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送外 宋 · 谢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此去唯宜早早还,休教重起望夫山
君看湘水祠前,不是男儿泪染斑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二三引《青琐集》 《诗话总龟》:谢郎中有女,数岁能吟咏,长嫁王元甫元甫调官京师,送别云云。)
田邻侵界判 宋 · 人境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三九、《名公书判清明集》卷五
照对准县衙委请标钉聂忠敏与车言可所争之田。
当职拖照使、府台判,如本人赎回祖产分明,车言可有揩改图簿实迹,合与追究,从公结绝。
寻契勘车言可所收干照,得见图簿之中,有无揩改,虽事涉暧昧,然其供具元买车迪功田步亩四至,与见争田段四至不相照应。
及追索聂忠敏赎回韩鲸典契,虽止据赍出本人批退文字一纸,然唤上乡司陈坦,当厅点对税簿,其聂忠敏已的于嘉定捌年就韩鲸户收回产钱柒拾贰文,参之祖上砧基簿内具载产数,即无同异。
至正月二十二日,躬亲前去定验,得见其地头田段,疆画翼翼,殊不殽杂,仍与多方询访,得之众论,皆曰聂忠敏祖聂仕才元有田叁段,计叁号,自北而南,上流下接,总而言之,东至普门院山,西至黄推官及阿廖与张大宗、嗣宗田,南至阿黄田,北至车言可元买车迪功田,上件四至分明,但内有南畔一至,本是聂仕才田与阿黄田相抵。
缘经界之初,聂家开垦土力不具,为西向田邻张大宗、嗣宗兄弟侵占耕作,后来张家兄弟相继倾亡,其家将所侵占田并己田同立契出卖,凡经数年,而后归诸蒙彦隆韩国威之家。
目今与阿黄田相抵者,乃蒙彦隆韩国威之田也。
当遂唤上田宅牙人陈达,同邻保等人,将车言可、聂仕才、蒙彦隆韩国威四家毗连之田,对众从头打量。
据蒙彦隆所买上手张嗣宗田,元计陆亩贰角零壹拾捌步,今打量出剩壹亩有零。
韩国威所买上手张大宗田,元计伍亩叁角伍拾肆步贰尺,今打量出剩贰亩有零。
所有车言可元买车迪功田,共计壹拾贰亩贰角壹拾柒步,今打量已有壹拾贰亩叁拾捌步,虽亏折壹角有零,然其见佃田头北来有壹丘,众證递年是车言可耕布。
当聂忠敏指系车迪功所卖田段,车言可坚执不许打量,已自使人未能无疑,及再相视,其田内洪水推损去处,崎岖曲折,难于牵绳者,尚有遗地,以此等地步配其亏折奇零之数,亦既有馀矣。
至于聂仕才之田,仅计柒亩贰角贰拾壹步叁尺,今打量止有伍亩叁角贰拾叁步,却近自亏折贰亩,推寻其数,必是落在蒙彦隆韩国威两家出剩数内,无可疑者。
然聂仕才身故之后,其子孙岂不愿陈理,或者亦自知其经隔年深,姑且据见在亩角承佃而已。
今来车言可又欲以所买车迪功田契内捌百捌拾号,而争占其捌百捌拾壹号之田,官司若不与之主盟公论,深恐聂忠敏田段亩角,自此愈见侵削,将来何以供输二税。
窃意聂忠敏昨经使、府论诉,亦不过欲正其疆界,不至再有亏折,庶几向后供输,免有逋负。
此其情诚可怜也。
况聂忠敏所供东西南北四至,与其祖来砧基簿具载四至,节节明白,并无差舛,而车言可所供四至,与见争田段四至,只有一至相合,自馀三至并不相照应。
谓如捌百捌拾壹号东至普门院山,西至黄推官田,南至聂仕才自己田,北至车言可所买车迪功田,其车言可所买车迪功捌百捌拾号田契具载,乃是东西北皆至自己田,南至黄推官田,其不相照应如此,官司何以为凭?
及又据车言可口覆,田邻皆是聂忠敏之党,独有汪彦祥备知田段的实,今据汪彦祥责立罪赏状,亦明言见争田段系聂忠敏之田是的,在车言可又复何说?
仰聂忠敏、车言可各据元收干照,依未争前疆界管佃,不得妄有争占,如再支蔓,以为公私之扰,合行科坐。
今画到地图,连粘在前,更取自台旨。
题下原注:「以此见知曹帅,送一削。」
严陵徐仲和墓志铭 南宋 · 程珌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九五、《洺水集》卷一四
严陵儒生徐梦得介其友程章以书来曰:「梦得世版龙游,丰济王之裔也,徙遂安十二世矣。
祖官遂安铜山,有德于人,祠之迨今。
吾父幼侍吾祖,师事东莱吕先生,讲学有原,志操卓荦,月评以公直推之。
公娶王氏,尚书某之后。
子五人:梦得、大原、大昌、大定、帝臣。
女二人,詹若水、毛宗祐其婿也。
孙五人:元甫亨甫和甫正甫吉甫,咸业进士
女孙三人,长适詹涉,次皆幼。
曾孙二人:继祖、绍祖」。
又曰:「吾父兄弟四人,族居怡然,自殖既足,举先世赀业悉逊诸兄。
生于绍兴乙亥,没于绍定辛卯,得年七十有七,其年八月二十四日藏于龙耳峰下,愿铭焉」。
其父讳时雍,字仲和
铭曰:
乌龙鼻祖龙耳峰,昔尝曳杖过其东。
龙泉大阿倚晴空,礧砢茯苓千岁,藏其下者禄万钟
推赏李师尹等诏开禧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南宋 · 宋宁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一、《宋会要辑稿》兵二○之八(第八册第七一○五页)
德安府守臣李师尹特与转行右武大夫通判王允初、统辖李谊各特转三官,立功人并守城官兵各令宣抚司开具军分、职次、姓名,保明申三省、枢密院,以凭推赏。
元宪景文集并各书其卷首乾隆丁酉 清 · 弘历
七言排律 押阳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四十一
宋庠宋祁兄弟同负盛名且同举进士时以大小宋并称乃其官位一至宰辅一为尚书事业所就既殊性情亦奢俭各异故其诗文沈博新警因各随其性之所近而为世所传诵则同及戒其子不令刊类文集行世亦同迨其后虽经合刊继而仍归散佚又同兹复裒辑成集并以聚珍板印而流传之又无弗同其同不同之故固无能知之余亦乌从而知之然其散也由于自欲韬晦而其聚也幸有永乐大典之仅存佚之于七百馀年以前(宋天圣至今百五十馀年)而完之于三百馀年以后(明永乐至今三百七十馀年)则又复归于同余因合题一诗并冠于两集简首更使之不同而同则向之所谓同不同者皆可勿深论是之谓大同
二宋合刊曾纪王宋嘉定间郡守王允初倡议欲合刊二宋集以属郡文学陈之强未就而去其后太守陈芾捐资刊成之见之强序),惜哉分集失传详。
学如有本终难晦,行不负言久益彰。
伯也孤风表雅操,仲兮彊识富文章。
虽称俭过及奢过,弗愧元方季方
收拾碎珍得全册,吟题七字冠前行。
休嗤大典纷割裂,爱礼幸兹存饩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