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序
桓帝初城上乌童谣 汉 · 无名氏
《后汉书》曰:桓帝之初。京师童谣。按此皆为政贪也。城上乌。尾毕逋者。处高利独食。不与下共。谓人主多聚敛也。公为吏。子为徒者。言父既为军吏。其子又为卒徒。一徒死。百乘车者。言前一人往讨胡既死矣。后又遣百乘车往。车班班。入河间者。言桓帝将崩。乘舆班班入河间迎灵也。河间姹女工数钱。以钱为室金为堂者。灵帝既立。其母永乐太后好聚金以为堂也。石上慊慊舂黄粱者。言永乐唯积金钱。慊慊常苦不足。使人舂黄粱而食之也。梁下有悬鼓。我欲击之丞卿怒者。言永乐主教灵帝。使卖官受钱。所禄非其入。天下忠笃之士怨望。欲击悬鼓以求见。丞卿主鼓者。亦复谄顺。怒而止我也。
城上乌。
尾毕逋。
公为吏。
子为徒。
一徒死。
百乘车。
车班班。
河间
河间姹女数钱
以钱为室金为堂。
石上慊慊舂黄粱
梁下有悬鼓
我欲击之丞卿怒(○《后汉书》五行志。玉台新咏九。《后汉书》灵帝纪注。《类聚》四十三作后汉桓帝时童谣。《御览》八百四十二。《乐府诗集》八十八。《文选》补遗三十五作城上乌谣。《诗纪》八作城上乌童谣。又《初学记》三十及《御览》九百二十引乌、逋、雏、徒车五韵。《白帖》二十九引乌、雏、徒三韵。)
桓帝末京都童谣 汉 · 无名氏
《后汉书》曰:桓帝之末。京都童谣。按解犊亭属饶阳河间县也。居无几何而桓帝崩。使者与解犊侯皆白盖车从河间来。延延。众貌也。是时御史刘修建议立灵帝。以修为侍中中常侍侯览畏其亲近。必当间己。白拜倏泰太守。因令司隶迫促杀之。朝廷少长。思其功效。乃拔用其弟合。致位司徒。此为合谐也。
白盖小车何延延。
河间来合谐。
河间来合谐(○《后汉书》五行志。《乐府诗集》八十八。《诗纪》八。)
乡人谣 汉 · 无名氏
《后汉书》曰:初。桓帝为侯时。受学于甘陵周福。及即位。擢为尚书。时同郡房植有名。故乡人为之谣曰:
天下规矩。房伯武
因师获印。周仲进(○《后汉书》党锢传序。《诗纪》八。)
政论 其一 东汉 · 崔寔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六
谨案:《隋志·法家》,《正论》五卷,汉大尚书崔寔撰。《旧唐志》,《政论》五卷。《意林》亦五卷。《新唐志》作六卷。各书引见,或作《政论》,或作《正论》,又作《本论》,止是一书。字子真一名台字元始涿郡安平人高祖篆,祖颎,父瑗,范《史》皆有传。好典籍,桓帝初为郎,后拜议郎,与边韶延笃著作东观。出为五原太守,征拜议郎,复与诸儒博士杂定《五经》。拜辽东太守,母卒归葬。服竟,召拜尚书,以世方阻乱,称疾不视事,免归。建宁中卒。明于政体,吏才有余,论当世便事数十条,指切时要,言辨而确。范《史》论曰:「之《政论》,言当世理乱,虽痛心错之徒不能过也。」「其书成于守辽东后,故有「仆前为五原太守」及「今辽东耕犁」云云。本传系于桓帝初除为郎时,未得其实。其本北宋时已佚失,故《崇文总目》不著录,《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亦无之。《通志略》载有六卷,虚列书名,不足据。今从《群书治要》写出七篇,从本传及《通典》各写出一篇,凡九篇,略依《意林》次第之。刺取各书引见,校补讹脱,定著一卷。其畸零短段三十事不能成篇者,载于卷末。《治要》专取精实,而腴语美词,芟除净尽。然于当时积弊,已胪列无遗。治乱兴亡,古今一轨,本传引仲长统曰:「凡为人主,宜写一通,置之坐侧。」诚哉是言也。嘉庆十九年龙集甲戌六月十五日
自尧、舜之帝,汤、武之王,皆赖明哲之佐,博物之臣。
皋陶陈谟而唐、虞以兴,伊、箕作训而殷,周用隆。
及继体之君,欲立中兴之功者,曷尝不赖贤哲之谋乎!
凡天下之所以不治者,常由世主承平日久,俗渐弊而不寤,政浸衰而不改,习乱安危,逸不自睹。
或荒耽嗜欲,不恤万机;
或耳蔽箴诲,厌伪忽真;
或犹豫岐路,莫适所从;
或见信之佐,括囊守禄;
或疏远之臣,言以贱废。
是以王纲纵驰于上,智士郁伊于下。
悲夫!
且守文之君,继陵迟之绪,譬诸乘弊车矣。
(《意林》作「若能」)求巧工,使辑(《意林》作「葺」)治之,折则接之,缓则楔(本作「契」,从《意林》改之)之,补琢换易,可复为新。
新新不已,用之无穷。
若遂不治,因而乘之,摧拉捌裂,亦无可奈何矣。
武丁之获傅说宣王之得申甫是则其巧工也。
今朝廷以圣哲之姿,龙飞天衢,大臣辅政,将成断金,诚宜有以满天下之望,称兆民之心。
年谷丰稔风俗未乂(此二语上下疑有删节)
夫风俗者,国之脉诊(《御览》三百七十五作「胗」)也。
年谷如其肥肤,肥肤虽和,而脉诊(年谷下十三字从《御览》补)不和,诚未足为休。
《书》曰:「虽休勿休」。
况不休而可休乎。
汉兴以来,三百五十余岁矣。
政令垢玩,上下怠懈,风俗雕敝,人庶巧伪,百姓嚣然,咸复思中兴之救矣(「自汉兴」下四十字从本传补)
且济时拯世之术,岂必体尧蹈舜然后乃治哉?
期于补绽决坏,枝柱邪倾,随形裁割,取时君所能行,要措斯世于安宁之域而已。
故圣人执权,遭时定制,步骤之差,各有云施(本传作「设」)
不强人以不能,背所急(本传作「背急切」)而慕所闻也。
孝武皇帝策书曰:「三代不同法,所由殊路,而建德一也」。
孔子叶公以来远,哀公以临民,景公以节礼,非其不同,所急异务也。
是以受命之君,每辄创制;
中兴之主,亦匡时失。
盘庚悯殷,迁都易民;
周穆有阙,甫侯正刑(「是以受命」下三十五字从本传补)
然疾(疑有误。本传及《艺文类聚》五十二无此二字)俗人拘文牵古,不达权制,奇玮(本传、《艺文类聚》作「传」)所闻,简忽所见,策不见珍,计不见信。
夫人既不知善之为头善,又将不知不善之为不善,乌足(本传、《艺文类聚》作「可」)与论国家之大事哉!
故每有言事,颇合圣听者,或下群臣,令集议之,虽有可采,辄见掎夺。
何者?
其顽士暗于时权,安习所见,殆不知乐成,况可与虑始乎?
心闪意舛,不知所云、则苟云率由旧章而已。
其达者或矜名嫉(本传作「摈」)弃。
虽稷、契复存,由(本传作「犹」)将困焉。
贾生之所以排于绛、灌,吊屈子以摅其愤者也(旧作「以舒愤者也」,从本传改补)
夫以文帝之明,贾生之贤,绛、灌之忠,而有此患,况其余哉!
况其余哉!
且世主莫不愿得尼、轲之伦以为辅佐,卒然获之,未必珍也。
自非题榜其面曰鲁孔丘、邹孟轲,殆必不见敬信。
何以明其然也?
此二者善己存于上矣。
当时皆见薄贱,而莫能任用,困厄削逐,待放不追,劳辱勤瘁,为竖子所议笑,其故获也。
夫淳淑(《意林》作「贞一」)之士,固不曲道以媚时,不诡行以邀名,耻乡原之誉,绝比周之党(「绝」字从《意林》补),必待题其面曰鲁仲尼、邹孟轲,不可得也(「必待」下十六字从《意林》补)
而世主凡君,明不能别异量之士,而适足受谮润之诉。
前君既失之于古,后君又蹈之于今,是以命世之士,常抑于当时,而见思于后人(《意林》作「无不见思于后日」)
以往揆来,亦可容易?
向使贤不肖相去,如泰山之与蚁垤,策谋得失相觉,如日月之与萤火,虽顽嚣之人,犹能察焉常患贤佞难别,是非倒纷,始相去如毫厘,而祸福差以千里,故圣君明主其犹慎之(《群书治要》)
九华扇赋 曹魏 · 曹植
 出处:全三国文 卷十四
昔吾先君常侍得幸汉桓帝赐尚方竹扇,不方不圆,其中结成文,名曰九华,故为此赋。其辞曰:
有神区之名,生不周之高岑。
渌水之素波,背玄涧之重深。
体虚畅以立干,播翠叶以成阴。
形五离而九折,篾氂解而缕分。
效虬龙之蜿蜒,法虹蜺之烟煴。
摅微妙以历时,结九层之华文。
尔乃浸以芷若,拂以江蓠。
摇以五香,濯以兰池
因形致好,不常厥仪。
方不应矩,圆不中规。
随皓腕以徐转,发惠风之微寒。
时气清以芳厉,纷飘动乎绮纨(《艺文类聚》六十九,《书钞》一百三十四,《御览》七百二)
华刘二节妇 元末明初 · 王逢
 出处:梧溪集卷五
二节妇并大同人华妻武州守张思孝生子亨刘其配也至正戊申秋闰七月河南军帅珠展乘乱肆掠二节妇匿复壁中游卒阚得之驱迫以前华惊呼曰我命妇也驱我唯有死耳且谓刘曰汝芳年将若何刘泣曰忠烈不二宜闻之也审忍垢辱耶华曰刎无刃经无索奈何刘复对曰当激贼怒以就死遂大骂极口卒怒杀之刘不为动骂益厉卒又杀之华时年四十五平生严介驭下事或少枉弗贷舅殁姑老衣膳几枕必躬亲之思孝卫学官至伯爵位华累封云中郡每曰被服祎翟徒志狗马耳训亨机丝克承箕业懿声贤闻穆然清风刘年二十一翰林待制翼之侄女庄重盛容性尤慧爽华爱甚尝索赋庭应声云群卉枯落时挺节成孤秀既保岁寒心不在遐年寿殆先谶也郡士郝麟备记行实亨稔知予名乃介疡医山振走拜予寓隐以哀挽请予维华刘志节亨孝义用序而诗曰
云中城无斫头守,一门双贞光井臼。
黄河清浅渡淮泗,雪峰巍峨掩星狗。
君不见钏金臂断牙将辜,肃宗并罢崔成都。
昨者寡人妻、鳏人夫,天不俾保家与孥。
望乡台霜碛草白,还亦思之心郁纡。
吾诗非为此,特旌张妇姑。
空中歌三首 其一 隋 · 葛玄
 押纸韵
真仙通鉴曰:仙公姓名玄字孝先。家本琅邪。以后汉桓帝延禧七年甲辰岁四月八日诞世。十三通古今。凡经传子集靡不该览。年十五六。名振江左。入天台赤城上虞山精思念道。遇真人左元放。授以九丹金液仙经。炼气保形之术。吴赤乌七年八月十五日升天。仙公暂停仙驾。赋五言歌诗三篇。降付乡朋。令歌诵开悟方来。
真人昔遗教,悯念孤痴子。
嬖邪不信道,祸乱由斯起。
身随朝露晞,悔恨何有己。
罪大不可掩,流毒将谁理。
冥冥未出期,劫尽方当止。
转轮贫贱家,仍复为役使。
四体或不完,蹩躠行乞市。
不知积罪报,怨天神不恃。
大道常无为,弘之由善始。
吾今获轻举,修行立功尔。
三界尽稽首,从容紫宫里。
停驾虚元(真仙通鉴作无。)中,人生若流水。
临别属素翰,粗标灵妙纪(○《真仙体道通鉴》。金陵玄观志。《诗纪外集》一。)
后汉徵君徐君碣铭727年 唐 · 张九龄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九十二 创作地点:江西省南昌市
后汉高士徐君。讳稚。字孺子南昌人也。先生受天元休。含道杰出。生知而上。贯之以一。体资清纯。动适元妙。知道之将废。乃穷而独善。躬耕取资。非力不食。邻落所处。率化无讼。在汉之季。遭时溷浊。不抗迹以庇物。故退栖山林。不苟利以辱身。故进无禄位。五辟宰府。四察孝廉。又举有道。就拜太原太守。皆辞疾不起。延嘉二年。尚书令汝南陈蕃仆射南郡胡广相与上疏。极言先生为辅弼。协和人神。汉桓帝犹能安车元纁。备礼徵聘。而竟不屈志。知时之不可支也。然而诸公嘉招。虽不之屑就。及闻薨卒。徒步吊祭。礼有所尚。只鸡不薄。意有所加。生刍为贵。士之感义。实衰世之有补。人而见德。俾后生之可寻。其废中权。行中虑。皆此之类也。昔者夷齐介洁而远去。沮溺野逸而离偫。颜阖凿坏以遁逃。接舆歌而诡激。此诚作者。或类沽名。夫有所不为。则偏也。无适不可。用之极也。先生则贬绝在心。而经修于世。纯俭以存戒。博爱以体仁。应物以会通。全巳以归正。汉庭所以宗其德。天下所以服其行。岂与彼数子直径庭而巳哉。灵帝初欲蒲轮聘。会先生以疾终。时年七十二。有子曰季登。笃行孝悌。亦高尚不仕。皇唐开元十五年。予忝牧兹郡。风流是仰。在悬榻之后。想见其人。有表墓之仪。岂孤此地。则先生之德。其可没乎。铭曰。
灵芝无根,醴泉无源。
角立杰出,先生斯存。
英英先生,德不可名。
麟出无应,鸿飞入冥。
道高事远,迹陈名劭。
勒石旧邦,以观其妙。
汉晋二贤双崇歌 现当代 · 邵祖平
 押有韵 出处:培风楼诗卷之九
东汉朱穆,感时浇薄,慕尚敦笃,乃作《崇厚论》。以仲尼不失旧于原壤,楚庄不忍彰于绝缨,大丈夫处其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马援诫兄子口不得言人过为型范,恳恻乎其旨矣。西晋裴頠,深患世俗放荡,口谈浮虚,尸禄耽宠,仕不事事,乃著《崇有》之论以救其败。盖鉴夫王衍之徒,倡虚无之理,薄综世之务,贱功烈而卑经实,将误国坏天下也。此二贤之双崇者,真救病之药石,致治之涂辙也。盖崇有者,唯物论也。尚无者,唯心论也。汉文帝窦皇后喜黄老唯心之哲学,奕世竟召景帝朝六国之叛。朝廷兵旅之事不讲,盖已久矣,其堪任将者,独周亚夫一人而已。王衍身为太尉,承八王乱后,不思务实图存,而惟挥麈清谈,故来后赵石勒之侵,竟遭仆墙以死。如此可知负当国亲民之责者,绝对不可尚无而当崇有。老庄清谈,释氏苦空,付之山林隐逸少数人可也。崇厚者,躬自而薄责于人之谓。反之责人重以周,不论天亲骨肉而壹皆以行之,则流于薄矣。夫夏尚忠,忠之敝小人以野,故殷人承之以敬。敬之敝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文之敝小人以僿,故救僿莫若以忠。所谓忠者,即也。于存心曰恕,于出口曰讱。讱者其言也难,岂有一毫巧言出于其口乎?以恕存心,则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不失其故旧,岂有一毫忮刻之意藏于其中乎?后世唐德宗乘车出奔,国几不国,幸赖一奉天罪己诏,使三军之士闻之雪涕感奋,因败为功,转祸为福,足见责己重以周之,终获其吉。反之如周厉王之监谤,韩昭侯之参伍综覈,秦始皇之偶语弃市、挟书有罪,汉桓、灵之远贤亲佞、杀戮忠良,其亡也固亦宜矣。如此亦可知凡覆人之过如不见,发己之恶如观火者,崇厚之效也。国有此可以兴,家有此可以成,人有此可以立。愚好玩古而不入时宜,窃以朱穆崇厚裴頠崇有,千古不易名论,爰声于诗为长歌一首。
汉文有道尚黄老贾谊湘身远走。
贻厥危基启六豪,晁错智囊遭击掊。
晋朝夷甫擅清谈,雌黄信口麈挥手。
竟招五胡乱中华,万里丘墟推祸首。
梁武舍身同泰寺台城饿槁终自取。
晚唐高骈事神仙,烧丹难掩覆军丑。
二主二臣失甚彰,当国何如不崇有。
崇有黜无国以兴,改薄从忠国以久。
菽粟布帛资生馀,旨酒敬速诸父舅。
陶陶犹犹纵复舒,从此培俗宜崇厚
秦人德色父借耰,怒气怫焉母取帚。
嗟哉人伦悲父儿,攘羊竟證直躬口。
朋友扬善且盖恶,岂有天亲相攻纠。
孝友睦姻任恤六,人群次第施无咎。
凶岁曾闻弟不饟,丰年沾溉到鸡狗。
世界遵此大同来,家家扶醉傍花柳。
亟须资此双崇理,虚无浇薄振如垢。
乱人岂入鼓钟宫,游豮敢向良田蹂。
鲰生一条倚直气,双眼观风遍市薮。
活国青囊肘有方,崇有崇厚起枯朽。
不听吾言恐噬脐,滔滔逝者身谁某。
稽古莫厌更仆谈,作歌更比蒲牢吼。
长相思 元 · 王丹桂
 押尤韵
本名长相思赠平山刘志常、神山刘志
平山刘。神山刘。
更易俗流作道流。人情誓莫留。

悟骅骝。悟骅骝。
灿灿神珠得自由。光明常逗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