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注释
蓝公教织歌 清 · 祁寯藻
出处:䜱䜪亭后集卷四
冷寿阳,春晚无花秋早霜。
山农卒岁苦寒逼,但知力耕不知织。
自从蓝公宰吾县,男制纺车女纺线。
大布著身衣装棉,春风一吹三百年。
蓝公下车初,念民劳且愚。
魏风曰缝裳,唐风曰曳娄。
蚕桑虽不事,木棉亦所须。
掺掺彼女手,胡为不织与。
民曰无织具,公为置工作(臧祚切。)。
民曰无织师,公为置女傅。
置傅数百家,置工数十处。
十日一张机,五日一匹布。
以棉作布布易棉,工精布细劳以钱。
贫家棉少钱不足,官囷更指麦与粟。
蓝公来自肤施,明之季万历时,秦中钜族拥高赀。
棉万斤,布万匹,金多不知几千镒。
前车载满后车溢,毁家为民谋家室。
一年织事成,两年狱讼清。
三年机杼不空鸣,篝镫万户闻书声。
廉叔度,来何暮,昔民无襦今五绔。
朱仲卿,葬桐乡,子孙不如民奉尝。
前人遗爱后人表,蓝公去后知者少。
若非吾乡张君手自记,一纸收藏始顺治。
我公苦心何所寄,邑乘寥寥数行字。
马首老农老更慵,作歌犹能歌我公。
公传宜补循吏中,公祠宜傍泮水宫。
大书深刻碑穹隆,要使城乡市镇九十有二所,人人歌舞公之功。
君不见,韩公亭,月团团,苦说边城特地寒。
蓝公衣被在四境,行人莫愁寿阳冷。
附:《教织记》蓝公讳尚质,陕西肤施县人。由选贡,万历十九年知寿阳县事。公本肤施望族,甫涖任,睹寿邑地土硗薄,人民贫困,冬无棉衣,夏无布葛,怜此邑不谙纺织也,乃出私财数十馀万,广募陕西四方习于耕织之男妇数百户,每村设立一家,给以廪饩。公之亲戚住村者,男以官称之,妇以官眷称之,男童则延师训读,女童亦有婢女侍候。乡邻偶有争论者,每为劝谕,息事和解,不费民间丝毫之力。公之亲眷俱待以官衙之盛设,公之衙署乃与民间勤俭之户相同。公克己恕人,感化亲朋,助公施教。公之在任也,男教乡民造作纺织之器,女教乡民之妇纺织。公之亲眷皆令以花换布,(邑人谓棉为花。)每布一斤换花二斤。五日一布,赏钱二百。欲纺织而贫困不能得花者,公另赒之。不三年,翕然皆纺织之户矣。士庶人等感公之德,狱讼一空,治行为当时之最。至今民赖其利,家有杼机而不知公之遗教也,盖公德泽及于人者甚深且远,固不以世数计矣。邑人素不知外出贸易,公教以肇牵服贾,至今雁南生理,公实始之。思公之德,不但宜立祠堂,岁时致祭,即合邑人家,均宜设主供奉,以报遗爱也。顺治六年正月初十日,生员张所赋谨记。
剑门吊姜伯约墓 当代 · 熊盛元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一阁摩天万劫尘,残碑冷落掩荒榛。
剧怜孱主终衔璧,难挽颓阳独怆神。
谋泄长嗟家破碎,祚移空负胆轮囷。
凭君莫诩雄关险,说到阴平泪满巾。
注:《三国志蒋琬费祎姜维传》:五年,维率众出汉。侯和为邓艾所破,还住沓中。维本羁旅托国,累年攻战,功绩不立。而宦官黄皓等弄权于内,右大将军阎宇与皓协比,而皓阴欲废维树宇。维亦疑之,故自危惧,不复还成都。六年,维表后主:“闻钟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诣督堵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皓征信鬼巫,谓故终不自致。启后主寝其事,而群臣不知。及钟会将向骆谷,邓艾将入遝中。然后乃遣右车骑廖化诣遝中为维援,左车骑张翼、辅国大将军董厥等诣阳安关口以为诸围外助。比至阴平,闻魏将诸葛绪向建威,故住待之。月馀,维为邓艾所摧,还住阴平。钟会攻围汉、乐二城,遣别将进攻关口,蒋舒开城出降,傅佥格斗而死。会攻乐城,不能克。闻关口已下,长驱而前,翼、厥甫至汉寿,维、化亦舍阴平而退。适与翼、厥合,皆退保剑阁以拒会。会与维书曰:“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汉、声畅华夏,远近莫不归名。每惟畴昔,尝同大化,吴札、郑乔,能喻斯好。”维不答书,列营守险。会不能克,粮运县远,将议还归。而邓艾自阴平由景谷道傍入,遂破诸葛瞻于绵竹。后主请降于艾,艾前据成都。维等初闻瞻破,或闻后主欲固守成都,或闻欲东入吴,或闻欲南入建宁。于是引军由广汉、郪道以审虚实。寻被后主敕令,乃投戈放甲,诣会于涪军前,将士咸怒,拔刀斫石。会厚待维等,皆权还其印号节盖。会与维出则同舆,坐则同席,谓长史杜预曰:“以伯约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胜也。”会既构邓艾,艾槛车征,因将维等诣成都,自称益州牧以叛。欲授维兵五万人,使为前驱。魏将士愤发,杀会及维,维妻子皆伏诛。
古人评姜维:
诸葛亮:“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
廖化:“‘兵不戢,必自焚’,伯约之谓也。智不出敌,而力少于寇,用之无厌,何以能立?诗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后”,今日之事也。”
钟会:“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汉,声畅华夏,远近莫不归名”、“以伯约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胜也。”
邓艾:“姜维自一时雄儿也,与某相值,故穷耳。”
曹奂:“蜀所恃赖,唯维而已。”
郤正:“姜伯约据上将之重,处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资财无馀,侧室无妾媵之亵,后庭无声乐之娱,衣服取供,舆马取备,饮食节制,不奢不约,官给费用,随手消尽;察其所以然者,非以激贪厉浊,抑情自割也,直谓如是为足,不在多求。凡人之谈,常誉成毁败,扶高抑下,咸以姜维投厝无所,身死宗灭,以是贬削,不复料擿,异乎春秋褒贬之义矣。如姜维之乐学不倦,清素节约,自一时之仪表也。”
孙盛《晋阳秋》:“异哉郤氏之论也!夫士虽百行,操业万殊,至于忠孝义节,百行之冠冕也。姜维策名魏室,而外奔蜀朝,违君徇利,不可谓忠;捐亲苟免,不可谓孝;害加旧邦,不可谓义;败不死难,不可谓节;且德政未敷而疲民以逞,居御侮之任而致敌丧守,于夫智勇,莫可云也:凡斯六者,维无一焉。实有魏之逋臣,亡国之乱相,而云人之仪表,斯亦惑矣。纵维好书而微自藻洁,岂异夫盗者分财之义,而程、郑降阶之善也”、“盛以永和初从安西将军平蜀,见诸故老,及姜维既降之后密与刘禅表疏,说欲伪服事钟会,因杀之以复蜀土,会事不捷,遂至泯灭,蜀人于今伤之。盛以为古人云,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其将至,其姜维之谓乎!邓艾之入江由,士众鲜少,维进不能奋节绵竹之下,退不能总帅五将,拥卫蜀主,思后图之计,而乃反覆于逆顺之间,希违情于难冀之会,以衰弱之国,而屡观兵于三秦,已灭之邦,冀理外之奇举,不亦闇哉!”
裴松之:“盛之讥维,又为不当。于时钟会大众既造剑阁,维与诸将列营守险,会不得进,已议还计,全蜀之功,几乎立矣。但邓艾诡道傍入,出于其后,诸葛瞻既败,成都自溃。维若回军救内,则会乘其背。当时之势,焉得两济?而责维不能奋节绵竹,拥卫蜀主,非其理也。会欲尽坑魏将以举大事,授维重兵,使为前驱。若令魏将皆死,兵事在维手,杀会复蜀,不为难矣。夫功成理外,然后为奇,不可以事有差牙,而抑谓不然。设使田单之计,邂逅不会,复可谓之愚闇哉!”
《傅子》:“维为人好立功名,阴养死士,不脩布衣之业。”
《世语》:“时蜀官属皆天下英俊,无出维右。”
干宝《搜神记》:“姜维为蜀相,国亡主辱弗之死,而死于钟会之乱,惜哉!非死之难,处死之难也。是以古之烈士,见危授命,投节如归,非不爱死也,固知命之不长而惧不得其所也。”
《华阳国志》:“姜维才非亮匹,志继洪轨,民嫌其劳,家国亦丧矣“、”邓艾以疲兵二万,溢出江油。姜维举十万之师,案道南归,艾为成禽。禽艾以讫,复还拒会,则蜀存亡,未可量也。远至五城,使艾轻进,径及成都,兵分家灭,己自招之。然以钟会之略,称为子房,姜维陷之,莫至克捷。筹苄相应,优劣惜哉!”
《郭冲四事》:“亮出祁山,陇西、南安二郡应时降,围天水,拔冀城,虏姜维,驱略士女数千人还蜀。人皆贺亮,亮颜色愀然有戚容,谢曰:“普天之下,莫非汉民,国家威力未举,使百姓困于豺狼之吻。一夫有死,皆亮之罪,以此相贺,能不为愧。”于是蜀人咸知亮有吞魏之志,非惟拓境而已。难曰:亮有吞魏之志久矣,不始于此众人方知也,且于时师出无成,伤缺而反者众,三郡归降而不能有。姜维,天水之匹夫耳,获之则于魏何损?”
《三国志·姜维传》:“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老子有云:“治大国者犹烹小鲜。”况于区区蕞尔,而可屡扰乎哉?”
放翁《剑门城北回望剑关诸峰青入云汉感蜀亡事慨然有赋》:“自昔英雄有屈伸,危机变化亦逡巡。阴平穷寇非难禦,如此江山坐付人。”
附紫箫兄和诗:《步梅云先生韵题姜伯约紫箫》
每因旧事认前尘,漠漠荒云覆古榛。
千载犹难消劫数,孤臣已自黯风神。
是非休论阴平折,成败何关汉室囷。
回首烽烟萧瑟里,潸然泪雨湿青巾。
再录几首吊姜维诗如下:
1、江怀庭《剑门平襄侯祠》:“潇潇风雨剑门秋,伯约祠堂亘古留。生尚设谋诛邓艾,死当为吏杀谯周。中原有土都归魏,左袒无人复为刘。斗胆尽储亡国恨,九泉应诉武乡侯。”
2、李调元《姜维墓》:“平襄怒气凛生祠,犹见灵风日满旗。百战自能撑巨敌,三分谁使坠巫师。沓中种麦馀残垄,关上披榛觅断碑。斫石投戈定何处,荒山绝涧水凘凘。”
3、庄学和《剑阁姜平襄候祠》:“沓中岂是为身谋,保障成都第一筹。不畏裹毡来邓艾,最嗔衔壁出谯周。军皆斫地完齐烬,敌竟呼天执楚囚。大胆何尝无远略,阴平曾表护桥头。”
古人评姜维:
诸葛亮:“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
廖化:“‘兵不戢,必自焚’,伯约之谓也。智不出敌,而力少于寇,用之无厌,何以能立?诗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后”,今日之事也。”
钟会:“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汉,声畅华夏,远近莫不归名”、“以伯约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胜也。”
邓艾:“姜维自一时雄儿也,与某相值,故穷耳。”
曹奂:“蜀所恃赖,唯维而已。”
郤正:“姜伯约据上将之重,处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资财无馀,侧室无妾媵之亵,后庭无声乐之娱,衣服取供,舆马取备,饮食节制,不奢不约,官给费用,随手消尽;察其所以然者,非以激贪厉浊,抑情自割也,直谓如是为足,不在多求。凡人之谈,常誉成毁败,扶高抑下,咸以姜维投厝无所,身死宗灭,以是贬削,不复料擿,异乎春秋褒贬之义矣。如姜维之乐学不倦,清素节约,自一时之仪表也。”
孙盛《晋阳秋》:“异哉郤氏之论也!夫士虽百行,操业万殊,至于忠孝义节,百行之冠冕也。姜维策名魏室,而外奔蜀朝,违君徇利,不可谓忠;捐亲苟免,不可谓孝;害加旧邦,不可谓义;败不死难,不可谓节;且德政未敷而疲民以逞,居御侮之任而致敌丧守,于夫智勇,莫可云也:凡斯六者,维无一焉。实有魏之逋臣,亡国之乱相,而云人之仪表,斯亦惑矣。纵维好书而微自藻洁,岂异夫盗者分财之义,而程、郑降阶之善也”、“盛以永和初从安西将军平蜀,见诸故老,及姜维既降之后密与刘禅表疏,说欲伪服事钟会,因杀之以复蜀土,会事不捷,遂至泯灭,蜀人于今伤之。盛以为古人云,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其将至,其姜维之谓乎!邓艾之入江由,士众鲜少,维进不能奋节绵竹之下,退不能总帅五将,拥卫蜀主,思后图之计,而乃反覆于逆顺之间,希违情于难冀之会,以衰弱之国,而屡观兵于三秦,已灭之邦,冀理外之奇举,不亦闇哉!”
裴松之:“盛之讥维,又为不当。于时钟会大众既造剑阁,维与诸将列营守险,会不得进,已议还计,全蜀之功,几乎立矣。但邓艾诡道傍入,出于其后,诸葛瞻既败,成都自溃。维若回军救内,则会乘其背。当时之势,焉得两济?而责维不能奋节绵竹,拥卫蜀主,非其理也。会欲尽坑魏将以举大事,授维重兵,使为前驱。若令魏将皆死,兵事在维手,杀会复蜀,不为难矣。夫功成理外,然后为奇,不可以事有差牙,而抑谓不然。设使田单之计,邂逅不会,复可谓之愚闇哉!”
《傅子》:“维为人好立功名,阴养死士,不脩布衣之业。”
《世语》:“时蜀官属皆天下英俊,无出维右。”
干宝《搜神记》:“姜维为蜀相,国亡主辱弗之死,而死于钟会之乱,惜哉!非死之难,处死之难也。是以古之烈士,见危授命,投节如归,非不爱死也,固知命之不长而惧不得其所也。”
《华阳国志》:“姜维才非亮匹,志继洪轨,民嫌其劳,家国亦丧矣“、”邓艾以疲兵二万,溢出江油。姜维举十万之师,案道南归,艾为成禽。禽艾以讫,复还拒会,则蜀存亡,未可量也。远至五城,使艾轻进,径及成都,兵分家灭,己自招之。然以钟会之略,称为子房,姜维陷之,莫至克捷。筹苄相应,优劣惜哉!”
《郭冲四事》:“亮出祁山,陇西、南安二郡应时降,围天水,拔冀城,虏姜维,驱略士女数千人还蜀。人皆贺亮,亮颜色愀然有戚容,谢曰:“普天之下,莫非汉民,国家威力未举,使百姓困于豺狼之吻。一夫有死,皆亮之罪,以此相贺,能不为愧。”于是蜀人咸知亮有吞魏之志,非惟拓境而已。难曰:亮有吞魏之志久矣,不始于此众人方知也,且于时师出无成,伤缺而反者众,三郡归降而不能有。姜维,天水之匹夫耳,获之则于魏何损?”
《三国志·姜维传》:“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老子有云:“治大国者犹烹小鲜。”况于区区蕞尔,而可屡扰乎哉?”
放翁《剑门城北回望剑关诸峰青入云汉感蜀亡事慨然有赋》:“自昔英雄有屈伸,危机变化亦逡巡。阴平穷寇非难禦,如此江山坐付人。”
附紫箫兄和诗:《步梅云先生韵题姜伯约紫箫》
每因旧事认前尘,漠漠荒云覆古榛。
千载犹难消劫数,孤臣已自黯风神。
是非休论阴平折,成败何关汉室囷。
回首烽烟萧瑟里,潸然泪雨湿青巾。
再录几首吊姜维诗如下:
1、江怀庭《剑门平襄侯祠》:“潇潇风雨剑门秋,伯约祠堂亘古留。生尚设谋诛邓艾,死当为吏杀谯周。中原有土都归魏,左袒无人复为刘。斗胆尽储亡国恨,九泉应诉武乡侯。”
2、李调元《姜维墓》:“平襄怒气凛生祠,犹见灵风日满旗。百战自能撑巨敌,三分谁使坠巫师。沓中种麦馀残垄,关上披榛觅断碑。斫石投戈定何处,荒山绝涧水凘凘。”
3、庄学和《剑阁姜平襄候祠》:“沓中岂是为身谋,保障成都第一筹。不畏裹毡来邓艾,最嗔衔壁出谯周。军皆斫地完齐烬,敌竟呼天执楚囚。大胆何尝无远略,阴平曾表护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