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序
唐洞庭山福愿寺律和尚坟塔铭 唐 · 僧清昼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十八
道贤上游。其德如阳和。亭毒万物。生而不子。成而不繇。或曰异于是。盖繇无生空惠。冥乎其间哉。暨洪唐盛明之朝。我法尤重五教四分。飙扬景张。南山律宗居天下第一。后弟子如大师鲜矣。大师望出徐氏。讳神皓。字宏度。八代祖摛。齐竟陵王西邸学士。子陵。梁尚书左仆射。其文与庾子山齐名。逮陈氏革命。因佐吴邑。遂家姑苏。高祖硕。学通三礼。中年即世。曾祖昙。隋王府咨议参军。祖德恭。浔阳郡词曹。考君定。深于释典。不屑名宦。大师天情耿洁。风韵朗迈。幼负脱俗之姿。尝有言曰。沙门者。高洁其道。秉空王平等之性。一念不昧。坐登佛阶。吾自知此身履龙渊取明月。曷有三圭之贵。重侯之高。而能动我心哉。乃依杭州龙泉道场一和尚出家。败发损容。越出流辈。铿然法器。如琢玉焉。天宝六年。天降板诏。请释真行。一州许度三人。独居荐首。吾以是知大师初皈佛教。涤心地也。今奉国恩。正世名也。因隶僧籍于包山福愿道场。初进具于兴大师。次通钞于昙一大师。五夏未登。学精三藏。天台宗旨。难为等夷。渊元绝思之科。如良庖之导大窾也。十讲律钞。五升坛场。倾江而东。愿礼其足。后生学者。仰其聪明惠性。如追麒麟之步。大师尝引锡西望。想包山旧居。包山即洞庭仙都之一峰。湖澄气清。日出水上。謺嶂合沓。生乎影中。得非天遗此中与师成道耶。乃命舟而还。使野童诛茅。山童扫石。顾左右曰。昔者如来崇饰塔庙。乃是启发偫信。开人天净境。岂为已哉。此少隳废久之。非先师本意。乃辟僧院。创食堂。众有怠慢者。丑其行而理之。舍有倾者。恶其邪而正之。垦田置庄。开畎泄浍。功既成矣。业亦博矣。百千人俱皆受其赐。曩日洞山水浒。业湖之氓。罾𦌵咽川。缯缴亘渚。大师以如来不杀之戒。黜彼鲜食。回小人之腹。为君子之虑。乾元祀有诏。天下二十七寺。各奏大德七人。长讲律戒。因请住开元寺。欲果愿具。且惧书。遂僶俛从命。奉戒弟子开州刺史陆公向前给事中严公涚。服道弟子礼部侍郎刘公太真前大理评事张公象。钦风弟子前廉使亚相李公栖筠。天诱厥衷。俾扬我法。精识通敏。言为世程。谢太傅之流也。其时常熟地偏。僧多阙行。李亚相欲以德抚。乃请大师统而正之。一化而革心。再化而知道。三化而阖邑从风。大师末年工于圆宗。纵心皆是。以文字而用。不以文字为病。是念佛写经。备行教法。置西方社。广净土因。专诵法华经九千馀匝。游四大寺。登五老峰。遍欲观古僧得道之所。此亦至人之馀事。应物如动。自视阙然。贞元六年十月。春秋七十五。僧腊四十三。其月在开元遇疾。忽言曰。吾爱夫得道者。心如澄溟。知如晨曦。不染如浮云。自在如游鸿。吾虽非斯人。亦未肯以有生为累。其月十一日。顾门人维谅。我去世后。汝若置塔。可归洞庭故山。言毕而逝。是夜琉璃色天。星霣如雨。往往有西方之应。睹而不书。奉遗命也。门人维谅。有文有道。独步当时。执师之丧。不以證而废教也。列座门人道超灵俊道浚道棱维诚。皆积解以诣空门。迈德以藩象教。吾闻古之僧高者。述诔与碑。自晋朝始也。二三子思吾师盛德。将欲镕黄金。勒贞石。垂裕后昆。使昭昭之教。长烛于人天。铭曰。
于穆大师,立言可经。
身佩戒光,高月亭亭。
怖魔以袪,袭智以醒。
如何斯人,忽号冥冥。
天树春折,云花夜零。
空留一灯,寂寂青荧。
伊昔行道,坦坦素履。
迹虽可攀,行不可拟。
乃知我师,应世无已。
优游人天,自在生死。
门人维谅,蹑彼高尘。
嶷嶷灵塔,纪功于人。
于山之峰,于湖之滨。
风凄远铎,月惨重轮。
瞻礼云上,如逢化身。
唐苏州开元寺律和尚坟铭 唐 · 僧清昼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十八
至人于生锴一也。物有之。我亦有之。若日月可蚀。虚空可洿乎。在至人为宅心之胜地。诚瞽夫不返之瀑流哉。于戏。我法自五天。扬于汉廷。八俊四贤。横世杰出。后之学者。聆休风。企高躅。何吾师之穆其芬馥欤。吾师讳某字某。先刘氏之子。汉楚王交三十一代孙。烈祖某。永嘉南迁。为丞相掾。四代祖远。隋东阳守。显其遗荣之迹。略载本枝。全拔俗之高。不书后叶。盖亦垂训之意乎。吾师幼孤。伯父哀字如礼。名因教立。孝自天生。而宿植缘深。心田欲稔。因请伯父哀而舍之。事灵隐某禅师。因问师入道之次。师语曰。夫爝火明乎太虚。以爝火之心。当太虚之境。境非心外。心非境中。两不相存。两不相废。今我所證。是尔所知。曷有万法之深浅优劣乎。语毕。如凉风入怀。醒然清悟。天宝四年。受戒于东海大师鉴真。传讲于会稽大师昙一。至德中举高行。隶名开元。乾元中有诏。天下二十五寺。各定大德七人。长讲戒律。吾师其选也。顷年净土一门。不愆于念。尝谓人曰。昔闻西方之行。是有相大乘。此乃蓬心不直达之说。何者。夫出言即性。发意皆如。而一色一香。无非中道。况我正念乎。于时六十七天年。三十六僧夏。一十六坛场。孤制律枢。正持僧纲。自胥湖南北。皆宗仰焉。以建中元年六月十五日。寝疾而逝。其时有庭树一本。枝叶扶疏。及吾师将亡之朝。花正拆而遽萎。条始繁而方折。亦恒河水上旃檀树枝荣枯之意也。其年七月五日。迁灵龛于武邱西寺松门之右。呜呼。青山不归。白林长谢。秋原之上。万境皆悲。雨冥冥而昼阴。水浼浼而东逝。门人道亮道该清会。亮以毗尼继其行。会以才学俦其贤。该以词华踪其美。三子之外。居廊庑者。充江汉焉。故观察使韦公元甫。观察李公栖筠。今虢州刺史李公纾。今御史中丞李公道昌。林下之迹可追。山阴之游尚想。怀人抚事。相顾泫然。昼实濩才。曷足揄扬盛美。以吾释门之事。安敢让焉。词曰。
本师示终兮元纲绝。香山崩兮香海竭。大地动兮旃檀折。人天冥兮千光灭。我师出嗣兮遗教张。如何斯人兮天不臧。星既雨兮地亦霜。生涯昧兮四流长。捧遗言兮循往迹。庭无人兮月寂寂。百年遐寿兮日长夕。万春上服兮尘已襞。门人恸兮世人悲。瞻影塔兮山之垂。宿昔经行兮旧路岐。云眇眇兮雨霏霏。方城芥尽兮长乘移。乐石香名兮不骞不亏。
重修临高寺碑 唐 · 常允之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九十六
闻夫谓天盖高。敬授羲和之职。谓地盖广。俯穷章亥之步。元圭降瑞。故别于九州。玉衡正时。乃分于七曜。伊恍惚其尚尔。况泡幻之为言。岂若世雄湛然。不生不灭。在有为而是空。入无閒而非假。豪光发照。遍近远而咸烛。法雨散沾。普大小而同润。运其自在。海变成酥。现以威神。移山□□□轻舟于彼岸。济以浮生。俨高驾于长衢。诱其愚子。示方便力。说最上乘。难可以声求。难可以色见。智慧具足。功德巍巍者欤。临高寺者。西魏□书□刘谦之宅。舍充寺焉。处高临下。兹以建号。杏坛竹径。舞□□楼。孰为列戟之门。俄成布金之地。溉白石之涧。斜带逶迤。枕黄轩之原。傍连逦迤。□□更兴替代易侯王。川岳多沸腾。征戌匪遑。晏禄去公室。政行私门。天网于是不恢。法轮由其暂息。乐崩礼坏。宁复云乎。遂令象教凋残。梵宇沦落。歇灭之望。虽异叹于芜城。慞惶之游。未殊悲于火宅。若行若坐。每是思惟。于戏我唐。德淳仁洽。岁无荒札。边尽封守。鸿儒硕秀。继踵于□台。赤乌朱雁。接翼于祥府。仍精想道意。锐念真寂。升乾用尊于九五。世界载广于三千。有若大比邱上座释法震。俗阎氏也。寺主智琬。俗杨氏也。德祖踵美于魏公。续伯见贤于太傅。行祛五浊。心清六尘。登于仁寿之路。超以阎浮之境。都维那昙一。俗贾氏也。朝廷获宠。恃外戚而相国。洛阳驰声。劳文章而佐郡。济拔贪著。汲引津梁。摇玉柄而开谈。雁听不去。坐银床而入定。鸟乳何惊。众比邱释惠琬彦庄嘉□法琇法会法海道林□超谈论昙晞希逸惠静等。并庇影禅林。凝情定水。已除疑网。其振颓纲。弥天掞天之才。词光丽藻。东山北山之部。义了精微。力役将候于子来。制作共符于造化。□是或杖锡。或乘杯。踰崄槎木以攸往。泳淙编桴而利涉。途穷理迫。便作是念。言顺志柔。而为譬谕。喜檀施之众。以大伽蓝。罄衣钵之馀。以崇轮奂。事惟靡盬。诚无怠遑。谛听则被物如云。降伏则偃人犹草。资供雾濩。轠轳霆砰。然后详共工之度费。审班匠之施巧。经之营之。不盈不缩。珠贝之宝。非独汉皋。松石之材。宁专岱圳。再加剞劂。重肆彫砻。势戢孴以攒倚。状支离而分赴。造宫观于天路。日月出入于其閒。浮梁柱于星躔。烟霞栖泊于其表。千栌竞糺。大鹏垂而欲飞。百栱争高。翔□仰而何逮。松摇麈尾。直对香炉。岩耸鹫头。下临禅窟。长廊䆗窱。曲榭周流。丛阶珠草而未名。倒井瑞莲而几色。璀璀粲粲。金碧炯晃而燐乱。炜炜煌煌。丹青炳焕而昭彰。映以甘泉之玉树。隐以昆崙之银阙。北据竹箭。激波浪以成池。南距荆衡。峙峰峦以层阁。尘飞劫石。似拂云衣。风触鸣琴。乍传天乐。故知功高由志。业广由勤。功成而其颂可宣。业就而其名可著。将持圣绩。在勒丰碑。陵谷可迁。相好常住。敢凭此义。不朽斯文。铭曰。
皇矣能仁。空即是真。青莲曜目。丹果开唇。恒沙世界。累劫微尘。作礼围绕。谁之与邻(其一)。
曰若比邱。仁精行修。究竟微妙。洞达元幽。言惊黑鼠。先乘白牛。欲设方便。思伏其柔(其二)。
声高道安。业尊惠远。禅林永迈。寂路忘返。德洽云摇。信行风偃。将植龙树。先经鹿苑(其三)。
爰始结构。广兹□宇。铎迥风吟。□危云聚。丛倚□立。杈牙邪竖。璧露银泥。绳交金缕(其四)。
远瞻迢遰。回望崔嵬。文以粟玉。藻以玫瑰。彫甍凤翥。画壁龙来。自然风角。何必天台(其五)。
云蔚霞烁。赫奕彰灼。下极窅冥。上肆寥廓。瑶林琼树。蕙楼芸阁。海变成田。此其如昨(其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