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序
奉和内阁大理诸公联句赠少司马德兴孙先生四首并序 其一 明 · 林光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内阁李西涯谢木斋张东白杨大理四公联咏寄赠抚治郧阳都宪德兴孙先生。四公位尊望重,不轻许可,而叙谈杯酒之馀,发为声诗,以寄数千里之怀,盖以先生盛德雅望,素孚于人,故诸公念之不置也。人有言:“欲知其人,先观其友。”观诸公之留意,则先生之为人可知矣。先生观察浙江时,某教授于严,尝辱先生之荐,至惧玷门下。兹者先生新拜南京兵部右侍郎,某方走迓,夜宿丰乐斋堂先生令急足走驰是卷。因次韵,以续四公之意,兼赠别云。
春风开卷便酣人,传写都台语迫真。
汉水未须催画舫,沙鸥应亦识名臣。
流移总道郧阳好,节镇容知抚治仁。
乾象夜深频属目,台星耿耿照微宸。
文正公尹煌不祧。诗以志感(并小序)戊午 清 · 李算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出处:弘斋全书卷七
是日行望拜礼。风泉激感。因想斥和诸臣抗疏争死之烈。宛若隔晨。其中首先倡义者。文正公尹煌是已。昨岁伻酹。略致忾念。而际闻不祧之典。独阙而不举。甚是欠事。特命勿。遂题一诗。用替侑庙之意。
世谓八松节,青青孤竹如。
同心三学士,明义万言书。
北海名犹在,东窗计奈疏。
方禋延百岁,肇自拜坛馀。
崔上舍原韵 清 · 崔照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出处:少眉山房藏卷之二
余愿一见木斋长老而何由得乎。木斋无意当世。不到京洛已数十载馀矣。木斋诸族在洛中者。余无一人不见。而所不见者。惟年最深行最高木斋一人焉已。木斋年既大老。余年又耆艾。窃恐至老死不相往来。木斋与吾为平生素昧。而竟孤韩荆州一识之愿耶。岁丙寅中元之节。余将看于沔彼流水之乡。木斋今可见矣。匹马行三百里。余常患肺气。木斋渐近。心欣然病如显愈。遂为木斋一陪话。舍直路。薄暮迤行。渡九万野渡。问木斋所居。舟人指点山下远村。即此是木斋所居长沙川云。余笑而自语曰。长沙从古伤心地也。此长沙亦僻处寂寞海陬。则与楚岸青枫。湘潭芳草。贾生长沙亦奚异哉。惜乎贾生始以洛阳少年。抱利器遭明时。志业未展而终抱长沙之恨。则乃木斋家此长沙耶。伊昔木斋少游洛下。其蔼然声名。无愧古人。而毕竟长沙为终老之地。则其自伤自悼。又如贾生乎否。宋儒云贾生量狭。若吾木斋。任分而已。宁如贾生之过自伤。不得其寿耶。木斋今年七十有八岁则木斋大异贾生之量狭。而自在自娱。颐神养性。得此天与之爵也。如是思量。不觉日已昏黑。马已到木斋庄下。忽闻木斋念年少不经事少孙初赴贡举朝者。俱往枳城云矣。余愕然失图。既而为木斋嗟惜曰。木斋衰矣。人情年老则弱。木斋气血方刚之年。心亦刚矣。心刚则岂有是行而致令远客彷徨耶。余仍兴沮。借宿于崔姓野人之家。野人接之颇款。俄而不如约而先我来者。李友来吉老兄忙屣来见。稍慰秋夜长无聊之甚也。清朝木斋宅。与少主人叙一见如旧之怀。仍巡檐绕庭。遍观花药果蔬。木斋经纶所排布。则堂之南畔。累石为砌而秋日凄凄。百卉俱腓。则早发先萎之花。无可评品。更上一层置蔘圃。如朝菌之不知夕而忽焉没者十居八九。如蓂叶之厌而不落。了无意者数才三四而已。则关心癈诗之药。功效杳然。至如晚节寒花之逢时者。时尚早。䒠茸欲花。幽香未吐。此馀向日之。傲霜之筠。足知精诚之穷益苦。气节之老益励也。砌之下离十数步。穿一小塘。花品甚高。云是白莲社池中所种来者。而莲房露冷。花谢叶败则何所见而为爱莲之说乎。若夫绕屋衡纵之亩。蔓菁蘼芜而尚幼少。匏瓜扶疏而结子甚稀。叶心之实青犹未了。可爱者。一株地种之榴子已向熟。红润可尝而根楂已古。物物与自家意思一般。而无一物繁华富盛之像。则虽以物华言之。吾之访木斋。时不遇矣。余语来吉曰。木斋之爱护场圃若是勤苦。则木斋非但木斋耳。花药果蔬。皆以为木斋之号。亦无不可也。然而花药果蔬皆木之类也。则木斋之以木自号固宜矣。而木斋譬诸木则何木也。回顾屋上青山。亭亭特立者皆凌冬之也。余又语来吉曰。吾虽不见木斋。想像伊人木中也。木斋谓以松斋又好矣。但见花树间列木。假三峰苍古。可供一玩。余又笑而言曰。真木斋为假木峰。无已与好奇者相似耶。升其轩则前楹挂木刻短铭。铭曰。心垢不可洗。傍有一器。是器也。外黑黯而内朱明。诘屈痈肿。宛然如心字形。则木斋之心。是器足以洗涤而无一点尘想矣。遂相与入室。壁间题场圃寓怀诗四五首。而其中有高孤善耐风之句。上有谁人评之曰自家平生。余亦曰然。欲论木斋平生。惟此高孤二字而已。览既讫。余恍然自释曰。木斋我见之矣。木斋之声音笑语是诗也。木斋之仪容标致是诗也。木斋之性情志操是诗也。是四五诗。合以为一木斋。则木斋我见之矣。吾何为见木斋衣冠者哉。遂与来吉分手罢去。及到沔庄。想木斋但闻吾虚过而已。惟吾向木斋眷眷之心。木斋不知矣。于是作此序。略叙吾一见木斋所欲言者。又尾附五律一首。付沔乡李友家转达。望木斋赐以琼琚之报。㑭为我不面如面之资如何云尔。诗曰。
蒹葭白露夕,空谷客踟蹰。
老者情还弱,儿曹行与俱。
酒知心澹泊,诗见像高孤。
怊怅出门去,黄花笑我无。
蔼卿兵备同年挽诗 晚清 · 文廷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知过轩诗钞
兵备名华奎合肥人,与余壬午顺天乡试同年。己丑进士,官至四川川东道兵备,为两广总督靖达公子。余在靖达幕中期年,相得甚欢。后重至京华,恒追昔款。入蜀以后,寄书不达,音问阒如,但闻其与外国往来,极能持正而已。丙申六月卒于任,既得赴告,追挽以诗。
常以乖崖望故人,一杯遥醊倍伤神。
少年便已关朝局,交际谁堪属后尘。
秋爽川原开鄠杜,山颓风雨泣峨岷丙申秋,蜀山崩,遏江,水为不流。)
伏波故垒今磨灭,岂独观河迹易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