至行公之笃,惟伟节公之卓。
行可学力,节必天得。
固天所毓,其生也特。
惟其荦荦,与世落落。
繄公之躅,我人之则。
四代祖纯诚明亮佐理功臣辅国崇禄大夫、行判中枢府事、兼知成均馆事、修文殿提学世子左宾客延城府院君赠谥文康樗轩李公神道碑铭 明 · 李廷龟
四言诗 出处:月沙先生集卷之四十三
恭惟我世宗王远抚长驾。延揽群材。修起礼乐。损益章程。以开昌明博大之治。儒学文章之士。于斯为盛。云蒸龙跃。鳞集仰流。以左右鸿猷者。指可多屈。其最著者曰。樗轩李公石亨字伯玉。世传延安之李。来自唐中郎将李茂。以副将从苏定邦平百济。留仕新罗。赐籍于延。是其鼻祖云。至丽朝有讳贤吕。判少府监高祖讳孝信。版图判书。曾祖讳匡。司仆正、赠兵曹判书。祖讳宗茂。工曹典书、赠左赞成。考讳怀林。侍卫司护军、赠左议政。妣春川朴氏。司仆正彦之女。议政天性至孝。朝夕躬扫家庙。丧祭一遵礼制。太宗宠遇极隆。晚无子。祷三角山生公乙未十月。前一日。议政公直禁省。梦坐大石。白龙拆石而出。觉则舍人报生男。名公以此也。状奇伟。骨格异凡。稍长。文思日进。十四。魁。升补入学成均。声名已藉甚。二十六。并魁生员进士及第初试。翌年。连魁三榜。设科以来未尝有也。英庙大喜得人。直拜左正言、知制教。命三馆赐宴阙门外。俄被选赐暇。读书于真宽寺。拜集贤殿副校理。同撰治平要览。以编修事殷。不烦他务。遂升至应教丁卯。重试对策。公又居魁。而同公优等者八人。亲试定魁。御题八骏图任制各体。公始制笺。以天佑作之君。圣人应千龄之运。地用莫如马。神物效一时之能为头联。成谨甫言今场可畏。莫如李某。见而诒曰。君欲效老学究。对俪为工耶。且以马对君。无乃不可。公长者。信其言。舍而制诗。成瞯知之。掠其联为笺。竟占一头。公曰。此膝不屈于人久矣。成曰。我能屈不屈人之膝。一时传为胜谈。超授直提学辛未。议政卒。庐墓三年。服阕。拜直提学甲戌。升通政。仍前职。乙亥光庙即位。拜佥知兼成均司成。公在集贤凡十四年。始迁他职。丙子。出为全罗监司。瓜满。拜刑曹参议。又出判公州。命升嘉善。治以劝学为先。未及期。化大行。召拜佥知。以修文殿提学。朝京还。上曰。特召李某者。将以大用。何寂寥耶。命拜汉城府尹上将西巡。海西方伯。难其人。特命公往。公翌日登途。整理延銮。区画无欠。上大喜。褒赏甚渥。升秩嘉靖。拜刑曹参判大司宪。先是。台官以言事多获罪。公风裁凛然。甚得论事体。疏劾一大臣贪纵。辞激切。上嗟叹即召见。降御榻命进勺。握公手曰。向使任言责者皆如卿。予岂不从。仍以疏示左右曰。今不得庇护某矣。即允之然公亦不久而辞递。拜京畿观察使户曹参判。升资宪。判汉城府事。兼左宾客。时设号牌。五年不就。特举公总治。悉以委之。俄升崇政。兼八道都体察使。辞朝。又加崇禄。公判京兆七年。上常曰。卿勿嫌久。事成。将以待卿。光庙升遐。以告讣请承袭如京。还加辅国。成庙即位。拜判中枢。命兼知成均馆事。故事主文者。必兼知馆。而时主文者久不释。故特有是除。盖以公文学宿望。常欲以命公者。酬之也。公亦以育才为己任。与二三儒老。轮坐明伦堂。训诲多士。甚有薰陶之效。辛卯。录佐理功。封延城府院君光庙尝谓公曰。再三勋盟。卿何独不与。必为他日功臣。至是果验。丁酉。卒于第。春秋六十三。成庙悼甚。辍朝减膳。祭及葬俱如礼。谥曰文康。葬龙仁文秀山圃隐先生左麓。遗命也。与夫人郑氏同茔。公宽平而严重。端雅而刚正。识见超迈。论议正大。决大事亭疑法。片言傅古义。毅然不可夺。居恒无疾言遽色。未尝以私干人。亦不受人私。虽亲莫敢以惰容近。训子弟常如寒素。子浑。殿讲通经。特命除职。公固辞曰。此儿年少。何敢早干恩泽。安平大君负贵而好儒。闻公名。艳慕之。累遣人求一见。公终不往。亦不受其遗。人以为先见。光庙践祚。公以先朝帷幄。形迹自孤。齮龁者伺公万状。公凝然自持。无几微见于色辞。绝不竞驰而求进。又力求外以远害。在湖南。闻六臣之死。题诗于益山东轩曰。虞时二女。秦日大夫松。纵是哀荣异。宁为冷热容。盖寄哀而示志也。有人恶之于上。且请按治。上曰。此特词人咏物。何必深求。终不问。后上向重公。礼遇殊绝。虽格于时。未果显授。而升超日隆。尝于内殿宴公。中殿亲执御衣一袭以赐之。命宫女制三壮元词。歌以侑酒。自是每召饮必歌之。尝谓公曰。五百年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非卿而谁。公曰。臣不敢当。公笔法妙。一时集贤诸公发愿诗。亦以公书为首。公尝撰大学衍义辑略二十一卷。随笺上进。上嘉奖赐鞍马。即命印颁。晚年官閒。诗酒自娱。家在泮水西。溪壑窈窕。葛巾藜杖。啸咏其中。客至留小饮。人望之如神仙。清慎节俭。不治生产业。位极人臣。而斗屋萧然。有屡空之叹。构茅亭数椽于园中。名之曰戒溢。平生饬躬训子弟。皆以是。卒之日。朝野悲。号哭吊赙无不尽。公著述甚多。而散失殆尽。明庙朝命裒辑印颁。仅二卷行于世。噫。文章之选。莫盛英庙朝。而公每举。独冠多士。一时群材。莫敢望焉。倘非公之望实洽于朝壄。乌能若是其卓卓。当乙亥丙子年间。并游诸人。非祸则显。钟簴鼎镬。判于左右。而公独履顺居正。危不诡随。负势者不能屈。工谗者不能间。倘非公之树立如是卓卓。乌能免于及哉。公虽未臻大拜。位望固已显隆矣。而人犹以不尽用为恨。惟其用之不尽也。故其名愈益重。世之望公泰山乔岳。至今妇人孺子。皆能诵之不衰。观于国乘野史。可知已。公之内外诸孙。共一千五百馀人。世继簪缨。蝉联登簉。岂其不尽用者在是耶。不肖孙廷龟。生于公没百年之后。祗奉遗训。忝窃名位。虽典刑邈焉。未及见道德之光辉。先君子常以太史公临绝之语。托于不肖曰。我先祖高名大业。赫赫照人耳目。非子若孙所敢私。惟是墓道不朽之业。予既赍志未遂。汝其勉哉。不肖孤夙夜佩服。耿耿三十年所矣。敢以平昔先君所诏者。诠次如右。盖有略而无溢云。铭曰。
天眷圣王,蔚启昌期,惟岳降灵。
乃魁多士,乃仪于朝,金门岁星。
云龙风虎,千载一时,拔茅汇征。
如彼祥凤,雍雍丽霄,瑞世文明。
黄麻六经,振玉铿金,万窍俱瘖。
黼黻皇王,笙簧礼乐,日虚圣襟。
天地变化,公惟自靖,亨以济艰。
进不离正,贞不绝俗,壁立危班。
虽居散秩,恩遇日渥,士望愈硕。
京兆七年,体察八路,所至手额。
成庙之初,擢长成均,蔚然儒宗。
策名佐治,优游盟府,位联上公
发挥曾书,纂成治鉴,笔下经纶。
名标文苑,功著儒林,泽在斯民。
文秀之山,昔贤所宅,公卜其麓。
芳徽不孤,百世如昨,过者必式。
按:公前配乌川郑氏。县监保之女。圃隐文忠公之孙。后配高灵朴氏。宗庙署丞真言之女。郑氏生一男。曰浑。文科掌令。朴氏生一男一女。男曰浩。进士。女适府使宋汝谐。此公之子若女也。曰大护军寿长、命、福孝长同知顺长、文科佥知原阳君边士谦。公之孙行。曰承旨巙、县监嶬、监察㞳、县令𡹘、兵使边明胤郡守边季、司评朴谨等三十四。公之曾孙行。曰郡守廷秀廷华、廷虎、县监麟瑞、麟趾、麟定判书廷龟佥知廷显、崔泳津、判书边协等八十七。公之四代孙行。曰县令赟、宝、资、右赞成贵、参军赉、察访宾、蕡、县监蒇、汝兴中兴永兴、监察楫、樯、梯、橹、枢、桡、、栏、柍、桦、司谏明汉、修撰昭汉、判尹边应星、兵使边应奎、掌令边应璧、兵使赵谊、赵讱、赵谌承旨韩孝仲察访金积教官闵后骞、县监崔应斗、府使李廷哲主簿朴大健、大华、司艺洪霙、郑玄源、朴知警、李运、闵相元、许继忠、郑象海等二百馀。公之五代孙行。曰教官时尹、时曾、时孟、时程、时说、时达、时敏、延阳君时白、时聃、牧使时昉、时亮、时益、时稷、时奭、时陟、时尚、时良、时英、时俊、时艺、时遇、时选、时进、时迪、时健、时烨、时燮、时熏、时焕、判书吴允谦正郎吴允谐察访吴允諴允诚承旨申应矩、正、李舜民洪汝一边庆胤金庆馀翰林金卨。县令尹吉元承旨张自好、、边屹、崔峻天、金俊男、县监朴峻成、弘宪佥知赵国信、国哲、国俊佐郎韩必远、必厚、必久、副正边范、永安尉洪柱元、许峋等二百四十馀。公之六代孙行。曰远基、僩、慱、悌、悰、县令恪、恒、憬、恂、憕、悙、㤿、悦、吴达天、具凤瑞等五十。公之七代孙行。此掌令出也。曰郡守宋世宋世良、尹伯龄、公之外孙。曰参赞宋麒寿参判宋麟寿赞成丁应斗。县监成悌元等十三。公之曾孙行。曰大司谏溉、牧使泂、副提学洵、应期、应光、应庆、监司尹希吉、判书尹自新、郡守尹克任、都事承绪校理金瞻、俞大脩监司丁胤禧参议佑、参判丁胤福尹仁涵等四十一。公之四代孙行。曰右议政申钦监司申鉴正、宋硕祚、孝祚、裕祚、显祚、邦祚、廷祚、熙祚、甲祚、参赞李庆全判决事李愖、参判南以信、李尚信、李惕、监司丁好善、丁好恭、丁好宽、丁好恕、丁好德等一百三十。公之五代孙行。曰参判宋锡庆、权昐、权昕、东阳尉申翊圣、申翊亮、丁彦圭、丁彦璜、南斗瞻、李晋等一百五十。公之六代孙行。此府使出也。曰导壤守。公之孙。曰洪佑卿李岑等八。公之曾孙。曰洪仪、李天鹏、慎泓等八。公之四代孙行。曰李宗诚李克一金重镒等十三。公之五代孙行。曰金克新、慎惟一、慎惟诚等二十五。公之六代孙行。此进士出也。派远而不显者。幼且未冠嫁者。不尽录。
吏曹判书文节申公神道碑铭 明 · 申钦
四言诗 出处:象村稿卷之二十七
盖当正德己卯。乃我中宗大王在宥之十四年也。图惟至理。蕲措世于三代之盛。而静庵赵先生以正学倡。营道同方之士。毕集扬廷。申文节公其一也。公讳鋿。字大用平山人。鼻祖崇谦。佐丽祖创业。终以身脱主危。丽祖追封太师开国公。赠谥壮节。历十三代而諿。典理判书。寔生晏。宗簿寺令。于公为高祖。曾祖曰槩。相世宗大王。官至左议政。与黄翼成熹同心辅政。以文章事业著称。卒谥文僖公。配享世宗庭。祖曰自准。观察使。考曰末平。宗亲府典签。妣曰权氏。翼平公揽之女。成化庚子生公。生而颖拔异凡儿。才龀已业书。不烦师承。辄晓经史大义。戊午。中进士癸亥。登第选入艺文馆检阅。俄转承政院注书。递授西班。仍带春秋馆。与修燕山日记。参史局者皆一时名胜。而公最少。申相国用溉亟称其才。戊辰。礼曹正郎谏院献纳弘文馆校理宪府持平。己巳。进应教知制教。。并丁内外艰。服阕。还拜应教典翰,执义舍人司谏司仆寺正。跻授直提学。升通政副提学。入政院。由同副至都承旨。加嘉善。命为平安观察使己卯。陟资宪。汉城府判尹。未久。擢拜吏曹判书。迁礼曹判书兼同知经筵春秋馆成均馆事。时群贤满朝。急于有为。嫉恶太过。有矫激之渐。公忧之。独持大体。要调适其间。而北门之变遽作矣。顾公居平。用心平恕。与物无竞。故不及于祸。然亦自此敛迹。退处散秩。朝京者再。观风者三。曰京畿,全罗,庆尚。己丑。刑曹判书庚寅。病辞为西枢。疾卒。享年五十一。葬于杨州峨嵯山辰坐之原。公资性端雅。风神森朗。望之如神仙中人。其居台阁。格君论事。肫肫诚悫。不皦察偏类。能动人主之听。而事亦归正。闲靖寡欲。无私营。关折不到。门庭阒如。可设雀罗。善治史。驰骋古今。了了如昨日事。人若问之。似若不深解者。其谦虚类此。醉则赋咏。人皆脍炙。而亦不以为事。执亲之丧。羸毁几灭性。孝爱之禀于天者然也。行植于内。德充于外。遭遇明时。若将有以展施也者。而不得究其用。惜也。公娶宗室富林君女。生三男二女。男长匡国进士。次弘国,华国。女长沈镜。次某。匡国娶宗室固城君女。生五男一女。男曰𥖝曰硡曰碖曰确县监曰硉部将。女曰权德舆观察使。弘国娶赵应卿女。生一男四女。男曰硌县监。女曰慎有相礼李重纲曰申克济曰朴悌男。华国典签怀贞女。生四男三女。男曰磼平城府院君。曰礏监役。曰砬汉城府判尹。曰硈南道兵使。女曰具思孟政府左赞成。曰安景濂佥知。曰瀹。沈镜有男某女适某。𥖝之出三人。男曰景福。女曰李澍,健。硡无嗣。碖之出五人。男曰景䄜府使。曰景祐县监。曰景禛。曰景礼。女曰申楣。确之出十人。男曰景珍同知。曰景瓒。曰景瑗平宁君。曰景禔县监。曰景琥佥知。曰景琛宣传官。曰景□。女曰李励。曰赵璜。曰尹唯安。硉无嗣。权德舆之出二人。男曰克中。女曰李廷直。硌无嗣。以景禔后之。慎有之出四人。曰守乙曰守武曰守身曰守甲。李重纲无嗣。申克济之出二人。男曰滢。女曰朴憘县监。朴悌男之出一人曰筵正郎。磼之出五人。男曰景禧平陵君。曰景祉监察。女曰尹民逸都正。曰洪戒元佥知。曰具宪。礏之出三人。男曰景祺奉事。曰景䙗都事。女曰崔珽参奉。砬之出五人。男曰景禛平城君。曰景裕东平君。曰景禋东城君。女曰信城君。宣祖大王第三子也。硈之出二人。男曰景■。女曰尹𪰙。具思孟有四男六女。男曰宬绫海君。曰宖。曰容县监。曰宏绫城君。女曰沈㤿县监。曰洪憙同知。曰权裕男判官。曰金德望县监。曰定远大院君。曰李某。安景濂之出二人。曰大郡守。曰大杞县监。瀹之出六人。男曰仁男宣传官。曰义男生员。曰信男县监。女曰朴恒吉都事。曰权克正同知。曰元慄。玄孙男女总若干人。今我主上殿下。即定远大院君之冢嗣。应天顺人。拨乱反正。而臣景禛,景裕,景禋,宏。依光日月。翊运佐命。实赞兴之烈。俱是公之曾孙。龙兴云从。圣作物睹。猗欤休哉。岂公之荫德所钟者非耶。公殁九十九年而始竖丽牲之石。景祐氏尸而成之。属钦叙其迹。钦之五代左正言晓。乃文僖公之弟也。名德相埒。钦言念本始。何敢不阐扬懿美。以式来者。系以铭曰。
呜呼文节,夙际昌朝
匪澄而清,不矫而翘。
渐鸿威凤,贲乎其仪。
用而未究,憖遗兴咨。
而公之世,王迹斯基。
天衢擎日,紧公子姓。
德厚流光,善积馀庆。
公殁百年,有屹其碑。
衣冠所托,精爽在兹。
铭以贞之,后贤之思。
有明朝鲜国朝散大夫行工曹正郎峒隐先生李公碣铭 明 · 申钦
四言诗 出处:峒隐先生稿附录、象村稿卷之二十五
有姊夫曰任君庆基。早殁。姊寡居。穷不能自活。朝暮待人举火。而所资给。俱于任君外舅李公所。自臧获马牛。至谷丝麻醢酱之微。李公辍而周之。若取诸怀中而与之。不问少多。惟姊氏所求。推而及于姊氏诸女。如待姊然。时稚昧在姊傍。已能记李公得古笃行君子之道。稍长。得雅于李公。为床下之拜。及仕宦从大夫之后。与姊同居。李公之为姊氏三十年如一日毋替也。钦之于姊所不得为者。李公行之有馀。益知李公非今世之人也。公之卒。方在累。未成渍绵之吊。为之一涕曰。善人天地之纪。今亡矣夫。未踰年。公之世孙厚源纪公行。谓曰不可无公言以贲吾大父。受而载之曰。公讳义健字宜仲号峒隐。系出璿派。五代祖曰玙。广平大君。世宗大王第五子也。高祖曰溥。永顺君。文章勋伐。为宗英冠。曾祖曰嵘。清安君。曰千寿。定安副正。考曰汉。白川郡守。妣曰崔氏。庆州大姓鸡林君汉洪女也。嘉靖癸巳生公。公生于纨绮。少任侠。逮省事。刮摩豪习。折节力学。有诗名。顾趣造高迈。视世之荣名利禄。如秕糠土苴。不数数举子业。甲子。始以大夫人命赴科。中司马。一时名贤。皆为莫逆交。竞尉荐。皆不就。晚以亲老。暂屈为敦宁直长。亲殁。不复仕。万历庚戌李相国恒福。奏公行谊。拜工曹佐郎。旋升正郎。辞不拜。天启辛酉。疾终。年八十有九。窆于广州秀山子坐之原。先兆也。公端粹宽和。得于天禀。律己恭俭。宅心忠恕。诚纯而恬穆也。洁清而贞固也。表里无间。不假修为。不动于事物。不泥于流俗。而亦不为厓岸斩绝之行。冲然澹然。望之温然。事母夫人。生而奉养。定省告面之节。滫瀡甘旨之供。凡系于孝之方者。无毫忽之不尽也。殁而葬祭送终追远之仪。革恑唈嗳之度。凡系于孝之思者。无毫忽之不尽也。母夫人病革。思食银鱼。时尚早。未及进而即世。公自是。见辄流涕。终身不食。事姑事兄姊。如事亲。施及宗族乡党。无不各称其宜。嘉事幽问。奔救必先。虽贱而仆隶。不加武怒。微而畜物。毙则埋之。其仁于处人。而博于爱物。有如此者。素不饮酒。而客至则设。坐席恒满。有孔北海之风。人与之接。自不觉其和气馨德之来袭也。贤者服其义。不肖者怀其德。远近少长。向风知慕。常畜药饵。济人之急。人有呼穷。施与略不靳固。而平生未尝向人求索。好善嫉恶。老而不衰。见非义。必面折之。不悛则违而去之。无嗜好。唯酷爱名山水。少游枫岳白云诸山。遇佳境。翛然忘返。为诗。有陶韦家致。笔法得大令法门。有所著稿。藏于家。公配曰尹氏。都正珍女。无嗣。托后事于侄郁。公之伯牙山县监仁健家督也。荫仕为凤山郡守凤山公悯公列于班祔。劝公别取同宗立后。公不从曰。吾托汝。而祔于庙。则上与吾父母祖先。同飨一堂。不亦乐乎。吾何以舍吾兄之子。取功缌之亲为后也哉。待凤山公及凤山之出。犹己出。公之声辉。洋溢于国中。上自公卿大夫。下至童孺庶贱。皆知世间有李正郎。较诸世之万钟八驺。无其德而享其贵。诩诩自大。而影沉迹泯。名湮灭而不称者。何如也。论公者比之徐孺子黄叔度。识者许其知言云。铭曰。
惟孝及悌,笃行实践。
学则在是,具此百善。
乐我良贵,卷而怀之。
人生适意,簪绂何为。
通不同流,介不绝俗。
暗合乎道,行无郤曲。
名山佳水,吉日良辰。
优哉游哉,我有嘉宾。
公适其适,万事浮云。
乘气归化,蝉蜕尘纷。
彼高四尺,君子之藏。
有欲型范,观此铭章。
按:大匡辅国崇禄大夫政府领议政兼领经筵弘文馆文馆春秋馆观象监事世子申钦撰。
伏次临瀛壁上六代祖樗轩先生 清 · 李殷相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东里集卷之八
我六代祖文康公樗轩先生。以三魁声望。受知世庙。晚年为都体察使。巡历关东。临瀛有题咏之什。癸亥春。我伯父白洲先生。以宣谕御史。亦有和篇。而本板皆未免漫漶于年久之后。岁丙辰。舍弟以前都宪。作宰本府。今年春。不佞受由休沐于箕城。路出名区。团会客馆。以宰秩出宰岭外。固是异事。而不佞之休沐来会。尤非梦想之所及。攀咏两代遗什。不胜羹墙之怀。兄弟各有追和篇。并刻前后诗律于一板中。以寓无穷之怀云尔。
三魁声望振当年,秀句流传岭外天。
休沐云孙来岂偶,摩挲纱壁感无边。
棠阴宛在鸣沙路,柳色轻笼出井烟。
况是弟兄攀和并,联床胜事续苏仙。
次明谷韵。寄申使君(义集)十七首 其一 太极 清 · 李衡祥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出处:瓶窝先生文集卷之三
不佞未弱冠。丧先考。翼年捲下于邵城之墓所。服阕后。东岗老爷专枉曰。不面而访。心之也。其或例观乎。仍与之吐露心肝。信宿而还。其后不计道途之远。或留三四日。或留一两日。至七八年弥笃。时或有不敢当之谬托。乃又曰。何不一谢。余作而曰。先君契年中。独老爷眷爱至此。此岂年少者之所期。虽执帚犹幸。而凡事诚外无他。岂欲使此踪。奔趍于世路乎。老爷矧之曰。小哉。非所意于所期待者。决科后入。则老爷已下世矣。平生所耿结。堇发帷堂间一恸。始与明相公暂伸慰礼。其后因公干。一造其庐。相公亦知其旧好也。昵席而迩之。且问经籍中数三疑晦曰。闰法一章。更无零度乎。余曰。四一之外。尚有馀分。合计一百三十年。当积二日。此蔡传所不道也。又问何在。余曰。仁山说可考。公顾谓季章(李判书寅烨)曰。更详之。壬午首春。余膺海命。路出镇川之草坪。时相公以三劄被谪。蒙宥而未返。薄曛投谒。则欣迓倍昔。语次间。问我以律吕新书。余曰。此非仓卒可口。公手酌一螺杯。起取庋阁间所箪裹者而躬曰。先子忘年。耳目良悉。况于笥箧中。尚有往复手札。虽不敢以友道迫君。君我间。岂容外貌。余曰。先大爷盛眷。尚积在心胸。相公又以所不安之教教我。我岂敢俗态萌心乎。然西山一书。必先五声可解。相公出示韵略后序而讯之曰。世宗朝训民正音。證定于辽东学士。是与邵氏经世声音为表里。此可为则乎。余曰。五方之呼吸不同。故吴楚伤于轻清。燕赵病于重浊。秦垄之懒音反急。梁益之平声似去。所谓反切。不过立摽箭射而已。若其天禀乡语。亦非此法可通。是故东坡。蜀产也。方音已偏于腭。终身经纪。未得其一乐府者。固也。我东亦偏于齿。虽以李相国权阳村之文章。终未解音律者。理势固然。窃谓平羽界面调。即东方之琴操也。以此谐之于俗乐则可矣。中土正音。决非楚语之可齐也。相公又问曰。金木水火。皆各有本音。适此则可谐乎。余曰。不然。牛吼为宫。雉鸣为角。羊呼为徵。豕叫为商。鸟啼为羽。此虽大纲。禽兽亦各殊禀。何可同也。古人以石磬为通天下一音。然此亦有风土之别。据此则季通所著之法。法可考而声不可谱也。惟德性纯至者。自得其方音。第不可推之万国。其日所酬酢虽不一。归趣大略如此。而伊时街鼓约再动。不可以迟矣。两情脉脉。殆若不可分者。公又勖之曰。明或可留乎。余曰。难矣。临发握手。甚有不忍之色。及下阶。公又出立曰。闻有亭榭所咏。可继此而得见乎。余既背庭碑矣。不敢蔓语。但曰无可示人。公再三丁嘱。余虽谢不敢。槩已黯黯。自不觉其首回舂辍。后与其孤(昌大)虽无雅分。犯礼发书。以道其怆惜者。亦此也。今则副学又不在。三世存殁。缅亦悲矣。想其门阑已寂。无可续旧。中心所悼。生死结矣。乃于刊集中。次其遗什。寄示东阁申使君。此亦元宾之意也。呜呼嘻噫。
着有形疑露,崇无迹似粗。
际涵虽体静,当动辄分殊。
独木生多叶,千渠注一湖。
太虚玄愈默,消息在河图
岭南乐府六十八首 其六十六 万鱼石己巳 清 · 李学逵
 出处:洛下生集册六
万鱼山洞。在密阳县东二十里。洞中岩石。大小悉有钟磬声。世宗朝。采之作磬。不中律。遂废。
鱼山之精,万石之空。
织襹冉曳,微风澒洞。
𧮯然大鸣,钟磬震动。
丰山不谐,泗滨矣往(叶尹𧋐切。)
泠然天质,谢彼推挏。
来人仰止,出云滃滃。
海东乐府五十六首 其五十四 做佛兄辛巳 清 · 李学逵
 押词韵第一部 出处:洛下生集册十七秋树根斋集
世传太宗之诞让宁也。太祖使宫婢。拥抱而来。睇视良久。有不豫色。及诞孝宁。又如之。至诞世宗。乃喜溢天颜曰。我东邦礼乐文物。其由此子兴乎。后让宁知太祖意有所属。佯狂以避位。孝宁亦修持瑜伽以自靖。世宗遂承大统。世以二大君。比泰伯仲雍云。让宁尝出猎。得獐鹿之属。日暮抵山寺。燔烧大嚼。孝宁见之颦蹙。为其屠杀过当也。让宁笑曰。我生为王兄。死做佛兄。足矣。我何惧哉。谓世宗已即王位。孝宁事佛。异日亦当做佛也。
生不愿万户封,死不用千佛供。
但愿得似曹景宗,霹礰弹强弓。
雪日去射南山鹿,鼻里生烟两耳风。
炰之复燔之,满酌吞甘醲,此乐真无穷。
监察行台莫敢诃,轮回业畜谁敢讧。
有弟有弟,一弟今日为王千乘国,一弟他日做佛森罗宫。
李文靖家牒后(并小叙)(壬戌) 清 · 任天常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穷悟集卷之三
按野乘。公名随。凤山人世宗潜邸时。受学于公。及上即位。遂被擢用。有文名。位至兵曹判书卒谥文靖。与黄翼成(喜)许文敬(稠)诸公。并配食于世宗庭。今其遗孙。以屡经兵燹。文献间缺为歉。更修家牒。要余有述。呜呼。孔子论才难。尝曰。唐虞之际。于斯为盛。而有九人焉。吾东明良盛会。莫如庄宪之世。而从与享之者只五人。则其人可知。况太宗之所招延。世宗之所旧学者乎。余窃不自揆。为题长律一首。以塞其请。
四百年间祀典垂,莫云文献已多隳。
时当庄宪才斯盛,享列翼成功可知。
祈父元来王旅长,甘盘况是圣人师。
吾虽有述将何补,且塞薪歌十世悲。
汉京杂咏 其四十 楮子岛丁丑 清 · 姜浚钦
 押翰韵 出处:三溟诗集六编
在三田渡西。高丽上党宗愈置别墅。我朝世宗以岛赐贞懿公主。公主之子安贫世继修栋宇图画。以求题咏。有郑河东麟趾序。今其亭亡矣。
东出东郊立马看,剩水残山初散漫。
山行水底脉不断,突起自作江中岸。
岸上芦花十里沙,人家大抵渔樵伴。
楼台丝竹化云烟,古人富贵今人叹。
独爱微官欲何用,百岁人生忧乐半。
柯谷桃源不须觅,归问江湖卖酒幔。
海东乐府 其一 箕子 清 · 李裕元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出处:嘉梧藁略册一
乐自箕圣始。逮本朝。皇明太宗赐乐器。声不中律。八音未备。世宗朝。生于海州磬石出于南阳。以朴堧为惯习都监。使校正乐部。仍设二教坊。左曰东京。右曰成都。即古乐谱所传也。其乐大同小异。合称三韩乐府。后世亦或演而添增。其揆一也。初叙其始尾。系时乐以备参看。
箕子东来人五千,八条设教遗风传。
大同江西京曲,文献犹馀二乐篇箕子乐无徵。独传大同江曲。施八条之教。民以大同江比黄河。永明岭嵩山西京曲。民习于礼让。尊君亲上而作此歌。)
大东续乐府 其五 海州 晚清 · 朴致馥
 出处:晚醒先生文集卷之三
世宗大王临御三十年号东方尧舜。于时海州磬石南阳。命朴堧蒋英作雅乐谱。
我田甫田,我
和风鬯庑,时雨膏之。
茎大如秫,叶长如茨。
乃颖乃秀,被于崇丘(叶其以反。)
望之■,即之葳蕤。
奄观日至,其役栉栉。
绀漆圆正,孔硕且
载耞载舂,一稃二粒。
歈登相杵,蹈舞戢孴(叶泣及反。)
献于太官,蒇(处言反。)玆泂挹。
渍以郁金,列于铏湆(以泣反。)
其香始达,八域氤氲。
上帝是歆,先祖是闻。
我王受命,维周之祯。
天不爱瑞,以绥以宁。
诞命嘉禾,菶菶海埏。
臣拜作颂,以媲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