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释法云书难范缜神灭论 南梁 · 范岫
 出处:全梁文卷四十五
岫和南,伏见诏旨所答臣下审神灭论,睿照渊深,动鉴机初,敷引外典,弘兹内教,发蒙启滞,训诱未悟,方使四海禀仰,十方赞抃,异见杜口,道俗同欣,谨加习诵,寤寐书绅,惠以逮示,深承眷忆,范岫和南(《宏明集》十)
释法云书难范缜《神灭论》 南梁 · 沈约
 出处:全梁文卷二十八
神本不来,久所服膺。
神来之谈,良用骇惕,近约法师殿内出亦蒙敕答臣下一本,欢受顶戴,寻览忘疲。
岂徒伏斯外道,可以永摧魔众。
孔释兼弘,于是乎在。
实不刊之妙旨,万代之舟航
弟子亦即彼论,微厝疑核。
比展具以呈也,沈约(《弘明集》十)
释法云书难范缜神灭论 南梁 · 韦睿
 出处:全梁文卷四十五
至理虚寂,冥晦难辨,言有似无,言无实有,妙于老谈,精于释教,辞炳金书,文稽玉牒者,由来尚矣。
主上道括宇宙,明并日月,隐显之机必照,有无之要己览,遂垂以明论,训折臣下,导诱既深,训义方洽,凡在有心,孰不庆幸?
蒙示天制,谨加读诵,垢吝云消,时兼欢抃。
法师果深昔缘,因会今法,离五欲而入八解,去三界而就一乘,复得预闻德音,弥足欣赞,惠告沾及,戢佩实深,韦睿和南(《宏明集》十。)
释法云书难范缜神灭论 南梁 · 明山宾
 出处:全梁文卷五十八
辱告。
惠示敕旨答臣下审《神灭论》。
源深趣远,岂鹿兔所测?
随类得解,或亦各欣其所见。
奉以周旋不胜舞跃。
法师学冠一时,道叶千载,起予之寄,允在明德。
想弘宣妙旨,无复遗蕴邪?
弟子业谢专经,智非通议,岂能仰述渊猷,赞扬风教。
论者限以视听,岂达旷远?
目睹百年,心惑三世。
谓形魄既亡,神魂俱灭,斯则既违释典,复乖孔教矣。
焉可与言至道语妙理者哉!
夫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
是以孔宣垂范,以知死酬问,周文立教,以多才代终。
《诗》称三后在天,《书》云祖考来格。
且濠上英华,著方生之论;
柱下睿哲,称其鬼不神。
为薪而火传,交臂而生谢。
此皆陈之载籍,彰彰甚明者也。
夫缘假故有灭。
业造故无常,是以五阴合成,终同烟尽,四微虚构,会均火灭,窃谓神明之道,非业非缘,非业非缘,故虽迁不灭,能缘能业。
故苦乐殊报,此能仁之妙唱,缙绅之所抑也。
虽教有殊途,理还一致。
今弃之正文,背释氏之真说,未知以此,将欲何归。
正法住世,尚有断常之说。
况像法末流,而无异端之论。
有神不灭,乃三圣同风。
虽典籍著明,多历年所,通儒硕学,并未能值。
皇上智周空有,照极神源,爰发圣衷,亲染神翰。
弘奖至教,启悟重昏。
令夫学者永祛疑惑,眷逮不遗,使得预餐风训,沐浴顶戴,良兼欣戢,明山宾和南(《弘明集》十)
释法云书难范缜神灭论 南梁 · 贺玚
 出处:全梁文卷四十八
辱告。
垂示敕答臣下审神灭论,钻仰反复,诵味循环,故知妙蕴机初,事隔凡识,神凝系表,义绝庸情。
皇上睿览通幽,性与天道,所以机见英远,独悟超深,述三圣以导未晓,标二事以洗偏惑,故系孝之旨愈明,因果之宗弥畅,崛山粹典,即此重彰,洙水清教,于兹再朗,譬诸日月,无得逾焉,弟子虽冥顽多蔽,谬奉格言,研求妙趣,犹知蹈舞。
法师宣扬至道,光阐大猷,猥惠未及,益增铭
弟子贺玚(《宏明集》十。)
释法云书难范缜神灭论 南梁 · 王茂
 出处:全梁文卷四十五
茂和南,辱告,伏见敕旨答神灭论,顶戴掀欢,不及抃舞,神理悠旷,虽非建言所极,列圣遗文,炳然昭著,莫不抚枉虔襟,式遵彝典,岂可妄陈虚矫,厚诬前诰?
谓来缘之不期,弃享荐之至礼,迷路茫茫,归涂靡薄,苦空一到,有悔无追。
主上含明体圣,妙穷真假,发义照辞,舟航沦溺,岂惟天人赞仰,信亦诸佛回光。
弟子夙昔栖心,本凭净土,数延休幸,预逢昌世,方当积累来因,永陶慈诱,藻悦之诚,非止今日,未获祗叙,常深翘眷,比故循诣,此白无伸,王茂和(《宏明集》十。)
释法云书难范缜神灭论 南梁 · 曹景宗
 出处:全梁文卷四十
枉告所宣答神灭敕,理周万古,旨包三世,六趣长迷,于此永悟,五道恒疑,晓若发蒙,自非鉴穷八解,照侔十号,排罔逸俗,安得如此?
奉佩书绅,敢违寝食。
法师识逾有境,学诣无生,揄扬之善,焕如东里,披习周环,用忘所疾。
曹景宗白答(《宏明集》十。)
释法云书难范缜神灭论 南梁 · 严植之
 出处:全梁文卷四十八
辱告。
伏见敕旨答臣下审神灭论。
夫形分涉粗,或微隐难悟,况识理精密,岂庸见能晓?
所以断常交骛,一异竞奔,若中道居怀,则欲流可反,二边滞意,彼岸长乖,神灭之论,斯障实重。
仰赖圣主,栋梁至教,明诏爰发,朗若披云,非直冥符训典,俯弘孝义。
盖妙达生源,幽穷行本,使执礼之性,践霜露而弥笃,研神之识,仰禅悦而增心,皆当习忍慧途,翻流惑海。
弟子早标素心,未知津济,伏读欢欣,充遍身识,猥惠存勖,荷眷惟深。
严植之(《宏明集》十。)
释法云书难范缜神灭论 南梁 · 陆杲
 出处:全梁文卷五十三
和南。
伏览敕旨答臣下审神灭论。
夫从无住本,在默阻思,伏如来藏,窅绝难言,故使仲初建薪火之执,宣远广然灭之难,传疑众谈,舛沦旷稔。
宸聪天纵,圣照生知,了根坠药,随方运便,遂乃辨礼矫枉,指孝示隅,良由迷发俗学,使俗以洗况道(《宏明集》作「便浇俗以况道),惑资外文,即就外以明内,任言出以出奇,因所据理,固以城堑三世,负荷群生,现在破暗,当来掴网,一牍之间,于何不利,片言之益,岂可覼缕,生因曩,庆至德同时,预奉馀论,顶戴踊跃,惠示不遗,深抱笃念。
陆杲和南(《弘明集》十。)
释法云书难范缜神灭论 南梁 · 王志
 出处:全梁文卷四十八
辱告。
伏览敕答臣下神灭论,旨高义博,照若发蒙。
弟子夙奉释教,练服旧闻,有自来矣;
非惟雷同远大,赞激天旨而已。
且垂答二解,厌伏心灵,藻烛闻见,更不知何以阐扬玄猷,光彰圣述。
得罔象不溷于真,内外无纷如之滞,实怀嘉抃,猥惠来示,佩眷惟深,王志和南(《宏明集》十。)
释法云书难范缜神灭论 南梁 · 丘仲孚
 出处:全梁文卷五十六
伏览敕旨,答臣下审《神灭论》。
圣照渊深,句括真俗。
理超系表,义贯群识。
钻奉神猷,伏深舞蹈,惠示,衔戢存眷,丘仲孚(《弘明集》十。)
释法云书难范缜神灭论 南梁 · 袁昂
 出处:全梁文卷四十八
辱告,并伏见敕答臣下审神灭论。
奉读循环,顿醒昏缚。
夫识神冥漠,其理难穷,粤在庸愚,岂能探索?
近取诸骸内,尚日用不知,况乎幽昧,理归惑解?
仰寻圣典,既显言不无,但应宗教,归依其有,就有谈有,犹未能尽性,遂于不无论无,斯可远矣。
自非神解独脱,机鉴绝伦,何能妙测不断之言,深悟相续之旨?
兼引喻二证,方见神在皓然,求之三世,不灭之理弥著,可谓钻之弥坚,仰之弥高者也。
方使众惑尘开,群迷反路,伏诵无斁,舞蹈不胜。
弟子袁昂和南(《宏明集》十。)
释法云书难范缜神灭论 南梁 · 伏暅
 出处:全梁文卷四十
猥垂班示至尊所答臣下审神灭论,伏奉渊旨,顿祛群疑,天情独照,妙鉴悬览,故非凡愚,所可钻仰。
然常师管见,亦窃怀往求,今复禀承教义,远寻经旨,重规叠矩,信若符契。
法师宣扬睿理,弘赞圣言,方使二教同归,真俗一致,预得餐沐诲诱,陶染至化,抃击下风,实兼舞蹈,迟比咨觌,乃尽襟诚,临白欣佩,不知裁述。
伏暅(《宏明集》十。)
栖玄寺云法师碑铭 南梁 · 王僧孺
四言诗 出处:全梁文卷五十二
眇眇大家,茫茫真朴。
多沦爱有,莫辩尘浊。
猗欤息心,言高理邈。
居之匪绚,得之靡学。
刻情几种,厉想玄觉。
且说且定,以披以握。
来遵北渚,至依西岳
西岳峨峨,北渚迥波。
庭栖弱羽,檐挂轻萝。
甘粗衣恶,弃厚安薄。
灭意嚣湫,寄心寥廓(《艺文类聚》七十六。)
释法云书难范缜神灭论 南梁 · 王僧孺
 出处:全梁文卷五十一
辱告,惠示并主上所答群臣仰咨神灭论。
伏览寻环,载深钻奉,发蒙启蔽,朗若披云。
窃以事蕴难形,非圣莫阐,理寂区位,在愚成惑,若非神超系表,思越机前,岂能烛此微言,若开金石,洞兹妙境,曾靡榛蹊,喻之以必荐,示之以如在,使夫持论者不终泥于遥辙,专谬者无永沈于惑海,预奉渊谟,孰不欢肃,裁此酬白,不申击舞,王僧孺(《宏明集》十。)
释法云书难范缜神灭论 南梁 · 柳恽
 出处:全梁文卷五十八
辱告,惠示敕所答臣下《神灭论》。
夫指归无二,宗致本一。
续故不断,释训之弘规,入室容声,孔经之深旨。
中外两圣,影响相符。
虽理在固然,而疑执相半。
伏奉渊旨,照若发蒙,顾会玄趣,穷神知寂,测情尽状,天地相似。
千载阙疑,从春冰而俱泮;
一世颠倒,与浮云而俱开。
祗诵环徊,永用悬解,存及之顾,良以悲戢,弟子柳恽顿首白(《弘明集》十)
释法云书难范缜神灭论 南梁 · 庾昙隆
 出处:全梁文卷五十四
辱告。
伏见主上答臣下审神灭论,昏蒙启悟,焕尔照朗。
夫至理龟寂,道趣空微,上圣极智,乃当穷其妙实,步浮生自不辨深达玄渊(《广明集》此句作:「下凡浮生,自不辨其玄渊」),如闻立论者,经典垂训,皆是教迹,至于在佛,胡书诡怪,难以理期,此则言语道断,仰劳圣思,为臣下剖释,群情岂不欣赞?
铭挹明旨,抱用始终,法师曲诲,弥增惭戢。
弟子庾昙隆和南(《弘明集》十)
释法云书难范缜神灭论 南梁 · 徐勉
 出处:全梁文卷五十
天旨所答臣下神灭论,一日粗蒙垂示,辱告重送,伏加研读,穷理尽寂,精义入神,文义兼明,超深俗表,详求三世,皎若发蒙,非直谨加诵持,辄令班之未悟。
惠示承眷至,弟子徐勉和南(《宏明集》十。)
释法云书难范缜神灭论 南梁 · 蔡僔
 出处:全梁文卷五十六
辱告,奉宣敕旨答咨《神灭论》。
夫神理玄妙,良难该辨,虽复前圣眷言,后英犹惑。
睿旨爰释,皎若发蒙。
固以陵万古而擅奇,悟方来以不朽。
伏奉朝闻,载深抃跃。
谨以书绅,永祛迷滞。
蔡僔和南(《弘明集》十)
释法云书难范缜神灭论 南梁 · 曹思文
 出处:全梁文卷五十四
辱送敕书,弟子适近亦亲奉此旨,范中书遂迷滞若斯,良为可慨,圣上深惧黔黎致惑,故垂折衷之诏,此旨一行,虽复愚暗之识,了知神不灭矣,弟子近聊就以为难,今附相简,愿惠为一览之,折其诡经不寻,故束展此,不多白,弟子曹思文和南(弘明集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