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序
时人为许慎 汉 · 无名氏
《后汉书》曰: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性淳厚。少博学经籍。马融常推重之。时人为之语曰:
五经无双。许叔重(○《后汉书》本传。《御览》四百九十五引谢承《后汉书》、又六百八。《诗纪》九作许叔重。)
气出唱 东汉末至曹魏 · 曹操
《文选》十八马季长长笛赋注云。魏武帝集有气出、精列二曲。
驾六龙乘风而行。
行四海外路。
下之八邦。
登高山
临溪谷。
乘云而行。
行四海外。
东到泰山
仙人玉女下来遨游。
骖驾六龙饮玉浆。
河水尽不东流。
解愁腹饮玉浆。
奉持行。
东到蓬莱山
匕之天之门。
王阙下引见得入。
赤松相对。
四面顾望。
视正焜煌。
开王心正兴其气。
百道至。
传告无穷。
闭其口但当爱气。
寿万年。
东到海与天连。
神仙之道。
出窈入冥。
常当专之。
心恬憺无所愒欲。
闭门坐自守。
天与期气。
愿得神之人。
乘驾云车。
骖驾白鹿。
上到天之门。
来赐神之药。
跪受之敬神齐。
当如此道自来。
华阴山自以为大。
高百丈浮云为之盖。
仙人欲来。
出随风列之雨。
吹我洞箫。
鼓瑟琴。
何訚訚。
酒与歌戏。
今日相乐诚为乐。
玉女起起舞移数时。
鼓吹一保嘈嘈。
从西北来时。
仙道多驾烟乘云驾龙。
郁何蓩蓩蓣蓣。
遨游八极。
乃到昆仑之西王母侧。
神仙金止玉亭。
来者为谁。
赤松王乔乃德旋之门。
乐共饮食到黄昏。
多驾合坐。
万岁长。
宜子孙。
君山甚为真。
磪䃬砟硌尔自为神。
乃到王母台,金阶玉为堂。
芝草生殿傍。
杀西厢客满堂。
主人当行觞。
坐者长寿遽何央。
长乐。
甫始宜孙子。
常愿主人增年与天相守(乐府此上又为一曲。并云。右三曲魏晋乐所奏。○《宋书》乐志。《乐府诗集》二十六。《诗纪》十一。又《初学记》一引愿得神之人以下四句。)
七谟 其一 西晋 · 傅玄
 出处:全晋文卷四十六
枚乘作《七发》,而属文之士若傅毅刘广世崔骃李尤桓麟崔琦刘梁桓彬之徒,承其流而作之者纷焉,《七激》《七兴》《七依》《七款》《七说》《七蠲》《七举》《七设》之篇,于是通儒大才马季长张平子亦引其源而广之,马作《七厉》,张造《七辨》,或以恢大道而导幽滞,或以黜瑰奓而托讽咏,扬辉播烈,垂于后世者,凡十有余篇。自大魏英贤迭作,有陈王《七启》,王氏《七释》,杨氏《七训》,刘氏《七华》,从父侍中《七诲》,并陵前而邈后,扬清风于儒林,亦数篇焉。世之贤明,多称《七激》工,余以为未心善也,《七辨》似也。非张氏至思,比之《七激》,未为劣也。《七释》佥曰「妙哉」,吾无间矣。若《七依》之卓轹一致,《七辨》之缠绵精巧,《七启》之奔逸壮丽,《七释》之精密闲理,亦近代之所希也。(《艺文类聚》五十七,《御览》五百九十)
辩论锋起,探虎摩龙(《御览》四百六十四)
围棋赋 西晋 · 曹摅
 出处:全晋文
班固造奕旨之论,马融有围棋之赋,拟军政以为本,引兵家以为喻,盖宣尼之所以称美,而君子之所以游虑也。既好其事,而壮其辞,聊因翰墨,述而赋焉,其辞曰:
局则邓林之木,鲁班所造,雉方砥平,素质玄道,犀角象牙,是错是砺,内含光润,形亦应制。
于是二敌交行,星罗宿列,云会中区,网布四裔,合围促阵,交相侵伐,用兵之象,六军之际也。
张甄设伏,挑敌诱寇,纵败先锋,要胜后复,寻道为场,频战累斗,夫保角依边,处山营也。
隔道相望,夹水兵也。
二斗共生,皆目并也。
持棋合□,连理形也。
览斯戏以广思,仪群方之妙理,讶奇变之可嘉,思孙吴白起,世既平而功绝,局告成而巧止,当无为之馀日,差见玩于君子(《艺文类聚》七十四)
良马蹀足,轻车结轮。
唐故灵泉寺林禅师神道碑 中唐 · 陆长源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十
法本无生之谓真。心因不染之谓寂。执有求真之谓著。体真归寂之谓如。非夫善发惠源。深穷定窟。何足以大明观行。独秉禅宗。使定惠兼修。空有俱遣。道流东夏。圣齐北山哉。禅师讳元林尧城人也。俗姓路氏黄帝之后。封于路国。因而为氏。捕虏将军端见伪后燕录。豫州刺史永出晋中兴书。迈种于人。嗣有明德。禅师襟灵爽岸。神气俊远。生而克岐。弱不好弄。初游神书府。精意儒术。睹百氏之奥。穷九流之源。平叔之疑义两存。康成之未详多阙。莫不穷赜至妙。剖析元理。涣若冰释。朗然云开。并如枝拒蹶张。步骑弹射。人则旷劫。艺皆绝伦。后读阿毗昙藏。遂发心入道。依龙兴寺律师学业。依年受具。隶居灵泉佛寺。抠衣之岁。惠远即风雅书生。落发之年。道融乃聪明释子。以戒为行本。经是佛缘。雅闲持犯。克传秘密。学者号为律虎。时人目为义龙。推步浑仪。昭明历象。天竺跋陁之妙。沙门法愿之能。道契生知。理符神授。既习空观。遂得真如。身常出尘。心则离念。将在此以超彼。不自利以利他。不来相而来。不见相而见。焚天香以崇发宏愿。鸣法鼓以召集有缘。声振两河。教被千里。树林水鸟。竹苇稻麻。结道缘。争味禅悦。虽先生韨。夫子杏坛。摄齐之徒。未足为喻。于是广度偫有。大庇庶情。应悟摄心。随分获益。大云含润。草木无幽而不芳。明镜悬空。妍蚩有形而各兆。尝至城邑。因过巷肆。屠说停刀。酒赵释爵。拥路作礼。望尘瞻颜。师必款曲以情。悦可其意。舍资财以摄其利。言力役以勤其生。渐去客尘。令入佛智。有苛吏败俗。蠹政虐人。伏以刚强。示之易。见方便力。去贡高心。破其重昏。归以实相。夫学偏者量褊。道广者业宏。禅师智括有情。德通无碍。体含虚韵。性有异能。妙穷音律。雅好图画。季长公瑾。别有新声。凯之僧繇。皆得真迹。以是好事君子。翕然向风。檀为施心。居无长物。有流离道路。羁旅风霜。乡隔山川。亲无强近。饥者推之以食。寒者解之以衣。人中之急难。法中之慈济也。景龙三年。敕追与僧元散同为翻译大德。累表恳请。诏许还山。禅师自居此寺。凡六十年。或宴坐林中。累日忘返。或经行岩下。踰月不还。迹异人閒。行标物表。每游峰选胜。建塔崇功。鹫若飞来。雁如踊出。官窑杖之所。得自神人。破坞移灯之处。传诸耆老。今山上数十处有窣堵波者。即其事也。自金人入梦。白马员来。译音议于天竺。布文字于震旦。是为教本。实曰道因。禅师遍写藏经。以导学者。德实无量。行非有涯。不惟总持辩才。禅定智惠而已。故腾声洛下。独步邺中。齐达睿之大名。继稠融之遐躅。噫。日月大地。咸归有尽之源。河海高山。不出无常之境。天宝五载十二月十日。因阅僧务。诣至德里。回首西方。端坐如定。不疾而化。春秋九十馀。僧腊七十一。日黑震惊。车徒奔集。雷恸雨泣。隘谷填山。粤以其月十七日。迁灵坐于本寺。禅师真身。忽然流汗。是知因生有灭。乃现真空。示圣出凡。独标灵相。以八载二月十五日。即身塔于寺之西北隅。以安神也。其夜霜霰沾凝。山川草木。皓然如素。东带云门。西连硔谷。一佛二佛。前身后身。接林岭之风烟。成邺卫之松禅师洞合神契。妙通法源。义则解空。智能藏往。先是寺中新植众果。弱未成林。悉令沙弥。扶之以杖。其夜大雪。折树摧枯。唯时小枝。不动如故。师之冥感。多此类也。门人等味道通经。连州跨境。归宗虽倍。入法益稀。三千门徒。皆传经于阙里。四百弟子。空问道于襄阳。弟子大通。亲奉音尘。常陪庭院。承宫之岁。初执劳以求师。智称之年。载弃俗而从道。调九候以除五疾。明六度以伏四魔。感自旧恩。录凭故事。龛塔山古。霜露岁深。虎溪为陵。高踪不亡于别传。龙山若砺。盛德长存乎此词。其铭曰。
执有非有。睹相非相。
日离诸妄。得法舍法。
悟空非空。是出偫蒙。
日景常朗。云藏其耀。
无云自照。佛性常在。
欲生其尘。无欲为真。
无相舍有。出空离法。
大师宏业。睹日除云。
无欲归佛。大师秘密。
茫茫偫有。溺于中流。
济之以舟。冉冉八苦。
没于五浊。导之以觉。
因心发惠。惠契于定。
道澄其性。凭缘有生。
生归于无。理不存躯。
恒沙一劫。藏舟阅水。
真身去矣。连岗万古。
云门灵泉。飞塔岿然。
汉武帝后庭鞦韆赋 唐 · 高无际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五十
臣无际才非马融。位叨麟阁。属秘书监博陵崔公画鞦韆障。而得一观皓齿蛾眉遍于后庭鞦韆之欢乐焉。考古之文苑。惟鞦韆赋未有作。况鞦韆者千秋也。汉武祈千秋之寿。故后宫多鞦韆之乐。今因睹斯画而善前名。臣虽不敏。谨述汉武后庭鞦韆赋以歌之。词曰。
大哉汉武兮尊一人。
域中无事兮天下皆春。
丰比兮欲东巡。
风雨时若兮辉光日新。
百寮良哉。
六宫清谧。
外无金革之警。
内驭玉帛之逸。
王母呈益地之图。
素女授延龄之术。
河鼓效职于永巷。
洛神负书而入室。
当是时也。
初度禖燕之辰。
未届亲蚕之日。
斗春服。
竞新裳。
临镜台。
耀殿堂。
态越千金之态。
香殊百和之香。
下珠楼。
巡玉砌。
并伍徐出。
丛三连袂。
照绿池而娇多。
步晴天而影细。
妍兮雅。
佳兮丽。
争攀桃李之花。
竞说间以红绨。
丛娇乱立以推进。
一态婵娟而上跻。
乍龙伸而蠖屈。
将欲上而复低。
擢纤手以星曳。
腾弱质而云齐。
一去一来。
斗舞空之花蝶
双上双下。
乱晴野之虹蜺。
径如风。
捷如电。
倏忽顾盼。
万人皆见。
香裾飒以牵空。
珠汗集而光面。
时进时退。
以游以游以遨。
类七纵而七舍。
期必高而让高。
第取其至乐。
靡辞其体劳。
徒观其天仙步虚。
飞鸟颉颃。
飞鸟不离于羽族。
天仙不举而自上。
汉皇由是辟昭阳。
临未央。
虞舜
幽王
知所以失。
知所以昌。
察六宫之閒旷。
耗五䌽之衣裳。
念一朝之罢织。
十月之寒霜。
俾游者有礼。
乃辍而不荒。
岂兹赏之为乐。
盖欲习夫采桑。
必令动也无害。
何必劳而有妨。
诏宫掖。
慕共姜。
克勤筐篚之事。
继美葛覃之章。
则知汉武之德。
而齐芳。
昭圣王兮。
穆穆兮皇皇。
七谣赠璞冈赵明府 其一 孤高谣(近日谀佞成风见贵势畏若神明趋拜称谓有不忍言者至对寒士则倨傲若无人然侯上交不謟下交不渎于学宫师友尤有恩礼其万夫之望与作孤高谣) 明 · 孙绪
 出处:沙溪集卷十八
枚乘七发之后作者遂以七为体曹植七启张协七命傅毅七激张衡七辨以至崔骃马融王粲陆机之属各有七依七广七释七徵之作腴词丽旨脍炙百世当时被揄扬者固已天壤与敝矣惟我侯善政无非可师余不敏不足形容万一勉为七谣续貂前烈格调卑陋不足以言诗故以谣名耳情见乎辞俟观风者采之
群哇向人争呜呜,雅音大吕声为孤。
洪流四野钟波涛,远洲小渚形方高。
假令郑卫无淫声,韶頀何由得雅名。
下流沮洳无溟渤,岱宗华岳何突兀。
濛濛乎,憧憧乎。
吾虑其忒,人以为特。
昔以为同,今以为崇乎。
杂诗并序 其一 清末至民国 · 赵清源
五言律诗 押词韵第一部
平子多愁,文通易恨,少而好赋,老不戒诗。方开,无经可授未下,有园难窥。守数仞之宫墙,漱六艺之芳润朝云暮雨,既残却画栋珠帘;鹤唳风声,又听到金戈铁马。营邻细柳,地少桃源,薄寒中人,我心蕴结。黑痧赤痢,遽抱采薪之忧;绿豆霜糖,旋占勿药之喜。未驱病竖,即引诗魔;在床偃居,对壁虚构。葫芦依样,三十韵上下平排,面目全非,四十人屠沽不著。有志未逮,蹙口成音;杂乱无章,泥沙并下。非售鼠璞,聊备燕珠焉尔!
时势造群雄,山河割据中。
争持同鹬蚌,起伏各鱼龙。
阊巷头增白,川原血染红。
古来交战地,十室九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