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子标题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 其四十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宋末元初 · 林同
五言绝句 押支韵
不复问无违,祗应懿子知。
尚愁人不省,以礼告樊迟
论语讲义 其五 孟懿子孝章 宋 · 王之望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六九
《书》曰:「世禄之家,鲜克由礼」。
孟氏鲁之世卿也,观其所以事君,则其所以事亲者必多违于礼矣。
懿子之父僖子病不知礼,死属二子于仲尼,使学礼焉。
今而告之以礼,亦所以慰其亲之志也。
夫《论语》者,师弟子问答之书也。
弟子之问及于此,人之行莫大于孝,故以为先焉。
然有能问者,有不能问者。
林放问礼之本,曰「大哉问」;
樊迟崇德修慝辨惑,曰「善哉问」。
此问得其道者也。
路问事鬼神,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此问非其道者也。
孔子之告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必先微见其端,俟其人之反复而叩之,然后极其说。
子贡之问士,曰「敢问其次」者再;
子路问君子,曰「如斯而已乎」。
若此之类,皆善问者也。
至于颜子之问仁,夫子告之以「克己复礼」,使他人闻之,亦唯唯而已,而颜子则能复之,曰「请问其目」,然后及于视听言动之说。
此亦可以见其群弟子审问之能否也。
懿子问孝,子告之以「无违」,亦欲其反复叩己而尽其说,而懿子不能也。
若渎告之,则非待问之体,若不言之,则惧闻者之不察其旨也,故退而告樊迟
樊迟之为人,其性亦鲁,其问仁智,子告以「爱人」、「知人」而不达,申告之以「举直」、「错枉」而不晓其所谓,盖其不敏如此,故孔子以对懿子者告之,盖欲发其问,因以祛其惑也。
夫子于答问之际,岂苟而已哉!
序《论语》以此为始,盖有深意。
其馀或详或略,或显或微,或婉或直,或答或不答,皆可以义推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