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序
楚聘歌(《诗纪》云。一作大道歌。) 先秦 · 无名氏
 押支韵
《孔丛子》曰:楚王使使奉金币聘夫子。宰予、冉有曰:夫子之道。至是行矣。遂请见。问曰:太公勤身苦志。八十而遇文王。孰与许由之贤。子曰:许由独善其身者也。太公兼利天下者也。然今世无文王。虽有太公。孰能识之。乃歌曰:
大道隐兮礼为基。
贤人窜兮将待时。
天下如一兮欲何之(○《孔丛子》记问篇。《书钞》百六。《御览》五百七十一。诗记前集一。)
古义士伯夷叔齐二公碑 唐 · 梁升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五十七
二公讳伯夷叔齐。昔有殷时辽东孤竹君之子也。自历载所记。有国以来。事之美者。莫先于让。是故君老于位。命立叔齐固辞以请伯。伯固辞以不嗣。遂相与义退。遁逃西周。当是时也。帝殷不臧。用错天纪。人弃莫保。以戴于周。周武王秉白旄。仗黄钺。经纶所以拨乱。威略所以龚罚。雷震万国。风行六师。二公于时推忠臣之诚。明死君之节。伏车而谏。慷慨沥血。且夫大运不以时旷。达节不以义距。黔首焉得以厌毒。鬼神焉得以无主。于是讨罪于商。为天下王。二公以立志贞也。检身操也。建侯戡难。不可以阙也。以臣伐君。不可以训也。相于国莫非其土。异于事不食其。乃西上首阳之山。歌采薇而死。盖天下义感之始也。及孔子东周之季。演中兴法。游夏之徒。皆诲纳于教。未尝叙仁人烈士。不先于二公者焉。谓不辱其身。不降其志矣。若乃纷纶茂德。载在策府。则泰伯之道。子臧之仁也。上思附义。退曰能贤。则宋穆之言。延陵之行也。道无不贵。志不苟合。则许由之节。伯成之高也。虑必中清。废能中权。则虞仲之居。夷佚之放也。声垂事载。功存业广。则范蠡之去。鲁连之辞也。此数公者。至于黜荣保让。亦以盛矣。兼之固君臣之分。以爱其节。曷可以同议也。所谓继之者忠矣。杖之者义矣。施之者诚矣。用之者确矣。昭矣至矣。韪矣允矣。上古无以加。百代为之宪。越大梁岁。行于是邦。遇县宰太原王公。惠工训农。劝学敬教。偫业顿以系赖。四方咨于作则。邑临未周。人悦有化。以为二公庙德不祀。实甚惧焉。复何以图不朽示来者而已。遂因閒力。考馀时。经始是图。敦崇旧规。厥构棘翼。自公尸之。然则表前载。扬懿烈。使俊光熊熊。彰纪事也。以吾学乎旧史氏。请骘其文。固不佞。乃作铭曰。
大道混混。或险夷兮。
殷实荒德。莫业于主。
人神疑兮。帝用克商。
运期兮。天下争利。
而独奔义。贞名垂兮。
神农虞夏氏已没。曷所归兮。
斲石千秋。闻风规兮。
天台山桐柏观 唐 · 崔尚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四
天台也。桐柏也。代谓之天台。真谓之桐柏。此两者同体(一作出)而异名。同契乎元。道无不在。夫如是。亦奚必是桐柏耶。非桐柏耶。因斯而谈。则无是是。无非非矣。而稽古者言之。桐柏山高万八千丈。周旋八百里。其山八重。四面如一。中有洞天。号金庭宫。即中右弼王乔子晋之所处也。是之谓不死之福乡。养真之灵境。故立观有初。强名桐柏焉耳。古观荒废。则已久矣。故老相传云。昔葛仙公始居此地。而后有道之士往往因之。坛址五六。厥迹犹在。洎乎我唐。有司马鍊师居焉。景云中。天子布命于下。新作桐柏观。盖以光昭我元元之丕烈。保绥我国家之永祉者也。夫其高居八重之一。俯临千仞之馀。背阴向阳。审曲面势。东西数百步。南北亦如之。连山峨峨。四野皆碧。茂树郁郁。四时并青。大岩之前。横岭之上。双峰如阙。中天豁开。长涧南泻。诸泉合漱。一道瀑布。百丈悬流。望之雪飞。听之风起。石梁翠屏可倚也。琪树珠条可攀也。仙花灵草。春秋互发。幽鸟清猿。晨暮合响。信足赏也。始丰南走。云嶂间起。剡川北通。烟岑相接。东则亚入沧海。不远蓬莱。西则浩然长山。无复人境。总揽奥秘。郁为秀绝。苞元气以混成。镇厚地而安静。非夫神与仙宅。仙得神营。其孰能致斯哉。故初构天尊之堂。昼日有云五色。浮霭其上。三井投龙之所。时有异云气。入堂复出者三。书之者记祥也。然后为虚室以凿户。起层台而垒土。经之殖殖。成之翼翼。缀日月以为光。笼云霞以为色。花散金地。香通元极。真侣好道。是游斯息。微我鍊师。孰能兴之。鍊师名承祯一名子微号曰天台白云河内温人晋宣帝太常馗之后。祖晟。仕为亲侍大都督。父仁最取。唐兴为朝散大夫襄州长史。名贤之家。奕代清德。庆灵之地。生此仙才。以为服冕乘轩者。宠惠吾身也。击钟陈鼎者。味爽人口也。遂乃捐公侯之业。学神仙之事。科箓教戒。博综无所遗。窈冥夷希。微妙讵可识。无思无为。不饮不食。仰之弥峻。巍乎其若山。挹之弥深。湛乎其若海。夫其通才练识。赡学多闻。翰墨之工。文章之美。皆忘其所能也。练师蕴广成之德。睿宗继黄轩之明。斋心虚求。将倚国政。侃侃然不可得而动也。我皇孝思维则。以道理国。协帝尧之用心。宠许由之高志。故得放旷而处。逍遥而游。闻鍊师之名者。足以激厉风俗。睹鍊师之容者。足以脱落氛埃。以慈为宝。以善救物。神以知来。智以藏往。允所谓名登仙格。迹在人寰。奥不可测矣。夫道生乎无名。行乎有精。(一作情)分而作三才。播而作万物。故为天下母。修之者昌。背之者亡。故为天下贵。况绝学无忧。长生久视也哉。道之行也。必有阶也。行道之阶。非山莫可。故有为焉。有象焉。瞻于斯。仰于斯。若舍是居。教将奚依。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元门既崇。不名厥功。朝请大夫使持节台州诸军事台州刺史上柱国贾公名长源。有道化人。有德养物。尝谓别驾蒋钦宗等曰。且道以含德。德以致美。美而不颂。后代何观。乃相与立石纪颂。以奋至道之光。其辞曰。
邈彼天台,嵯峨崔嵬。
下临沧海,遥望蓬莱。
漫若天合,呀如地开。
烟云路通,真仙时来。
顾我鍊师,于彼琼台
鍊师鍊师,道入元微
噏日安坐,淩霄欲飞。
兴废灵观,鍊师攸赞。
道无不为,美哉轮奂。
窈窈茫茫,通天降祥。
保我皇唐,如山是常。
云栈 清 · 王昙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烟霞万古楼诗集卷二
栈道有四:从成和阶文出者为沓中阴平道邓艾入蜀由之;从两当出者为故道,汉高帝陈仓由之;从城固洋县出者为斜骆道,武侯屯渭上由之;从褒凤出者为今云栈道,汉王南郑由之。此读古书者所当亲历也。作《云栈》诗。
当作园林看,鞭丝帽影行。
两朝徵故事,四道用奇兵。
出走惩天宝,行军笑孔明魏延孔明为怯。)
将才知不是,未必重书生。
汉武帝 中唐 · 李观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三十五
太史氏书。见汉武之御极。虽非求仁蹈道之主。亦英雄之君也。然观其内传。有学神仙与筑三山焉。饮露餐霞。希升汗漫。激流延石。用拟林泉。呜呼。履其位而不知所以守。好其事而不知所以从。夫一物各异道。万汇不同致。帝王之与神仙。林泉之与朝市。犹鳞偫毛族。川陆分之。日居月诸。昼夜常之。麒麟不可又处泉。蛟龙不可更居薮。玉兔莫延于旦。金乌莫瞻于宵。附其翼者两其足。与其角者一其齿。不兼之兼。又理昭然。者宜本于观人。仙者宜先于远世。以林泉为意者。可居于薮泽。以天下为念者。可谨于朝廷。是以唐尧虞舜无野心。子晋许由辞宝祚。诚以帝王于神仙有隔。林泉将朝市难并也。今据唐尧虞舜之地。而求子晋许由之志。不亦迂而可痛哉。况君子所以欢心屈体为仆御。元元所以刲膏割血为饱暖。又非图林泉而学仙也。伤心久之。戊辰岁秋八月。周览秦原。次茂陵之下。既睹永归之地。弥怀所行之事。且夫承天统物。岂无足称之德欤。盖观日月高明。有时亏昃。珠玉贞洁。不免瑕疵。徘徊路隅。兴言而吊曰。
赫赫兮炎灵降神。造汉秦楚。
四叶重茂。翘英荐新。
首出偫龙。卓为世祖。
秋风扬文。夏日昭武
柔不化之人。辟未名之土。
虽殊仁圣之后。是异凡庸之主。
伊何才有不周。事非所事。
求非所求。惟此帝谟。
相夫仙道。鱼处重渊。
兽居茂草。辨乎朝市。
别以林泉。日由旦陆。
月丽宵天。迹既两分。
理难齐剋若死将生。犹南与北。
贪臣王公鞅掌者可以勤万几。欲升污漫逍遥者可以为匹夫。
爱深宫秘殿者可以垂旒纩。好青山绿水者可以栖江湖。
饮露乘景。激流贯都。
苟从同致实曰殊途。尧舜曰圣。
巢由匪愚。确乎守一。
亦以难俱。况夫小人唯唯。
罔图山水。君子乾乾。
孰为神仙。呜呼哀哉。
前鉴孔彰。高台深池。
夫差以伐。寻山越海。
嬴政其亡。有一于此。
未或无殃。胡为乃辰。
于穷厥方。舟全虎臂。
车出羊肠。巳临燧炭。
几绝苞桑。反覆前闻。
痛心疾首。药石无人。
瑾瑜有垢。暑来寒往。
时移代久。吉垄将颓。
恶声不朽。日临宇宙。
有时而亏。目睹毫釐。
或不见眦。将为而不知。
复知而故为。呜呼噫嘻。
峨眉十景拟咏 其一 现当代 · 邵祖平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出处:培风楼诗卷之六
峨眉旧有十景之号,金顶祥光、象池夜月九老仙府、洪椿晓雨、罗峰晴云、双桥清音白水秋风大坪积雪、圣积晚钟灵岩叠翠是也。余两度蜡屐,足迹遍历十景,品题未尽可从。选胜揽幽,实须更定。则如金顶佛光涌现,须在岩下玉地匀铺、晴昼未申之候,得见极难。不如西望雪山,瑶台万叠,鳞甲森芒,乘兴而来,亦足偿其登陟之劳也。洗象池为金顶上下必由之道,地偏峰寒,雪海常铺,突过金顶。游客携筇至此,往往为夜月一景所囿,转忽昼间所见,可谓交失之矣。九老洞琳宇梵宫固有可观,然其间灵猿成群,跳踉上下,张臂鼓颊,大有求哺之色。过者常怀果饵,烦山僧引吭一呼,动,瞬息即来,情景极有可观。而所谓仙府者,适成其为猿馆而已。洪椿坪冷杉、古柏、金刚、大椿,森茂樛结,盛夏可为美荫。偶坐其下,身疑仙客,使徒以雨景取之,当在平楚入望之处,岂宜反守蓊郁之高坪乎?罗峰晴云,远逊金顶观初日。双桥当黑、白二溪冲捣牛心石之处,鼓轰霆击,可名雷音,而非清音。白水秋风,仅以白水寺得名,羌无故实,亦无景物可取。大坪积雪时,石磴冰雪凝冻,以陟降猴子坡、蛇倒退诸险坡,殆绝不可能。故大坪观积雪,祗可得之山僧口中,未尝成于游人杖底。然其地屹立莲花上中下三苞,实据全峨中心,群峰屏列,有如千叶莲瓣。当午霁时,四面看山,极为伟观,不必刻舟求剑,期见冬令积雪也。圣积寺毗连峨眉县城,平坦无奇,且杂市嚣。灵岩叠翠,颇具江南平远之胜,设云观叠翠之献状,则远不如苏稽道中青衣江上可望全面之峨眉矣。余有康乐之癖,窃慕兴公之赋,私为品题烟霞。今之峨眉十景,当以金顶雪山、象池云海、九老猿群、洪椿仙荫、黑龙溪涨、双桥雷音、大坪午霁、石笋寒飔、虎溪流萤、龙门观瀑尸之。非欲立异,贵在精实惬当而已。新十景中,黑龙江幽奇凄异,当盛夏溪涨时,澄碧渟泓,沫飞沤,无美不备。两山欲合,峡哀谷怨,凛冽不可暂留,余诗目为峨山第一振奇处,不知旧题十景者何以不取。石笋沟在万年寺清音阁之下,溪涧中有石笋六七挺,肩摩玉立,苍翠欲滴,谷寒风起,摇摇如堕,其地多豹,游旅裹足,益见其閟异焉。龙门洞群溪锵玉,岸势迂曲,瞬目换景,逐步改观,瀑布界道,繁如裂帛碎缯,策杖散足其间,诚令耳目交养,逸兴无穷。虎溪流泄自伏虎峰,有桥跨峡间,幽暗霉湿,腐草所集,夏夜萤点,多至数千,熠熠闪烁,憩布金林观之,极有奇趣。峨山气候殊特,秋冬仍见夜萤戴火而飞,此又夜景之不可不补入者也。妄作品题,无当大雅,滥与排比,且付小诗。
清凉无热四禅界,楼阁参差半夜风。
屋后千秋岷雪白,何须平挹海暾红金顶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