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抗表罪状王国宝 东晋 · 王恭
 出处:全晋文卷二十九
将军国宝得以姻戚频登显列,不能感恩效力,以报时施,而专宠肆威,将危社稷。
先帝登遐,夜乃犯阁叩扉,欲矫遗诏,赖皇太后聪明,相王神武,故逆谋不果。
又割东宫见兵以为己府。
谗疾二昆甚于雠敌。
与其从弟绪同党凶狡,共相扇动。
此不忠不义之明白也。
以臣忠诚,必亡身殉国,是以谮臣非一。
赖先帝明鉴,浸润不行。
赵鞅兴之甲,诛君侧之恶。
臣虽驽劣,敢忘斯义(《晋书·王恭传》,《魏书·晋司马德宗传》。)
王孝伯 东晋 · 桓玄
 出处:全晋文
隆安二年九月十七日前将军青兖二州刺史太原王孝伯薨。
川岳降神,哲人是育。
既爽其灵,不贻其福。
天道茫昧,孰测倚伏?
犬马反噬,豺狼翘陆,岭摧高梧,林残故
人之云亡,邦国丧牧。
于以诔之,爰旌芳郁(《世说文学篇》注引《晋安帝纪》)
反正江陵元兴三年五月甲申 东晋 · 晋安帝
 出处:全晋文卷十二
奸凶纂逆,自古有之。
朕不能式遏杜渐,以致播越。
赖镇军将军裕英略奋发,忠勇绝世,冠军将军毅等诚心宿著,协同嘉谋。
义声既振,士庶效节,社稷载安,四海齐庆。
其大赦,凡诸畏逼事屈逆命者一无所问(《晋书·安帝纪》)
改元大赦诏义熙元年正月戊戌 东晋 · 晋安帝
 出处:全晋文卷十二
朕以寡德,夙纂洪绪。
不能缉熙遐迩,式遏奸宄。
逆臣桓玄乘衅肆乱,乃诬罔天人,纂据极位。
朕躬播越,沦胥荒裔,宣皇之基,眇焉以坠。
赖镇军将军忠武英断,诚冠终古。
运谋机始,贞贤协其契,抆泪誓众,义士感其心。
故霜戈一挥,巨猾奔迸,三率棱威,大憝授首。
而孽振猖狂,嗣凶荆郢。
幸天祚社稷,义旗载捷,狡徒沮溃,朕获反正。
斯实宗庙之灵,勤王之勋。
岂朕一人,独享伊祐,思与亿兆,幸兹更始。
其大赦,改元,唯振一祖及同党不在原例。
赐百官爵二级,鳏寡孤独谷人五斛,大酺五日(《晋书·安帝纪》)
诏百官(元年三月乙未 东晋 · 晋安帝
 出处:全晋文卷十二
此非诸卿之过,其还率职(《晋书·安帝纪》)
减省供奉诏三月甲辰 东晋 · 晋安帝
 出处:全晋文卷十二
自顷国难之后,人物凋残,常所供奉,犹不改旧。
岂所以视人如伤,归过之诫哉?
可筹量减省(《晋书·安帝纪》)
大司马 东晋 · 晋安帝
 出处:全晋文卷十二
大司马地隆任重,亲贤莫贰。
虽府受节度,可身无致敬(《晋书·恭帝纪》。案:此安帝恭帝耳。《文选·齐竟陵王行状》注引《晋中兴书》恭帝诏云云,误。)
其一 东晋 · 晋安帝
 出处:全晋文卷十二
今权顺所请,以申超世之美(《文选·褚渊碑》注引《起居注》,安帝诏)
其二 东晋 · 晋安帝
 出处:全晋文卷十二
元功盛德,超前绝后(《文选·齐安陆王碑》注引《起居注》,安帝诏。)
晋安帝义熙八年九月 南朝宋 · 刘裕
 出处:全宋文卷一
刘毅包藏祸心,构逆南夏
藩混助乱志,肆奸宄。
赖宰辅玄鉴,抚机挫锐,凶党即戮,社稷乂安。
夫好生之德,所因者本,肆眚覃仁,实资玄泽。
况事兴大憝,祸自元凶。
其大赦天下,唯刘毅不在其例,并增文武位一等。
孝顺忠义,隐滞遗逸,必令闻达(《晋书·安帝纪》:八年九月己卯太尉刘裕右将军兖州刺史刘藩尚书左仆射谢混庚辰矫诏。)
安帝遗诏(十四年十二月 南朝宋 · 刘裕
 出处:全宋文卷一
唯我有晋,诞膺明命,业隆九有,光宅四海。
朕以不德,属当多难,幸赖宰辅,拯厥颠覆,仍恃保祐,克黜祸乱。
遂冕旒辰极,混一六合。
方凭阿衡,惟新洪业,而遘疾大渐,将遂弗兴
仰惟祖宗灵命,亲贤是荷。
咨尔大司马琅邪王,体自先皇,明德光懋,属惟储贰,众望攸集。
其君临晋邦,奉系宗祀,允执其中,燮和天下,阐扬末诰,无废我高祖之景命(《晋书·恭帝纪》,安帝崩,刘裕矫称诏。)
傅亮 南朝宋 · 蔡廓
 出处:全宋文卷二十七
扬州位居卿君之下,常亦惟疑。
然朝廷以位相次,不以本封,复无明文云皇子加殊礼。
齐献王为骠骑,孙秀来降,武帝欲优异之,以为骠骑,转齐王为镇军,在骠骑上。
若如足下言,皇子便在公右,则齐王本次自尊,何改镇军,令在骠骑上,明知故依见位为次也。
齐王司空贾充太尉,俱录尚书署事,常在后。
潘正叔奏《公羊》事,于时三录,梁王肜卫将军,署在太尉陇西王泰司徒王玄冲下。
太元初,贺新宫成,司马大傅为中军,而以齐王柔之为贺首。
安帝太子,上礼,徐邈为郎,位次亦以太傅诸王下。
又谒李太后宗正尚书高密王为首,时王东亭仆射
王徐皆是近世识古今者。
足下引式乾公王,吾谓未可为据。
其云上出式乾,召侍中彭城王植、荀组潘岳嵇绍、杜斌,然后道足下所疏四王,在三司之上,反在黄门郎下,有何义?
且四王之下则云大将军梁王肜,车骑赵王伦,然后云司徒王戎耳。
梁、赵二王亦是皇子,属尊位齐,在豫章王常侍之下,又复不通。
盖书家指疏时事,不必存其班次;
式乾亦是私宴,异于朝堂
如今含章西堂,足下在仆射下,侍中尚书下耳。
来示又云云曾祖与简文对录,位在简文下。
吾家故事则不然,今写如别。
王姬身无爵位,故可得不从夫,而以王女为尊。
皇子出仕则有位,有位则依朝,复示之班序。
唯引泰和赦文,差可为言。
然赦文前后,亦参差不同。
太宰上公,自应在大司马前耳。
简文虽抚军,时已授丞相殊礼,又中外都督,故以本任为班,不以督中外便在公右也。
护军方伯,而位次故在持节都督下,足下复思之(《宋书·蔡廓传》,时疑扬州刺史庐陵王义真朝堂班次,书,答。)
晋恭帝禅诏 南朝宋 · 王韶之
 出处:全宋文卷十八
夫天造草昧,树之司牧,所以陶钧三极,统天施化。
故大道之行,选贤与能,隆替无常期,禅代非一族,贯之百王,由来尚矣。
晋道陵迟,仍世多故。
爰暨元兴,祸难既积,至三光贸位,冠履易所,安皇播越,宗祀堕泯,则我宣、元之祚,永坠于地,顾瞻区域,剪焉已倾。
相国宋王,大纵圣德,灵武秀世,一匡颓运,再造区夏,固以兴灭继绝,舟航沦溺矣。
若夫仰在璿玑,旁穆七政,薄伐不庭,开复疆宇。
遂乃三俘伪主,开涤五都,雕颜卉服之乡,龙荒朔漠之长,莫不回首朝阳,沐浴玄泽。
故四灵效瑞,川岳启图,嘉祥杂遝,休应炳著,玄象表革命之期,华裔注乐推之愿。
代德之符,著乎幽显,瞻乌爰止,允集明哲,夫岂延康有归,咸熙告谢而已哉。
昔火德既微,魏祖厎绩,黄运不竞,三后肆勤。
故天之历数,实有攸在。
朕虽庸暗,昧于大道,永鉴废兴,为日已久。
念四代之高义,稽天人之至望。
予其逊位别宫,归禅于宋,一依唐虞汉魏故事(《宋书·武帝纪》中,案《王韶之传》云,恭帝即位,迁黄门侍郎,领著作郎,凡诸诏奏,皆其辞也。)
郊祀议 南朝宋 · 徐爰
 出处:全宋文卷四十
虞称肆类,殷述昭告。
盖以创世成功,德盛业远,开统肇基,必享上帝。
汉魏以来,聿遵斯典,高祖武皇帝克伐伪楚,晋安帝尚在江陵,即于京师告义,恭于郊兆。
伏惟泰始应符,神武英断,王赫出讨,戎戒淹时。
虽司奉弗亏,亲谒尚阙,谨寻晋武郊以二月晋元禋以三月,有非常之庆,必有非常之典,不得拘以常祀,限以正月上辛。
愚谓宜下史官,考择十一月嘉吉,车驾亲郊,奉谒昊天上帝,高祖武皇帝配飨,其馀祔食,不关今祭(《宋书·礼志》三,泰始二年十一月黄门侍郎徐爰议。)
太后祔庙议 南朝宋 · 王略
 出处:全宋文卷五十五
正名存义,有国之徽典,臣子一例,史传之明文。
今昭皇太后正位母仪,尊号允箸,祔庙之礼,宜备彝则。
母以子贵,事炳圣文,孝武之祀,既百代不毁,则昭后之祔,无缘有亏。
愚谓神主应入章后庙。
又宜依晋元皇帝之于悯帝安帝之于永安后。
祭祀之日,不亲执觞爵,使有司行事(《宋书·礼志》四,明帝泰始二年正月,孝武昭太后五月,有司奏祔庙之礼,宜下礼官详议,博士王略太常丞虞愿议,又见《通典》四十七。)
菩萨善戒菩萨地持二经记 南梁 · 释僧祐
 出处:全梁文卷七十一
寻旧录,此经十卷,是宋文帝三藏法师求那跋摩京都译出。
经文云:此经名善戒,名菩萨地,名菩萨毗尼摩夷,名如来藏,名一切善法根本,名安乐国,名诸波罗蜜聚。
凡有七名,第一卷先出优波离问受戒法,第二卷始方有如是我闻,次第列品,乃至三十。
而复有别本,题为菩萨地经。
检此两本,文句悉同,唯一两品分品品名,小小有异,义亦不殊。
既更不见有异人重出,推之应是一经。
而诸品乱杂,前后参差,菩萨地本分为三段,第一段十八品,第二段有四品,第三段有八品,未详两本孰是。
三藏所出,正本也。
又《菩萨地持经》八卷,有二十七品,亦分三段。
第一段十八品,第二段四品,第三段五品。
晋安帝昙摩谶西凉州译出,经「首礼敬三宝,无如是我闻」,似撰集佛语。
文中不出有异名,而今此本或题云《菩萨戒经》,或题云《菩萨地经》,与三藏所出《菩萨善戒经》,二文虽异,五名相涉,故同一记。
又此二经,明义相类,根本似是一经异国人出,故成别部也。
并次第明六度品名多同,制辞各异。
见菩萨地经一本,其第四卷第十戒品。
乃是地持经中戒品,又少第九施品,当曝晒误杂。
后人不悉,便尔传写,其本脱多,恐方乱惑。
若细寻内题,了然可见。
若有《菩萨地经》,阙无第九施品者,即是误本也(《释藏迹》九)
大集虚空藏无尽意三经记 南梁 · 释僧祐
 出处:全梁文卷七十一
寻旧录,《大集经》是晋安帝天竺沙门昙摩谶西凉州译出,有二十九卷,首尾有十二段说,共成一经,第一璎珞品,第二陀罗尼自在王,第三宝女,第四不㫬,第五海慧,第六无言,第七不可说,第八虚空藏,第九宝幢,第十虚空目,第十一宝髻,第十二无尽意,更不见异人别译。
而今别部唯有二十四卷,寻其经文,馀悉同。
唯《不可说菩萨品》后宝幢分前中间阙,无虚空藏所问品五卷。
又经唯尽《宝髻菩萨品》,复无最末《无尽意所说不可思议品》四卷,略无二品九卷,分所馀二十卷为二十四卷耳。
又寻两本,并以《海慧菩萨品》为第五,《越至无言菩萨品》第七,无第六品,未详所以。
又检录别有《大虚空藏经》五卷,成者,即此经《虚空藏品》。
当是时世有益甄为异部,又别有无尽意经四卷。
成者,亦是此经末无尽意品也。
但护公录复出无尽意经四卷,未详与此本同异(同上。)
奏弹范缜 南梁 · 任昉
 出处:全梁文卷四十三
臣闻息夫历诋,汉有正刑,白褒一奏,晋以明罚;
况乎附下讪上,毁誉自口者哉?
风闻尚书左丞范缜,自晋安还,语人云,我不诣馀人,惟诣王亮
不饷馀人,惟饷王亮,辄收白从左右万休到台辨问,与风闻符同。
又今月十日,御饯梁州刺史臣珍国,宴私既洽,群臣并已谒退,时诏留侍中臣昂等十人,访以政道,不答所问,而横议沸腾,遂贬裁司徒臣朏,褒举庶人王亮
臣于时预奉恩留,肩随并立,耳目所接,差非风闻。
窃寻王有游豫,亲御轩陛,义深推毂,情均湛露,酒阑宴罢,当扆正立,记事在前,记言在后,轸早朝之念,深求瘼之情;
言不逊,妄陈褒贬,伤济济之风,缺侧席之望,不有严裁,宪准将颓,即主。
臣谨案尚书左丞范缜,衣冠绪馀,言行舛驳,夸谐里落,喧诟周行,曲学谀闻,未知去代,弄口鸣舌,祗足饰非;
乃者义师近次,丁罹艰棘,曾不呼门,墨缞景附,颇同先觉,实奉龙颜,而今党协叠馀,翻为予矛楯,人而无恒,成兹奸诐。
日者饮至策勋,功微赏厚,出守名邦,入司管辖,苞篚罔遗,而假称折辕,衣裙所弊,谗激失所,许与疵废,廷辱民宗,自居枢宪,纠奏寂寞,顾望纵容,无至公之议,恶直丑正,有私讦之谈,宜置之徽纆,肃正国典。
臣等参议,请以见事免所居官,辄勒外收付廷尉法狱治罪,应诸连逮,委之狱官,以法制从事
位应黄纸,臣辄奉白简(《梁书·王亮传》。)
古今书评 南梁 · 袁昂
 出处:全梁文卷四十八
王右军书,如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气。
王子敬书,如河洛间少年,虽皆荒悦,而举体蹉跎,殊不可耐。
羊欣书,如大家婢为夫人,虽处其位,而举止羞涩,终不似真。
淮南书,如南江士大夫,徒好尚风轨,终不免寒气。
阮研书,如贵胄失品次,不能复排突英贤。
王仪同书,如晋安帝非不处尊位,而都无神思。
吴兴书,如新亭唱父,一往见扬州人共语,音态便出。
陶隐居书,如吴兴少儿,形虽未成长,而骨体甚骏快。
殷钧书,如高丽使人,抗浪甚有意气,滋韵终不精味。
袁山松树书,如深山道士,见人便欲退缩。
萧子云书,如春初望山林花,带处不发,如经论道人,无绝不言。
崔子玉书,如危峰阻日,孤松一被,有绝望之意。
师宜官书,如雕羽未息,嗣自逝。
韦诞书,如虎威彪振,敛拔弩张。
蔡邕书,骨气风远,爽爽为神。
钟司徒书,字十二种,意外殊妙,少实多奇。
邯郸淳书,应规入矩,方圆乃成。
张伯英书,如汉武帝爱道,凭虚欲仙。
索靖书,如飘风忽举,鸷鸟不飞。
皇象书,如歌声绕梁,琴人舍挥。
卫常书,如插花美人,舞笑镜台。
孟光录书,如崩山绝崔,人见可畏。
张芝笃奇,钟繇特绝,逸少鼎能献之冠世,四英其颓,洪芳不灭。
羊真孙草,萧行范篆,各一时妙绝。
钟繇书,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行间希密,实亦难过。
萧思话书,走墨连字势屈强,若龙跳渊门,虎卧凤阙。
薄绍之书,字势蹉跎,如舞妓低腰,仙人啸树(《御览》七百四十八。)
评书 南梁 · 袁昂
 出处:全梁文卷四十八
从汉末至梁,有卅四人。
王僧虔书,犹如扬州子弟,纵复不端正,奕奕皆有一种风气。
王子敬书,如河朔少年皆充悦,举体沓拖,而不可耐。
羊欣书,似婢作夫人,不堪位置,而举止羞涩,终不似真。
阮研书,如贵胄失品次,不复排突英贤,王仪同书,如晋安帝非不处尊位,而都无神明。
殷均书,如高丽人抗浪,乃不有意气,而姿颜自足精味。
淮南书,如南冈士大夫,徒尚风轨,然不□寒乞,陶隐居书,如吴兴小儿,形状未成长,而骨体甚峭快。
拖书,如新亭伧父,一往似杨州人共语,语便态出。
产书,如深山道士,见人便欲退缩。
曹喜书,如经纶道士,言不可强。
王右军书,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如有神力。
程旷平书,如鸿鹄弄翅,颉颃布置,初云之见白日。
萧思话书,如舞女低腰,仙人啸树。
李镇东书,如芙蓉出水,文彩如镂金。
桓玄书,如快马入阵,随人屈曲,岂须文谱。
范怀均(庆历草作约。)真书有分,草书无功,故知简牍非易。
皇象书如韵音绕梁,孤飞独舞。
孔琳之书,如散花空中,流徽自得。
李岩(一作严。)之书,如镂金素月,屈玉自照。
薄绍之书,如龙游在霄,缱绻可爱。
秦狱吏程邈,善大篆,得罪始皇云阳狱,增减篆体,志其名,名其书自(大观帖作目。)隶也,扶风曹喜后汉人,不知其官,善篆及隶篆等,少异李斯,见重一时耶。
钟司徒书字有十二种,意外巧妙,绝伦多奇。
崔子玉书,如危峰阻日,孤松单枝。
邯郸淳书,应规入矩,方圆乃成。
师宜官书,如鹏翔未息,翩翩而自逝。
梁鹄书如龙威虎震,剑拔弩张。
张伯英书,如武帝爱道,凭虚欲仙。
卫恒书,如插花舞女,援镜舂索靖书,如飘风忽举,鸷鸟乍飞。
钟繇书,如云鹤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耶(《淳化阁帖》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