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序
赐几杖筵唱酬诗癸亥九月初六日 明末清初 · 金尚宪
五言排律 押先韵 出处:梧里先生文集附录卷之四
今上反正之初癸亥三月。首起梧里相公。再冠台班。所以明大伦复旧政慰士民之望也。时公之年已七十有七。是年九月。公上章乞退。上遣中使内臣。特赐几杖。以礼留公。公自念宗戚大臣遭不世之知。感激恩遇。不忍坚求退去。黾勉承命。于是耆老诸公闻之曰。公素无起楼之地。无以荣上赐。乃相与谋造公第。第狭马不容旋。乃就其傍空地。设耆英会。盛集公孤以乐之。咸喜公强健不衰。能副圣上慰留之勤。而足以任世道之重。因各赋诗以咏其事。大学士晋原公实唱之云。噫。日不能恒明而昏继之。世不能恒治而乱继之。人不能恒少而老继之。此天道人事所不能免者。惟天行健。故迭明于昏继之后。惟圣王法天行道。故反治于乱继之后。惟君子自强不息。故不衰于老继之后。今我公逢时变故。尽言被逐。坚贞之志。愈益自厉。肆乃以元老壮猷。登庸于再造之日。所谓昏复明乱回治老不衰者。于斯徵矣。此实阳道方享。国运灵长之会。吉祥善事孰大于是。宜诸公之诗之歌之美之也。尚宪出入公门下。受知最久。凡有庆礼。礼不敢后。今岁四月既外除。乃始援琴而见于公。公进而慰之。仍举前事命续貂焉。遂敬诺。复书小引。以弁诗首而并献焉。诗曰。
仁人必得寿,圣主不遗年。
际遇承恩眷,安危系却前。
乞休恭引礼,优老别开筵。
鸠杖兼乌几,中官并列仙。
黄封蚁泛滟,紫诰凤衔宣。
贺客耆英社,伶音法部弦。
荣光堪把玩,岁月任推迁。
盛事传宜久,宗工赋最先。
赏无安世札,怜耸浩然肩。
愧荷徵诗意,狂吟笔欲颠。
朝会燕飨乐章十四篇 其一 隆平(朝会皇帝升坐中和韶乐作奏隆平之章) 清 · 陈廷敬
四言诗 出处:午亭文编卷一
康熙二十年十二月定飨祀乐章诏礼部翰林院明年正月尚书(臣)帅颜保学士(臣)陈廷敬等集议言郊庙乐章世祖章皇帝所亲定(臣)等不敢变易独朝会燕飨沿习前明典章未备祈敕下(臣)等考古乐之原定声律之节作为雅歌用昭盛美曰可于是礼臣曰此词臣职也以属(臣)廷敬(臣)待罪掌院事乃集诸词臣谓之曰廷敬材能浅薄不足以光制述之事乐歌之作无如公等为宜诸词臣固以让(臣臣)不得辞尝考古乐之备者莫如诗朝会之乐正大雅之诗是也燕飨之乐正小雅之诗是也汉以来失雅诗之义魏得杜夔所传古乐四篇遂仿鹿鸣作于赫篇以祀武帝仿驺虞作巍巍篇以祀文帝仿文王作洋洋篇以祀明帝则直以雅为颂且乱以风又乌能得雅诗正义乎晋以后去古虽远间存雅诗之遗逮梁武帝南北郊明堂太庙三朝悉名为雅则是颂声亡而正雅之用混也唐分雅俗二部然所谓雅者以别俗之名耳其实皆俗乐也宋郊之乐曰安其义亦犹唐曰和隋曰也而朝会燕飨之乐亦以安名词皆短歌其亦犹有雅诗之遗意者与惟六变之曲声调靡曼实皆五字长句也及乎明之乐无有足观者矣我朝郊庙之乐名曰平今(臣)所撰乐章实先定名义朝会皇帝升坐曰隆平还宫曰显平万寿升坐曰乾平还宫曰泰平元旦升坐曰元平还宫曰和平冬至升坐曰遂平还宫曰允平小宴升坐曰协平还宫曰兴平郊祀导迎曰祐平庙祀导迎曰禧平谢见曰庆平外藩谢见曰治平虽略仿乎宋而要皆以雅诗之义为准至于六变之曲则槩无取焉(臣)又尝诵正雅朝会之诗曰无念尔祖曰无遏尔躬燕飨之诗曰视民不佻曰遍为尔德罔不尽其反覆丁宁之意而不专主乎铺张扬厉之辞(臣)虽愚陋窃取此义故十四章之中所以陈述天命之不易大业之艰难者虽不能尽其辞亦略举其指焉(臣)不任皇恐顿首谨序
赫矣天鉴,眷求惟圣。
保右我清,既集有命。
假乐大君,天位以正。
莅下有容,监于万方。
念兹崇功,骏命孔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