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泊徐城寄杜挺之王平甫 北宋 · 梅尧臣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创作地点:安徽省宿州市泗县
十里五里一值浅,千愁万愁过徐城。
王君论与河流阻,杜老谈思月色清。
岸若屹墙空自面,树如张盖欲谁倾。
二人党(四库本作傥)及亲朝夕,更晚更迟何计程。
书二客论呈李君锡学士 北宋 · 梅尧臣
押覃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淮安市
我慕杜挺之,磊落高世谈。
又爱王平甫,才雄天马骖。
二人相议评,最重李淮南。
踒𧿶(夏校:当为委蛇之误)文馆彦,委曲部政谙。
能苏煮海民,变使供租甘。
虽持使者权,不作自裹蚕。
谆谆无威慠,雍雍激廉贪。
书戒易满人,纵愚须起惭(自注:始时边海盐亭民常官逋其钱,往往给腐米为直,弃之而去。浸久,亭民无本,多逃者。今俾中户就邑纳租给亭民,民乃大利,逃者复还。)。
至灵壁镇于许供奉处得杜挺之书及诗 北宋 · 梅尧臣
押有韵 创作地点:安徽省宿州市泗县
去冬过寻历阳守,江沙半遮当利口。
口头沙蹙浪如山,浦溆排舟鱼贯柳。
却畏浪高难苦留,闻解符来时不久。
平明挂席入扬州,主人酿成百斛酒。
酒上玉蛆如笑花,一日倒空罂与缶。
主人亦欲君旧友,请我迟君同此首。
清明君果渡江至,与君继舳曾无负。
过淮风紧到洪泽,使人助我如臂肘。
暮春溯汴汴流涩,自假轻航去如走。
千忧万阻经灵壁,留书津吏情何厚。
副之佳句二十言,文昌光芒夜侵斗。
平时相恤以(疑当作似)此稀,缓急求之更难有。
风牵月挽望符离,水馆野亭能驻不。
葛巾轻服约登步,葱𦞦冷淘誇其滫。
书中不说王平甫,应又先行君在后。
我今趁君君趁王,趁入大梁须执手。
与王文公书(三 嘉祐元年)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欧阳文忠公集》卷一四五
近得扬州书,言介甫有《平山》诗,尚未得见,因信,幸乞为示。此地在广陵为佳处,得诸公录于文字,甚幸也。贤弟平甫秀才不及别书,愚意同此,前亦承惠诗,多感多感。
熙宁经筵论荐司马光等三十三人章藁 北宋 · 陈襄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端明殿学士、右谏议大夫、集贤院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司马光,素有行实,忠亮正直,以道自任,博通书史之学。可备顾问。端明殿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尚书吏部郎中、知许州韩维,器质方重,学亦醇正。知尽心性理之说,得道于内,则可以应物于外矣。翰林侍读学士、宝文阁学士、尚书户部侍郎、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吕公著,道德醇明,学有原本,事君以进贤汲善为己任,可谓知务矣。三人者,皆股肱心膂之臣,不当久外,乞诏还词苑,或居经帏,日侍燕闲,论思献纳。
学士有博学通典故者:秘书监、集贤院学士、知杭州苏颂,记问博洽,长于史学,国朝典故,多所练达。所学,宋敏求之比。宜编撰检讨之任。
馆职有学行器识可备侍从者:右司谏、直集贤院孙觉,素有乡行,明经术义理之学,端良信厚,可以镇浮厉世。尚书祠部员外郎、秘阁校理、知齐州李常,性行醇正,兼治经术,久补外官,有循良之政,可比于觉。尚书兵部员外郎、直集贤院、知和州范纯仁,器识通明,忠义骨鲠,其才足以济大事。三人者皆可充近侍耳目之官。
馆职有文学可为词臣者:尚书祠部员外郎、直史馆、权知河中府苏轼,豪俊端方,所学虽不长于经术,然子史百氏之书,无所不览。文词美丽,擅于一时。居官敏恕,尤通政事。尚书祠部员外郎、集贤校理、权知洪州曾巩,以文学名于时,人皆称其有才,然其文词近典雅,与轼之文各为一体。二人者皆词人之杰,可备文翰之职。祠部员外郎、集贤校理、同修起居注孙洙,博学能文,才识通敏,所守亦端,可充文翰史臣之选。兼明世务,通晓民政。近蒙进擢修注,深厌士论。
馆职有学行端正可以擢居清要者:秘书丞、集贤校理王存,学行素著,方重有守,不为势利所迁。太子中允、馆阁校勘、判武学顾临,才豪而气刚,兼有识略,乐义尚贤,喜于闻过,可属以危难之事。秘书省著作佐郎、集贤校理林希,少有文行,明敏劲正,学亦该博,长于记问,可与编撰检讨之职。
谪官未复职者:尚书右司郎中、分司南京李师中,人多称其有才,可当边帅之任。往岁近臣尝有论荐,其才它日为名臣。向因言事分务,若遂蠲洗,不惟责其后效,抑足以开言路也。尚书兵部员外郎傅尧俞,言事官以义去就,有古诤臣之风,不幸坐累褫职,未蒙牵复。太常博士、新差河东路提点刑狱公事胡宗愈,文醇行循,兼明经术,东南人士,多所师服。向以言事被谪,累经恩宥,未蒙复职。前秘书省著作佐郎王安国,材器磊落,文亦豪迈,可充词翰之职。向居罪废间,不忘进学,亦奇伟之才也。
京朝官、选人有学行才器可进擢台阁者:太子中允、馆阁校勘、签书应天府判官厅公事刘挚,性行端淳,词学渊远,若置之文馆,优游长育,必为远器。太常博士、崇文院校书、勾当宗正丞公事虞太熙,治经有行,端方自守,不茍于进,可充台阁之选。太子中允、监西京洛河竹木务程颢,性行端醇,明于义理,可备风宪职司之任。太子中允、权发遣淮南西路转运判官公事刘载,少治经术,兼有文行,可备台阁之选。殿中丞、新差充秦凤熙河路措置边事司勾当公事兼催督军须薛昌朝,才质俱美,持守端直,当置台阁,以养其才。久从机宜之辟,非所以处之也。秘书省著作佐郎、崇文院校书张载,学行修明,养心事道,不茍仕进。西方学者,如载一人而已。若稍加优宠,所劝大矣。兴国军节度掌书记苏辙,其学与文,若不逮轼,而静厚过之。辙自登第及中制科,凡二十年,尚在选调,未蒙褒擢。前台州司户参军召试馆阁孔文仲,性醇行粹,如不能言,发为文章,温厚正直,稍加长育,必为瑰硕之器。新差歙州军事推官吴贲,端良质实,少以孝行闻于州乡。治《易》、《春秋》之学,而文亦淳雅。尤尽心于民政,所至以惠爱称。前润州延陵县令吴恕,器识淳深,学通义理,若置之文馆,长育而成就之,可以与有为也。
常僚中才行器识可升擢任使者:尚书屯田郎中、知开封府太康县事林英,有才与行,安静详明,和而不随,直而无挠。尚书都官员外郎、监泗州河南转般仓孙奕,士行著于乡闾,节义信于朋友。外虽朴淳,而中实强敏。英奕所至,皆以善政闻,可谓循良之吏。使当一路,则可以厚风俗而安民矣。秘书省著作佐郎、监扬州粮料院林旦,才力强明,通晓民政,兼有持守,可责任以事。太常博士、新差监衡州在城盐仓邹何,操履端方,吏材通敏,久居务局,士论惜之。
小臣言事黜废有可矜者:太子中允降授大理评事唐坰,性虽轻脱,然才干明敏。向以言事被窜,两经赦宥,初监广州军资库,次移监吉州太和县盐酒税,又次移监杭州龙山税。流落远方,已是数年,愿特与亲民差遣,以来敢言之士。前光州司法参军、监安上门、英州安置勒停郑侠,向以狂言得罪,窜废海隅瘴疠之地,朝不保夕。小臣愚直敢言如此,是亦发于忠义,非陛下矜怜其志,而使得生还,谁复为侠言者(《古灵先生文集》卷一。)?
正文前有司马光、韩维等三十三人姓名,今略。
举王安国奏状 北宋 · 王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五○、《华阳集》卷七、《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三四
右,臣窃观汉之取士非一路,每诏郡国举茂材、孝廉与夫文学之高第,又令丞相、御史采质朴敦厚、谦逊有行者而举之。间有灾异,又博采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人。汉所以同风三代者无异术,特以得人为盛尔。伏见应茂材异等科王安国,翰林学士安石之弟,行义纯茂,而学足以明先王之道。其少已自高,耻与天下士出入场屋间,况肯晚同门荫子弟,以茍一时之进哉!今年将四十,身不得厕皂衣之列,行与陛下之民老于太平无所为,士大夫咸为惜之。夫三岁一诏贡举,而实学者未必尽得,制科所得,又不过一二人,岂若博取而广收之?若安国者,傥得间有所收,不亦为明朝得人之庆乎?伏望特许如王回、孙侔、黄君俞等例,除一恩命。且令于国子监讲解,以试其长。或不如所举,臣当坐冒闻朝廷之罪。
王平甫文集序(元丰元年)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五三、《元丰类稿》卷一二、《曾文定公集》卷六、《曾子固集》卷二一、《南丰曾先生文粹》卷三、《文献通考》经籍考卷六二、《文章辨体汇选》卷三○六、《八代文钞》第三二册、道光《东乡县志》卷二一
王平甫既没,其家集其遗文为百卷,属予序。平甫自少已杰然以材高见于世。为文思若决河,语出惊人,一时争传诵之。其学问尤敏,而资之以不倦,至晚愈笃。博览强记,于书无所不通,其明于是非得失之理为尤群。其文闳富典重,其诗博而深矣。自周衰,先王之遗文既丧。汉兴,文学犹为近古,及其衰,而陵夷尽矣。至唐,久之而能言之士始几于汉,及其衰,而遂泯泯矣。宋受命百有馀年,天下文章复侔于汉唐之盛。盖自周衰至今千有馀岁,斯文滨于磨灭,能自拔起以追于古者,此三世而已。各于其盛时,士之能以特见于世者,率常不过三数人。其世之不数,其人之难得如此。平甫之文能特见于世者也。世皆谓平甫之诗宜为乐歌,荐之郊庙;其文宜为典册,施诸朝廷,而不得用于世。然推其实,千岁之日不为不多,焦心思于翰墨之间者不为不众,在富贵之位者,未尝一日而无其人,彼皆湮没而无传,或播其丑于后。平甫乃躬难得之姿,负特见之能,自立于不朽,虽不得其志,然其文之可贵,人亦莫得而掩也。则平甫之求于内,亦奚憾乎!古今作者,或能文不必工于诗,或长于诗不必有文。平甫独兼得之,其于诗尤自喜,其忧喜、哀乐、感激、怨怼之情,一于诗见之,故诗尤多也。平甫居家孝友,为人质直简易,遇人豁然推腹心,不为毫发疑碍,与人交,于恩意尤笃也。其死之日,天下识与不识,皆闻而哀之。其州里、世次、历官、行事,将有待于识平甫之葬者,故不著于此云。元丰元年。
祭王平甫文(熙宁十年十月二十一日)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七一、《元丰类稿》卷三八、《曾文定公集》卷一二、《曾子固集》卷三四、《皇朝文鉴》卷一三四、康熙《西江志》卷二○二、《古今图书集成》文学典卷一二六 创作地点:福建省福州市
呜呼平甫!决江河不足以为子之高谈雄辩,吞云梦不足以为子之博闻强记。至若操纸为文,落笔千字,徜徉恣肆,如不可穷,秘怪恍惚,亦莫之系,皆足以高视古今,杰出伦类。而况好学不倦,垂老愈专,自信独立,在约弥厉。而志屈于不申,材穷于不试。人皆待子以将昌,神胡速子于长逝!呜呼平甫!念昔相逢,我壮子稚。问托婚姻,相期道义。每心服于超轶,亦情亲于乐易。何堂堂而山立,忽泯泯而飙驶。讣皎皎而犹疑,泪汍汍而莫制。聊寓荐于一觞,纂斯言而见意。
赐弟安国及第谢表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七四、《临川先生文集》卷五六、《皇朝文鉴》卷六六、《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六、《王荆公年谱考略》卷一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某言:伏蒙圣恩召试臣弟安国,赐进士及第,注初等职官者。俊乂之求,外覃草野;龙光之施,首逮门庭(中谢。)。窃以躬国论听断之烦,而察知孤远之行;略门资贡举之法,而拔取滞淹之才。山林之所诵说而难遭,闾巷之所惊嗟而罕见。伏惟皇帝陛下协德穹昊,比明羲皇,博临四方,洞照万物。如臣同产,为世畸人,少遭闵凶,自奋寒苦。虽强学力行,粗有时名;而少偶寡徒,几绝荣望。岂期圣听,俯及幽潜,遂使穷途,坐阶华宠,奖以诏书而试艺,赐之科第而命官。禄不逮亲,既永乖于养志;仕非为己,当共誓于捐躯。臣无任。
除弟安国馆职谢表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七四、《临川先生文集》卷五六、《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六、《王荆公年谱考略》卷一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某言:伏蒙圣恩以臣弟安国充崇文院校书者。书林置职,方储高位之材;诏板推恩,遂假私门之宠。在于疵贱,实以兢惭(中谢。)。伏念臣初起孤生,非谋膴仕,中参近侍,特荷先朝。属忧患之相仍,分湮沦而自弃,敢图收召,俯暨幽潜。服在臣邻,骤冠论思之列;恩加子弟,具膺庆赏之延。有昧冒于殊私,或超踰于常法。惟数奇之同产,尝久困于稠人。第册西垣,比前叨于睿奖;校文东观,更曲被于明扬。此盖伏遇皇帝陛下与善无方,使能以类,欲阜成于大治,务博取于众材。遂忘形迹之嫌,以溥龙光之施。衰宗既亢,唯知上报之难;小己易盈,弥惧先颠之疾。臣无任。
寄王安国时复官大理寺丞监江宁粮料 北宋 · 刘攽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招隐长吟丛桂诗,赐环欢奉玺书归。
东郊瘦马骅骝在,南海明珠薏苡非。
宾客重寻廷尉寺,官曹不远故山薇。
须还长孺银青绶(自注:韩安国起徒中,为梁二千石。二千石银印青绶。),聊看翁思博士衣(自注:昌邑太守王生,字翁思。)。
还王平甫秀才诗稿 北宋 · 刘攽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王子能诗古不如,壮心豪气未应除。
百年总付人间世,一腹都容天下书。
白雪关山来騕袅,绿萍池沼秀芙蕖。
穷愁已作无闻老,相愧临濠一问渔。
次韵和王平甫赠张舍人(王时在城东佛舍读书,将应举,张与吕推官过之) 北宋 · 刘攽
押寒韵
通物乐自任,济时常后安。
戢翼思迅风,腾鳞慕惊澜。
天书进廉良,大罟纲目宽。
顷来中林士,继踵青云端。
王侯经纬气,锦绣罗肺肝。
念当五鼎食,肯甘一瓢箪。
著书成揣摩,脱剑横镆干。
孟明已焚舟,廉颇方据鞍。
闭门谢尘轨,釜鱼朝未餐。
竟完稽古力,已使同学叹。
凤池响鸣佩,芸阁峨高冠。
忘年义已深,踵门情更欢。
纵谈剧流輠,处画逾转丸。
广廷来风清,落日微雨残。
凉泉为濯溉,佳树聊盘桓。
长歌斓篇轴,大盟粲珠盘。
宁为端木子,矜此道旁观。
和王平甫韩干画马行 北宋 · 刘攽
韩干画马出曹霸,得名不在陈栩下。
诏令师栩辞不可,苑中万马师在我。
王侯读书爱此言,由来能事须天然。
看图作诗寄慷慨,锦文织字珠联联。
乘黄騕袅久埋没,安西大宛路超忽。
丹青能令千万年,不比燕人空市骨。
霜蹄踣铁精权奇,耳截筒竹稍垂丝。
超然抉后三十尺,一日千里御者谁。
舐笔和铅人所同,尔今独成第一工。
神凝意会不可料,天驷降精来此中。
少陵作诗讥画肉,惋惜骅骝气凋缩。
未知良工尝苦心,空使时人争贱目。
九皋相马观天机,神隽(聚珍版作骏)不辨黄与骊。
君知画手贵自我,何若相法非有师。
拙工俗子纷纷是,畏避权豪如畏死。
生栋湿涂多覆屋,巧书掣肘真难使。
吾知公诗正如此,丈夫特立嗟已矣。
承议郎充秘阁校理张君墓志铭 北宋 · 范纯仁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五八、《范忠宣公集》卷一四、嘉庆《四川通志》卷一四四、一八三
君讳公裕,字益孺,其先出于汉张留侯。六世孙广陵太守某,其后子孙有居犍为者。至公之六代祖葬江原,今遂为蜀之江原人。曾祖讳某,祖讳某,皆潜德不仕。父讳某,以学行著于乡里,嘉祐中举遗逸,不起,就拜试将作监主簿。由君通籍,拜太子中允而终,赠太常博士。母罗氏,封靖安县君。公生而秀异,幼喜读书,不好戏弄,成童已晓经义,善讲解,老先生宿儒莫能过也。皇祐中,应进士举于京师。时国子生多四方豪俊,以声名相高。及较艺,公为第一,士大夫皆惊叹焉。俄中甲科,为戎州军事推官。戎僰近蛮,素无儒生,公请兴学校,立生员,躬自教率,后遂继有登词科者。再调忠武军节度掌书记,居贾文元公幕中,尽心举职,无少顾避,郡政为之清肃。部使而下,荐其才者二十馀人。改太子中允、知定州唐县。张康节公镇许昌,精选宾佐,辟签书中武军节度判官公事。相国韩魏公荐公可任文馆。时英宗面命辅弼,选求贤才。二府择二十人上之,上亲取十人,公预其选,充秘阁校理。丁母忧,服除,同知太常礼院。会议亲王袭封,公与翰林司马公君实、范公景仁协其议,忤执政,二公罚金,而公坐免一官,改判吏部南曹。有选人与吏同为欺以应格者,公察知其罪,置于理,而执政有右选人者,遂罢公南曹,复知礼院。中书建议尊僖庙为始祖,公独请尊艺祖,据经折理,而为之议。凡万馀言。上不之从,公亦不敢安其职矣。时文潞公掌枢密,欲辟公为掾属,公辞曰:「亲老矣,愿求乡官以就养」。潞公嘉之,因丐便郡,得请知嘉州,迁太常博士。移郡学就爽垲而新之,学子便焉。又请傍青衣山浚江故道,以泄水患,监司沮格其议。后江涨,果壅流入城,害居民,识者服公先见焉。益州帅欲发民开犍为之沐川,以便蛮人输马之路。公曰:「蛮乃南诏遗种,日欲窥吾疆陲,以山川之阻而不能踰也。今奈何通之,以启其心耶」?朝廷闻而罢之。以父丧去职。公时年将耳顺,因哀毁致疾。服除,请閒官就医,授管勾成都府玉局观,赐五品服。会改官制,为承议郎。元丰六年五月一日终于官,享年六十一。交旧闻讣,皆悲其未尽所蕴,而不臻上寿也。公天资孝友,外和内刚,识量宏远,喜愠不形于色。多为名公大臣所知。如张康节公、韩忠献公、赵清献公、龙图杨公乐道,皆力荐之。同舍临川王平甫尤称爱之,曰:「益孺真有道君子也」!临终神意不乱,言不及身后事。于书无所不读,而于《诗》、《易》、《春秋》、《老子》、《阴符》尤能究达其义,而各为之注解,共三十三卷。为文典赡,有西汉之风,家集三十卷。娶费氏,封仙源县君。子三人:洞、浩、洪,洪为其季父华阳县君之后。三女:长适进士范祖亮,次适宣德郎赵仍,次未嫁。孙男四人,孙女六人,皆幼。其孤将以某年某月某日葬公于某县某乡某里之茔,请铭于予,而为之铭曰:
留侯之裔,居蜀隐微。公独自奋,力学逢时。秉义恂恂,进退有仪。儒馆乡郡,昼锦而归。孝养克终,志愿弗违。唯其蕴储,弗克究施。庆流子孙,在理则宜。勒铭窀穸,以谂无涯。
诗一首 北宋 · 王安国
七言绝句 押歌韵
吴兴太守美如何,太守从来恶祝鮀。
生若不为上柱国,死时犹合作阎罗(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三八 《诗话总龟》:王平甫博学耿介,语言轻肆,人或戏为心风。熙宁中乞郡得湖州,舒王以诗送之曰:“吴兴太守美如何,柳恽诗才不足多。遥想郡人迎下担,白蘋江上起沧波。”讥其风也。平甫知其意,即以“吴兴太守美如何”为破题,作诗十首,其一云云。舒王闻之曰:“阎王见阙,请便赴任。”)。
诗一首 北宋 · 王安国
七言绝句 押寒韵
三见齐王不一言,须知自古致君难。
纷纷齐虏誇迂阔,口舌从来易得官(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五 《苕溪渔隐丛话》:平甫元丰初以交郑侠,遂废于家,作诗云云。)。
句 其一 北宋 · 王安国
押蒸韵
槛外风吹前渡语,江边影落万山灯。
半空月上方清澈,万里潮来自沸腾(《两宋名贤小集》卷六一《王校理集》 《两宋名贤小集》:《金山同正之吉甫会宿作寄城中二三子》诗第四句佳,被乃兄压倒,平甫自和云云。)。
句 其二 北宋 · 王安国
孔明勿问襄阳庞(宋韩维《南阳集》卷四《次韵和平甫同介甫当世过饮见招》诗注)。
句 其三 北宋 · 王安国
押阳韵
因郎憔悴却羞郎(《诗话总龟》前集卷九 《诗话总龟》:东坡云,为我周旋宁作我一句,只是难对,时王平甫在坐,应声云只消道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