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序
抚州景云寺故律大德上宏和尚石塔碑铭818年 唐 · 白居易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七十八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
元和十一年春庐山东林寺僧道深怀纵如建冲契宗一至柔𧦬诸智则智明云皋太易等凡二十辈。与白黑众千馀人。俱实持故景云大德宏公行状一通。贽钱十万。来诣浔阳府。请司马白居易作先师碑。会有故不果。十二年。作石坟成。复来请。会有病不果。十三年。作石塔成。又来请。始从之。既而僧反山。众反聚落。钱反施者。(一作寺府)翌日而文就。明年而碑立。其词云尔。我闻竺乾古先生出世法法要有三。曰戒定慧。戒生定。定生慧。慧生八万四千法门。是三者迭为用。若次第言。则定为慧因。戒为定根。定根植则苗茂。慧因树则果满。无因求满。犹梦果也。无根求茂。犹揠苗也。虽佛以一切种智摄三界。必先用戒。菩萨以六波罗蜜化四生。不能舍律。律之用可思量。不可思量。如来十弟子中。称优波离善持律。波离灭。有南山大师得之。南山灭。有景云大师得之。师讳上宏。姓饶氏。曾祖君雅。祖公悦。父和(一作知)恭。临川南城人。童而有知故。生十五岁发出家心。始从舅氏剃落。壮而有立故。生二十五(一作二)岁立菩提愿。从南岳大圆大师受具戒。乐其所由生故。大历中不去父母之邦。请隶于本州景云寺。修道应无所住故。贞元初离我所。徙居洪州龙兴寺说法。亲近善知识故。与匡山法真天台灵裕荆门法裔暨兴果神凑建昌惠进五长老交游。佛法属王臣故。与姜相国公辅颜太师真卿暨本道廉使杨君凭韦君丹四君子友善。提振禁戒故。讲四分律。而从善远罪者无其数。随顺化缘故。坐甘露坛。而誓众主盟者二十年。荷担大事故。前后登方等施尸罗者十有八会。救拔偫生故。婆娑男女由我得度者万五千七十二人。示生无常故。元和十年巳亥迁化于东林精舍。示灭有所故。是月丙寅归于南冈石坟。住世七十七岁。安居六十五。自生至灭。随迹示教。行止语默。无非佛事。夫施于人也博。则反诸巳也厚。故门人乡人报如不及。繇是艺成林。琢石为塔。塔有碑。碑有铭。铭曰。
灭度后,薝卜香衰。
醍醐味醨,谁反是香。
谁复是味,景云大师
景云之生,一匡苾刍
中兴毗尼,景云之灭。
众将安仰,法将畴依。
昔景云来,行道者随。
践迹者归,今景云去。
升堂者思,入室者悲。
炉峰之西,虎溪之南。
石塔巍巍,有记事者。
以真实辞,书于塔碑。
画元始天尊赞807年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七十七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元者诸天之先。始者万灵之母。混而成一。强以为名。至哉无上尊。得以是为号。正月二十有三日德宗神武孝文皇帝在九仙之月遏八音之日也。皇帝教宏元训。业奉真宗。承文祖之贻谋。申孝孙之诚敬。以谓元始天尊者。真仪不远。随相而生。神用无方。应念而至。故命设绘素。展仪刑。五彩彰施。七宝严饰。所以表当宁之瞻仰。感在天之圣神。通元应于希夷。集灵祐于肸蚃。词臣承命。跪唱赞云。
元圣何在天上天。欲往从之窅无缘。
命工设色五彩宣。忽如真相见于前。
圣应圣兮元又元。荐百福兮垂万年。
庐山东林寺故临坛大德塔铭 唐 · 刘轲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四十二
维元和十年冬十月己亥。我具寿大师归于庐山东林寺。既庀事。门弟子道深如建等以铭志为急。白彭城刘轲尝执吾大师之巾锡。大师行业德状。能言之。乃走其徒持事状于山阳草堂。具道其所以来。既受事。仰而哭。且曰。何心遽忍铭吾大师。俄而曰。我而不铭而谁为。于是衔涕涟涟。作石塔铭志云。大师讳上宏。俗饶姓。其先临川人。祖公悦。父知恭。世为南城闻儒。故大师自童子耳熟家训。故风流举动。造次必于儒者。年十五。脱然有方外之志。遂依舅氏出家。暨二十二岁。具戒于衡岳大圆大师大历八载。敕配本州景云寺。后依南昌律师学四分毗尼。既覃精研究。或从我驾说而通者。日有百数。时谓景云且在。无患无律。贞元三年。止南昌龙兴寺。四方风闻者尘至。时江州峰顶寺长老法真台州国清寺法裔。荆州庆门寺灵裕。并有大名于时。会有事于灵坛。故三长老摄大师以临之。至四十年春九江守李公康以东林远公旧社。不可以无主。固请住焉。前后莅事凡一十八会。彼域之男女。繇我而作比邱者。万有五千五百七十二人。大师通明大教。祖述毗耶。宪章修多罗。心同曹溪。事同南山。故及我门而升我堂者。未尝虚返。我所以驾白牛以驱羊鹿。孰谓我为小乘者乎。繇是荐绅先生颜鲁公姜相公。并愿依遗民莱民旧事。待大师于虎邱雁门之上。故游二林者谓生犹在。将大去。乃遗言于二三子曰。吾生七十有七。腊五十有六。年非不耆。腊非不高。今则去矣。尔无谓吾死。门人道深怀纵如建冲契宗一智则智明云皋图信行允等。长号无愬。相与立石塔香炉峰下。是月丙寅。归舍利于塔。从故事也。不得让。荐诚于铭。铭曰。
德有塔。
功有铭。
功可祖。
德可宗。
宗可师。
师有资。
呜呼。
千载而下资而后者。
知是塔有毗耶之宗师。
潭州沩山同庆寺大圆禅师碑铭 唐 · 郑愚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二十
天下之言道术者多矣。各用所宗为是。而五常教化人事。不外于性命精神之际。史氏以为道家之言。故老庄之类是也。其书具存。然至于荡情累。外生死。出于有无之间。煚然独得。言象不可以拟议。胜妙不可以意况。则浮屠氏之言禅者。庶几乎尽也。有口无所用其辩。巧历无所用其数。愈得者愈失。愈是者愈非。我则我矣。不知我者谁氏。知则知矣。不知知者何以。无其无不能尽。空其空不能了。是者无所不是。得者无所不得。山林不必寂。城市不必喧。无春夏秋冬四时之行。无得失是非去来之迹。非尽无也。冥于顺也。遇所即而安。故不介于时。当其处无必。故不跼于物。其大旨如此。其徒虽千百。得者无一二。近代言之者必有宗。宗必有师。师必有传。然非聪明瑰宏杰达之器。不能得其传。当其传。皆是时之鸿庞伟绝之度也。今长沙郡西北有山名大沩。蟠林穹谷。不知其岚几千百重。为熊豹虎兕之封。虺蜮蚺蟒之宅。虽夷人射猎。虞迹樵氓。不敢田从也。师始僧号灵祐福州人。笠首屩足。背闽来游。庵于翳荟。非食时不出。凄凄风雨。默坐而已。恬然昼夕。物不能害。非夫外生死。忘忧患。冥顺天和者。孰能与于是哉。昔孔门殆庶之士。以箪瓢乐陋巷。夫子犹称咏之不足。言人不堪其忧。以其有生之厚也。且死生于人。得丧之大者也。既无得于生。必无得于死。既无得于得。必无得于失。故于其间得失是非。所不容措。委化而已。其为道术。天下之能事毕矣。皆涉语是非之端。辩之益惑。无补于学者。今不论也。师既以兹为事。其徒稍稍从之。则与之结搆庐室。与之伐去阴黑。以至于千有馀人。自为饮食纲纪。而于师言。无所是非。其有问者。随语而答。不强所不能也。数十年言佛者。天下以为称首。武宗毁寺逐僧。遂空其所。师遽裹首为民。惟恐出蚩蚩之辈。有职者益贵重之矣。后湖南观察使相国裴公休酷好佛事。值宣宗武宗之禁。固请迎而出之。乘之以己舆。亲为其徒列。又议重削其须发。师始不欲。戏其徒曰。尔以须发为佛耶。其徒愈强之。不得已又笑而从之。复到其所居。为同庆寺而归之。诸徒复来。其事如初。师皆幻视。无所为意。忽一二日。笑报其徒。示若有疾。以大中七年正月九日。终于同庆精庐。年八十三。僧腊五十五。即窆于大沩之南阜。其徒言将终之日。水泉旱竭。禽鸟号鸣。草树皆白。虽有其事。语且不经。又非师所得之意。故不书。师始闻法于江西百丈怀海禅师谥曰大智。其传付宗系。僧牒甚明。此不复出。师亡后十一年。其徒有以师之道上闻。始诏加谥号及坟塔。以厚其终。岂达者所为耶。噫。人生万类之最灵者。而以精神为本。自童孺至老白首。始于饮食。渐于功名利养。是非嫉妒。得失忧喜。昼夜缠缚。又其念虑未尝。时饷历息。煎熬形器。起如冤雠。行坐则思想。偃卧则魂梦。以耽沈之利欲。投老朽之筋骸。餐饭既耗。齿发已弊。又拔白饵药。以从其事。外以夸人。内以欺已。曾不知息形影。捐虑安神。自求须臾之暇。以至溘然而尽。亲交不啻如行路。利养悉委之他人。愧负积于神明。辱殆流于后嗣。淫渝汗漫。不能自止。斯皆自心而发。不可不制以道术。道术之妙。莫有及此。佛经之说。益以神性。然其归趣。悉臻无有。僧事千百。不可梗概。各言宗教自号矛盾。故褐衣瞢首。未必皆是。若予者。少抱幽忧之疾。长多羁旅之役。形彫气乏。尝不逮人。行年五十。已极迟暮。既无妻子之恋。思近田闾之乐。非敢强也。恨不能也。况洗心于是。踰三十载。适师之徒有审虔者。以师之图形自大沩来。知子学佛。求为赞说。观其图状。果前所谓鸿庞伟绝之度者也。则报之曰。师之形实无可赞。心或可言。心又无体。自忘吾说。审虔不信。益欲赞之云云。既与其赞。则又曰。吾从居大沩者尚多。感师之开悟者不一。相与伐石。欲碑师之道于精庐之前。欲其文辞近吾师之侧。谓予又不得不为也。予笑不应。后十来予门。益坚其说。且思文字之空。与碑之妄。空妄既等。则又何虞。咸通六年岁在乙酉。草创其事。会予有疾。明年二月。始迄其铭。又因其说。以自警触。故立其意。不专以褒大沩之事云尔。铭曰。
湖之南。湘之西。
山大沩。深无蹊。
虎日啸。猿又啼。
雨槭槭。风凄凄。
高入云。不可梯。
虽欲去。谁与携。
彼上人。忘其身。
一晏坐。千馀旬。
去无疏。来无亲。
夷积阻。构嶙峋。
栋宇成。供养陈。
我不知。徒自勤。
物之生。孰无情。
识好恶。知宠惊。
真物藏。百虑陈。
随婉转。任峥嵘。
云糊天。月不明。
金在矿。火收荧。
我不知。天地先。
无首尾。功用全。
六度备。万行圆。
常自随。在畔边。
要即用。长目前。
非艰难。不幽元。
哀世徒。苦驰驱。
觅作佛。何其愚。
算海沙。登迷庐。
眼喘喘。心区区。
见得失。系荣枯。
弃知觉。求形模。
近似远。易复难。
但无事。心即安。
少思虑。简悲欢。
净荡荡。圆团团。
更无物。不劳看。
听他语。被人谩。
生必死。理之常。
荣必悴。非改张。
造众罪。欺心王。
作少福。须天堂。
善恶报。正身当。
自结裹。无人将。
心作恶。口说空。
欺木石。吓盲聋。
牛阿房。鬼五通。
专觑捕。见西东。
禁定住。阳朦胧。
与作为。事不同。
最上乘。有想基。
无结净。本无为。
人不见。自心知。
动便是。莫狐疑。
其下说。没文词。
识此意。见吾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