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序
为尤斋寄题焕章庵丁巳 清 · 金寿恒
 出处:文谷集卷之四
闵判书大受曾赴燕京。得崇祯皇帝御笔非礼不动四大字以归。尤斋见之。摸刻于华阳洞石崖。崖傍旧有书斋。八九僧徒守之。遂托其僧。使之看护。仍以焕章扁其屋。盖取论语焕乎其文章之意也。
荆湖龙升不及地上群臣抱弓泣
宣和天子漠北老,花鸟春愁寄奎藻。
千秋巍烈掩前轨,别有吾皇四大字。
圣人文章自天成,昭为云汉为日星。
尚思香案挥洒时,清燕从容临砚池
分明心法在克复,率土归仁此可卜。
天崩地拆更堪说,海水桑田真一瞥。
骊山事异幽王祸,陟方悲甚苍梧驾。
风马云车已渺邈,瑶函金籥俱零落。
昭陵有书殉不得,一任腥膻污残墨。
三韩使者燕市,邂逅悲歌感慨士。
提携相赠不论直,十袭归来诧海域。
海域苍生覆冒同,苦心独有华阳翁。
华阳洞里万丈石,好事何年鬼斧劈。
秖今镵刻若有待,开凿方知天意在。
惊鸾回凤映翠壁,日表俨然瞻咫尺。
岩边有屋傍涧隩,屋角新揭焕章号。
缁流相感亦意气,发愿斋心谨守视。
剥落宁容牛角触,摩挲不遣苔纹蚀。
祥云环卫彩虹吐,谷魅山魈共呵护。
冤禽夜啼石欲裂,不到兰亭水亦咽。
回看四海倒冠屦,大明乾坤一洞府。
尊周微义寓于斯,一心炯炯谁复知。
唯应天寿山头月,照见孤臣满腔血。
临溟大捷歌丁酉 清 · 洪良浩
 出处:耳溪集卷五朔方风谣
临溟驿。在城津吉州之间。郑评事文孚壬辰大破倭奴于此。有胜战碑。郑公与乡人李鹏寿等。举义于镜城武溪渔郎里。首斩叛奴鞠世必。进击倭。屡立奇功。北方遂平监司尹卓然诬奏抑其功。只加通政阶。官遂不显。仁庙朝死于诗案。逮至显庙朝。李畏斋评事陈疏。闵老峰鼎重。以监司启闻。伸雪褒赠。乡人立祠于武溪。赐额曰彰烈。
郑评事奇男子微尔尽黔北人齿。
时有长鲸怒鬣闪㸌若火炽,沧海为沸东天紫。
三京焚烧八路崩,翠华遥遥鸭水沚。
其酋清正最黠惊,万队横行遂北指。
快剑如霜彗日芒,毒丸如雷洞人髓。
元戎旆折铁岭上,三军潮退未敢发一矢。
鸟言卉服满朔野,腥氛惨憺兴王里。
磨天重险掉臂过,九镇诸郡望风跪。
桀奴叛吏争倒戈,处处翻城囚长吏
王子大臣亦受缚,国何汝负乃忍尔。
箕封千里为戎矣,关北曾无一义士。
维时莲幕只身跳,山行草伏形容毁。
彷徨歧路谁与归,邂逅同志崔姜
挥涕饮血仰天誓,一百义旅投袂起。
裂裳为旂锄为兵,白面将军杖尺箠。
鸣鼓徐行入镜城,士女欢迎惟命俟。
南楼嶪嶪建牙纛,磔斮鞠竖悬街市。
军声一朝震北路,叛贼次第束身死。
蕃胡伺衅乍蠢动,若崩厥角咸率俾。
蛮儿闻之卷甲来,肉薄登陴如附蚁。
城上一鼓箭如雨,僵尸盈壕不旋趾。
官军追奔至吉州,三战三北皆离披。
长坪双浦数百里,投戈弃钲何累累。
骄虏胆破若无骨,蜗缩蛇蟠土窟里。
端川大兵自来迎,半夜衔枚将南徙。
蓖山偃旗截归路,前有角兮后有掎。
白塔之原临溟野,健儿贾勇如虎兕。
纷纷鼠窜与兔脱,往往裂脑而折臂。
髧头裸足化京观,长绳簇簇贯左耳。
刳肚擢肠立如堠,丑类狂顾那向迩。
倭酋大哭走踰岭,头虽戴矣魄已褫。
阵云初霁白榆社,血刃净洗青海水。
朔方二十有三州,寸地皆还我疆理。
可怜堂堂二壮士,功成身殒马前坠。
蜡纸遥飞奏行在,至尊动容悲且喜。
玺书宠嘉进官秩,赐赉便蕃及衣履。
藩臣拥兵但自卫,君父蒙尘越人视。
奈何耻己无功嫌人有,媒孽其短反掩美。
公议百年竟得伸,赠诔辉煌邦人祀。
武溪之上渔郎里,山川郁郁环古垒
昔日金尹拓疆土,国威兵力是凭倚。
公遭板荡奋空拳,屹若狂澜障一砥。
不然不惟豆江以内非吾有,荐食上国从此始。
如公树立更卓然,千载睢阳可并拟。
生前落拓死时烦冤俱莫恨,巍巍名与白山齐高峙。
我过战地起感慨,弹剑长歌为变徵。
弹剑歌声激烈,边风猎猎鸣不已。
重修幞头匣纸有感 清 · 黄胤锡
七言绝句 押词韵第八部 出处:颐斋遗藁卷之五
显肃之际。闵老峰入燕购皇朝进士襕衫幞头(一名软巾一名繐巾)绦带之制。归遗尤翁于华阳洞。又别藏副件于咸兴云田社。英宗丁卯春。始命新榜生员进士以此谢恩。则淳昌故(同枢)杨公(会荣)倡议以拜于皇坛门外。识者谓宜令生进因为公私通行之上服。而无朝令未果。可惜也。己卯春贱臣忝进士。谢恩于昌庆宫之涵仁亭庭。此实觐耿光一初之会也。既以匣封在壁。而中年以襕衫转为道袍。带则别藏。而幞头匣今适改为。即九月先王虹流圣节后十五日也。未死追慕。敬题如此。
皇朝襕幞又先朝,丁卯新仪己卯叨。
三十一年臣白首,不堪寒菊雨萧萧。
追次文谷焕章庵长句呈郑丈(棹○并序) 清 · 黄胤锡
 出处:颐斋遗藁卷之二
昔显庙辛亥老峰闵公(鼎重)赴燕。求毅皇御笔。有人以非礼不动四大字应购。却金而去。既以东来。尤翁在华阳洞中。磨崖刻之。下有小庵。额以焕章文谷金公为赋双韵四十八句。比年金副学(时粲),金执义(亮行)并追和。郑丈联轴。属我父亲及不肖胤锡。不敢辞。
八牛季世崇祯及(父子曰世兄弟曰及。)孝陵一夜皇灵泣。
遗民欲脔温阁老,那复相将拜玉藻
忆昔天球御日轨,祖制犹存正韵字崇祯三年。用西洋法造列宿经纬天球。)
𪑜𪑮啄趯信手成,瑞光烛地惊星星。
最是留神九经时,骊珠四枚跳沧池
修身圣功此可复,炎运何徒三百卜。
伤心秘绘不忍说,雾塞飙回即俄瞥。
总督无端首西祸,太史未暇迁南驾。
白背哀音岁因邈,银钩已向腥尘落。
天怜真迹遣人得,衔袖龙笺宛香墨。
问谁初购玉馆市,老峰自是箕邦士。
义气相看不要直,但愿归藏乾净域。
归藏并与蓝襕同,薄言远示华山老峰是行。并购襕衫以来。洪武所定国子监生服制也。)
翁悲且喜勒之石,幸得千年高掌劈。
帝城双阙迥对待,丁丑春正相藉在文谷燕行。尝得毅皇御笔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烟树万人家十四字。唐人诗也。本洞有明朝所颁崇祯十年丁丑大统历。出自清阴宅云。)
淋漓元化白云壁,壮哉方方各径尺。
奎章自此焕隈隩,遂为茆庵锡嘉号。
五台痴忠亦僧气,居肰顶礼勤瞻视。
民彝物则易掁触,硕果微阳讵全蚀。
好歌先从文谷吐,故庙终赖黄江护。
晚生闻风肝胆裂,涒滩明年更呜咽明年甲申是三周也。)
青川古路绿芒屦,苦拟行行访洞府。
麟笔精英足徵斯,只今肯许夫人知。
还有大报坛边月,应吊弓岩万点血。
华阳九曲。次武夷棹歌韵 其一 清 · 宋达洙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出处:守宗斋集卷之一
华阳之水凡九曲。而发源于东。流于西而北入于槐江。其始二水逶迤仙游及面之间。合流至巴串而稍平广。地全石石尽白。中坼裂如串字形。名以巴串者。岂以是欤。左稍下。石峰陡起。峰上又有石横跨。石上微戴土。生老松极苍翠。此所谓鹤巢台也。旧时青鹤养雏成巢云。自台下屈折而右一唤地。有巨石盘卧水边。此则卧龙岩也。自此又数三屈折而下。右有凌云台。左有瞻星台。凌云则有石。上连山麓。下临溪水。磅礡成台。可坐数十人。林木从罅隙生。蒙翳成阴。披襟而立。颇觉爽然。瞻星则巨岩削立。上有叠石相累为台。覆之如屋檐。就其下。模刻穆陵御笔。又有石龛可庇风雨。磨崖而刻皇朝御笔。真所谓天悭地秘而神剜鬼刻者也。瞻星之北。呀然而谷者。彩云庵也。凌云之下。窈然而深者。焕章寺也。并令缁徒居焉。寺之前。有云汉阁。以奉皇笔。阁之右。从石门而出岩上。有屋三间。是为岩栖斋。斋下即金沙潭。大抵一洞之水。从石间出。故多急湍而少顺流。至此而平稳深广。自然成潭。满地金沙。明润且洁。遂以名之。曾闻先祖往来时。非渔艇不可济。今则随其浅深而揭厉焉。亦可见陵谷之变迁也。潭之下数十武稍左。有泣弓岩。即先祖哭孝庙讳辰处也。立小碑。刻所著讳辰韵。岩傍平地有精舍。即先祖所尝居处者也。舍之南稍上。建皇庙。庙下建书院。院之前。有昭阳洌泉两斋。舍之北稍下。有云影潭。金沙下流至泣弓岩。又遇石急流。到云影而平阔成潭。傍有石壁。苍藤茂树。轇轕迤靡。自其下又数屈折。有苍壁插天特立。所谓擎天壁也。刚大不枉之气。厚重不迁之像。殆近之矣。九曲始于擎天。终于巴串。曲名未知昉于何时。而其命名之义。则或以其形。或以其事。或以其景欤。其第次寒水权先生所定。而每曲所刻篆。丹岩闵文忠公笔也。泉石之胜。云林之邃。曲曲奇绝。而其中岩栖与巴串。奇绝之尤者也。是以世之论者。互相优劣。以余观之。岩栖之清丽。不如巴串之旷豁。巴串之旷豁。不如岩栖之清丽。请以一言比之。朱子尝论子房之从容。孔明之正大。而互称不如。山水品题。亦何以异哉。余之来住岩栖已屡矣。是岂但景仰之私而已。抑亦为山水之留行而然也。窃有所慨然兴感而不能自已者。昔栗谷先生定居石潭。而咏高山九曲歌。盖仿武夷故事也。先祖首步棹歌第一韵。其下九绝。分属一时诸贤。使之和成。而惟此华阳九曲。未尝有诗如武夷棹歌之作。后贤亦未有如先祖之于高山九曲之为。殊不可知也。玆敢忘拙。谨步棹歌韵。以冀同志之斤正。然晦翁棹歌。起兴泉石。托意道妙。旨远而味长矣。以余拙工。安能效万一哉。只欲即其景而摸写。如高山诸作。而竟亦不能。幸望诸同志毋以诗观之。续而和之。以为斯文胜事焉。时崇祯四甲辰季夏日。
天降大贤地辟灵,华阳水武夷清。
寒松独带王春色,万古遗风不尽声。
题金将军雪窖手疏帖后 晚清 · 韩章锡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出处:眉山先生文集卷之二
深河之役。金副元帅(景瑞)受制于姜弘立。不得奋奇气树殊功。辽东伯之立慬也。将军被拘虏馆。以密疏报虏中事机。竟以是遇害。而公之大节始大白矣。正庙御制祭文。有曰边上传言。畴分汉贼。蜡书东来。有风摵摵是也。疏本传在后孙家。丹岩闵文忠公之按节也。取以为帖。与皇朝劄牌三道。同妆而为之跋。俾寿其藏。余拜忠烈祠。奉而读之。银钩铁索。字画飞动。苟非忠肝义胆素有定力。则其于羁絷漂泊忧畏仓遽之中。心画之遒劲。气度之雍容。能如是乎。其为真本无疑也。遂题一绝。以志旷感。
风云长护数茅椽,蛟鳄曾无一釰前(公在壬辰。屡立奇功。)
北海中郎终不返,帛书犹记汉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