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序
左议政行工曹判书边公神道碑铭 明 · 李廷龟
四言诗 出处:月沙先生集卷之四十二
记。壬辰四月日本大势兵渡海。上遣将申砬御之。行日。临轩召见。不佞以史官入侍。上问砬贼如何。砬意轻之。上曰。边协每言倭最难敌。卿何易言也。既出。上亟称之曰。某诚良将。予常不忘。此人若在。予岂忧倭贼哉。嗟惜久之。未旬日。砬果败死。时公之殁仅三年。朝野恨不能起公泉下。而上之追思如此。公之先见。乃能受知于身后又如此。呜呼。此可以观君臣矣。盖昔乙卯。倭寇猝至。连陷镇若邑湖南大駴。公独保海南。徐徐治守具不色动。屡出奇以遌贼。遂设伏邀击。一战大捷。杀获无数。国朝以来。未尝有也。又擒天朝人在掳者奏解。天子嘉奖。赏银锦以美之曰。县监边协。婴孤城独全。是时公年始二十八。提一障残兵。用建不世之勋。名闻天下。书于国乘。至今妇人孺子。皆能谈公之烈。赫赫若前日事。亦■矣。此圣上之所以兴思于危乱也。然上之思公。不在于乙卯一捷。而乃在于忠谟远略。能料敌难易若指诸掌。于此益可见公之大矣。按状。公自幼游戏不凡。六岁。走堕深井中。攀井石不溺。至晓见邻人汲水。徐曰。我是主家儿。取大索来。一家惊奔。公恬不为惧。戊申。登武举第三。即拜宣传官。升海南县监。以破贼功。超长兴府使。府新刳于贼。公私赤立。公惫心罢精。栉垢爬痒。民获苏而公瘁。得中风舆还。闭户静养凡五年。病良已。除训鍊副正。兼内乘。俄出牧坡州。癸亥。升堂上。为满浦佥使。翌年。移济州。妖僧普雨谪在州。公因事杖杀之。儒林快之。或移书贺则曰。国人诛之。非我也。乙丑丁父忧。服阕。镇花梁。俄迁庆尚左水使。其年。又移镇全罗兵使。闻弟丧。控辞归养。己巳。拜安边府使。旋授南道兵使。皆为公便养也。古未坪旧弃于虏。公启言土地不可与人。遂谕出之。尽撤其居。辛未。升嘉善为北道兵使。。以亲病上章解归。壬申丁母忧西海坪虏巢渐盛。帅臣屡失律。朝廷忧之。待公服阕。即拜平安兵使。公条上方略。一以薙狝。一以拊绥。恩威远播。虏不敢近境。上嘉奖。加留公一年。难其代也。丁丑。递拜汉城右尹、兵曹参判。自后五载间。四入骑省。两尹京兆。三拜同知中枢壬午。升资宪。更按西阃。瓜满还朝。历知中枢汉城判尹、工曹判书。常带都总管、捕盗大将特进官、备边司军器寺、苑囿提调。不复出外。重内也。上欲除公大司马。询问相臣。未几。公已病矣。庚寅九月初五日。卒于正寝。言不及家事。得年六十三。公字某。上世有讳安烈。中原人。陪鲁国公主来。仕丽为门下侍中。从太祖征倭。以功封原川府院君。仍籍于原。生讳颐。官至总制。生讳尚会。礼曹参判。讳■。佥节制使户曹参判讳士谦。录靖国功。封原阳君。赠户曹判书。生讳季胤。中枢、经历。即公考也。以公原从功。赠左议政。娶参判崔子泮女。生公嘉靖戊子。公资禀和易。气宇峻整。善弓马。才勇绝人。平居恂恂儒雅长者。而遇事接物。英采动人。凛然不可犯。涉猎文史。然略知不肯竟。独慕古人奇节伟行。内行淳备。孝友出天。事亲色养。至老不畜私财。禄俸未尝自用。居两丧尽礼。庐墓三年。子诸侄如子。虽诸侄亦不自知其为非子。衣食冠婚。公皆资办。怡怡无倦色。饬躬贞白。雅好清素。屡典雄藩。而家故立壁。妻子不免称贷。尝曰。自先世世称清俭。此乃传家之宝。食贫幸少安耳。何敢经营忝家风乎。惟以书籍琴棋自娱。守坡州时。公暇访栗谷先生。讲论周易启蒙。颇有独得之妙。以至天文地理数学算学。无不精诣。聪明过人。初按关西。巡边上十馀郡。一过目尽知山川道路形势。按旧图指示。一水一石。瞭瞭不差。尝阅兵营军簿。一览尽记其名。人以为神。丁亥。倭贼陷鹿岛京师震动。命公为防御使。公入对曰。此贼风至。初无入寇计。想今已退矣。未到界。贼果遁。筵中尝白朝倭。熟知三路形势。日本强甚马岛变诈。他日之虞。不可言。岁甲申。尝观天文。推算太乙。谓子侄曰。不出十年。国家且苦兵矣。后皆验。治军。声实俱振。务存威信。莅官。一切裁以法。边吏惴惴。受约束无敢阑语。公束发树奇勋。威名震世。世之望公干城柱石。重在内则公内。急在外则公外。公南而倭自遁。公北而虏不敢喘息。出领大镇。入握兵铨。提衡戎务。橐籥边情。规画中机宜。历官无纤毫过差。人莫敢訾议。真可谓命世之奇才也。夫人崔氏。赠参判惟善之女。守约佐公。廉白先意。佐公孝睦。不以家事累公。公常乐之。生于丁亥卒于甲午。与公同葬广州钟山巽向原。有丈夫子一人。曰应星。登己卯虎榜。秩资宪。录翼社勋。封渊川君。官号大将。凡所践多类公。人以为公有子。累赠公左议政。妣贞敬夫人。铭曰。
余观古将,能全者谁。
既罕其全,况也追思。
烈烈我公,以忠远名。
生显其功,殁遗其荣。
孰旌其功,天子有诏。
孰思其忠,圣主是悼。
华衮幽明,赤帜古今。
九原难作,我泪盈襟。
四代祖纯诚明亮佐理功臣辅国崇禄大夫、行判中枢府事、兼知成均馆事、修文殿提学世子左宾客延城府院君赠谥文康樗轩李公神道碑铭 明 · 李廷龟
四言诗 出处:月沙先生集卷之四十三
恭惟我世宗王远抚长驾。延揽群材。修起礼乐。损益章程。以开昌明博大之治。儒学文章之士。于斯为盛。云蒸龙跃。鳞集仰流。以左右鸿猷者。指可多屈。其最著者曰。樗轩李公石亨字伯玉。世传延安之李。来自唐中郎将李茂。以副将从苏定邦平百济。留仕新罗。赐籍于延。是其鼻祖云。至丽朝有讳贤吕。判少府监高祖讳孝信。版图判书。曾祖讳匡。司仆正、赠兵曹判书。祖讳宗茂。工曹典书、赠左赞成。考讳怀林。侍卫司护军、赠左议政。妣春川朴氏。司仆正彦之女。议政天性至孝。朝夕躬扫家庙。丧祭一遵礼制。太宗宠遇极隆。晚无子。祷三角山生公乙未十月。前一日。议政公直禁省。梦坐大石。白龙拆石而出。觉则舍人报生男。名公以此也。状奇伟。骨格异凡。稍长。文思日进。十四。魁。升补入学成均。声名已藉甚。二十六。并魁生员进士及第初试。翌年。连魁三榜。设科以来未尝有也。英庙大喜得人。直拜左正言、知制教。命三馆赐宴阙门外。俄被选赐暇。读书于真宽寺。拜集贤殿副校理。同撰治平要览。以编修事殷。不烦他务。遂升至应教丁卯。重试对策。公又居魁。而同公优等者八人。亲试定魁。御题八骏图任制各体。公始制笺。以天佑作之君。圣人应千龄之运。地用莫如马。神物效一时之能为头联。成谨甫言今场可畏。莫如李某。见而诒曰。君欲效老学究。对俪为工耶。且以马对君。无乃不可。公长者。信其言。舍而制诗。成瞯知之。掠其联为笺。竟占一头。公曰。此膝不屈于人久矣。成曰。我能屈不屈人之膝。一时传为胜谈。超授直提学辛未。议政卒。庐墓三年。服阕。拜直提学甲戌。升通政。仍前职。乙亥。光庙即位。拜佥知兼成均司成。公在集贤凡十四年。始迁他职。丙子。出为全罗监司。瓜满。拜刑曹参议。又出判公州。命升嘉善。治以劝学为先。未及期。化大行。召拜佥知。以修文殿提学。朝京还。上曰。特召李某者。将以大用。何寂寥耶。命拜汉城府尹上将西巡。海西方伯。难其人。特命公往。公翌日登途。整理延銮。区画无欠。上大喜。褒赏甚渥。升秩嘉靖。拜刑曹参判大司宪。先是。台官以言事多获罪。公风裁凛然。甚得论事体。疏劾一大臣贪纵。辞激切。上嗟叹即召见。降御榻命进勺。握公手曰。向使任言责者皆如卿。予岂不从。仍以疏示左右曰。今不得庇护某矣。即允之然公亦不久而辞递。拜京畿观察使户曹参判。升资宪。判汉城府事。兼左宾客。时设号牌。五年不就。特举公总治。悉以委之。俄升崇政。兼八道都体察使。辞朝。又加崇禄。公判京兆七年。上常曰。卿勿嫌久。事成。将以待卿。光庙升遐。以告讣请承袭如京。还加辅国。成庙即位。拜判中枢。命兼知成均馆事。故事主文者。必兼知馆。而时主文者久不释。故特有是除。盖以公文学宿望。常欲以命公者。酬之也。公亦以育才为己任。与二三儒老。轮坐明伦堂。训诲多士。甚有薰陶之效。辛卯。录佐理功。封延城府院君。光庙尝谓公曰。再三勋盟。卿何独不与。必为他日功臣。至是果验。丁酉。卒于第。春秋六十三。成庙悼甚。辍朝减膳。祭及葬俱如礼。谥曰文康。葬龙仁文秀山圃隐先生左麓。遗命也。与夫人郑氏同茔。公宽平而严重。端雅而刚正。识见超迈。论议正大。决大事亭疑法。片言傅古义。毅然不可夺。居恒无疾言遽色。未尝以私干人。亦不受人私。虽亲莫敢以惰容近。训子弟常如寒素。子浑。殿讲通经。特命除职。公固辞曰。此儿年少。何敢早干恩泽。安平大君负贵而好儒。闻公名。艳慕之。累遣人求一见。公终不往。亦不受其遗。人以为先见。光庙践祚。公以先朝帷幄。形迹自孤。齮龁者伺公万状。公凝然自持。无几微见于色辞。绝不竞驰而求进。又力求外以远害。在湖南。闻六臣之死。题诗于益山东轩曰。虞时二女。秦日大夫松。纵是哀荣异。宁为冷热容。盖寄哀而示志也。有人恶之于上。且请按治。上曰。此特词人咏物。何必深求。终不问。后上向重公。礼遇殊绝。虽格于时。未果显授。而升超日隆。尝于内殿宴公。中殿亲执御衣一袭以赐之。命宫女制三壮元词。歌以侑酒。自是每召饮必歌之。尝谓公曰。五百年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非卿而谁。公曰。臣不敢当。公笔法妙。一时集贤诸公发愿诗。亦以公书为首。公尝撰大学衍义辑略二十一卷。随笺上进。上嘉奖赐鞍马。即命印颁。晚年官閒。诗酒自娱。家在泮水西。溪壑窈窕。葛巾藜杖。啸咏其中。客至留小饮。人望之如神仙。清慎节俭。不治生产业。位极人臣。而斗屋萧然。有屡空之叹。构茅亭数椽于园中。名之曰戒溢。平生饬躬训子弟。皆以是。卒之日。朝野悲。号哭吊赙无不尽。公著述甚多。而散失殆尽。明庙朝命裒辑印颁。仅二卷行于世。噫。文章之选。莫盛庙朝。而公每举。独冠多士。一时群材。莫敢望焉。倘非公之望实洽于朝壄。乌能若是其卓卓。当乙亥丙子年间。并游诸人。非祸则显。钟簴鼎镬。判于左右。而公独履顺居正。危不诡随。负势者不能屈。工谗者不能间。倘非公之树立如是卓卓。乌能免于及哉。公虽未臻大拜。位望固已显隆矣。而人犹以不尽用为恨。惟其用之不尽也。故其名愈益重。世之望公泰山乔岳。至今妇人孺子。皆能诵之不衰。观于国乘野史。可知已。公之内外诸孙。共一千五百馀人。世继簪缨。蝉联登簉。岂其不尽用者在是耶。不肖孙廷龟。生于公没百年之后。祗奉遗训。忝窃名位。虽典刑邈焉。未及见道德之光辉。先君子常以太史公临绝之语。托于不肖曰。我先祖高名大业。赫赫照人耳目。非子若孙所敢私。惟是墓道不朽之业。予既赍志未遂。汝其勉哉。不肖孤夙夜佩服。耿耿三十年所矣。敢以平昔先君所诏者。诠次如右。盖有略而无溢云。铭曰。
天眷圣王,蔚启昌期,惟岳降灵。
乃魁多士,乃仪于朝,金门岁星。
云龙风虎,千载一时,拔茅汇征。
如彼祥凤,雍雍丽霄,瑞世文明。
黄麻六经,振玉铿金,万窍俱瘖。
黼黻皇王,笙簧礼乐,日虚圣襟。
天地变化,公惟自靖,亨以济艰。
进不离正,贞不绝俗,壁立危班。
虽居散秩,恩遇日渥,士望愈硕。
京兆七年,体察八路,所至手额。
成庙之初,擢长成均,蔚然儒宗。
策名佐治,优游盟府,位联上公
发挥曾书,纂成治鉴,笔下经纶。
名标文苑,功著儒林,泽在斯民。
文秀之山,昔贤所宅,公卜其麓。
芳徽不孤,百世如昨,过者必式。
按:公前配乌川郑氏。县监保之女。圃隐文忠公之孙。后配高灵朴氏。宗庙署丞真言之女。郑氏生一男。曰浑。文科掌令。朴氏生一男一女。男曰浩。进士。女适府使宋汝谐。此公之子若女也。曰大护军寿长、命、福孝长同知顺长、文科佥知敬原阳君边士谦。公之孙行。曰承旨巙、县监嶬、监察㞳、县令𡹘、兵使边明胤郡守边季、司评朴谨等三十四。公之曾孙行。曰郡守廷秀廷华、廷虎、县监麟瑞、麟趾、麟定判书廷龟、佥知廷显、崔泳津、判书边协等八十七。公之四代孙行。曰县令赟、宝、资、右赞成贵、参军赉、察访宾、蕡、县监蒇、汝兴中兴永兴、监察楫、樯、梯、橹、枢、桡、、栏、柍、桦、司谏明汉、修撰昭汉、判尹边应星、兵使边应奎、掌令边应璧、兵使赵谊、赵讱、赵谌承旨韩孝仲察访金积教官闵后骞、县监崔应斗、府使李廷哲主簿大健、大华、司艺洪霙、郑玄源、朴知警、李运、闵相元、许继忠、郑象海等二百馀。公之五代孙行。曰教官时尹、时曾、时孟、时程、时说、时达、时敏、延阳君时白、时聃、牧使时昉、时亮、时益、时稷、时奭、时陟、时尚、时良、时英、时俊、时艺、时遇、时选、时进、时迪、时、时烨、时燮、时熏、时焕、判书吴允谦正郎吴允谐察访吴允諴允诚承旨申应矩、正、李舜民洪汝一边庆胤金庆馀翰林金卨。县令尹吉元承旨张自好、、边屹、崔峻天、金俊男、县监朴峻成、弘宪、佥知赵国信、国哲、国俊佐郎韩必远、必厚、必久、副正边范、永安尉洪柱元、许峋等二百四十馀。公之六代孙行。曰远基、僩、慱、悌、悰、县令恪、恒、憬、恂、憕、悙、㤿、悦、吴达天、具凤瑞等五十。公之七代孙行。此掌令出也。曰郡守宋世宋世良、尹伯龄、公之外孙。曰参赞宋麒寿参判宋麟寿赞成丁应斗。县监成悌元等十三。公之曾孙行。曰大司谏溉、牧使泂、副提学洵、应期、应光、应庆、监司尹希吉、判书尹自新、郡守尹克任、都事承绪校理金瞻、俞大脩监司丁胤禧参议佑、参判丁胤福尹仁涵等四十一。公之四代孙行。曰右议政申钦监司申鉴正、宋硕祚、孝祚、裕祚、显祚、邦祚、廷祚、熙祚、甲祚、参赞李庆全判决事李愖、参判南以信、李尚信、李惕、监司丁好善、丁好恭、丁好宽、丁好恕、丁好德等一百三十。公之五代孙行。曰参判宋锡庆、权昐、权昕、东阳尉申翊圣、申翊亮、丁彦圭、丁彦璜、南斗瞻、李晋等一百五十。公之六代孙行。此府使出也。曰导壤守。公之孙。曰洪佑卿李岑等八。公之曾孙。曰洪仪、李天鹏、慎泓等八。公之四代孙行。曰李宗诚李克一金重镒等十三。公之五代孙行。曰金克新、慎惟一、慎惟诚等二十五。公之六代孙行。此进士出也。派远而不显者。幼且未冠嫁者。不尽录。
奉贺白轩李相公赐几杖宴诗。并序 明末清初 · 赵复阳
七言排律 押虞韵 出处:松谷先生集卷之一、白轩先生集卷之五十二
我圣上之十年戊申冬十一月。筵臣言领中枢府事臣李景奭。国之宗臣。年今七十有四岁。宜加优异之典。上命赐几杖。于是李公累上疏恳辞。不获命。以是月二十七日史官赍教书。工官具乌几,鸠杖。陈鼓吹以至公之第。中贵人,知申事宣内外上尊酒。特赐一等乐。公卿非有疾病与公事。咸来预宴。礼曹则长,贰三官。皆预焉。古例然也。寒威戢退。天气和舒。法酒迭行。众乐并张。公侈上赐。感圣恩。举著引满。且舞且蹈。举坐客无不尽欢。夜分乃罢。诚旷世茂典也。古者。大夫七十致仕。若不得谢。则锡以几杖。后世此礼渐废。国朝惟三公年至者。有是赐。亦甚稀阔。仁祖在祚之初。赐完平李相几杖。当时绘画歌咏。至今照人耳目。其后名相耇德可膺斯礼。而以时之多故。莫之行焉。今公之硕望尊年。又当方内少事。克举完相后五十年未行之典。其亦盛矣哉。夫以区域之广。人类之众。拔出于其间。至台鼎之位者。至鲜矣。位至台鼎。而能享久寿者。尤鲜矣。得其位。得其寿。而能以德业名世。为举国所瞻仰者。又几人哉。公早年擢巍科。魁重试。结知明主。历遍清华。高文雅量。冠冕一时。由太学士大冢宰。登三事至上相。当今人臣之位。无居公右者。爵已极矣。自庚寅变故之后。优游散秩。以书籍笔研自娱。备享清闲之福。年踰七望八。视听不衰。起居随意。韶颜若仙。首居耆英之席。齿亦高矣。身为三朝元老。数进见。议国家事。凡有大小得失。每尽忠规。其言皆主仁厚恻怛。朝廷恃公如蓍龟。国人望公如乔岳。则其于辅世之德。何如也。古所谓三达尊。公皆有之矣。筵臣之请。圣主之赐。中外瞻聆。率皆欣喜。赞叹之不已。若是者。其可以智力致哉。公以复阳忝长礼官。且尘艺苑。属以文词。俾记其事。有不敢以不文辞者。兹敢略为叙述。愿公专精神亲药物。保养真元。长有乔松之寿。复入黄阁陶铸馨香之治。以相我圣上亿万年无彊之业。岂不休哉。请以是说为献。仍成七言长律一篇。以伸抃贺之意云尔。
天年人爵一身都,硕德如公又孰踰。
当日黑头上相,几时黄发老西枢
高标独似灵光殿,好事宜寻洛社图。
眷遇宸衷诚自笃,授铺邦礼宠偏殊。
鹓行竞贺轮蹄合,凤綍催宣几杖俱。
凭处燕居惟所适,携来螭陛亦无趋。
已教备物纡嘉惠,申命疏筵侈宴娱。
法部悠扬喧广坐,香醪潋滟溢宫壶。
荣光上彻台躔焕,喜气旁排朔雪驱。
胜会世间那复有,真仙天下未应无。
升平故典欣亲见,寿域仁风伫远敷。
更愿遐龄增鹤算,长春日日赞明谟。
泛舟 明末清初 · 张穆
七言律诗 押寒韵
余居东溪草堂之后,横塘十顷,秋夏之交,烟水茫然。掩卷之馀,辄与诸子放舟共娱,而望公在焉。时波月上下,遥望星汉,殊令人有博望之想,共赋诗以纪。
兰渚清风作夜歌,野情人外谢衣冠。
花明曲岸秋初霁,柳暗幽栏水欲寒。
倒影石楼波寂寂,隔帘瑶瑟月漫漫。
灵槎恍髴通无际,遮莫星河得异观。
释诵 清 · 申维翰
 出处:青泉先生续集卷之一
十二年丙辰春暮维翰在伽倻田亩。士有自京师来者。传言是月十五日。上御仁政殿。命王世子受册行礼。礼成之旬日。原任相国鸡林李公上章乞致仕。朝奏而夕赐可。敕该部锡秩奉朝贺如典例。语未究。维翰起拜稽首。因私与士啧啧曰。于惟晟哉。吾斯知睿念与相国之志有待乎今矣。窃伏草茆即不敢齿及朝事。而日吾承乏为郎寮郡吏。获扫除于相国门下。见公在肃景两庙。由御史大夫。历春官地部。位至宠宰。所以一心王室。如医师诊膏肓以砭。今上戊申。遂膺宅揆之命。望公象笏峨峨。赤舄几几。出谟入。无刻而非社稷生灵至计。徂玆七八年来。识公春秋日高。荣卫日损。且欲告休者数矣。而上犹眷毗增重。盖以逆难甫诛。都鄙震惊。春闱久虚。圣心未豫。公常燕居深念闵闵。如农夫之望岁。幸今天祚邦家。储嗣诞降。环海内蠢动喙息。胥起蹈舞。洎百工相和而歌者。若拊琴瑟。于惟晟哉。其斯为泰运之回而兴平之始矣。于焉有大老之申章而衮锡之优礼也。沛虖其有光于史籍也。夫是夕北望驩呼。赋释诵一章。释之为言。以宗社之释曩虞而大老之释重负也。蛩吟蝉噪。感候而动。日与耦耕者歌之。其辞曰。
释诵以述美兮,神沛徂而欢愉。
曩台觌汉山之崧高兮,伟夫公赤舄耀于何衢。
缤既贮厥淑问兮,蔚蔚若锦褧而敷。
肃鸣珰而登朝兮,诏鹓鸾使齐趍。
集泰壹而平章兮,肇箕斗以杖皇舆。
建格泽以前导兮,傃勋华之平涂。
忽弭节以反顾兮,羲和逴逴其逾徂。
礼算龄之告老兮,有先民之模也。
感灵脩之婵媛兮,夫惟宗国之虞也。
念夙夜之靡盬兮,羌内踧踖而烦纡。
欲骞飞以遐挢兮,仆夫又揽辔而蹰躇。
时纷纷未可憙兮,公惟指九天以欷歔。
故謇謇以须时兮,圣神其知予。
于皇穹锡衍于邦灵兮,穆明明以垂祜。
遫太毓瑞兮,启离明于璇宇。
月重轮而星重光兮,环率宾以瞻伫。
抨周召以保傅兮,揽道德焉为之藻黼。
历辰良以昌仪兮,五云翼其承御。
集后夔与宾龙兮,矢云门之钟吕
玉色愉以康豫兮,沛弘渥以恩雨。
彼群生啿啿而春祺兮,胥八域以腾舞。
休嘉洋溢亿万斯年兮,与南山北斗虖终古。
肆夫公之忻忻色笑兮,曰吾𡴘遌夫昌时。
抚𣶂日之隐轸兮,若沉痾祛体而熙怡。
忽寤言而纾忧兮,申佩离以曾思
相天运之回泰兮,贲草木之滋也。
岂邦犹之或愆兮,美渊渊其基也。
圣王宅我以黄发兮,勔菁华之祁祁。
进既觏玆休康兮,退将与福禄以为期。
晁以跄虖九韶之丹戺兮,夕俾文昌以奏辞。
懿龙云之孚如兮,纷被离其弘慈。
锡琅玕以俞俞兮,眷耆德曰毋违。
乾坤炳其会极兮,化日纻于瑶池。
稽遗则于锡老兮,斐国乘之光徽。
謇整笏而祇命兮,粲羔羊之委蛇。
令天老以崇樽兮,召歧伯使羞
卿云景星烂交垂兮,霭烟月以鸿私。
桂树郁郁以敷英兮,鸑鷟轩翥而翔飞。
沕荣华之永嗣兮,莅百祥而无亏。
繄得君而履亨兮,自前修以夔爇。
固否泰之相仍兮,畴始卒之能宜。
莘遘昏以鞠闵兮,周获讟以风诗。
操关钥以酂恤兮,仗朔节而纷疲。
聿忠谨为庶几兮,彼博陆又离灾。
孰如我之陶陶兮,范佚驾于康逵。
带钩矩而操衡兮,履绳墨以为綦。
历三朝之明扬兮,蕲一节于险夷。
洎持盈以遭泰兮,爰释负而思颐。
匪至善其焉繇兮,匪𨓏哲其焉追。
言洋洋而乐岂兮,憺寿域之恩晖。
斯贞吉之上瑞兮,寔神明之扶持。
终贻则于肯堂兮,光烨烨其遐垂。
耿余衷之蕴蒸兮,羌蚤夜向像依依。
折若木之瑶华兮,将以寿夫轩闱。
缅山川而伊阻兮,流景忽以参差。
释诵以抒怀兮,搴茝芳而遥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