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赠芝峰 明 · 申钦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象村稿卷之十三
闭户城南病舍人,药炉经卷送残春。
愁将素志循微禄,拟向青山卜道邻。
扰扰百年浑是幻,悠悠浮世定谁真。
平生知己芝峰在,说着襟期更有神。
还江上草堂柬史使君道邻 其一 明末清初 · 阮大铖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出处:咏怀堂丙子诗卷上
薰风遥向五弦来,猎猎江干画隼开。
淝水漫推车骑略,漳河重咏史公才。
乌犍畬火绵平垄,朱鹭笳声动大雷。
近日烟深春草阔,轻鸥飞去复飞回。
过苏州访沈去疑年兄不果 其二 明末清初 · 陈是集
五言律诗 押真韵
人言君亦贫,仇口忽成嗔。
天道何曾远,谗夫不保身(诗中伤去疑者,闻已为异物。)。
年来耽内典,早已悟前因。
傲性无劳锄,甘之乃道邻。
二忠诗 其一 史相国可法 明末清初 · 钱澄之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藏山阁诗存卷三
史公将略本非长,半壁南朝一死偿。
庭议祇知除异己,庙谋宁复顾危疆(时上流问罪之师东下,尽撤江上兵禦之,扬州屡求救不应,遂陷亡。)。
上江斗罢扬州破,北府屯空建业亡。
二竖至今还兔脱,槛车独见送君王。
赠山阴刘仲济(忠正公念台先生从孙。) 其一 清 · 叶燮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已畦诗集卷之四(此卷西南行作。)
绝域来兰桨,流风有几人。
酒堪偕日月(仲济携家酝百瓮度岭。),剑欲避星辰。
慷慨扶真气,安危述老臣(谈忠正公事甚悉。)。
故山同万里,岁晚托松筠。
明季咏史十三首 其十二 清 · 张笃庆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坐使神州竟陆沉,秋江百丈莫言深。
南迁不少黄潜善,留守空为宗汝霖。
下濑将军窥故国,太行忠义感雄心。
望仙阁里千回醉,只是难忘《玉树》音(黄潜善指马士英、阮大铖言,宗汝霖指史可法言,见史之必不能胜马、阮、犹宗之必不能胜黄、汪也。)。
潞琴行(为汪秀峰赋) 清 · 厉鹗
出处:樊榭山房续集卷第七
高堂试解囊琴缚,梅花纹断龙池薄。
指爪拂触铿有声,云是前朝潞王作。
神庙之侄穆庙孙(常汸),衣租食税居中原。
承平无事尚雅乐,桐枝斲就除哇繁。
一朝剧盗秦川起,福藩兵死周藩水。
流离不惜青珊瑚,携琴南向杭州止。
忽惊帝座陨天狼,又见金陵有立王。
择长幸宽贬尉氏,无人更肯奉贞阳(史可法欲立潞王不果)。
天兵破竹长江渡,苍黄宁免昆冈惧。
面缚开门救一城,至今称佛犹如故(杭人尚呼王为潞佛)。
何处青燐泣野烟,人亡琴在岁时迁。
吾侪共饮申时酒,此地仍传戊日弦。
小篆铭文藏在腹,兼金得自街头鬻。
谁将旧事谱沧桑,弹出酸然不成曲。
腼史阁部像及家书 清 · 钱载
七言律诗 押蒸韵 出处:萚石斋诗集卷第二十六
圣朝实录捷闻登,残局江南劲草徵。
间道潜踪无是事,同城抗命有其朋(载以充《续文献通考》纂修官,得恭阅世祖章皇帝实录,见顺治二年五月己酉大书,定国大将军和硕豫亲王多铎等奏报,四月十八日大军薄扬州城下,招谕其守扬阁部史可法、翰林学士卫允文及四总兵官、二道员等,不从。二十五日令拜尹图、图赖、阿山等攻克扬州城,获其阁部史可法,斩于军前,其据城逆命者并诛之。今此卷题者谓,当时江南传史阁部潜逃不死,至或见之闽海间,然后知草野流闻,不足信者多矣。)。
死前四日家书在(书云「人心已去,收拾不来,可法早晚必死」,末云「四月廿一日寄」。按《明史》本传,作书寄母妻,作二十日之明日,当即此书。),生后文山母梦曾。
乌帽红袍谁貌得,目光犹见骨崚嶒。
题史可法像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四十三
纪文已识一篇笃,予谥仍留两字芳(丁亥秋因阅宗室王公功迹表传见睿亲王致书史可法事遂命于内阁检得其复书读而三叹乃制文书其事并附录可法复书于后乙未冬命大学士九卿等查胜国殉节诸臣核其事实定议予谥可法得谥忠正)。
凡此无非励臣节,监兹可不慎君纲。
像斯睹矣牍斯抚,月与霁而风与光。
并命复书书卷内,千秋忠迹表维扬(侍郎彭元瑞以所得史可法画像并其家书装卷呈进乞书御制文因成此诗题卷首而向所制书事一篇及可法复书则命大学士于敏中书于卷中即以此卷邮发两淮盐政置梅花岭可法祠中并听镌石以垂久远)。
全韵诗下平声十五首 其二 世祖平定天下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四十八
长江堑不守南朝,唐桂斯同是炳聊(明福王朱由崧为其诸臣拥立称号江宁使稍能奋志有为未尝不可同宋高宗之偏安南渡乃以昏闇不克自振惟晏乐是耽任用马士英阮大钺奸党擅权是非颠倒而高杰辈又复交讧于外势益阽危虽史可法力矢孤忠诚如一木之难支倾厦惟时豫亲王多铎等统兵南下于顺治二年五月连克淮扬渡江乘胜直抵江宁福王先期遁去明之公候阁部文武臣僚二百馀众马步兵二十三万八千有奇悉皆降顺因以平定江南捷闻六月豫亲王乃分遣贝勒尼堪等追福王至芜湖明靖国公黄得功战殁其总兵田雄马得功缚福王以献明祚遂亡若明之唐王朱聿键桂王朱由榔虽僭窃尊称而窜走靡宁旋就擒灭亦如宋未是炳二帝之流离瘴海并不足称馀闰矣)。
世运有归天鉴朗,海潮弗至地灵昭(豫亲王既平江南遣贝勒博洛等统兵趋浙江持檄招抚闰六月大军至杭州敌兵分两路拒战击败之乘夜渡钱塘江逃窜我军追至江岸驻营敌兵见之以为江潮朝夕有信江岸之营必皆淹没而江潮连日不至□郡惊为神助明潞王朱常汸遂率众开门纳款浙江悉平)。
抒忠允藉宗臣翰(谓金宗翰辈以喻豫亲王等),馈饷还资主吏萧(谓经略洪承畴虽为明贰臣而我朝平江南等处实资其运筹转饷之力云)。
流寇亡魂平次第(闯贼李自成既遁英亲王阿济格率兵追剿自成走死肃亲王豪格剿击流贼张献忠屡经败窜寻射殪之馀贼并陆绩扫荡其福建江西湖广四川两广贵州云南各省亦以次平定九宇咸归一统矣),光华日月庆兵销。
过朝阳县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九十九
兴中之府朝阳县(此地本名三座塔旧设通判乾隆丙申改为朝阳县即辽时兴中府也),三塔一颓其二存(是处有辽兴中府灵感寺释迦佛舍利塔碑尚书都官员外郎辽西路钱帛判官张嗣初撰文乃少府少监张捡子也碑称塔为柳城梁氏守奇道邻兄弟出家所建天庆六年立碑三塔者其一已颓尚存二塔云)。
残碣犹传张氏记,千秋兴废不堪论。
全韵诗下平声十五首 其三 世祖施仁胜国 清 · 弘历
六言诗 押肴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四十八
帝后追葬有礼(顺治元年五月王师平定燕京以礼葬明崇祯帝后及妃袁氏两公主并熹宗后张氏神宗妃刘氏仍造陵墓如制),公卿赐谥无淆(十年六月十人赐谥明末殉节之大学士范景文等二仍于本籍给田致祭追录胜国遗忠易名褒阐实亘古旷典)。
樵采护其林木,奠陈予以蕙肴。
试考历来胜国,谁能似此荒包。
推而行之或待,丙申德音孔胶(丙申春以未暇世祖章皇帝时表章崇祯末死事诸臣仅据传闻遍为搜访迨久而遗事渐彰明史所载按籍可考若史可法之力支残局矢死全忠刘宗周黄道周之謇谔立朝临危授命均足称一代完人其他或死守城池或身殒行阵与夫俘擒骈僇视死如归若而人者皆无愧疾风劲草即自尽以全名节亦并可矜怜又如福王之仓猝偏安唐桂二王之流离窜迹已不得成其为国而其臣茹苦相依舍生取义各能忠于所事亦岂可令其湮没又如我阵其太祖萨尔浒之捷明良将若刘綎杜松等皆殁于时抗我颜行自当狝薙至今迹其竭忠效命未尝不为嘉惘又若明社将移孙承宗卢象升等之抵拒王师身膏原野周遇吉蔡懋德孙传庭等以闯献蹂躏禦贼亡身凛凛犹有生气总由明政不纲权奸接踵遂致黑白混淆忠良泯灭每为扼击不平福王时虽间有追谥之人而去取未公亦无足为重予惟以大公至正为衡若钱谦益之自诩清流腼颜降附及金堡屈大均辈之倖生畏死诡托缁流均厉丧心无耻自当严春秋斧钺之诛而明季尽节诸臣为国抒忠宜加优奖准情理而公好恶即以示彰瘅而植纲常因命大学士九卿等集议徵考姓名仍其故官予以谥号一如一百世祖时例议上予专谥者二十六人通谥忠烈者十二人通谥忠节者一百九人通谥烈悯者五百七十六人通谥节悯者八百四十三人并各节叙事实辑为胜朝殉节诸臣录刊行以垂不朽此惟远绍有若当祖德而所录几多至百倍时留待此日之推行云尔)。
土桥(高杰袭败黄得功处) 清 · 赵翼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瓯北集卷二十八
送客中途小驻营,不虞邻镇掩轻兵。
中权尚有孤罴座(史可法时为督师),末造何堪两虎争。
单骑脱归章屡上,千金为赗憾难平。
粗材等是成何事,荻港差高马革名。
叶保堂明经多购抄本异书内有冯梦龙甲申纪闻陈济生再生纪略王世德崇祯遗录程源孤臣纪哭等书皆明末说部中所记时事可与明史互相参订者也杨舍寓斋无事借以遣日偶有感触辄韵之 其二 清 · 赵翼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瓯北集卷五十
四镇调停已划疆(此首专咏史可法),运移那得救垂亡。
生嫌棣萼枝偏暖(公弟可程曾降贼。昔文天祥有弟壁降元,或吊以诗,有「南枝向暖北枝寒」之句),死葬梅花土亦香(葬梅花岭)。
尽瘁孤忠诸葛表,立君大义紫阳纲(见可法《答摄政王书》)。
终邀御笔褒华衮(高宗纯皇帝御制《题可法答书后》),千载丹心日月光。
题忠节金正希先生遗像为其族孙素中太守作 清 · 赵翼
出处:瓯北集卷四十八
昔从灯窗读公文,浩气上薄秋空云。
今从画卷见公像,峨冠阔袖书生样。
书生何意好论兵,正值时危国步倾。
陈涛斜痛战车覆,高勾骊辍使节行。
投劾归来退閒久,南渡孱王又出走。
故国招魂史宪之,新朝易帅洪亨九。
黄山白岳集乡兵,一弹丸地为谁守。
包疙疸竟愿里疮,毛葫芦皆甘碎首(见金、元二史,皆乡兵起义者)。
已联众志结成城,不藉印囊悬在肘。
明知一旅事何成,犹欲挽天凭只手。
蚍蜉蚁子绝援师,糠覈草根充宿糗。
五坡岭遂执文山,生祭无烦炎午酒。
事隔沧桑百六年,重蒙昭代易名传。
狄家能保梁公像,尤见清门有后贤。
题黄石斋先生手书诗卷 清 · 洪亮吉
押词韵第六部 出处:仙馆联吟集
斯人不赖世,世实赖斯人。
一息不死躯,天地所以存。
有时而责躬,时而念友昆。
时而诲诸子,大义何谆谆。
我欲起九京,危苦与悉论。
南中刘念台,北州史道邻。
八埏变非常,无过明甲申。
嗟哉数君子,亦配殷三仁。
操笔为语言,气若江海奔。
雷霆走其间,足慑奸佞魂。
谁当赎此笺,悬之国东门。
否亦写百通,各付子若孙。
滔滔万万世,藉以扶人伦。
为史秀才次星赋焦尾砚 清 · 洪亮吉
出处:灵岩天竺集
砚才系端溪石,闽江舟人以支茶灶,史君客闽时,出钱三百易之,其半尚焦,后琢为砚,因名曰焦尾云尔。
昔有焦尾琴,今有焦尾砚。
山中木石岂有知,不遇才人不能辨。
琴来爨下五尺长,此亦日久支茶铛。
磨之三日故纹出,洗以海水逾清光。
端溪伪质今无限,此石故应称旧产。
有时携向沸水旁,蟹眼尚侵鸲鹆眼。
史君才大不可量,携砚历涉天南方。
兴来草辨汉赤壁,否亦或赋秦阿房。
草堂他日吾当识,匣以紫檀时拂拭。
人生皆作如是观,烂额焦头称上客。
题明孙节悯遗书册后(节悯名临,桐城人,为杨龙友临军,同尽节于山霞岭。) 清 · 伊秉绶
朝廷不用刘宗周,金瓯失守铜驼愁。
南都不用史可法,黄左交猜马阮狎。
相臣姻娅镇京口,神策军来弃繻走。
仓皇茧足江郎山,一死已盖平生丑。
贵筑安能遽死忠,为有监军孙武公。
各留宝墨本合传,再迁朽骨还同封。
君不见皖城起事金忠毅,当时并命江天一。
石斋殉国三人从,就中记得毛玉洁。
吾生独惜钱谦益,愧负陶庵为上客。
吁嗟国事不可为,死乃庸行毋足奇。
盛朝亦表范公节,谁佐之者留山嵇。
史阁部 清 · 申纬
七言绝句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警修堂全藁册十三脚气集
一代兴亡归气数,千秋庙貌傍江山。
欲将慷慨灰盘句,补入南都史传看(杨州谢启昆太守扶乩灰盘。书正气歌数句。太守疑为文山先生。整冠肃拜。问神姓名。曰亡国庸臣史可法。时太守正修葺史。公祠墓。环植梅松。因问为公修祠墓。公知之乎。曰知之。此守土者之责也。然亦非俗吏所能为。问自己官阶。批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谢无子。问将来得有子否。批曰与其有子而名灭。不如无子而名存。太守勉旃。书毕。索长纸一幅。问何用。曰吾欲自题对联。与之纸。题曰一代兴亡归气数。千秋庙貌傍江山。笔力苍劲。谢公为双钩之。悬于庙中。○按谢启昆字蕴山号苏潭。南康人。官广西巡抚。有树经堂诗集,蒲褐山房诗话。蕴山为翁覃溪入室弟子。笃信师说。故官辙所至。留心著撰。至桂林。作粤西金石志。与覃溪粤东金石志并行。为诗不名一家。而详于咏史。)。
乙将军歌题刘公㦷所作传后 清 · 殳丹生
出处:槜李诗系卷二十六
乙将军,真天人。
烈如南霁云,又如雷万春。
冒重围,入孤城,出孤城。
部领二百骑,出入风雨旋雷霆,谁能从之曰张衡。
将军起列校主将,陷阵单骑拔之推,主帅上马短兵接战身步行。
乙将军,真天人。
初隶黄得功,后隶史道邻。
面中飞矢屹不动,扬州化作睢阳城。
将军战死旧城下,谁能传之昌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