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序
唐抚州景云寺故律大德上宏和尚石塔碑铭 唐 · 白居易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七十八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
元和十一年春。庐山东林寺僧道深怀纵如建冲契宗一至柔𧦬诸智则智明云皋太易等凡二十辈。与白黑众千馀人。俱实持故景云大德宏公行状一通。贽钱十万。来诣浔阳府。请司马白居易作先师碑。会有故不果。十二年夏。作石坟成。复来请。会有病不果。十三年冬。作石塔成。又来请。始从之。既而僧反山。众反聚落。钱反施者。(一作寺府)翌日而文就。明年而碑立。其词云尔。我闻竺乾古先生出世法法要有三。曰戒定慧。戒生定。定生慧。慧生八万四千法门。是三者迭为用。若次第言。则定为慧因。戒为定根。定根植则苗茂。慧因树则果满。无因求满。犹梦果也。无根求茂。犹揠苗也。虽佛以一切种智摄三界。必先用戒。菩萨以六波罗蜜化四生。不能舍律。律之用可思量。不可思量。如来十弟子中。称优波离善持律。波离灭。有南山大师得之。南山灭。有景云大师得之。师讳上宏。姓饶氏。曾祖君雅。祖公悦。父和(一作知)恭。临川南城人。童而有知故。生十五岁发出家心。始从舅氏剃落。壮而有立故。生二十五(一作二)岁立菩提愿。从南岳大圆大师受具戒。乐其所由生故。大历中不去父母之邦。请隶于本州景云寺。修道应无所住故。贞元初离我所。徙居洪州龙兴寺说法。亲近善知识故。与匡山法真天台灵裕荆门法裔暨兴果神凑建昌惠进五长老交游。佛法属王臣故。与姜相国公辅颜太师真卿暨本道廉使杨君凭韦君丹四君子友善。提振禁戒故。讲四分律。而从善远罪者无其数。随顺化缘故。坐甘露坛。而誓众主盟者二十年。荷担大事故。前后登方等施尸罗者十有八会。救拔偫生故。婆娑男女由我得度者万五千七十二人。示生无常故。元和十年巳亥迁化于东林精舍。示灭有所故。是月丙寅归于南冈石坟。住世七十七岁。安居六十五夏。自生至灭。随迹示教。行止语默。无非佛事。夫施于人也博。则反诸巳也厚。故门人乡人报如不及。繇是艺松成林。琢石为塔。塔有碑。碑有铭。铭曰。
佛灭度后,薝卜香衰。
醍醐味醨,谁反是香。
谁复是味,景云大师。
景云之生,一匡苾刍。
中兴毗尼,景云之灭。
众将安仰,法将畴依。
昔景云来,行道者随。
践迹者归,今景云去。
升堂者思,入室者悲。
炉峰之西,虎溪之南。
石塔巍巍,有记事者。
以真实辞,书于塔碑。
偈十六首 其十三 宋 · 释行瑛
奇怪诸禅德,文殊普贤,化作寒山拾得。头戴炙脂帽子,脚踏无底麻鞋。身著鹘臭布衫,腰系断鞓腰带。手持拍板,口唱高歌。歌曰: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
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华藏当时若见,每人痛与一顿何为如此。
且教伊不敢掣风掣颠,免使后人疑著。
应天长 其一 江东遗事共十首 明末清初 · 来集之
押词韵第三部
陈寒山夫子殉难天台云封寺,既命家僮置榇,自作年谱、生祭文,并志其圹。又作书别诸相知,啸咏竟日,赴水。家僮救之,服卤得吐,乃欢然若无事者。家僮散,仍遍就经。
天台高万仞,可手摘星辰。
降生才子。
瀑布飞流,直泻海门雄恣。
胸中三万卷,付彩笔、散成珠绮。
真倜傥,花里安禅,酒边论史。
花悬琴心静,进夙夜寅清,秩宗司礼。
大厦难支,自问臣心无二。
东湖有樵者,留一水清清相俟。
临撒手,朗诵长篇,楷书浓字。
百字令 江亭词并序 清末民国初 · 杨度
押词韵第八部
盖人生哀乐全由心境。境既生心,心复生境,于境若有爱憎,于心即有哀乐;实则哀即是乐,乐即是哀,境即是心,心即是境,对待相消,了无一物,自非圣人,不能悟此。予与午贻交三十年,同游湘绮门下,既闻《庄子》逍遥之旨,更治《春秋》经世之学。光绪戊戌同赴京师应礼部试,午贻以一甲第二人及第入翰林,而予落第南归。将出京时,偶游城南江亭,即陶然亭也,依百字令题词亭壁,有“西山王气黯然”之语;午贻和之,则曰“碧水明霞相照”,词意皆言朝政。其时政局可安可危,见危则哀,见安则乐,境以心成,心由境转,自心自境,自哀自乐,故同一江亭,而二人哀乐相反又如此。未几而清室亡,共和成,予仍坚持君宪主义不变,一败于前清,再败于洪宪,三败于复辟。洪宪之役,午贻与焉。予于君宪三败之后,自谓对国家、对主义忠矣,可以已矣,乃不更言经世,而由庄以入佛,数载修心,遂有庐山悟道之事。午贻相与参修,亦成大觉。岁丁卯重会京师,时民国十六年春,距戊戌三十年矣。世变愈亟,人心愈扰,午贻复续《江亭词》示予索和。其词则曰:“听唱孤蒲新曲子,洗尽从前懊恼”。予词亦曰:“一自庐山看月后,洞彻身心俱了”。词意全同,与前尽异,盖皆悟后之辞矣。午贻言曰:“今日乃无哀乐可言。”予曰:“然哉!哀即是乐,乐即是哀,只有一心,并无二境,境即是心,心即是境,并无一境,亦无一心,无心无境,即无哀乐;心无哀乐,名曰哀乐,无心哀乐,名曰无心。极乐世界,诸佛境界,如是如是。故同一江亭,而二人哀乐,前后有无,相反相同,又复如此。”于是午贻与予各为词序,彼序其事,我序其心。此如寒山、拾得之诗,游戏人间,偶然唱和,词耶?偈耶?非所问矣。词曰:
一亭五羊,剩光宣朝士,重来醉倒。
城廓人民今古变,不变西山残照。
老憩南湖,壮游瀛海,少把潇湘钓。
卅年一梦,江山人物俱老。
自古司马文章,卧龙志业,无事寻烦恼。
一自庐山看月后,洞彻身心俱了。
处处沧桑,人人歌哭,我自随缘好。
江亭三叹,人间哀乐多少。
附一:夏寿田《百字令·江亭词》
西山晴黛,阅千年兴废,依然苍好。竖子英雄都一例,付与断烟荒草。一勺南湖,明霞碧水,未觉风光少。不堪回首,酒徒词客俱老。
休问沧海桑田,龙争虎战,闲事何时了。听唱孤蒲新曲子,洗尽从前懊恼。随分题襟,等闲侧帽,一角江亭小。不辞尽醉,明朝花下来早。
附二:杨庄《百字令·和伯兄虎禅师答天畸居士 江亭怀旧之作兼呈畸公》(一九二八年春)
江亭迢递,祗前峦葱翠,青青未了。嫩绿鹅黄看不尽,忽忆旧游情调。憩迹湖山,骋怀江海,时日经多少。苍颜犹在,此心曾虽俱老。
白笑漆室衿期,班昭意志,妄扰虚明照。顿觉妙圆情净性,即是六根烦恼。无色无空,即支即色,冷暖凭谁道。人间游戏,荣枯哀乐都好。
附三:夏寿田《百字令·天畸答词》
襄阳半偈,喜丹霞行脚,新逢灵照。闻道十年依净土,万事一朝都了。放下须弥,拈来寸草,时节因缘到。洞庭水满,君山湖上青好。
应笑多口阿师,禅床高坐,演尽三玄要。除却六根烦恼外,那有净明心妙。人海团瓢,空山鈯斧,分向毗耶老。三千里外,时间清夜孤啸。
古德言: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不得成正觉。又云:一人发心,归真十方,虚空悉皆销殒。敬和来词,为庄大士成佛贺。戊辰闰月夏寿田。
西山晴黛,阅千年兴废,依然苍好。竖子英雄都一例,付与断烟荒草。一勺南湖,明霞碧水,未觉风光少。不堪回首,酒徒词客俱老。
休问沧海桑田,龙争虎战,闲事何时了。听唱孤蒲新曲子,洗尽从前懊恼。随分题襟,等闲侧帽,一角江亭小。不辞尽醉,明朝花下来早。
附二:杨庄《百字令·和伯兄虎禅师答天畸居士 江亭怀旧之作兼呈畸公》(一九二八年春)
江亭迢递,祗前峦葱翠,青青未了。嫩绿鹅黄看不尽,忽忆旧游情调。憩迹湖山,骋怀江海,时日经多少。苍颜犹在,此心曾虽俱老。
白笑漆室衿期,班昭意志,妄扰虚明照。顿觉妙圆情净性,即是六根烦恼。无色无空,即支即色,冷暖凭谁道。人间游戏,荣枯哀乐都好。
附三:夏寿田《百字令·天畸答词》
襄阳半偈,喜丹霞行脚,新逢灵照。闻道十年依净土,万事一朝都了。放下须弥,拈来寸草,时节因缘到。洞庭水满,君山湖上青好。
应笑多口阿师,禅床高坐,演尽三玄要。除却六根烦恼外,那有净明心妙。人海团瓢,空山鈯斧,分向毗耶老。三千里外,时间清夜孤啸。
古德言: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不得成正觉。又云:一人发心,归真十方,虚空悉皆销殒。敬和来词,为庄大士成佛贺。戊辰闰月夏寿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