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序
大圣乐 清 · 王昶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琴画堂词
存素留寓枫桥已经匝岁,翰墨之馀与其子蓼庵兼修梵行。日来小住青瑶池馆,因言娄水百馀年词学:鹿樵生体综北宋,未极幽妍,至小山、汉舒今培囧怀素威、颖山出,乃能上继浙西六子,同时作者,武林樊榭授衣广林则鱼川、橙里阳羡淡存位存兄弟,槜李则南芗春桥谷原,吴中则企晋、湘云、策时升之,共二十馀家,各擅其工,即南宋未有其盛也。众以为快论。微吟薄醉之馀,填此记之。
水榭吟鸥山斋簇蝶,寻春此住。
喜连朝、侧帽同来,拓画谭禅,不厌临风絮语。
见说倚声姜张后,逮秋锦、茶烟皆妙绪。
今何许。
是一曲娄江,重新乐府。

乌衣无限佳侣(谓小山、滓虚、香雪、别花四词。)
况论到昙花犹共诩。
东吴西楚,舞裙歌扇,留传法部。
兰舫半帆溪湖近,试按拍、飞觞同證取。
凭君数。
付麻沙、并传千古。
长椿寺观明刘太后画像诗以纪之丙辰 清 · 祁寯藻
 押养韵 出处:䜱䜪亭后集卷五
渔洋居易录》云:「长椿寺见明李太后像及田妃写真。」《日下旧闻考》云:「一为九莲菩萨李太后,一为庄烈刘太后,无田妃像。」今寺藏画像止一轴,谛审题字,尚可辨识。上方金书「宏慈极圣智上菩萨」八字,下注「崇祯庚辰年恭绘」七字,是孝纯刘太后,非九莲像。时帆先生存素堂文集》有《重装慈寿寺孝定李太后像记》,或渔洋当日所见即此像,后移于慈寿寺欤?今长椿寺乾隆间戴奉常璐手书唐东江、蒋心畬并其尊人匏斋先生诗一幅,皆指此像为李太后。或彼时尚存二轴,而诗中何以不及孝纯一语?曾宾谷先生诗注以为误也。
昔闻金塔楼,尊奉九莲像。
渔洋曾见之,双轴光爓朗。
燕舟留客话,其时像犹两。
莲台锦袈裟,寂寞尘蛛网。
厥后戴奉常,录诗及唐蒋。
像已失其一,仙李空瞻仰。
皆云慈圣容,作诗感畴曩。
纷吾考旧闻,疑信时惝恍。
今观庄严相,毗卢俨相仿。
佛号并纪年,金书尚题榜。
思陵幼失恃,追溯心怅惘。
宛转求画工,指示烦母党。
六宫纷雨泣,专殿崇肸蚃。
从此真容出,亦资佛力广。
缅思作绘年,时事益纷攘。
遗像下神霄,悽颜动天仗。
孝定有前徽,冥汉合并享。
不知慈寿寺,后来孰移往。
诗龛重潢治,记载应不爽。
此寺属卯金,呵护有龙象。
近时曾南城,题句发遐想。
想见皇觉初,栖霞馀梵响。
李文正慈恩寺文衡山西涯图合卷为叶滴臣阁读题丁巳 清 · 祁寯藻
 押齐韵 出处:䜱䜪亭后集卷八
西涯图》,文衡山长沙李文正作也。文正致仕后,于正德九年文宗严太仆乔白岩礼部昆弟为慈恩之游,赋诗四章,感旧纪事,属太仆衡山写图。大小凡二图成,而文正已捐馆。此其小幅也,与文正诗卷连装,乔跋详记颠末,时白岩已为大司马矣。后有康熙年间仁和西涯右曾跋并次韵诗。咸丰六年八月润臣侍读持以示余。余复从侍读假观诗龛居士存素堂文集》,记文正居阯、别业、祠墓甚详。其《西涯考》多采取汤跋。又跋,蒋湘帆影摹西涯诗帖及西涯跋诗,并云于苏斋睹石田《移图》,又得文待诏西涯图》摹本,盖即从此图临摹者。十二月侍读复以苏斋石门方兰士薰之友陈默斋所摹西涯《别业图》并朱野云鹤年补摹成斋竹舫图》(陈璚字玉汝长洲人,官南京都衡史,西涯门人。)合卷见示。翁诗有「岂执衡山卷似无」之句,盖亦未见文迹也。侍读获此二妙,可谓翰墨奇缘矣。
慈恩寺西涯西,西涯门外沙筑堤。
停云一片照积水,至今烟树犹凄迷。
怀麓老人老安归,案无鱼菜田无畦。
惟有门生数来就,寻秋时复尊酒携。
酒酣得句晚钟外,层楼秋色不可梯。
瑶琴三弄意未足,曲终一奏神尤悽。
岂惟钓游感今昔,亦因时事伤羁栖。
南山猛虎谁敢射,湘江鹧鸪空自啼。
当时赋诗寓鹤叹,更藉妙绘留鸿泥。
图成人去客悲慨,潭不闻班马嘶。
孙叔衣冠子孙落,晏婴市宅尘土低。
祗馀卷尾数行跋,珍若截肪十袭缇。
文章领袖擅前代,杨李大名先后齐。
即论篇翰见风操,湖州画待坡公题。
后来西厓尚倾慕,诗笔双绝超凡蹊。
凤阁家藏有夙好,袖出万顷青玻瓈。
方朱两本并落手,墨缘直欲誇覃溪
对山偃蹇茶陵病,史论自公堪互稽。
我从诗龛證诗境,豁如银海遭金鎞。
石田移竹虽未见,拙老油素无烦赍蒋湘帆衡以油纸影摹文正诗。)
峥嵘乡思忽满眼,白岩遗墨曾攀跻乔庄简宇,吾乡先辈,今平定、盂、寿、乐平山中多白岩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