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徐元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八、《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三九
文王无伐纣之心,而天与之,人归之,其势必诛而后已,故有「肃将天威,大勋未集」之语。
恶未盈,天命未绝,故文王犹得以三分之二而服事
若使文王未崩,十二三年,恶不悛,天命已绝,则孟津之事文王亦岂得而辞哉?
以此见文、武之心未尝不同,皆无私意,视天与人而已。
伊川谓无观政之事,非深见文、武之心不能及此,非为存名教而发也。
若有心要存名教,而于事实有所改易,则夫子之录《泰誓》《武成》,其不存名教甚矣。
近世有存名教之说,大害事,将圣人心迹都做两截看了。
殊不知圣人所行便是名教,若所行如此而所教如彼,则非所以为圣人矣。
周公东征,不必言用权。
自是王室至亲与诸侯连衡背叛,当国大臣岂有坐视不救之理?
帅师征之,乃是正义,不待可与权者而后能也。
若马、郑以为东行避谤,乃鄙生腐儒不达时务之说,可不辨而自明
陈少南于经旨多疏略,不通点检处极多,不足据以为说。
来教所谓周公之志非为身谋也,为先王谋也;
非为先王谋也,以身任天下之重也,此语极佳。
召公不说,盖以为周公归政之后,不当复留,而己亦老而当去。
周公言二人不可不留之意曰:「呜呼,君已!
曰时我,我亦不敢宁于上帝命,弗永远念天威,越我民罔尤违」。
又历道古今圣贤倚赖老成以固其国家之事,又曰:「予不惠若兹多诰,予惟用闵于天越民」。
只此便见周公之心。
每读至此,未尝不喟然太息也。
试于此等处虚心求之,如何?
徐元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八、《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三九
承喻人物之性同异之说,此正所当疑当讲者,而考订精详,又见志意之不衰也。
慰幸慰幸!
闻之,人物之性本无不同,而气禀则不能无异耳。
程子所谓「率性之谓道,兼人、物而言」,又云「不独人尔,万物皆然」者,以性之同然者而言也。
所谓人受天地之正气,与万物不同,又云「只是物不能推,人则能推之」者,以气禀之异而言也。
故又曰:「论性不论气不备,论气不论性不明,二之便不是」。
熟味此言,可见先生之意,岂若释氏之云哉。
来喻云云,胡子《知言》正如此说(内一章首云「子思子曰」者是也。)
然性只是理,恐难如此分裂。
只是随气质所赋之不同,故或有所蔽而不能明耳。
理则初无二也。
至《孟子》说中所引,乃因孟子之言,只说人分上道理。
子思之意,则兼人、物而言之也。
「性同气异」,只此四字包含无限道理,幸试思之。
若于此见得,即于圣贤之言都无窒碍矣。
徐元徵钱德元酒边即席题壁间山水 元末明初 · 张以宁
七言绝句 押覃韵
白云垂柳露毵毵,听彻金鸡月满潭。
千里汴堤尘拍面,梦从淮左过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