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黄子衡”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黄子衡1162年12月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一八、《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七五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
熹生十五年,当绍兴之癸亥,始得与子衡游于潭溪之上。
是时子衡生亦十五年,与余同师相好也。
予生后子衡五月,以故兄事之。
自是几二十年矣,其游日以久,故其好日以笃。
所居又为东西邻,弦歌诵说之声相闻,其间阔不以朝夕见者,非行役在外,则或事之萦系而不得肆尔。
其馀则是聚而语六经百氏之奥,立身行事之方,与当世之得失,无不讲以求其至。
而及乎文章之趣,字画伎艺之工否者,皆其馀也。
子衡若以余为可与语者,予亦赖子衡以自进,故虽间而为一日之别,未尝不勤勤然相向慕,以别为可惜也。
子衡一旦自以为学未足以充其资,去而之三山,从师学焉。
曩余与子衡游,观其颖利明达,沈酣乎载籍之文而从事乎道德之实,固已知其中有以大过人者矣,然犹惧其以是而自足也。
盖至乎今日,然后知其中之果有以大过人也。
盖学之患莫甚于自足,莫害于无师。
幸得师而承之,于是又患其未知所以学也。
子衡之行,不以千里为远,不以颖利明达之资为贤于人,其志岂止优于今之为士者哉!
顾知所以求师而亦素得之矣,则予之所道者,亦岂复有他求哉?
亦愿子衡自今息其所以能而求其所以未学者于师而已。
诚能如是言者,则虽暌离之叹有甚于一日之别,而予与子衡不可以介然于怀也。
则予之所以与子衡者,其亦可知矣夫。
子衡之所以责于我者,其亦可以无负矣夫。
绍兴三十二年十有二月,从表弟新安朱熹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