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序
禅山歌 清初 · 释今无
铁源赵太史文场事竣,而与予往来詶唱者多矣。交情德谊,已情见乎词,肩拍洪厓,韵连花圃,自非太史风流閒放,未易获百朋而拾明珠也。予及门千之陈子妙年犀利,尝欲一奋千仞,果得见拔,与杨沛若、陈光佩俱年齿甚芳,瑚琏簠簋,为邦家器用,故一时岭南艳称太史法鉴高妙,而太史亦洽尽师资之欢。千之饮鹿鸣之后,始婚于家,太史特一至禅山而教之。予观千之感激,无以仰答师恩,更作《禅山歌》,使千之持送太史,为祖道执觞时一噱也。
珊瑚洲接沉香浦,乘潮直溯禅山坞。
禅山六市日繁华,户排文锦家玛瑙。
桑麻万井散鸡豚,竹苞箭茂相参伍。
文犀翡翠杂明珰,连衢列肆何辉煌。
击毂摩肩竞奔逐,憧憧杂沓尘纷芳。
回环曲水映清泚,朱楼对峙如翱翔。
西樵山抱芙蓉密,千红万绿争秋霜。
黄木湾头梅欲白,寒香迢递连阡陌。
夜市鲛人鬻绡归,朝烟估客乘槎泊。
鳀海岚波十万重,虞泉日月双环黑。
一从郊外事戎马,巢风穴雨愁家室。
坐数鹏溟百二乡,缘仆其人皆裙虱。
南海风光自太平,竹弦丝管争相鸣。
雄籓柱壮欃枪远,朝阙台高碧汉清。
今岁秋闱典特新,凤书馆阁来文臣。
远甸文风愈兴起,隽拔髦士皆麒麟。
太史春秋亦正富,翔龙威凤殊惊人。
当年陆贾亦说客,宣布帝德犹未真。
太史读书明国体,一觞一咏皆精神。
越王城下嗟陈迹,粤女花田坐锦茵。
手持金玉双笔管,随其道合能屈伸。
牙樯閒作禅山游,禅山观者如山丘。
未觉羽书生战垒,喜看天泽来龙洲。
务使闾阎生景色,能令海国见风流。
太史更能閒物外,禅机与我相唱詶。
一路梅花密相送,磬声敲彻海门秋。
怡堂先生明叶偈。深有禅理。借六祖坛经旨。和呈请教 清 · 申锡禧
押沃韵 出处:玉垂先生集卷之二十七
明叶偈以鲍谢声口。渲流瑜。伽莲花颜色。盖文字中禅悦语也。有人作五凤楼。瓦砖木石。由平地起。八窗玲珑。七宝庄严是渐也。十指掌中。忽见缥缈楼阁。自在于光明宝塔之畔。甍桷墄戺。无不毕具者顿也。我自有一重公案。风动幡动。竟是心动。由心而论其炯然不灭者。恒存于方寸之间。灵警幻化之机。迭来照应。万象纷披。皆吾兄光明宝藏副本也。又何必是月是烛是叶哉。韦史学人呈怡堂古德先生法鉴。
怡翁明叶句,但拈月与烛。
当其无光时,闇然叶自绿。
适玆来相宣,烂如勃律玉。
此语近禅理,尚未超缚束。
我闻大法眼,不以视官局。
开眼限形质,闭眼激蔽曲。
有影无影际,万象纷续续。
免教物所障,安养绝嗜欲。
见人所不见,终缘有抵触。
请君坐漆室,暗中具所瞩。
叶非明臭味,明岂眼眷属。
按:坡公六祖坛经纶。试以喻。眼见是法身。能见是报身。所见是化身。眼之见性。非有非无。无眼之人。不免见黑。见性不缘眼有。是谓法身。见性虽存。眼根不具则不能见。是谓报身。根性既全。一弹指顷。所见俱是妙用。是谓化身。(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