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序
琉球国使东自端(并小序) 其一 明 · 申叔舟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出处:保闲斋集卷第九
自端上人日本禅林之秀也。曾因参访至琉球琉球国王慕我惠庄王。方欲来聘。知上人之贤。遂授书以送。时成化丁亥之秋也。我惠庄王内治既隆。图恢远略。待以殊礼。上人今又承琉球新王之命。来进香币于先王。我殿下与一国臣民。悲慕先王而重上人。窃观海东诸国。凡于信礼。必命缁流。(仆)久典礼官。日与相接。且尝东游日本。阅其人多矣。未有如上人者。上人拜命阙下。退宴于礼曹。得与从容一夕。既宴之翼日。以七言近体诗一篇见赠。虽其属意太高所不敢当。诗则实佳作也。受而珍之。及饯别之日。乃徵赓韵。临别赠言。敢希古人。但爱上人之高雅。不为之辞。谨缀荒句。步韵叙怀。以为赆云。
东方没世慕吾君,圣烈应从海外闻。
协我重华升舜德,光于四表放尧勋。
荆山神鼎千年恨,蓬岛仙香一炷薰。
白首老臣犹未死,玄宫望断暗愁云。
明 · 李穆
 出处:李评事集卷一
凡人之于物。或玩焉或味焉。乐之终身而无厌者。其性矣乎。若李白之于月。刘伯伦之于酒。其所好虽殊。而乐之至则一也。余于。越乎其莫之知。自读陆氏经。稍得其性。心甚珍之。昔中散乐琴而赋。彭泽爱菊而歌。其于微。尚加显矣。况之功最高。而未有颂之者。若废贤焉。不亦谬乎。于是考其名。验其产。上下其品为之赋。或曰。自入税。反为人病。子欲云云乎。对曰。然。然是岂天生物之本意乎。人也非也。且余有疾。不暇及此云。其辞曰。
有物于此。
厥类孔多。
曰茗曰荈。
曰𦺦曰菠。
仙掌,雷鸣,鸟觜,雀舌,头金,蜡面,龙凤,召的,山提,胜金,灵草,薄侧,仙芝,懒蕊,运庆,福绿,华英,来泉,翎毛,指合,清口,独行,金茗,玉津,雨前,雨后,先春,早春,进宝,双溪,绿英,生黄。
或散或片。
或阴或阳。
含天地之粹气。
吸日月之休光。
其壤则石桥,洗马太湖黄梅,罗原,麻步,婺处,温台,龙溪,荆峡,杭苏,明越,商城王同,兴广,江福,开顺,剑南,信抚,饶洪,筠哀,昌康,岳鄂,山同,潭鼎,宣歙,鸦钟,蒙霍。
蟠柢丘陵之厚。
杨柯雨露之泽。
造其处则崆㟅,嶱嵑,险巇,屼峍,峉㠑,岩嵲,嵣㟿,崱峛。
呀然或放。
豁然或绝。
崦然或隐。
鞠然或窄。
其上何所见。
星斗咫尺。
其下何所闻。
江海吼𠸂。
灵禽兮䎏颬。
异兽兮挐攫。
奇花瑞草。
金碧珠璞。
䔿䔿蘘蘘。
磊磊落落。
徒卢之所趑趄。
魑魈之所逼侧。
于是谷风乍起。
北斗转璧。
冰解黄河。
日躔青陆。
草有心而未萌。
木归根而欲迁。
惟彼佳树。
百物之先。
独步早春
自专其天。
紫者绿者。
青者黄者。
早者晚者。
短者长者。
结根竦干。
布叶垂阴。
黄金芽兮已吐。
碧玉蕤兮成林。
晻暧蓊蔚。
阿那婵媛。
翼翼焉与与焉。
若云之作雾之兴。
而信天下之壮观也。
洞啸归来。
薄言采采。
撷之捋之。
负且载之。
搴玉瓯而自濯。
煎石泉而旁观。
白气涨口。
夏云之生溪峦也。
素涛鳞生。
春江之壮没澜也。
煎声飕飕。
霜风之啸篁也。
香予泛泛。
战舰之飞赤壁也。
俄自笑而自酌。
乱双眸之明灭。
于以能轻身者。
非上品耶。
能扫痾者。
非中品耶。
能慰闷者。
非次品耶。
乃把一瓢。
露双脚。
陋白石之煮。
拟金丹之熟。
啜尽一碗。
枯肠沃雪。
啜尽二碗。
爽魂欲仙。
其三碗也。
病骨醒。
头风痊
心兮若鲁叟抗忐(一作志)于浮云。
邹老养气于浩然
其四碗也。
雄豪发。
忧忿空。
气兮若登太山小天下。
疑此俯仰之不能容。
其五碗也。
色魔惊遁。
餮尸盲聋。
身兮若云裳而羽衣。
白鸾于蟾宫。
其六碗也。
方寸日月。
万类籧篨。
神兮若驱巢,许而仆夷,
揖上帝于玄虚。
何七捥之未半。
郁清风之生襟。
望阊阖兮孔迩。
隔蓬莱之萧森。
若斯之味。
极长且妙。
而论功之不可阙也。
当其凉生玉堂。
夜阑书榻。
欲破万卷。
顷刻不辍。
董生唇腐。
韩子齿豁。
靡尔也。
谁解其渴。
其功一也。
次则读赋汉宫。
上书梁狱
枯槁其形。
憔悴其色。
肠一日而九回
若火燎乎腷臆。
靡尔也。
谁叙其郁。
其功二也。
次则一札天颁。
万国同心。
星使传命。
列侯承临。
揖让之礼既陈。
寒暄之慰将讫。
靡尔也。
宾主之情谁协。
其功三也。
次则天台幽人。
青城羽客。
石角嘘气。
松根鍊精。
囊中之法欲试。
腹内之雷乍鸣。
靡尔也。
三彭之蛊谁征。
其功四也。
次则金谷罢宴。
兔园回辙。
宿醉未醒。
肝肺若裂。
靡尔也。
五夜之酲谁辍(自注。唐人以为辍酲使君。)
其功五也。
吾然后知之又有六德也。
使人寿脩。
帝尧,大舜之德焉。
使人病已。
有俞附,扁鹊之德焉。
使人气清。
伯夷杨震之德焉。
使人心逸。
有二老,四皓之德焉。
使人仙。
黄帝,老子之德焉。
使人礼。
有姬公,仲尼之德焉。
斯乃玉川之所尝赞。
陆子之所尝乐。
圣俞以之了生。
曹邺以之忘归。
一村春光。
静乐天之心机。
十年秋月。
东坡之睡神。
扫除五害。
凌厉八真。
此造物者之盖有幸。
而吾与古人之所共适者也。
岂可与仪狄之狂药。
裂腑烂肠。
使天下之人德损而命促者。
同日语哉。
喜而歌曰。
我生世兮风波恶。
如志乎养生。
舍汝而何求。
我携尔饮。
尔从我游。
花朝月暮。
乐且无斁。
傍有天君。
惧然戒曰。
生者死之本。
死者生之根。
单治内而外彫。
嵇著论而蹈艰。
曷若泛虚舟于智水
嘉谷仁山
神动气而入妙。
乐不图而自至。
是亦吾心之
又何必求乎彼也。
读官权公墓志铭 明 · 李珥
 押东韵 出处: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八
君。权氏。系出安东。家在江陵讳和字希惠。生于正德戊寅。以嘉靖己亥。作赘于同乡申氏。申氏。平山望也。室人是外祖考进士讳命和女也。年四岁。犹记其时事。辛丑随亲入汉中戊申。归觐外祖妣李氏。则君已克家。内外完美。喜宾客。设酒食无虚日。厥后。往来不辍。以君宏丽其舍。平临迥。野可以荡烦。故夜宿所寓。昼必诣君舍。乡人屡大会。君不惜其费以为乐。隆庆己巳冬丧外祖妣。庚午。服毕。与君别于大关岭下。壬申。君以事来京。会君于阳德坊。胥叹后期之难。万历癸酉春。君游枫岳山。道中疾作。徂夏竟不救。享年五十六。闻讣。陪仲氏哭于坡山石亭。君少业文。一中乡举。既壮去之。试补习读官。又弃之。为人严直。径情而行。发言处事。无卑屈态。闻善士之名。则必起歆慕。是可取也。君曾祖考讳纶。观察使。祖考讳悚。参奉。所后考讳璲。忠顺卫。妣。某邑某氏。所生考讳琏。进士。以文名世。妣安城李氏。生员讳硕珍之女也。申氏先君逝。卜葬于助山。今十八年。就而同域焉。有一男五女。男曰处均。学儒。女长适沈添寿。次适朴爰。次适奉教崔云溥。次适进士崔承安。季女未归。内外孙皆幼。云溥妻在京。闻君疾革。沐浴断指祷天。尤使人悲也。铭曰。
颀其形,劲其中。
岂云无艺,不试以终。
郁郁兮助山,是君之幽宫。
次灵树诗轴韵(并叙) 清 · 南龙翼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壶谷集卷之二
余于戊戌秋。以齐陵献官。有元卓上人。进一诗轴。乃石洲东岳泽堂,沧洲,疏庵五公作。而无他笔。余甚珍之。即步韵赠师。而不敢书诸轴尾矣。丁巳秋。又以留差。祭宿斋室。更问其轴。则元卓者。已示寂。辅无寻处。最后始得于尘埃中。纸缺字漶。将不可读。余甚惜之。遂携归而改妆之。欲有所识述。而犹以续貂为惧。趑趄有日矣。仍念至宝。不可不贲饰。且余将事之年月与东岳以江留差祭到此之时。适后一甲。而时序亦合。奇事尤不可不揄扬。故玆敢忘僭破戒。更步其韵。继之以五君咏。观者幸毋见罪。(时作见上)
禅家往迹梦中疑,艺苑群才轴上知。
周甲回星仍已岁,齐陵将事又秋时。
从他世界同尘劫,几许人生有合离。
树释林师俱泯灭,援毫谩效五君诗法林灵树弟子)
谨次紫霞山诗帖韵 其一 清 · 李野淳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出处:广濑文集卷之一
野淳亭既成。继又成霞帖。奉而珍之。或独处幽愁则讽之。或遇兴则如之。俛仰感慨则又如之。又或亲朋之来。辄与披玩而乐之。斯足以送老而不知有世间他物事也。然爱之慕之。止于是而已。则正所谓无用之业。奚足贵哉。遂逐章僭续。略见区区之志云尔。
古洞霞留终有路,晚枝根厚自能花。
谁知诗梦当年境,传作藏修九世家(足梦中作韵)
题扇诗甲子 清末民国初 · 王闿运
 出处:湘绮楼诗弟七卷乙丑至庚午春
扇之为用旧矣。自班氏有弃捐绝恩之叹,世人稍喜留藏,多求题写,珍之锦袭,以充佳玩。常有数百年前之制,然皆纨素金象贵重以为饰,名士书画笔迹以为重。前朝多尚摺叠,尤易收弆,至于谢安所握,羲之所题,以其蒲葵,终无存者。然则婕妤所叹,亦以纨素而后在箧乎?夫物之适时者,其为用广,则其质不美,得之也易,而弃之若忘,有见珍重者,必其间置者也。是以麒麟无服箱之功,无充口之味。若以箧笥为无恩,则蒲葵其永恨矣。虽曰微物,可以喻人。故忠臣遇主而糜躯,烈士徇名而致命,自期芳于千代,终同尽于微尘。况复老骥在厩,必有愧于青刍;班女白头,岂无惭于金屋?成功代谢,庸有吝欤?余性不握扇,嫌其妨手,惟对宾客,时一持之,颇有当世精扇,常委笥中。每出游远方,多历岁月,适当须扇之时,又随购焉。而世俗初夏不用蒲葵,顷以四月南归,至樊城而亢热,市中求买,乃无精制。因忆去岁于韶州亦买一粗绢团扇,若今宦游人士未能堪持也。且时当乏材,则庸夫充位;士不自荐,则太璞归真。既感佳者之委閒,又伤用者之不见珍,遂作诗题于上云。
大堤春尽莺花老,归辔重经汉阴道
征战尘荒估客稀,歌词枉说襄阳好。
南风吹麦煖气蒸,纨素未裁愁暑增。
聊从小市买筠骨,粗疏正忆韶州缯。
从来物用始矜贵,谁道过时仍弃置。
万物无心随爱憎,空将冰炭伤君意。
苏杭细丝京都工,世人争买誇玲珑。
宁知轻盈满怀月,不及蒲葵大扇风。
湘江藏扇年年怨,箧笥弃捐华落贱。
犹经芳袖时卷舒,应胜尘沙逐流转。
沈吟物理各推移,自谓繁华全盛时。
一朝用舍不相让,多谢秋风班女词。
莺啼序光绪十三年五月八日 清末民国初 · 樊增祥
 押词韵第三部
十余年来,爱师、子珍寄余诗札多至盈尺。暇日晨视,明旧事恍在目前。于是子珍怛化忽已三载,爱师浮沉郎署,音讯亦疏。余薄宦秦中,了无佳兴。以畴昔亲爱之人,一旦有死生离别之感,徒持其生平手迹,慨想前尘,亦可悲矣。爰制此阕寄爱师都门,并告子珍之灵,使知故人之心不隔幽显也。光绪十三年五月八日
春明梦痕渐远,怅流光电逝。
写心素、多在瑶笺,忍教花叶轻弃。
(去声。)怀袖、芳香未灭,书中历历开元事。
怕珍珠,密字经年,化为红泪。

十载京华,夜雨剪韭,度东风廿四。
听新曲、传唱旗亭,旧纱犹护萧寺
数风流、香山洛下,论清望、欧公颍尾
更相逢,学士煎茶,赋情浓至。

红兰易萎,粉絮轻飘,剩扬云老矣。
别后忆、剪灯深院,坠策闲坊,澹月成烟,软尘如水。
黄垆咫尺,深深埋玉,人间犹有在。
相如、忍为琴痟死。
元亭书掩,无人与注玄文,老怀几许凄戾。

兰成此日,郁郁关中,叹一官如寄。
莫更诩、灵和风貌,横海功名,览镜萧然,鬓丝如此。
鱼书望断,琅玕重把,平生师友无多在,愿黄金、牢铸江东蠡。
还期子晋归来,白鹤云中,玉笙月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