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题目
赠沈彬老 宋 · 周行己
押词韵第三部
永嘉人物衰,斯文久零替。
学徒寡道心,日与风俗敝。
我生衰敝后,上思千载事。
实欲闾里间,一一蹈仁义。
敬重乡人情,翻遭俗眼忌。
晚得沈夫子,学问有根柢。
矫矫流辈中,颇识作者意。
欢然慰吾心,归此同好嗜。
吾子更我听,士也贵尚志。
古道自足师,不必今人贵。
荼苦不异亩,薰莸不同器。
所忧义理愆,何恤流俗议。
进道要勇决,取与慎为计。
去恶如去沙,沙尽自见底。
积善如积土,土多乃成岿。
读书要知道,文章实小技。
子试反覆思,鄙言有深味。
自非心爱合,安能吐肝肺。
行行慎取之,纾节思远大。
岂但劝乡闾,永为斯民赖。
吉彬老二侄女绣普贤菩萨求赞 宋 · 释昙华
吴门吉彬老,寿年可及百。
骨目清且癯,施为有标格。
行步快如风,谈笑气不乏。
穷之无他术,一味好佛法。
每亲善知识,言下究生杀。
家有二侄女,贞姿迥超拔。
自幼不茹荤,晨昏常燕默。
从容定中起,痛念十使结。
显尘劫大愿,运针发五色。
幻普贤妙身,应现四菩萨。
等十方虚空,皎若揭日月。
大哉白象王,群狐悉弥灭。
当知妙殊胜,岂在别处设。
若从自己求,犹如病作热。
如是名正观,不尔是邪说(以上同上书卷一○《真赞》)。
石经春秋一代奇宝王氏为熙丰学废不用瑞安沈彬老蜡而有之后世孙体仁阁以庋焉余为名曰深明 南宋 · 叶适
喟昔洛门初上石,未久翻遭禁书厄。
沈公秘藏百载馀,高阁突兀共堆积。
万物散聚常横陈,汀花岸草从纷纭。
海云化雨龙正起,想象向来悲获麟。
题北宋石经周礼残本 清 · 彭元瑞
赤脚仙人下当宁,韩、范、富、欧名世辅。
是时海寓久乂安,文治张皇垂掌故。
写经镌石立汴都,判者宋祁后王洙。
下遴草泽上皇侄,赵、杨、张、谢章暨胡。
一行小篆一行隶,贵以古文存古意。
点画犹讲《说文》书,体裁不袭经生字。
岂意于今六百年,十二版耳仅流传。
小长芦叟秀野氏,二三策未见《周官》。
法帖谱系《兰亭》考,好事膻芗竞搜讨。
书家但解八法工,俗学安知六经宝。
一从大盗壅洪流,难向黄河沙底求。
独怪当年刻甫毕,便行新法废《春秋》。
北宋石经歌次彭芸楣司空(元瑞)韵 清 · 邵晋涵
出处:南江诗钞卷四
汉搆经廊失䦲宁,突兀唐碑镇关辅。
蜀璧全销玉垒云,天水浮珉亦非故。
续书不数临安都,天圣下诏崇泗洙。
当时结撰不草草,徵材远逮金陵胡。
两体双排分篆隶,古文虞鲁通形意。
戈法仍沿秘监书,露痕閒仿中郎字。
石鼓旋移天会年,谁知断碣犹留传。
河翻汴邸沈三版,珉勒周京证六官。
闻得羲爻仍失考,十二幅字馀探讨。
即今审定邀宗工,鸿笔摛词等球宝。
题箑颁来火未流,敷宣经训应蒙求。
忆向陈留访碑去,岁华丙午月临秋。
代题北宋石经残本长句三十三韵 清末至民国 · 陈衍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石遗室诗集卷第五
熹平残字六百馀,三体两册摹当涂。
开成石经最完足,太和长兴分两途。
九经十经毋昭裔,雍都旧本同步趋。
自蜀广政迄乾道,未尽清献详成都。
宋人称引据蜀本,陕本南渡阻崎岖。
鹊巢乘舟仅起讫,谷林谢山空欷歔。
长兴板本行北宋,郡斋读书记国初。
邢璹林甫说不取,梦土作乂示一隅。
两楹深刻出嘉祐,长编恍载帝曰俞。
癸辛杂志及玉海,篆隶二体标揭橥。
谁知牟驼冈一战,艮岳花石弃焚如。
或传石经同禹鼎,沈沦入水黄泥淤。
或云元季始茫昧,金源失载独何欤。
游梁太学罗寿可,如山堆积犹于诸。
重修况闻耶律隆,也先帖木复规模。
亭林季野皆惝恍,竹垞道古仍模糊。
弇山仅搜陈留县,开封早拓吴山夫。
竹汀跋尾等彭本,苕溪茂才分钞胥。
一时方氏别藏弆,周官戴记兼易书。
稍资考證冯教授,中州作记尤区区。
山阳丁氏生已晚,阅市得此真不图。
易书诗礼春秋经,益以孟子古所无。
三万字将四百纸,唱和大放词琼琚。
多藏古字自善本,六书谬误堪胡卢。
如其作箕云作云,及修作脩于作乌。
又池作沱斋作亝,若援此例概可诬。
求将作裘衰作蓑,朋将作凤乎作呼。
良由许书失古本,说文北宋宗大徐。
存沱删池但失训,此例更仆妄未祛。
怪哉猿叟讲许学,古气可掬翻称誉。
近来唐本多发见,说文木部韵写吴。
夥颗内阁北宋本,不数双井及髯苏。
纷纷石印玻璃版,著录谁纂觚不觚。
题北宋石经礼记册残本七言十八韵 清末至民国 · 陈衍
出处:石遗室诗集卷第五
石经题诗已数数,西蜀北宋皆仅存。
今观此册小戴记,更作校勘非卮言。
展衣怀袌见古谊,㽕蘖胪革不删繁。
箕裘箕子有专字,甘求诎屈形最先。
后来加丌复加竹,语词作其从籀文。
作亓即丌出墨子,可与之也同探原。
表裘袭裘已变本,干求来牟堪共论。
古文文少乃通叚,岂于小篆犹遵循。
有朋远来乃有凤,东栖丘也知何云。
乌于于混鸦可涂,免兔免(问。)杂足以蹲。
无芜不辨亡为有,蓑城衰衽合则分。
缞衰斋亝未咄咄,𠝣前㤅𢙴当龂龂。
却疑搢珽不缺笔,缺玄缺敬还缺殷。
终乡饮酒始曲礼,目录题识何纷纶。
服膺加点往从主,隶变复古偏拳拳。
艮庭医方必小篆,取药药店群茫然。
福山祭酒刊帖括,奇字满纸难具陈。
勤𭢚药树记石刻,桃仁杏仁皆作人。
文人好事何不至,六书经训谁便便。
袁杏村太守以宋石经周礼残本暨观古閤泉说见贻赋诗二章寄谢 其一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出处:琴志楼诗集卷二
古人读书劳,今人读书逸。
结绳治有革,典册万青出。
千圣与亿贤,日谋邓林侧。
嫩翠刳春胎,莹苍刷秋臆。
犹致嬴火焚,神天哭残碧。
谁发安釐冢,空索文宣壁。
再变灾顽珉,群言集贞石。
六经自奇寿,岂借金石力。
其理在空行,与经二而一。
文章皆唾馀,道以无字积。
芒昒拥真精,虚天为石室。
后儒限视娗,画足求太极。
翻愁不识字,祸较祖龙烈。
远贻石经本,函端光怪发。
周礼稽宋拓,善本惜残缺。
休说熙丰朝,此书曾误国。
鲰生百无能,蠹死一何拙。
手此鸿都经,目无兔园册。
擎编元气厚,俗指洒皇雪。
中有丰镐云,垂光砉然裂。
幽蝌环抱之,玄雨太阴泄。
古山石气青,班驳杂苔色。
如听打碑声,天阴路纯黑。
袁杏村太守以宋石经周礼残本暨观古閤泉说见贻赋诗二章寄谢 其二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出处:琴志楼诗集卷二
王戎讳言钱,其嗜乃入骨。
彼惟讳之深,所以嗜之秘。
名士每多吝,铜臭敛成癖。
惜哉嗜非古,黄金铸俗物。
近时杭太史,手玩亦不释。
十指青绿痕,黝然自珍惜。
所取仅从大,今古未尝择。
嗜泉奚足讳,博古庶无刺。
袁侯赠泉说,撰者为鲍君。
唐胚与汉孔,评骘何纷纷。
太圜一青色,中有千古云。
幽宫抱缘泣,坏雨苔花春。
凉窗晚初拓,纸晕吹秋纹。
方兄匪土木,酬知当感恩。
如何舍人职(谓鲍君。),冷踏京华尘。
侯本北方儒,治乃西黔冠。
饮水到牂江,轻装照波见。
但有刘宠一,而无何曾万。
腰缠诩骑鹤,此事输人健。
闪揄忾末俗,贝玉同位乱。
瘠彼身无脂,肥余背有汗。
墨气襞岩疆,清风望君扇。
蒙将广泉说,祛此七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