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上言宜定六宫娉使 西晋 · 魏舒
出处:全晋文卷四十四
今选六宫,娉以玉帛,而旧使御府丞奉娉,宣成嘉礼,贽重使轻。以为拜三夫人宜使卿,九嫔使五官中郎将,美人、良人使谒者、于典制为弘(《晋书·魏舒传》)。
与魏舒书 西晋 · 卫瓘
出处:全晋文卷三十
每与足下共论此事,日日未果,可谓瞻之在前,忽然在后矣(《晋书·魏舒传》,舒以司徒剧阳子逊位还第,司空卫淳与舒书。又见《御览》四百二十四引王隐《晋书》。)。
答卢钦魏舒问 西晋 · 杜预
出处:全晋文卷四十二
传称三年之丧自天子达,此谓天子绝期,唯有三年丧也。非谓居丧衰服三年,与士庶同也。故后、世子之丧,而叔向称有三年之丧二也。周公不言高宗服丧三年,而去谅闇三年,此释服心丧之文也。叔向不高景王除丧,而讥其燕乐已早,明既葬应除,而违谅闇之节也。《春秋》,晋侯享诸侯,子产相郑伯,时简公未葬,请免丧以听命,群子谓之得礼。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传》曰「吊生不及哀」。此皆既葬除服谅闇之证,先儒旧说,往往亦见,学者未之思耳。《丧服》,诸侯为天子亦斩衰,岂可谓终服三年邪!上考七代,未知王者群臣上下衰麻三年者诸;下推将军,恐百世之王其理一也。非必不能,乃事势不得,故知圣人不虚设不行之制。仲尼曰:「礼所损益虽百世可知。此之谓也(《晋书·礼志中》。于是尚书仆射卢钦、尚书魏舒问预证据所依,预云云。于是钦、舒遂命预造议奏。)。
封禅仪 其一 西晋 · 张华
出处:全晋文 卷五十八
太康元年九月庚寅,尚书令卫瓘、尚书左仆射山涛、右仆射魏舒、尚书刘寔、司空张华等奏曰:圣德隆茂,光被四表,诸夏乂清,幽荒率从,神策庙算,席卷吴越,孙皓稽颡,六合为家。巍巍之功,格于天地,宜同古典,敕封东岳。告三府太常为仪制(《宋书·礼志三》)。
赐魏舒葬三妻地并钱诏 晋 · 晋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五
魏舒清贫,不营财产,顿举众丧,必无以自供。其赐葬地一顷,钱五十万(《御览》五百五十四引王隐《晋书》,今本《御览》脱「诏曰」二字。)。
以魏舒为左仆射领选曹诏(正月甲申) 晋 · 晋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六
吏部掌叙人伦,治化之本也,宜得忠正旧德。尚书右仆射魏舒,宽泰弘毅,潜通有才识。其以舒为左仆射,领选曹(《御览》二百十一引《晋起居注》)。
许司徒魏舒致仕诏(太康末) 晋 · 晋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六
司徒、剧阳子舒,体道弘粹,思量经远,忠肃居正,在公尽规。入管铨衡,官人允叙;出赞衮职,敷弘五教。惠训播流,德声茂著,可谓朝之俊乂者也。而屡执冲让,辞旨恳诚,申览反覆,省用怃然。盖成人之美,先典所与,难违至情。今听其所执,以剧阳子就第,位同三司,禄赐如前。几杖不朝,赐钱百万,床帐簟褥自副。以舍人四人为剧阳子舍人,置官骑十人。使光禄勋奉策,主者详案典礼,令皆如旧制(《晋书·魏舒传》)。
赐恤魏舒诏(太康末) 晋 · 晋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六
舒唯一子,薄命短折。舒告老之年,处穷独之苦,每念怛然,为之嗟悼。思所以散愁养气,可更增滋味品物。仍给赐阳燧四望繐窗户皂轮车牛一乘,庶出入观望,或足散忧也(《晋书·魏舒传》)。
与魏舒书 西晋 · 郤诜
出处:全晋文 卷七十八
公久疾,小差视事,是也。唯上所念何意,起讫还卧,曲身回法,甚失具瞻之望。公少立巍巍,一旦弃之,可不惜哉(《晋书·魏舒传》)?
诏 魏晋 · 阙名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五
唯有一息,足堪负荷,思所以散其忧怀,给阳遂车四望(《御览》七百七十三引《晋阳秋》曰:「魏舒子亡诏曰」云云。)。
表复起刘毅 晋 · 孙尹
出处:全晋文 卷八十六
礼,凡卑者执劳,尊者居逸,是顺叙之宜也。司徒魏舒、司隶校尉严询与毅年齿相近,往者同为散骑常侍,后分授外内之职,资涂所经,出处一致。今询管四十万户州,兼董司百僚,总摄机要,舒所统殷广,兼执九品,铨十六州论议,主者不以为剧。毅但以知一州,便谓不宜累以碎事,于毅太优,询、舒太劣。若以前听致仕,不宜复与迁授位者,故光禄大夫郑袤为司空是也。夫知人则哲,惟帝难之。尚可复委以宰辅之任,不可咨以人伦之论,臣窃所未安。昔郑武公年过八十,入为周司徒,虽过悬车之年,必有可用。毅前为司隶,直法不挠,当朝之臣,多所案劾。谚曰:「受尧之诛,不能称尧」。直臣无党,古今所悉。是以汲黯死于淮阳,董仲舒裁为诸侯之相。而毅独遭圣明,不离辇毂,当世之士咸以为荣。毅虽身偏有风疾,而志气聪明,一州品第,不足劳其思虑。毅疾恶之心小过,主者必疑其论议伤物,故高其优礼,令去事实,此为机阁毅,使绝人伦之路也。臣州茂德惟毅,越毅不用,则清谈倒错矣(《晋书·刘毅传》。司徒举毅为青州大中正,尚书以毅悬车致仕,不宜劳以碎务。陈留相乐安孙尹表。)。
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 南梁 · 任昉
出处:全梁文卷四十二、文选卷三十八
臣云言:原夫存树风猷,没著徽烈,既绝故老之口,必资不刊之书。而藏诸名山,则陵谷迁贸,府之延阁,则青编落简。然则配天之迹,存乎泗水之上;素王之道,纪于沂川之侧。由是崇师之义,拟迹于西河;尊主之情,致之于尧禹。故精庐妄启,必穷镌勒之盛;君长一城,亦尽刊刻之美。况乎甄陶周召,孕育伊颜?故太宰竟陵文宣王臣某,与存与亡,则义刑社稷;严天配帝,则周公其人。体国端朝,出藩入守,进思必告之道,退无苟利之专,五教以伦,百揆时序。若夫一言一行,盛德之风;琴书艺业,述作之茂,道非兼济,事止乐善,亦无得而称焉。人之云亡,忽移岁序,鸱鸮东徙,松槚成行。六府臣僚,三藩士女,人蓄油素,家怀铅笔,瞻彼景山,徒然望慕。昔晋氏初禁立碑,魏舒之亡,亦从班列。而阮略既泯,故首冒严科,为之者竟免刑戮,致之者反蒙嘉叹。至于道被如仁,功参微管,本宜在常均之外。故太宰渊、丞相嶷,亲贤并轨,即为成规。乞依二公前例,赐许刊立。宁容使长想九原,樵苏罔识其禁;驻驿长陵,輶轩不知所适。臣里闾孤贱,才无可甄,值齐网之弘,弛宾客之禁,策名委质,忽焉二纪。虑先犬马,厚恩不答。而弊帷毁盖,未蓐蝼蚁;珠襦玉匣,遽饰幽泉。陛下弘奖名教,不隔微物,使臣得骏奔南浦,长号北陵。既曲逢前施,实仰觊后泽。傥验杜预山顶之言,庶存马骏必拜之感。临表悲惧,言不自宣。臣诚惶已下。
北园射堂新成诗 北周 · 庾信
押蒸韵
轩台聊可习,仙的不难登。
转箭初调筈,横弓先望堋。
惊心一雁落,连臂两猿腾。
直知王济巧,谁觉魏舒能。
空心不死树,无叶未枯藤。
择贤方至此,传卮欣得朋(○本集三。《类聚》七十四。庾开府诗集上。《诗纪》百十六。)。
祭梁王僧辩母贞敬魏太夫人文 北周 · 王褒
出处:全后周文卷七
维尔世基武子,族懋阳元,金相比映,玉德齐温。既称女则,兼循妇言。书图镜览,辞章讨论。教贻俎豆,训及平原。楚发将兵,孟轲成德,尽忠资敬,自家刑国。显允其仪,维民之则。爰命师旅,既修我戎;补兹痛职,奄有龟、蒙。母由子贵,亶尔斯崇。嘉命允集,宠章既隆。居高能降,处贵思冲。庆资善始,荣兼令终。崦嵫既夕,蒹葭早秋,奔驷难返,冲涛讵留。背龙门而西顾,过夏首而东浮。越三宫之遐岳,经三江之派流。郁郁增岭,浮云蔽云,滔滔江汉,逝者如斯。铭旌故旐,宇毁遗碑。即虚舟而设奠,想徂魂之有知。呜呼哀哉(《梁书·王僧辩传》)。
为殿中监赵元楷请致仕表 初唐 · 上官仪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五十五
臣某言。臣闻高年致政。前徽之彝准。仲秋授杖。绵载之通规。正以制逮乎桑榆。愒阴于钟漏。臣顾惟菲陋。轮辕无所。瞻言宾实。高谢等夷。筮仕之初。不期通显。干禄所望。抑在代耕。初以生涯多幸。属奉昌数。仁被草木。德洎昆蚑。奖饰曲流。丰恩傍洽。言扬德举。内视缺然。比彦参贤。载离滋永。至于姬骏长驱。奉元池之广晏。姒龙遥骛。陪乐野之宣游。尘露罕称。荣异空甚。扪躬腼怍。罔历心颜。既而二膳在辰。悬舆甫及。光华云旦。圣造方深。蒲柳行秋。朽材知止。胜西羌而侧勇。惟东都而自牧。伏请褫带彤门。归骸故里。挹清风于国让。追盛范于阳元。效钓璜于渭滨。类飞星于河渚。是知疲骖解驭。辞金根而不归。衽席帷幄。去青蒲而方远。望轩屏而徘徊。仰烟霄而鲠恋。无任感愧之至。
定明堂规制诏 初唐 · 高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十三
合宫听朔。阐皇轩之茂范。灵府通和。敷帝勋之景化。殷人阳馆。青圭备礼。姬氏元堂。彤璋合献。虽运殊骊翰。时变质文。至于立天中。建皇极。轨物施教。其归一揆。考图汶上。仅存公玉之仪。度室圭躔。才纪中元之制。属炎精坠驾。璿宫毁籥。四海沦于沸鼎。九土陷于涂原。高祖大武皇帝仗钺唐郊。收钤雍野。纳祥符于苍水。受灵命于丕山。飞沈泳沫。动植游源。太宗文皇帝盟津光誓。协降火而登坛。丰谷断蛇。应屯云而鞠旅。封金岱岭。昭累圣之鸿勋。勒石九都。成文考之先志。固可以作化明堂。显庸太室。傍罗八柱。周建四门。木工不琢。土事无文。丰约折衷。经始勿亟。阙文斯备。大礼聿修。其明堂院。每面三百六十步。当中置堂。按周易。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一百四十有四。总成三百六十。故方三百六十步。当中置堂。处二仪之中。定三才之本。构兹一宇。临此万方。自降院每面三门。同为一宇。徘徊五閒。按尚书。一期有四时。故四面各一所开门。每时有三月。故每一所开三门。一期十有二月。故周回总十二门。所以面别一门。应兹四序。既一时而统三月。故于一舍而置三门。又周易。三为阳数。二为阴数。合而为五。所以每门舍五閒院。四隅各置重楼。其四墉各依本方色。按淮南子。地有四维。故四楼。又按月令。水火金木土。五方各异色。故其墙各依本方之色。基八面。象八方。按周礼。黄琮礼地。郑元注。琮者八方之玉。以象地形。故以祀地。则知地形八方。又按汉书。武帝立八觚坛以祀地。祭地之坛形象地。故今为八方之基。以象地形。基高一丈二尺。径二百八十尺。按汉书。阳为六律。阴为六吕。阳与阴合。故高一丈二尺。又按周易。三为阳数。八为阴数。三八相乘得二百四十丈。按汉书。九会之数有四十。合为二百八十。所以基径二百八十尺。故以交通天地之和。错综阴阳之数。以明阳不独运。资阴和以助成。阴不孤行。待阳唱而方应。阴阳两顺。天地咸亨。则百宝斯兴。九畴攸序。基每面三阶。周回十二阶。每阶为二十五级。按汉书。天有三阶。故每面三阶。地有十二辰。故周回十二阶。又按文子。从凡至圣。有二十五等。故每阶二十五级。所以应符星而设阶。法台耀以疏陛。上拟霄汉之仪。下则地辰之数。又列兹重级。用准圣凡。象皇极之高居。俯庶类而临耀。基之上为一堂。其宇上圆。按道德经。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又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又按汉书。太极元气。函三为一。又曰。天子以四海为家。故置一堂。以象元气。并取四海为家之义。又按周礼。苍璧礼天。郑元注。璧圆以象天。故为宇上圆。堂每面九閒。各广一丈九尺。按尚书。地有九州。故立九閒。又按周易。阴数十。故閒别一丈九尺。所以规模厚地。准则阴阳。法二气以通基。置九州于一宇。堂周回十二门。每门高一丈七尺。阔一丈三尺。按礼记。一岁有十二月。所以置十二门。又按周易。阴数十。阳数七。故高一丈七尺。又曰。阳数五。阴数八。故阔一丈三尺。所以调兹玉烛。应彼金辉。叶二气以循环。逐四序而迎节。堂周回二十四窗。高一丈三尺。阔一丈一尺。二十三棂。二十四明。按史记。天有二十四气。故置二十四窗。又按书。一年十二月。并象闰。故高一丈三尺。又按周易。天数一。地数十。故阔一丈一尺。又天数九。地数十。并四时。成二十三。故二十三棂。又按周易。八纯卦之本体。合二十四爻。故有二十四明。列牖疏。象风候气。远周天地之数。曲准阴阳之和。堂心八柱。各长五十五尺。按河图。八柱承天。故置八柱。又按周易。大衍之数五十有五。故长五十五尺。耸兹八柱。承彼九閒。数该大衍之规。形符立极之制。且柱为阴数。天实阳元。柱以阴气上升。天以阳和下降。固阴阳之交泰。乃天地之相承。堂心之外。置四柱为四辅。按汉书。天有四辅星。故置四柱。以象四星。内以八柱承天。外象四辅明化。上交下泰。表里相成。叶台耀以分辉。契编珠而拱极。八柱四辅外。第一重二十柱。按周易。天数五。地数十。并五行之数。合而为二十。故置二十柱。体二仪而立数。叶五位以裁规。式符立极之功。允应刚柔之道。八柱四辅外。第二重二十八柱。按史记。天有二十八宿。故有二十八柱。所以仰则乾图。上符景宿。考编珠而纪度。观列宿以迎时。八柱四辅外。第三重三十二柱。按汉书。有八节八政八风八音。四八三十二柱。调风御节。万物资以化成。布政流音。九区仰而贻则。外面周回三十六柱。按汉书。一期三十六旬。故法之以置三十六柱。所以象岁时而致用。顺寒暑以通微。璿玑之度无愆。玉历之期永契。八柱之外。修短总有三等。按周易。天地人为三才。故置柱长短三等。所以拟三才以定位。高下相形。体万物以资生。长短兼运。八柱之外。都合一百二十柱。按礼记。天子置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合为一百二十。是以置一百二十柱。分职设官。翊化资于多士。开物成务。搆厦藉于偫材。其上槛周回二百四柱。按周易。坤之策一百四十有四。又汉书。九会之数有六十。故置二百四柱。所以采坤策之元妙。法甲乙之精微。环回契辰象之规。结搆准阴阳之数。又基以象地。故叶策于坤元。柱各依方。复规模于甲子。重楣二百一十六条。按周易。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故置二百一十六条。所以规模易象。拟法乾元。应大衍之深元。叶神策之至数。大小节及栱总六千三百四十五。按汉书。会月之数六千三百四十五。故置六千三百四十五枚。所以远采三统之文。傍符会月之数。契金仪而调节。偶璇历以和时。重干四百八十九枚。按汉书。章月二百三十五。闰月周回二百五十四。总成四百八十九。故置四百八十九枚。所以法履端之奥义。象举正之芳猷。规模历象。发明章闰。下枊七十二枚。按易纬。有七十二。故置七十二枚。所以式模芳节。取规贞。契至和于昌历。偶神数于休期。上枊八十四枚。按汉书。九会之数有七十八。又按庄子。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司马彪注。天地四方为六合。总成八十四。故置八十四枚。所以模范二仪。包罗六合。准会阴阳之数。周通气之源。枅六十枚。按汉书。推太岁之法有六十。故置六十枚。所以兼该历数。包括阴阳。采甲乙之精微。穷辰子之元奥。连栱三百六十枚。按周易。当期之日三百有六十。故置三百六十枚。所以叶周天之度。准当期之日。顺平分而成岁。应晷运以循环。小梁六十枚。按汉书。有六十甲子。故置六十枚。构此虹梁。遐规凤历。傍竦四宇之制。遥符六甲之源。㯠二百二十八枚。按汉书。章中二百二十八。故置二百二十八枚。所以应长历之规。象中月之度。广综阴阳之数。傍通寒暑之和。方衡一十五重。按尚书。五行生数一十有五。故置十五重。结栋分閒。法五行而演秘。疏楹叠构。叶生数以成规。南北大梁二根。按周易。太极生两仪。故置二大梁。轨范乾坤。模拟天地。象元黄之合德。表覆载以生成。阳马三十六道。按易纬。有三十六节。故置三十六道。所以显兹嘉节。契此贞辰。分六气以燮阴阳。环四象而调风雨。椽二千九百九十根。按汉书。月法二千三百九十二。通法五百九十八。共成二千九百九十。所以偶推步之规。合通法之数。是知疏椽构宇。则大壮之架斯隆。积月成年。则会历之规无爽。大梠两重。重别三十六条。总七十二。按淮南子。太平之时。五日一风。一年有七十二风。故置七十二条。所以通规瑞历。叶数祥风。遥符淳俗之源。远则休徵之契。飞檐椽九百二十九枚。按汉书。从子至午。其数九百二十九。所以采辰象之宏模。法周天之至数。且午为阴本。子实阳源。子午分时。则生成之道自著。阴阳合德。则覆载之义兹隆。堂檐径二百八十八尺。按周易。乾之策二百一十六。易纬云。年有七十二。合为二百八十八。故径二百八十八尺。所以仰叶乾策。远承贞。顺和气而调序。拟圆盖以照临。堂上栋去基上面九十尺。按周易。天数九。地数十。以九乘十。数当九十。故去基上面九十尺。所以上法圆清。下仪方载。契阴阳之至数。叶交泰之贞符。又以兹天九乘于地十。象阳倡而阴和。法乾施而坤成。檐去地五十五尺。按周易。大衍之数五十有五。故去地五十五尺。所以拟大易之嘉数。通惟神之至赜。道合万象。理贯三才。上以清阳玉叶覆之。按淮南子。清阳为天。合以清阳之色。
从甥梁锜墓志铭 初唐 · 杨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九十五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故右卫率府翊卫安定梁锜。年二十有八。以上元三年秋八月某日。终于某所。图其景宿。天有大梁之星。辨其物土。地有大梁之物。考其衣冠。人有大梁之姓。综乾坤而列位。兼水木而成文。业耕织而乐琴书。有梁鸿之雅尚。生封侯而死庙食。有梁竦之雄图。西山求白鹿之仙。东海受黄蛇之宝。曾祖某。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骠骑将军清河太守右卫大将军同州刺史上柱国。郡守旁通于月建。仪同上法于太阶。光禄大夫下大夫之职。骠骑将军大将军之比。祖其。河南渑池令郑州司功参军事冀州蒲州二府司马朝散大夫纪王府司马襄州同州二长史。仲由宰邑。萧何主吏。桓温之徵谢奕。暂为司马之官。周景之礼陈蕃。仍降题舆之命。考某。国子学生霍王府参军并州大都督府兵曹扬州大都督府录事参军。仲尼闲居。曰参不敏。天子命我。参卿军事。张常山之福应。直保金钩。谢太傅之闺门。唯生玉树。所以圆光折水。真气冲天。孩笑之时。见之者知其孝友。能言之际。听之者许其聪明。审清河管辂之天文。对江夏黄童之日蚀。挥其劲翮。则凤凰飞鸣于赤山。整其兰䈥。则骏马腾骧于绿地。若夫龙神负卦。瑞雀衔书。安釐王汲冢之文。穆天子羽陵之籍。莫不因条报叶。望表知里。郑元殚见。览万卷之八千。班固洽闻。涉五经之四部。至如雕弧夜月。䈥角三材。铁剑秋霜。烟云五色。莫不推之以智勇。成之以揖让。历诸侯而说剑。直之无前。引司马而操弓。观者如堵。可谓多才天纵。盛德日新。曼倩不让于诗书。翁归兼强于文武。由是交道遂广。声名益振。朱家大侠。滕公有然诺之言。剧孟过人。袁盎有逢迎之礼。及其从微至著。资父事君。藉丹书之勋业。参黑衣之行伍。神宫海外。瞻镂榜于明山。太室云端。听仙簧于洛水。翊驾驰道。周庐甲观。方当奉词出使。万里行封。受命忘身。三军拜将。岂期年岁朝露。浮生过隙。汉逸人之雅操。命也如何。鲁司寇之知言。苗而不秀。呜乎哀哉。望吾子者。空怀倚闾之叹。嗟予弟者。独有亡琴之悲。从日月于龟谋。考图书于马鬣。越以仪凤三年春二月某日甲子。葬于某所。悲夫。吾见其进。由来孔李之家。吾谓之甥。实曰何刘之族。阳元既殁。瞻旧宅而无成。康伯不存。对元言而谁与。铭曰。
山河带砺。金木精灵。磊磊千丈。森森五兵。騑骖西掖。出入东明。人寿无几。皇天不平。碑留郭泰。挽送田横。终寂寥于相宅。空嗟叹于佳城。
通事舍人崔暹奏事口误御史弹付法大理断笞三十徵铜四斤暹款奏事虽误不失事意不伏徵铜 唐 · 张鷟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七十二
崔暹风神爽俊。词采抑扬。雅调疏通。清音朗彻。裴楷之英姿肃肃。朝野羽仪。魏舒之容止堂堂。偫寮领袖。自可曳裾紫禁。伏奏青规。助朝廷之光辉。赞明时之喉舌。芝泥发彩。宣凤藻而腾文。兰检浮香。润龙缣而动色。岂容金马之对。未被誉称。神羊之威。俄闻奏劾。罚金既罹于疏网。辨璧无舍于明珠。过误被弹。止当笞罪。不失事意。自合无辜。虽触凝霜。理宜清雪。
为偫官请虞卒哭表 唐 · 苏颋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五十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臣某等言。臣等伏见有司撰既葬反虞之礼。陛下当以今月二十七日公除卒哭。圣情感慕。所未忍言。众虑焦惶。罔知攸寘。中谢。臣等谨按晋书。杜预议略曰。天子之位至尊。万机之政至大。偫臣之众至广。不得同于凡人。故大行既葬。祔祭于庙。则因而除之。不除偫臣莫敢。故屈已而除之。天下之人皆曰。我王仁也。我王孝也。此乃圣制移风易俗之本。于是卢钦魏舒等从其奏议。莫不厌服。臣等历选列辟。颇徵前史。王者为天所子。受天明命。代天育物。先天弗违。居大宝之位。行至公之道。故沿革而致理。变通以成政。况先后之末顾。圣朝之旧式。册备矣。方垂无穷。君亲临之。宁受非礼。而陛下愈迟之痛。孝思罔极。履曾参之小节。遗汉文之故事(阙十七字)。贯于神明。粤自开辟。天子之德。未有如睿宗孝之纯深也。至使庆云涌。浪井出。嘉木连理。神芝三秀。盖其效欤。要不可以情过哀。而所枉斯大矣。臣又闻七月而葬。既葬缞除。其月而虞。既虞吉祭。为之降杀。用断丧服。示不得踰之。今合于山陵。祔于宗庙。询之典训。尝有稽矣。而终不师古。始不易月。考之事宜。又无谓矣。举而书此。将何以法。陛下昧旦听朝。戚容深视。庶官所以环拱。近臣莫之利见。戴九天之仁覆。渴十景之清光。禺然之情。盖未能谕。且追远兴感。君子有终身之忧。以权制服。圣人思屈已之重。何必三年之礼。称为百行之端。若天无卑听。固违于献款。臣敢先除。今附于不义。岂司牧黎献。作人父母之意乎。伏惟陛下可偫臣之奏。顺刚日之请。去独行以致美。阐大猷以光济。勿使鸿生钜儒。废书而郁悒。下学上达。草议以屏营。臣等至怀。期必俯就。则凡在动植。无任悲幸。谨昧死诣朝堂拜表以闻。
赠别从甥高五 盛唐 · 李白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引用典故:宅相
鱼目高泰山,不如一玙璠。
贤甥即明月,声价动天门。
能成吾宅相,不减魏阳元。
自顾寡筹略,功名安所存。
五木思一掷,如绳系穷猿。
枥中骏马空,堂上醉人喧。
黄金久已罄,为报故交恩。
闻君陇西行,使我惊心魂。
与尔共飘飖,云天各飞翻。
江水流或卷,此心难具论。
贫家(一作居)羞好客,语拙觉辞繁。
三朝空错莫,对饭(一作饮)却惭冤。
自笑我非夫,生事多契阔。
蓄积万古愤,向谁得开豁。
天地一浮云,此身乃毫末。
忽见无端倪,太虚可包括。
去去何足道,临岐空复愁。
肝胆不楚越,山河亦衾裯。
云龙若相从,明主会见收。
成功解(一作若)相访,溪(一作绿)水桃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