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题目
乞从台谏论龙大渊曾觌不当除官奏 宋 · 金安节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一、《宋史》卷三八六《金安节传》
陛下即位,台谏有所弹劾,虽两府大将,欲罢则罢,欲贬则贬,独于二臣乃为迁就讳避。臣等若奉明诏,则臣等负中外之谤;大臣若不开陈,则大臣负中外之责;陛下若不俯从,则中外纷纷未止也。
论龙大渊抚谕两淮劄子 南宋 · 王十朋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一九、《梅溪先生奏议》卷四、《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四五
臣切闻有旨,令龙大渊往两淮抚谕者。仰见圣心忧念将士,故遣左右心腹之臣为劳来旋归之使。或出于大渊不惮劳苦,慨然请行,亦可嘉也。然命令初下,议者嚣然,咸谓自古遣使,或巡行天下,或抚谕军民,皆于士大夫中遴选人才,如汉之八使用张纲等、唐之十一使用庾何等是也。太上皇建炎、绍兴间亦尝遣使抚谕矣,或用台察,或用郎官,出于遴选,时号得人。今大渊虽为潜藩旧臣,议者谓非出于朝廷遴选之公,衔命抚师,有轻国体。又虑大渊之出,闻者谓是陛下所亲信之人,州县必希意而将迎,诸军或望风而交结,万一复致人言如前日台谏给舍之论列,岂不重贻圣忧,亦非所以保全大渊也。臣以谓王师之还,陛下已降诏慰抚之矣,今只委张浚劳来安集之,不必更遣抚谕之使。切恐将士以宿州不利而还,未测朝廷之意,忽闻使命之出,心必怀疑,不如寝而勿行,以安反侧。不然,乞命宰相于朝列中择其忠实通晓者敦遣之,以重皇华之使,以塞中外之议。不胜幸甚。
赐左武大夫宜州观察使龙大渊辞免落阶官不允诏 南宋 · 洪适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九、《盘洲文集》卷一五
朕践好之始,择材为使,必得长于专对者,以坚二国之盟。卿讲习古训,识虑渊深。久于潜藩,终始如一。尽忠致主,畏远权势。出入禁闼,厥有休声。张旃越疆,弗惮遐阻。俾脱横列,正名廉车,庆不虚行,无事撝固。
请去龙大渊曾觌奏(隆兴二年) 南宋 · 龚茂良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七四、《中兴两朝编年纲目》卷一四、《宋史》卷三八五《龚茂良传》
积阴弗解,淫雨益甚,荧惑入斗,正当吴分,天意若有所愠怒而未释者。二人害政甚珂百倍,陛下罢行一政事,进退一人才,必掠美自归,谓为己力;或时有小过,昌言于外,谓尝争之而不见听。群臣章疏留中未出,间或窥见,出以语人。有司条陈利害,至预遣腹心之人示以副封,公然可否之。若夫交通货赂,干求差遣,大臣畏忌,依阿听从,此又其小小者。
再请去龙大渊曾觌奏(隆兴二年) 南宋 · 龚茂良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七四、《中兴两朝编年纲目》卷一四、《宋史》卷三八五《龚茂良传》、《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卷二四
德宗谓李泌「人言卢杞奸邪,朕独不知」,此其所以为奸邪也。今大渊、觌所为,行道之人类能言之,而陛下尚未之觉,更颂其贤,此臣所以深忧屡叹百倍于未言之前也。
缴駮龙大渊曾觌差遣状(同给事金安节上 隆兴元年三月十三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三、《掖垣类稿》卷六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准中书门下省送到录黄一道,龙大渊除知閤门事,曾觌权知閤门事,令臣等书读者。右,臣等闻舜之称尧有曰:「稽于众,舍己从人」。夫尧以如神之知,其臣莫及,彼众人区区之见,岂能裨赞万一哉?然帝终不咈百姓以从己欲,是乃所以为圣也。圣人于己欲尚且能舍,而况进退小臣,岂系轻重,何必咈谏争之忠言,违天下之公议乎?臣等于大渊、觌功过能否初不详知,但见搢绅士民指目者多,又闻台谏相继有言,臣等亦不知其所劾何事也。今大渊罢副都承旨,觌罢带御器械,并以閤门处之,论职事则或舍剧而就闲,论班次则皆迁矣。向使二人不因纷纷擢寘此地,尚有可诿曰恩也。顾外议方喧而除命遽加,论者必谓陛下自即位以来,凡台谏有所弹奏,虽两府如叶义问,大将如成闵,以至侍从要官,欲罢则罢,欲贬则贬,一付公论,略无适莫,独于二人乃为之迁就讳避,非帝尧「稽于众、舍己从人」之义也。臣等若奉明诏,则臣等负中外之谤;大臣若不开陈,则大臣来中外之责;陛下若不俯从,则恐中外纷纷未止也。况二人者攀附惟旧,过此以往,事君之日甚长,傥其谨畏有加,何患身不富贵?今若轻犯众怒,不少退听,是陛下将欲爱之适所以害之,非计也。所有录黄,臣未敢书读,谨随状缴进以闻,伏候敕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