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序
中丞张文忠公希孟谏罢灯山奏稿后(并序。) 元 · 乃贤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至治间御史观音保五华山事弃市。公时为中书参议,翊日上谏灯山疏。大蒙嘉纪,赐予甚厚云。
才闻御史中台,又见灯山奏疏来。
自信茅焦无死罪,独知苏轼是英材。
九门争看捐躯谏,百辟惊传拜赐回。
千古救荒遗爱在,祠门犹向曲江(公因救荒陕西而薨,今赐庙于长安。)
唐故容州都督御史中丞本管经略使元君表墓碑铭 唐 · 颜真卿
四言诗 押词韵第六部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四十四
呜呼。可惜哉元君。君讳结。字次山。皇家忠烈义激文武之直清臣也。盖后魏昭成皇帝孙曰常山王遵之十二代孙。自七叶。王公相继。著在惇史。高祖善祎。皇朝尚书都官郎中常山郡。曾祖仁基。朝散大夫褒信袭常山公。祖利贞。霍王府参军。随镇改襄州。父延祖。清净恬俭。历魏成主簿延唐丞。思閒辄自引去。以鲁县商馀山多灵药。遂家焉。及终。门人谥曰太先生宝应元年追赠左赞善大夫。君聪悟宏达。倜傥而不羁。十七始知书。乃授学于宗兄先生德秀常著说楚赋三篇。中行子苏源明骇之曰。子居今而作真淳之语。难哉。然世自浇浮。何伤元子天宝十二载进士。作文编。礼部侍郎阳浚曰。一第污元子耳。有司得元子是赖。遂登高第。及羯胡首乱。逃难于猗玗洞。因招集邻里二百馀家奔襄阳。元宗异而徵之。值君移居瀼溪。乃寝。乾元二年李光弼史思明河阳肃宗欲幸河东。闻君有谋略。虚怀召问。君悉陈兵势。献时议三篇。上大悦曰。卿果破贼。朕忧遂停。乃拜君左金吾兵曹。摄监察御史。充山南东道节度参谋。仍于唐邓汝蔡等州招缉义军。山棚高晃等率五千馀人。一时归附。大压贼境。于是思明挫锐。不敢南侵。前是泌南战士积骨者。君悉收瘗。刻石立表。命之曰哀邱。将吏感焉。无不勇励。玺书频降。威望日崇。时张瑾杀史翙襄州。遣使请罪。君为奏闻。特蒙嘉纳。乃真拜君监察。仍授部将张远帆田瀛等十数人将军。属荆南有专杀者。吕諲节度使辞以无兵。上曰。元结有兵在泌阳。乃拜君水部员外郎殿中侍御史。充节度判官。君起家十月。超拜至此。时论荣之。属道士申泰芝湖南防禦使庞承鼎谋反。并判官吴子宜等皆被决杀。推官严郢坐流。俾君按覆。君建明承鼎。获免者百馀家。及卒。淮西节度使王仲鼎为贼所擒。裴茂来瑱交恶。远近危惧。莫敢谁何。君知节度观察使事。经八月。境内晏然。今上登极。节度使留后者例加封邑。君逊让不受。遂归养亲。特蒙褒奖。乃拜著作郎。遂家于武昌之樊口。自释以见意。其略曰。少习静于商馀山。元子十卷。兵起。逃难于猗玗洞。猗玗子三篇。将家瀼滨。乃自称浪士浪说七篇。及为郎。时人以浪者亦漫为官乎。遂见呼为漫郎漫记七篇。及家樊上。渔者戏谓之聱叟。(阙八字)又以君漫浪于人间。或谓之漫叟。岁馀。上以君居贫。起家为道州刺史。州为西原贼所陷。人十无一。户才满千。君下车。行古人之政。二年间。归者万馀家。贼亦怀畏。不敢来犯。既受代。百姓诣阙。请立生祠。仍乞再留。观察使奏课第一。转容府都督侍御史本管经略使。仍请礼部侍郎张谓甘棠颂以美之。容府自艰虞以来。所管皆固拒山谷。君单车入洞。亲自抚谕。六旬而收复八州。丁陈郡太夫人忧。百姓诣使请留。大历四年夏四月。拜左金吾卫将军御史中丞。管使如故。君矢死陈乞者再三。优诏褒许。七年正月京师。上深礼重。方加位秩。不幸遇疾。中使临问者相望。夏四月庚午。薨于永崇坊之旅馆。春秋五十。朝野震悼焉。二子以方以明。能世其业。名虽而官未立。以其年冬十一月壬寅。虔葬君于鲁山青岭泉陂原。礼也。呜呼。君其心古。其行古。其言古。躬是三者。而见重于今。虽拥旄麾幢。总戎于五岭之下。弥纶秉宪。对越于九重之上。不为不遇。然以君之才之德之美。竟不得专政方面。登翼泰阶。而感激者不能不为之太息也。君雅好山水。闻有胜绝。未尝不枉路登览而铭赞之。感中行见知之恩。及亡。至今分宅以恤其子。其不偷也多此类。中书舍人杨炎常衮皆作碑志。以抒君之志业。故吏大足江华瞿令问将张满赵温张协王进兴等。感念恩旧。皆送哭以终葬。竭资鬻石。愿垂美以述诚。真卿不敏。常忝次山风义之末。尚存衋往。敢废无愧之辞。铭曰。
次山斌斌,王之荩臣。
义烈刚劲,忠和俭勤。
炳文华国孔武宁屯。
率性方直,秉心真纯。
见危不挠,临难遗身。
允矣全德,今之古人。
奈何清贤,素志莫伸。
偫士立表,垂声不泯。
上吕泉权相国仲和 其一 明 · 权近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出处:阳村先生文集卷之七
甲戌夏。近侨寓玄化洞吾宗领三司相国之北。一造谒而退。后数日遘疾。弥月不瘳。呻吟枕席间。常以不得再进于门屏为愧。忽一日。公遣长须归珍羞曰。予昨侍宴。上命彻所御俎以赐我。恩宠既渥。我不敢私之。宜以颁诸宗族邻里。以扬君赐之荣。近力疾起拜而受。又不得躬造以谢。且言曰。惟公以宏材精识。清德雅望。遭遇盛朝。开国之日。制作典章。笙镛黼黻。以兴一代之治者。上必于公咨访而后定。公谙练朝章。淹通经史。每事必援今引古。纤悉精备。以对清问。辄蒙嘉纳。退则谦谦谨密。若不能言。未尝有一毫自矜之色。及其燕居之处。啚书自娱。不以家累营心。萧然若寒士之家。宸心以此重之。物议以此高之。是宜位领三司。尊冠百僚。以承恩宠之渥也。近于公为子孙行。尝以研墨末技。获事公于铨房文司者二十有馀年。恩义之遇既深且久。所当朝夕继见。事之如亲。而乃慵疏怠缓。亏废礼信。升门堂而捧謦欬者。动累月而仅一次。其负于公多矣。当在责以无礼。攻而绝之。所不辞也。今乃不绝而收之。颁恩以及之。是公宽弘之量。仁厚之德。抑亦至矣。感激于怀。不能自已。聊成拙诗二绝。伻献左右。上以贺公受赐之荣。下以谢予知感之情云。诗曰。
盛朝崇重老成臣,雅望巍巍领缙绅。
侍宴归来仍赐俎,恩波覃及里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