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大法师行记 唐 · 释海云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四
夫圣生西域
影示现于东川
教被当□流波盖于万代。
故如来灭后。
千年之中。
廿有四圣人法师□传法也。
千年之后。
次有凡夫法师
亦传法也。
魏太和廿二年
天竺优迦城有大法师名勒那么提□□宝意兼□□乘备照五明。
求道精勤。
圣贤未简。
而悲矜苦海。
志存传化。
遂从彼中□持十地论。
振斯东夏
授此土沙□□光禅师其□□□□□教授瓶写水不失一滴。
律师俗姓杨卢奴□□□□弟子名振齐魏。
十有馀
谓□□□□□询□□□□□师此等十德。
皆有别传。
若大乘筌旨。
深会取舍之方。
秘教随机。
洞照卷□□□有其唯道凭法师之一人也(阙十字)
也□成弟子廿馀人。
苦十地秘论。
固本垂纲。
而传(阙七字)法师之一人也。
明法师(阙十二字)中□当千地之后之上首也。
又是光律师之孙。
凭法师(阙八字)八秋中涉学学且散矣。
薄言从宅巡衢野。
望繁霜满□□□□□怖□□猛倚树叹息。
(阙十三字)命也忠情既发。
留者谁乎。
不计危亡。
专投隐觉。
于腊(阙九字)此日而受出家(阙十三字)谷岁已向周有人言曰。
此非佛法矣。
求仙之念。
从是(阙十一字)而兼饵诵(阙十四字)念□吾当学问于阎浮提中。
作最大法师
若□不尔(阙十一字)伴难逢踟(阙十四字)舀到已□奉大法师听十地地持其法师也。
道讳道(阙十一字)年在从(阙十六字)之威。
巍巍自住。
薄有四王之德。
师于夏日辄患曰(阙十二字)(阙十六字)还向定州而受具戒。
受已。
连翩复返上原。
年廿(阙二十八字)亦讫年廿六。
从隐律师也。
业想清高(阙三十字)年廿九。
向彼白鹿李潜下寺首尾一周时造十时疏(阙二十九字)更还邺更访名医。
又患求师栖勤之苦。
遂披□九(阙二十九字)寿□□一首大法师记德碑文一首。
年卅一更(阙二十七字。)疏两卷。
集胜髣(疑)疏一卷。
集菩萨戒本一卷。
□集(阙二十七字)策论师听杂何毗昙四有馀遍。
两遍既周私钞(阙三十字)肇世四齐天保元年冬
在邺京讲十地论(阙三十字)
旨□一卷合十三卷矣。
年卌三。
聊讲华严。
时有檀(阙三十三字)一□𢈠覆床而已。
于𢈠丁随力撰制谓集(阙三十一字)集央掘魔罗疏一卷。
集无量寿经疏一卷。
(阙三十一字)卷集温室疏一卷。
集遗教论疏一卷。
集众经宗(阙三十二字)信三宝论一卷。
集食鷇鸡卵成煞有罪论一卷(阙二十九字)
生□成林矣。
年卌七。
赴请范阳
随宜阐说。
三智博流。
时遇□德(阙二十四字)齐祚靡颓。
圣驾在运。
三宝顿坏。
残僧惊窜。
逃趣无于有俗弟子将太清(阙二十二字)兹□想作十慈颂十志颂十首作齐已消□颂廿七首作触事申□颂(阙十九字)集灭法云记一卷集老集庄纪一卷。
集五兆书一卷。
华严□华(阙二十二字)遏奉得舍利世尊一粒六返迹洺州于俗弟子庐永干遏奉得辟(阙二十二字)集四分戒本疏一卷。
般若论疏一卷。
集破寺报□□卷□尊世□中(阙二十一字)世雄颂一卷年七十。
文皇帝命入咸阳
策杖□□□往□□已后还相(阙二十一字。)佛法东行译经法集上首村众法一卷。
集□□□义记一卷。
集寒陵山(阙二十二字)二日终于□寺。
哀哉慧日。
此时殁矣。
□□□衣悬绝矣其志(阙二十一字)老而不惓。
勤讲□方止讲经讲论护法为□□□奉□□□为意敬圣敬(阙十九字)唯上补衣粗食□妇女及尼交游迹绝骨向亲圣往来(阙二十六字)厌俗爱道。
本非□事省不求繁务。
虽居邑□郭每乐山□□□□□□风来□中心□□弱水□至(阙十字)物其讲也声□缓而终急华严经讲九口十六遍(阙七字)百馀(阙九字)经磨(阙七字)戒□□磨□□槃经讲一□□然解(阙九字)(阙十六字)两□论□之开□□□夜别一人僧欠差长极□□五腊(阙七字)时惟使大□□遣□弥□众(阙十六字)受菩萨戒后□化大隋(阙十一字)高馀于□□□上而短下细而不(阙十六字)阎一所圣贤不惮吾(阙十字)东土传化起于汉明么腾迦□来此于(阙十一字)中天之地城名优迦法(阙十一字)悲风内鼓游兹洛邑
专宏大乘。
精成难(阙十字)龙舄递出法轮相继□人(阙十二字)师时十八家求学造此结门(阙十四字)二十有一南游邺京大师(阙十一字)三十有四。
讲说住持。
如龙处云雨(阙十三字)
其间撰结。
内外俱驾。
八十有(阙十字)哀□哉。
法雨此时。
云灭来世。
苍生传名么。
相州天禧镇宝山灵泉寺法高僧灵裕法师(并序 绍圣元年十二月 北宋 · 释德殊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三、民国《安阳县志·金石》卷七
释灵裕法师姓赵氏定州曲阳人也。
在幼童时,每见沙门佛像必拜礼,闻屠宰声必加悲怆。
年七岁,即欲捐俗,父母不许,遂博览群书。
及十五,丁父忧,苫块哀瘠,杖而后起。
事亲笃孝,编之史册。
服毕,遂往赵郡应觉寺出家。
后闻慧光律师邺都,即往从之。
已殁,乃投道凭法师,授《十地论》及《华严》、《涅槃》等经。
皆晨夜研究,博寻旧解,阐发新异,众翕然称之。
时齐方兴释典,有法上者为僧大统,学者望风向附。
专精独立,不偶伦类。
后法上颇钦服之。
常与诸僧共谈儒教,旁设讲席,听者同集,两得所闻,覆述句义,无一遗者。
自是擅名邺下,远近师附,俗呼为裕菩萨,多从之受戒焉。
持性刚洁,器识坚明,志存远大,不局偏授。
每有传讲,必恭恪勤厚,延请乃赴。
既临讲席,听者莫不肃然自持。
一夕,布萨说戒,静影惠远法师造《涅槃经疏》,详练捡覆,缘此传
师励声曰:「惠远读疏,言是法师因缘,众僧说戒,岂是魔说」?
远闻而惮之,自尔罔不趋筵,禀于戒范,女人尼众莫敢面参。
其严毅如此。
尝与邺下诸法师连坐开讲,齐安东王娄睿拜诸僧,次礼至前,不觉怖畏流汗。
退询厥由,知其戒行精苦,遂奉为戒师,造宝山寺以居之。
通达三乘,辩对乘机,前后所讲,科目无常。
时同学者或讥之,曰:「此乃大士之宏规也,岂拘拘于常情哉」?
后周灭齐,废毁释教,乃衣斩纕,冠布绖,与同侣二十馀人潜遁村落,昼诵儒书,夜理佛经。
时岁饥谷贵,乃造卜书一卷,占者取米二升而已。
负米者相继,叹曰:「先民有言,舐密仞伤,验于今矣」。
乃取卜书对众焚之,更以所得供馈同厄。
及隋兴复释教,始去纕绖,改袭旧仪,真绯正紫五大色服正背之衣,凡乖律则,并不入室,常服祁支,才过其肘。
人或诮之:「法师若此,将非邀誉耶」?
师对曰:「君子求名,小人求利,亦何爽乎」?
诮者赧然心服。
开皇三年相州刺史樊叔略创立讲会,延集名僧。
有诏令立僧官叔略乃举都统
叔略曰:「都统德裕,德非其德。
都统之用,用非其用。
既德用非器,事理难从」。
叔略不听,乃潜游燕赵。
久之,还居相州大慈寺
开皇十一年文帝长安,令住兴善寺
延入宫掖,与皇后独孤氏归敬之礼,求受菩萨戒。
曰:「至尊是万基之主,灵裕乃凡庸比丘,讵敢为师也」?
逊辞不已,方始从受。
未几,诏为国统。
因辞,请归于邺
文帝许之,乃命左仆射高颎右仆射苏威、纳言虞庆则、总管贺若弼等诣寺宣旨,代帝复受戒忏罪。
并送绫锦衣服,绢三百段,助营宝山寺
御自注额,改号灵泉
盖取入山之泉、之上字合以为称,圣意欲存师名之不朽耳。
既还相州,更住演空寺。
净明寺是也。
仁寿中,分布舍利,诸州起塔,多有变瑞,时人咸以为吉祥。
闻,叹曰:「此相祸福兼表。
夫白花、白树、白塔、白云,岂非凶兆耶」?
未几,果应献后安养之徵,众始传言为信。
相州刺史薛胄所居堂础变为玉,喜,设斋庆之。
曰:「此乃琉璃耳,诫之慎之,宜禳祸祈福」。
不从,后杨谅作逆,竟坐累,流之边裔。
裕之明识,皆此类也。
大业元年终于演空寺,道俗相与殡于宝山灵泉寺侧。
所有经律疏义及诗颂杂集百馀卷,行于当世。
尝制寺十诰,以法御徒,终南释氏宗而奉之,其他可知也。
有弟子日光寺法砺,慈润寺惠休定国寺道昂,并昙荣等,皆以明律习禅,一时宗匠,各有别传,以载德业云。
元祐八稔秋九月,天禧仕人牛彦景命余就第敷演。
旬有二日,乘暇领徒游目宝山,攀萝扪石,越壑登峰,瞩岩隈灵龛,寻林泉胜概,考其名实,雅符史传。
至于元林塔像,道凭石堂,魏齐隆替之基,周隋废兴之迹,遗绪备存,勒之琬琰。
独师盛德徽猷,颖拔众表,墙仞法力莫大焉,而杳无支提,良用慨然。
乃募信士郭文真率众于寺之东南隅岑麓之上建塔设像,俾好古观风之士瞻仰有归矣。
时绍圣元年十二月八日释德殊叙并题额。
习《唯识论》小童师庆书。
相州卫弁洞天浩宗仪刊。
修塔匠人张宣
按:国家图书馆藏拓片·章专一二五八。
水调歌头回阳子口诀 元末明初 · 王玠
 押词韵第三部
性本无修证,命乃有施为。
了明此理,道凭玄牝作根基。
要得谷神不死,好住西南村里,更莫起狐疑。
动静分双用,下手要知时。

玩真空,调真息,运真机。
铅生汞产,封闭丹炉鍊紫芝
拨转银河斗柄,抽出坎中一画,直去补南离。
行满功成日,飞步上天墀。
虞美人 丁丑七夕李后主千年忌日,词客有徵词祀之者,鹤亭翁约同作。即用后主词韵 现当代 · 赵尊岳
梦回谁记江南事。
静拥罗衾睡。
劫余灵鹊忍笺天。
望断银河,星海一千年。

钟山日日愁风雨。
道凭阑苦。
人间惆怅落花词。
忏尽回肠,应不悔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