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序
白水 先秦 · 无名氏
四言诗 押鱼韵
《列女传》曰:宁戚击牛角而商歌。甚悲。桓公异之。使管促迎之。宁戚称曰:浩浩乎白水管仲不知所谓。不朝五日。而有忧色。其妾笑曰:人已语君矣。古有白水之诗云云。宁戚之欲得仕国家也。
浩浩白水。倏倏之鱼。
君来召我。我将安居。
国家未立。从我焉如(○《列女传》六。《诗纪前集》九。)
齐民歌 先秦 · 无名氏
 押虞韵
韩非子曰:齐桓公饮酒,醉遗其冠,耻之。管仲曰:公胡其不雪之以政。公曰:善。因发仓囷赐贫穷,论囹圄,出薄罪,处三日而民歌之曰:
公胡不复遗其冠乎(○韩非子难二篇。金楼子杂记篇。《类聚》十九。《御览》四百九十七、六百八十四、八百四十五。《诗纪前集》一。)
木瓜 春秋 · 诗经
四言诗
木瓜》,美齐桓公也。卫国有狄人之败,出处于漕,齐桓公救而封之,遗之车马器服焉。卫人思之,欲厚报之,而作是诗也。
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也。(一章)

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也。(二章)

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也。(三章)

按:木瓜三章,章四句。
定之方中 春秋 · 诗经
四言诗
《定之方中》,美卫文公也。卫为狄所灭,东徙渡河,野处漕邑,齐桓公攘戎狄而封之。文公徙居楚丘,始建城市而营宫室,得其时制,百姓说之,国家殷富焉。
方中楚宫
之以日,楚室
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一章)

升彼虚矣,以望楚矣。
望楚与景山与京。
降观于,卜云其吉,终然允臧(二章)

灵雨,命彼倌人
星言夙驾,说于桑田
匪直也人,秉心塞渊騋牝三千。(三章)
按:定之方中三章,章七句。
饭牛歌 汉 · 无名氏
 押词韵第七部
宁戚饭牛车下。叩角而商歌曰云云。齐桓闻之。举以为相。○逯案。此篇原失题。今据《诗纪》标之。又案。《吕氏春秋》、《淮南子》皆及宁戚叩角商歌以干齐桓公事。然皆无歌辞。后汉高诱注吕览。以为即诗经硕鼠篇。至《史记》、《淮南子》各注及三齐略记、琴操等始出七言饭牛歌。可知皆汉人伪托。各歌大同小异。今并附之。
南山矸。
白石䃹。
生不逢尧与舜禅。
短而单衣裁至骭。
长夜漫漫何时旦(○琴操补遗。《类聚》九十四。《诗纪前集》一。)
附:
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史记》邹阳应劭注。《书钞》百六。又《文选》十八啸赋注并引应劭注。《诗纪前集》一。又《御览》八百九十八引《史记》引禅、骭、旦三韵。)
沧浪之水白石粲。中有鲤鱼长尺半。弊布单衣裁至骭。清朝饭牛至夜半。黄犊上坂且休息。吾将舍汝相齐国。(○《书钞》百六引三齐略记)。《类聚》四十三。《诗纪前集》一。又《书钞》百二十八引三齐略记。录骭韵一句。《御览》六百九十一、九百三十六引半、骭二韵。○逯案。三齐略记谓康浪水在齐城西南。其下经宁戚饭牛歌。则作康浪者是。以人习知沧浪。故误。)
出东门兮厉石斑。上有且兰。鹿布衣兮缊缕。时不遇兮尧舜主。牛兮努力食细草。大臣在尔侧。吾当与尔适楚国。(○淮南道应训许慎注。《文选》十八啸赋注引《淮南子》。《诗纪前集》一。○《诗纪》原注云。此首见刘向《别录》。逯案。此说非是。盖啸赋宁子捡手而叹息下注先引刘向《别录》。次引《淮南子》及此歌。冯氏不察。故有此误。)
南石粲。白石烂。短褐单衣长至骭。生不逢尧与舜禅。终日饲牛至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御览》五百七十二引《淮南子》。)
汉堤诗 唐 · 卢肇
四言诗
元年秋,汉水大溢,齧襄堤以入,既沈汉郛,遂灭岘趾,栋榱且流,压溺无算,襄之城仅以门免。三日水去,陷为大涂,馀民栖于楚山,号不敢下,馁踬相挽,其能全者什六七。上大忧曰:「襄惟东南,实脰荆海。若气不息,吾躬曷瘳。」今天下灾于有汉,庭垣尽潴,胔骼在淖。有婴坠井,母实号之。今襄人尽坠,吾号尚及哉。咨乃卿士,畴能振之,以易吾乱,咸以地官范阳公旧理南粤,岛夷率化,甘于民心,俾践于襄,必克底乂,上俞以往。公既至,省汉之溺,由旧防之不固几五十载。又询之,汉水之不犯襄郛,惟是甚灾,既鱼士庶,灾或能嗣,孰以遏之。募民新汉之堤,食敌其功,资三其食。因故堤之址,广倍之,高再倍之,距襄之郊,缭半百里。明年春,堤成。公具以疏,上大欢。复襄之疲民一祀,赈谷十万斛。民既保宁,讴歌怡愉,既而舒苏,不知曩之灾也。昔狄败卫侯于荧泽,齐桓公帅诸侯城缘陵以居之,而卫国忘亡,君子是以称桓公之德。今公之为是堤也,襄有卫人之思焉。而况宣天子之慈以生厥民,曷齐桓之尚哉!噫,五材之生沴也,必极于物。物之既极,天必资明哲以苏之,理之常也。古之人有力保一邑,勇禦一寇,谓之有功,尚以金石载之,况捍大灾,救大患,其美若是,岂得无称焉?是宜以声诗播之,登于乐府。惟汉亦有瓠子之歌,是可类之。谨按正考甫作商诗,公子奚斯命太史克请于周,作鲁诗,皆其国之公族也。肇于公为族孙,幸力于文,所不宜默唯,岘之碑曰羊公,惟堤之诗曰卢公,是古今之相光昭也。其谁曰不然,诗曰:
阴沴奸阳,来暴于襄。
洎入大郛,波端若铓。
触厚摧高,不知其防。
骇溃颠委,万室皆毁。
灶登蛟鼍,堂集鳣鲔。
惟恩若雠,母不能子。
洪溃既涸,闬闳其虚。
以隳我堵,以剥我庐。
酸伤顾望,若践丘墟。
帝曰念嗟,朕日南顾。
流灾降慝,天曷台怒。
滔滔襄郊,捽我婴孺。
于惟馀氓,饥伤喘呼
斯为淫痍,孰往膏傅。
惟汝元寮,佥举明哲。
我公用谐,苴茅杖节。
来视襄人,喔咻提挈。
不日不月,咍乎抃悦
乃泳故堤,陷于沙泥。
缺落坳圯,由东讫西。
公曰呜呼,汉之有堤。
实命襄人,不力乃力,则及乃身。
具锸与畚,汉堤其新。
帝廪有,帝府有缗。
尔成尔堤,必锡尔勤。
襄人怡怡,听命襄浒。
背襄肩杵,奔走蹈舞。
分之卒伍,令以麾鼓。
寻尺既度,日月可数。
登登嶪嶪,周旋上下。
披岘斲楚,飞石挽土。
举筑殷雷,骇汗霏雨。
疲癃鳏独,奋有筋膂
呀吁来助,提筐负筥。
不劳其劳,杂沓笑语。
咸曰卢公,来赐我生。
斯堤既成,蜿蜿而平。
确尔山固,屹如云横。
汉流虽狂,坚不可蚀。
代千年亿,与天无极。
惟公之堤,昔在人心。
既筑既城,横之于南。
萌渚不峻,此门不深。
今复在兹,于汉之阴。
斯堤已崇,兹民获祐。
齯童相庆,室以完富。
贻于襄人,愿保厥寿。
繄公之功,赫焉如昼。
捍此巨灾,崒若京阜。
天子赐之,百姓载之。
族孙作诗,昭示厥后。
琴赋 西晋 · 傅玄
 出处:全晋文卷四十五
神农氏造琴,所以协和天下人性,为至和之主。齐桓公有鸣琴曰号钟,楚庄有鸣琴曰绕梁,中世司马相如有琴曰绿绮,蔡邕有琴曰焦尾,皆名器也。(《北堂书钞》一百九,又《后汉·蔡邕传》注,《文选》张载《拟四愁诗》注,又《初学记》十五引两条作「蔡邕有琴曰绿绮」。)
马融谭思于止息(《文选·琴赋》注)
播之以八风,文之以五声(《北堂书钞》一百九)
责汉水辞 唐末 · 李善夷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二十九
春秋僖公四年齐桓公合诸侯之师盟于召陵,责楚之苞茅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供给?昭王南征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按昭王南征至汉,舟入胶其舟,王遂溺死。杜预曰:「当时汉水未属楚。」杜之注,其为谬哉。且楚实殷之始封,楚苦县濑乡,在汉水东北六百馀里,则汉水西周之际,岂未属楚乎?又诗云:「挞彼殷武,奋伐荆楚。罙入其阻,裒荆之旅。」郑玄注云:「深入方城之阻也,方城今在汉水北三百里。」岂昭王时未属楚乎?屈完以齐桓所问之大,不敢他对。但请自问于水滨之人,言我不之知也。汉实属楚久矣,夫山林川泽,天子祀之,必有其神,楚人胶其船而祸其君,神不能福,神之罪也。余过汉,见其波涛滉瀁,而责其水。辞曰:
汉之广兮,风波四起。
虽有风波,不如蹄涔之水。
蹄涔之水,不为下国而倾天子。
汉之深兮,其堤莫量。
虽云莫量,不如行潦之汪。
行潦之汪,不为下国而溺天王
汉之美者曰鲂,吾虽饥不食其鲂,恐污吾之饥肠。
卫女琴操一首 思归作 元末明初 · 王逢
 押阳韵 出处:梧溪集卷一
琴操曰卫有贤女邵王闻其贤请聘之未至而王薨太子曰吾齐桓公卫姬而霸今卫女贤欲留之大夫曰不可若贤女必不我听若听必不贤不可取也太子留之果不听拘于深宫思归不得援琴作歌曲终缢而死古有弦无歌今弦亦绝矣因补一章
恭承母命兮奉先。赅姓后宫兮备酒浆。
中路王薨兮妾或未亡。遂太子之过兮何有三纲。
淇水沄沄兮菀乎女桑。目冷弦绝兮义也难忘。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 盛唐 · 李白
五言绝句 押微韵
谢安四十,卧白云于东山桓公累徵,为苍生而一起。常与支公游赏,贵而不移。大人君子,神冥契合,正可乃尔。仆与倩公一面,不忝古人,言归汉东,使我心痗。夫汉东之国,圣人所出,神农之后,季良为大贤。尔来寂寂,无一物可纪。有唐中兴,始生紫阳先生先生六十而隐化,若继迹而起者,惟倩公焉。蓄壮志而未就,期老成于他日。且能倾产重诺,好贤攻文,即惠休上人与江、鲍往复,各一时也。仆平生述作,罄其草而授之。思亲遂行,流涕惜别。今圣朝已舍季布,当徵贾生,开颜洗目,一见白日,冀相视而笑于新松之山耶?作小诗绝句,以写别意。
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
宁知丧乱后,更有一珠归。
按:录自影宋蜀刻本《李太白文集》卷二十七
大夫种铭 中唐 · 李观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三十五
于戏。种知吴之可以取。知越之可以强。而不知身之进退存亡。沈吟踌蹰。以至于非辜。哀哉。斯繇淳德离披。衰世难维。故独正者不足以镇邪。独信者不足以塞疑。夫周公孔子。圣人也。尚有彼妇之歌。鸱鸮之诗。矧乎其下人乎。然齐桓公终任管夷吾晋文公不疑五臣。数子者。竟能挈五霸之器。加二君之身。臣无所反侧。君无所短长。下冠列国。上尊时王。惟齐晋之区区。行何道而臻斯伟欤。殆非二君能推心于数子。俾数子得不失进退存亡者乎。使非句践既举全吴。乃授伯国。建国之雄。付种之能。必将南略海垠而率百蛮。北合诸侯而朝中原。提控吴越之邦。接踵桓文之勋。则句践为伯君。种为伯臣必矣。何尚乎浮洞庭。去故国。为天下之旅人哉。尝用种之谋若有之。思越人之力尚剋之。苟天不永越年。越亦不爱种贤。越不能恤其允。种是以诛其身。噫。范生之书。未释于手。越王之剑。已承其咽。哀哉。且会稽之羞。非越复。惟大夫之复。大夫之死。诚长颈背义。亦大夫之非智。哀哉。询种之名。不登于三仁。求种之坟。不在于九原。勒石以备脱。终古以慰枉魂。铭曰。
姑苏之雠。
敌国既亡。
大夫何哉。
不知其去。
只知其来。
子胥至忠。
不信于吴。
鸱夷知几。
浩然乘桴。
君胡役役。
谋国遗躯。
或曰不然。
吉凶相宾。
不有覆车。
孰惩为臣。
不有泛舟。
孰为济人。
道无全功。
用有屈伸。
冥然陈力。
得于开卷。
神能感我。
髣髴如面。
往者之悔。
来者之宪。
志于元石。
将懋将唁。
阅战国策有感而言十首 其一 荆轲入秦 明末清初 · 郭之奇
 押真韵
柯之盟,桓庄登坛,曹子手剑而从,请汶阳之田。已盟,标剑而去。以君有桓公,佐有夷吾也。嬴政何人,乃欲踵劫盟之举?惜夫其未讲于刺客之术也。识者曰:“之刺,宜为聂,不宜为曹。”聂者何?轵深井里聂政也。为严仲子报雠,伏剑至,刺杀韩傀兼中烈侯,左右大乱,所击杀数十人。因自皮面抉眼屠肠以死。勇哉!气矜之隆,是其轶育、贲///高成荆矣。也,以政当政,安能自引而起,环柱而走?且东孟之会,持兵戟而侍卫者甚众,而秦法群臣侍殿上不得持尺寸之兵,徐匕何物?乃不足以当共搏之手,侍医之囊。左股既断,卒前斩于左右也。悲夫!
荆卿易水,徐匕入西秦
误作登坛侣,惭他皮面人。
卫女操并序 明 · 李梦阳
 出处:空同集卷五
旧说卫有贤女。赵王闻其贤,请聘之,未至而王薨。太子曰:「吾闻齐桓公得卫女而霸。今卫女贤,欲留之。」大夫曰:「不可。若贤女,必不我听;若听,必不贤。不可取也。」太子遂留之,果不听。拘于深宫,思归不得,援琴而歌。曲终,自缢而死。
有狐绥绥兮在彼河梁,我欲济之兮河无航。
瞻彼故丘兮淇水浅浅,怀我父母兮不能奋翻。
嗟嗟,不能奋翻,予安用存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