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序
宫词十二首 其八 明 · 陈悰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光庙妃,李姓者二,其一即光庙弥留时,固邀封。及移宫后,封康妃者也。宫中称西李娘娘。其一为庄妃烈皇帝,婴年失恃,奉神庙旨,托命保护,同居勖勤宫者也。宫中称东李娘娘。东李位列西李右,而宠眷不逮。然简重寡言,素为客魏所忌,恒呼忠贤为女鬼。以都下有八千女鬼乱朝纲之谣也。旧例司礼监掌印秉笔,许自置坐版,舁进乾清门者,罚。忠贤乘之出入无忌。又内臣不得禁地戴巾,忠贤又尝冠长者巾至宝月亭。烈皇帝在勖勤宫时,东李每为道其事,相对欷歔。忠贤初名进忠,因与盗宝之李进忠同名,上更赐今名。
女鬼承恩别赐名,轻舆高帻禁廷行。
穿红报与东宫李,一夜灯前叹息声。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宦寺部
崇祯皇帝御琴歌 明末清初 · 陈子升
道人屈大均自山东回,言济南李攀龙之后其家藏百琴,中一琴名翔凤,乃烈皇帝所常弹者。甲申三月,七弦无故自断,遂兆国变。中官私携此琴,流迁于此。又朱秀才彝尊曾言有杨正经者,善琴,烈皇帝召见,官以太常,赐以一琴,自国变后结庐与琴偕隐,作西方、风木二操,怀思先帝,其人今尚存云。壬寅中秋,二三同志集于西郊,闻道人之言,并述杨太常之事,咸欷歔感慨,谓宜作歌以识之,臣陈子升含毫稽首,长歌先成。
夏后峄阳桐不贡,周王岐山久无凤。
凤去桐枯未足愁,哀弦万古堪悲恸。
悲恸兮如何,先皇琴兮小臣歌。
小臣生在南边鄙,身比爨桐心不死。
莫提长剑定三关,聊抱孤琴游万里。
瞻孝陵兮聆高庙之景钟,望煤山兮泣烈皇之遗弓。
吊金戈于漠北,翻碧简于山东。
山东济南李家名,家藏百琴倾百城。
百琴一一囊且匣,出匣开囊一琴使人惊。
钟山玉晖九寡珥,古来稀有此光晶。
腹中镌文翔凤名,龙唇凤沼文相生。
曾经烈皇亲手抚,真龙手中翔凤舞。
甲申三月便殿中,七弦自断琴心苦。
八音遏密兆此时,四海伤心惜明主。
呜呼烈皇御极十七载,祖宗全盛金瓯在。
外图政教务严明,内览诗书备文采。
上有君兮下无臣,宫弦张兮商弦改。
闻有能琴杨太常,烈皇礼之如师襄。
承恩别有一琴赐,得与翔凤相回翔。
一自烈皇登遐去,太常抱琴山泽藏。
终身感恩成乐章,恭贮赐琴居草堂。
虞帝薰风寂蒲阪,皇英瑶瑟怨潇湘。
天下臣民如寡鹄,长卿莫奏凤求凰。
神京既不守,宝器将何依。
弦歌邹鲁近,毋乃凤凰飞。
将军披铁铠,文士拂金徽。
共苦兵戈际,谁知律吕微。
烈皇安兮琴肃肃,臣不及钧天侍宴调丝竹。
烈皇怒兮琴轰轰,臣愿得挥云拨雾扬天声。
但愿见舞阶格苗之干羽,不羡彼登楼下凤之瑶笙。
臣拜御琴长加额,归告当年碎琴客。
安得普天知此音,中和乐奏无兵革。
闻人述鹿马山感赋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山在昌平州之南,乃田贵妃所葬。甲申三月,烈皇帝后崩。其遗臣某因启贵妃冢而葬二梓宫其中。予尝为西山口攒宫七言诗三章,今复吊以五言一章云。
如何龙凤穴,乃在贵妃园。
君弑难书葬,臣亡莫报恩。
三良为内使(谓王之心也。),二井(东西井也)自高原。
杜宇声声血,行人久断魂。
御书歌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烈皇帝帝御书“松风”二大字,布衣臣顾苓奉之草堂中,因颜曰“松风寝”。臣大均获拜观焉,感而作歌。
先皇昔爱松风吼,时作松风字如斗。
铁画银钩草带真,宣庙神宗同一手。
国变馀君大布衣,兼金购得御书归。
日日焚香瞻圣藻,天门龙跳见天威。
手种苍松何礧砢,松髯看似龙髯堕。
皮经岁月长斑鳞,子为乾坤留硕果。
血泪风吹无尽时,枯枝复似海棠枝。
岁寒不为君王改,节苦惟应天地知。
华阳昔种苍松盛,白衣宰相言符命。
一身前后事齐梁,有愧松风清且劲。
君今对越松风字,先帝威灵应鉴只。
千秋御气托茅茨,一片神光生玉玺。
殷勤拂拭绝纤埃,芳辣三薰恐蠹来。
异日黄纱笼入献,文华殿里待重开。
二字煌煌如大训,九宾肃肃设平台。
崇祯皇帝御琴歌 明末清初 · 陈恭尹
甲申春,烈皇帝宴坐便殿,鼓翔凤之琴,中曲而七弦俱绝,龙颜不怡良久。未逾月而有煤山之变,其琴流落人间,济南李家购藏之。屈翁山具述见闻,中座罢酒,各请为歌。夫物犹如此,哀哉!
孤桐何生生峄阳,天家巧斫含宫商。
乾坤四序在胸臆,七宝交盘双凤皇。
烈皇宵衣坐璇殿,欲奏南薰和赤县。
朱丝七轸轸七弦,一时迸绝君王前。
君王三月骑龙去,神物潜行越河泗。
罗浮道士搜遗弓,五拜亲瞻翔凤字。
来归泣语临秋浦,白日晶晶倏飞雨。
况乃风高水波立,海隅咫尺非吾土。
豹之斑,下人间,鳄之横,出深阻。
掩君泪,为君吟。
彼琴者木木有心,四海男儿何至今。
平滇南诗 其一 清 · 张英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文端集卷三
皇帝御极之二十年滇南既平俘馘来献寰宇内外截然宁谧盖自屡年以来经营四方上廑宵旰至此底厥成事群臣飏诵神武比于无竞之烈皇帝谦冲弗居临轩申命以为天心眷祐祖德灵承以克臻斯耆定又念四方赤子疮痍初起衽席未安将士荷戈八载劳勚待泽吁恩并在今日于是展告郊庙崇号两宫发德音下明诏沛维新之大泽布休养之深仁所以巩固丕基嘉惠元元者至矣盖武功之后焕以文德戡乱之馀继以致治圣心未尝以天下既安而稍自暇逸也臣既祗献升平颂以杨廓清之盛复敬撰律诗八章叙捷闻之欢忭美庆典之矞皇铺事纪实昭鸿骏焉
君王指顾定滇中,绝徼炎荒圣泽通。
益部火云天际扫,昆池鲸浪日南空。
投戈喜惬休兵志,因垒真成不战功。
步辇早趋长乐苑,慈怀先与慰深宫。
发松江奉怀杜梅梁先生二首 其一 清 · 陈廷敬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午亭文编卷二十
先生讳乔林字君迁万历丙辰进士由刑部主事为湖州知府威惠大行捕太湖盗有功迁水利道历福建屯盐道山西按察使入觐时流贼陷河曲庄烈帝问城陷故先生对曰贼饥民亦饥城故不可守愿思所以赈恤之而已时进言者多震慑失指先生条对详明帝目属焉进浙江右布政使分巡温处道海贼入寇募勇士杀贼三战皆捷以病请归先生名德著于家国华亭人思慕之不衰子过先生故里怆然兴怀盖低徊不能去云
旅馆春临水,随潮夜出城。
海风常欲冷,江雨急无声。
梦与九峰别,情将万古生。
集仙门外路,天上迥分明(南门曰集仙)。
莱阳姜忠肃公祠神弦曲四首 其一 清 · 全祖望
押东韵 出处:偷儿弃馀集
祠在象山初忠肃死节其次公贞毅先生以建言撄烈帝怒不予恤南渡始有赠谥祠祭而山左道梗赧王亦遽亡东江之役长公如圃先生方知象山于是监国遣大理评事王公石雁即县建祠致祭并祔其一子三妇一女之同死者贞毅贞文之至吾乡盖以此也不旋踵而甬勾又内附苌宏之血未消尹铎之城已堕百年以来祠为广文博士寓舍海隅僻陋几莫知忠肃为何如人也近有姜生炳瘴者象山后起之秀来问余曰忠肃何以得祠象山予以颠末告之生乃拂拭其栗主且言于广文分学田以修祀事并将新其祠宇可谓匡扶世教者也予既铭其丽牲之石复谱神弦以贻之
神之降兮海东,羽旗飘飖兮光曈曈。
谁使神无家兮良可恫,白版帝子兮怜孤忠。
招游魂兮为寄公,有儿墨衰兮正从戎。
保兹香火兮赖兹提封,神其来兮驻我苍宫。
鼎湖篇赠尹紫芝内翰 清 · 同揆
丁丑、戊寅间,先公受知于烈皇帝,尊旨改撰琴谱,宣定五音正声,被诸郊祀。上自制《五建皇极》、《百僚师师》诸曲,命先公付尹紫芝内翰,翻谱钩剔。时司其事者,内监琴张,张奉命出宫嫔褚贞娥等,视内翰为师,指授琴学,颁赐紫花御书、酒果缣葛之属,极一时宠遇。迨闯贼肆逆,烈皇帝殉社稷,诸善琴者,偕投内池。内翰恐御制新谱失传,忍死抱琴而逃。南归,谒先公于香草垞,言亡国时事甚悉。从此三十九年,不复闻音耗矣。登亥秋,余在寒溪,内翰忽来,相见如梦寐,意欲剃染,事余学佛。余伤之,为赋《鼎湖篇》以赠。
鼎湖龙去秋溟溟,惊风吹雨秋山青。
白头中翰泪凝霰,叫霜断雁栖寒汀。
烈皇御宇十七载,身在深宫心四海。
一朝地老与天荒,城郭依稀人事改。
当年删定《南薰曲》,内殿填词徵召促。
琴张好学直乾清,先公屡赐金莲烛。
雅乐推君独擅场,望春楼下拜君王。
《高山》一奏天颜喜,奉敕新翻旧典章。
昭仪传谕何谆切,予赉先颁女儿葛。
上林避暑抚丝桐,温语贞娥遵秘诀。
流泉石上坐相邀,薇省风清玉佩摇。
神武门前轻执戟,永和宫里薄吹箫。
如意初殇泪沾臆(自注:皇五子悼灵王。),那堪又报河南失。
钿蝉零落葬田妃,池水苍茫尚凝碧。
寒食花飞不见春,冬青冢树斫为薪。
煤山一片凄凉月,犹照疆场血化磷。
世间万境须臾梦,老臣剩有西台恸。
四十年来寄食艰,何人再听《高山弄》。
鉴湖南去云门外,古寺松篁景晻霭。
维舟无意忽相逢,恍惚梦魂同晤对。
夕阳影里话前朝,天寿诸陵王气消。
留得闲身师白足,满头白发影飘萧。
按:吴梅村祭酒诗道胜朝亡国事,凄凄切切,可被管弦,令读者愀然伤怀,此篇竟似出梅村手。梅村道本身事,轮庵道先人事,其感一也。神来尤在后半。
长椿寺观明刘太后画像诗以纪之 清 · 祁寯藻
押养韵 出处:䜱䜪亭后集卷五
渔洋《居易录》云:「长椿寺见明李太后像及田妃写真。」《日下旧闻考》云:「一为九莲菩萨李太后,一为庄烈母刘太后,无田妃像。」今寺藏画像止一轴,谛审题字,尚可辨识。上方金书「宏慈极圣智上菩萨」八字,下注「崇祯庚辰年恭绘」七字,确是孝纯刘太后,非九莲像。时帆先生《存素堂文集》有《重装慈寿寺明孝定李太后像记》,或渔洋当日所见即此像,后移于慈寿寺欤?今长椿寺有乾隆间戴奉常璐手书唐东江、蒋心畬并其尊人匏斋诸先生诗一幅,皆指此像为李太后。或彼时尚存二轴,而诗中何以不及孝纯一语?曾宾谷先生诗注以为误也。
昔闻金塔楼,尊奉九莲像。
渔洋曾见之,双轴光爓朗。
燕舟留客话,其时像犹两。
莲台锦袈裟,寂寞尘蛛网。
厥后戴奉常,录诗及唐蒋。
像已失其一,仙李空瞻仰。
皆云慈圣容,作诗感畴曩。
纷吾考旧闻,疑信时惝恍。
今观庄严相,毗卢俨相仿。
佛号并纪年,金书尚题榜。
思陵幼失恃,追溯心怅惘。
宛转求画工,指示烦母党。
六宫纷雨泣,专殿崇肸蚃。
从此真容出,亦资佛力广。
缅思作绘年,时事益纷攘。
遗像下神霄,悽颜动天仗。
孝定有前徽,冥汉合并享。
不知慈寿寺,后来孰移往。
诗龛重潢治,记载应不爽。
此寺属卯金,呵护有龙象。
近时曾南城,题句发遐想。
想见皇觉初,栖霞馀梵响。
潮阳县署黄老相公祠诗 清末民国初 · 裴景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出处:岭云集下卷
老相公,明末潮阳令君幕宾也。崇祯甲申,令君先死寇难。六月,老相公闻国变,具衣冠,沈所居井殉焉。井在署内,邑人覆井建祠祀之,灵异屡著,官民敬礼弗衰。光绪己亥四月末,余初下车,谒祠,撰联云:「坠日抱虞渊,秋雨莓苔生井甃;招魂视湘水,春风兰芷采江皋」。复欲咏一诗,以称相公赴节之意,簿书填委,迄未握管。逾年,调任南武,去,耿耿襟抱。今年因事久系五羊,秋风已过,冬夜渐长。一夕舍弟来视余,偶话曩迹,别后剪灯枯坐,微风扣帘,和以虫语,境与心会,成此长句。拟刻片石寄潮,嵌祠壁以酬夙诺。夫沧桑之际,逸民义士,埋血九幽,冥没阒寂者,所在恒有。后之人闻什一于千百,莫不心降神耸,森毛竖发。其英魂毅魄,足以振疲苶而起顽懦也。如黄老相公者,名虽未显于史册,而邑之士大夫与官斯土者,揽山海形胜,抗慕往哲芳躅,其于韩昌黎、文忠烈,仰之如泰山北斗,而于相公亦几以傅说列星视之,可为海滨光宠矣。明季朝士,拥节钺,居纶阁,纡青拖紫,尊位重禄,一旦临难,有赧颜贼廷者。相公当日以草莽布衣佐县幕,无尺土之责、升斗之俸,独慷慨树大节以从屈大夫后。推是心也,是直以节钺纶阁之殊恩异数报庄烈帝矣,何暇计及百世下有吊湘哀沅者也?然古今忠孝节义,系人心,维风教,即以光昭日月而存屋社,表扬张大,固牧民者之事也。用记缘起如此。「老相公」者,潮之乡先民敬长老之词也。吾皖颍、寿间向亦有是称,童时嘉、道间老辈犹呼某某为老相公,今无闻矣。诗曰:
天寿苍凉王气销,海棠零落帝魂遥。
江头爝火争初日,岭角遗民痛本朝。
碧血井栏生紫藓,幽忧湘浦采芳椒。
最怜精卫填潮恨,重酹寒泉赋大招(庄烈帝缢煤山海棠树下。)。
【评】方伦叔云:沈郁顿错,骚人之思。
长平公主曲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卷十三
明崇祯十七年甲申,春三月,流贼李自成直逼都城。十八日,自成屯兵城外,遣人入见帝,议禅位,帝震怒,叱出之。乃命酒痛饮,命内监王承恩召太子及永王、定王至御前。太子、二王年皆幼稚,诲谕肫肫,命分送外戚周氏、田氏及朱纯臣家。即起至寿宁宫,时周皇后方夜坐,袁贵妃侍,上命皇后自裁,少顷皇后承旨缢殉,复以剑赐袁妃死,袁妃自刎。帝长女长平公主,率妹昭仁公主至帝前起居,长平牵帝衣哭,帝太息曰:「汝何苦生我家!」乃以剑挥斫两公主,昭仁殪,长平伤颊,左臂斫断,亦绝。帝手刃两公主后,复命酒痛饮,高吟古乐府数章,悲壮苍凉,哀不自胜。复以朱谕内阁,命朱纯臣辅太子,即日间道幸南京监国,且诏天下勤王援京师。天明,帝步行出宫,登煤山之红阁,王承恩侍焉。时春暮,海棠盛开,帝被发覆面,以御巾缢于西偏第七株海棠树上,承恩侍缢帝旁,时三月十九昧爽也。其时自成由彰义门入,入宫大索帝后,帝殉国人无知者,三日后始于煤山得尸,以门板与周皇后俱停尸东华门外茶棚内,以柳木棺大敛,自成命畀至天寿山西陵殡葬。于是昌平州吏民,恭咎田贵妃园寝,于四月初五草草合葬之。五月朔,清兵入关,驱自成,定鼎京师,为帝发丧,命天下臣民持服三日,上尊谥曰庄烈悯皇帝,后曰孝节皇后,诏以礼改葬。于是再启圹行奉安礼,恭修地宫如典制,明楼享殿,一律修建,命名曰思陵,一依前明旧制,置陵户守护至今。世祖章皇帝躬谒思陵,拈香酹酒,行三揖礼,御制碑文表陵上,至今完好。考清代优待有明,典礼崇渥,超越百代。凡大典礼,皆遣官致祭昭告。封辽王后为延恩侯,春露秋霜,岁时节序,皆颁上方祭品香楮,命侯驰驿赴十三陵承祀,三百年来,未尝或替,即世所称为朱侯者也。论帝在位十七年,孜孜求治,诛族客魏,昭雪东林,仁孝俭勤,爱民如子,明主也。惜景运告终,天禄不佑,虽精心图治,而自即位即连岁饥馑,四海困穷,盈廷诸臣悉委靡不振,陕西、山西、河南、湖北、四川,荒歉尤甚,于是盗贼纷起,李自成蹂躏山陕河洛,张献忠纷扰川鄂湘粤,竟至亡于流寇之手。时则清运方隆,东事又日棘,宰臣皆知自计,无与帝同心者。帝环顾廷臣,自知无可倚任,尝自嗟叹曰:「朕非亡国之君,诸臣皆亡国之臣,亦可悲矣。」先是,帝宠爱田贵妃,生四子,尤怜悼灵王。十三年,王殇,帝伤之甚,妃以思子久病遂笃,于十五年亦薨。帝悼念殊苦,时中原多故,万几宵肝,自是内顾多忧,郁郁不愉,以至殉国,盖日在忧劳中矣。袁妃伏剑未殊,养疾别宫,顺治末年始薨。太子投周奎家,奎惧祸不纳,永王、定王亦不能匿,先后拥至贼所,皆不屈。自成以帝殉国,亦知敬礼,封太子为宋王。四月晦日,自成西去,挟太子、二王俱,不知所终。长平公主为帝长女,周皇后所生,名徽娖,甲申岁,年十五。初,帝命群臣妙选良家,议具婚礼,选聘周太仆之公子周世显,为驸马都尉尚主,将婚,以寇警暂停。至是,断臂而绝,自成命贼将刘宗敏疗治,旋命授尸周畹。周奎以自成命不敢不受,乃覆以锦茵,畀归外戚,越五昼夜而复苏。考帝六女,昭仁既殊,坤仪及他公主皆先殇,庄烈帝骨血,惟馀长平一人而已。公主于顺治二年,上书清世祖,言九死臣妾,跼蹐高天,愿髡缁空门,稍伸罔极。世祖不许,诏求元配,命周世显仍尚公主。于是土田邸第,金钱车马,锡予有加,恩礼恭备。公主涕泣感怆,然神伤故国,意切攀髯,竟以不乐殒年,下嫁踰年即病薨。先朝复赐墓田,于顺治三年三月,诏葬于彰义门外之赐庄,留像于黄村之保明寺中,俗呼皇姑寺,可谓恩至义备矣。煤山今为景山,逊国后,余尝登山凭吊,慨念兴废,悲思陵求治之勤,失国之惨,殉国之烈,徘徊俯仰,久之不忍去。今读《明史》,辄为流涕作数日恶,至先朝待遇之优,恩礼之渥,所以慰其英灵而安其子孙者,有过汤武之待夏殷。凡兹典礼,皆出先朝之本心,非由明室之求请,且其时福王梗化南疆,方劳讨伐,初未尝因此迁怒而薄其恩礼。呜呼,可法万世矣。俯观今事,金縢书在,铁券盟寒,益叹先朝盛德宏量为不可及。废书三叹,作《长平公主曲》。丙寅除夕,杨圻识于郑州军中。
景山楼殿锁春光,红阁年年发海棠。
一代君臣亡国恨,两朝儿女返生香。
放勋二女英皇体,长平阿姊昭仁弟。
教养宫中有大家,红牌家法敦诗礼(永乐定宫中制,谓之红牌家法,终明之世,宫壸肃清,超轶汉唐。崇祯元年正月,重申祖制,虽皇后非奉旨不得出禁门,违者照红牌治罪。)。
太液春浓玩物华,两宫传语召香车。
龙楼问寝家人礼,凤辇陪游帝女花。
百花风底妆初靓,并立琼轩去定省。
万方多难不知愁,爱日绵绵蓬壶静。
六龙御宇万民欢,昭雪忠良罪不宽。
一意平辽思颇牧,用心弭盗恤饥寒(帝入承大统月馀,尽得客、魏罪状,用申显戮,客、魏流毒凡七年,至是皇纲始振,天下人心大快。复诏恩恤杨、左诸臣,分别赠官荫恤有差。士民莫不流涕,颂圣明不置。)。
圣明天子治安切,一日万几励忧惕。
有君如此叹才难,十七年中五十易(帝求治綦切,在位十七年屡易阁臣,先后除拜五十馀人之多,尤以周延儒、温体仁、薛国观辈柔佞奸险,卒皆诛戮斥逐,不安其位。)。
金床玉几隐痌瘝,寇盗纷纷事大难。
三峡烽烟横剑阁,二陵风雨下潼关(孙传廷善战,得士心,贼甚畏之。十六年冬,起为潼关总督,十月与贼战,遇雨,败绩,传廷死之,贼遂长驱河洛矣。)。
西南鼓角连湖广,平台召对求忠谠。
各道疆臣尽苟安,更番宰辅犹朋党。
督师慷慨枕金戈,饮马长城喋血多。
一出国门成万里,蒙恬王剪恨如何(清师数窥边要,直逼京师,乃拜袁崇焕督师辽蓟。上御平台召对,面议方略,崇焕忠义奋发,慷慨上五年平辽之策。帝赐尚方剑,假以便宜,旋杀毛文龙。三年又磔崇焕,士论冤之,是盖急切失刑。)。
官家从此心怀恶,憔悴深宫惨不乐。
满地江湖鸿雁来,中原野哭连河朔。
贵妃颦笑解忧劳,小阁薰香侍退朝。
为有温存承雨露,转将欢笑慰娇娆(中原寇乱日甚,帝日夕焦忧,妃嫔少所进御矣。惟田妃明慧,工书画,最得宠,能解上意。妃扬州人,器什床簟,皆采自江南。)。
频年忧国勤宵旰,今年再报河南乱。
此日重寻卢象升,当时错杀袁崇焕。
君王内顾复吞声,玉树彫伤忆悼灵。
每为望思传减膳,更怜多病惜倾城(十三年,皇五子悼灵王薨,田妃遂茹素焚修,上亦为之减膳,于宫中大作斋醮。上至妃宫,思念悼灵王,又值河南寇乱,闻福王被害,大恸,袍袖尽湿,怆念骨肉伤怀,自是皇情抑郁不乐。妃生永王、悼灵王及悼怀王、皇七子,悼怀、七子皆幼殇,帝与妃皆最爱悼灵。十三年,悼灵方五岁,病痢薨,帝痛之,妃以思子,遂久病,帝日数临妃宫慰视之。)。
倾城思子啼罗绮,玉骨支离扶不起。
拥膝恩深问暖寒,捧心愁绝慵梳洗。
雪衣惨澹咒离魂,钿盒悽凉誓连理(十五年七月十六日,妃薨于承乾宫,帝伤悼殊甚。既思爱子,复追念妃,内顾多忧,外寇云扰,憔悴不怿,后二年遂殉国。)。
中元风露最凄清,夕殿衾寒圣主情。
三十六宫都见月,甘泉夜醮到天明。
上阳花草千门锁,寒食清明忆灯火。
日暖长杨侍辇游,风明絮阁吹笙坐。
云鬟不睹像生花,晶盘谁进江南果(田妃宫婢戴新样花,他宫皆无。皇后宫婢向帝叩头乞赐,帝使中官采辨,数百里不能得。帝以问妃,妃曰:「此像生花,出嘉兴,有吴吏部家人携来,而妾买之。」帝不悦。又妃性喜甘果,亦以非时进帝。帝每幸承乾宫,日夕供设多江南器玩,命罢之。)。
兵马悠悠意惘然,玉环如在若为怜。
君王莫自歌长恨,死别无多祇二年。
桑乾河上鬼夜哭,宁武关头乌啄肉。
大星如月落前军,西路烟尘如破竹(时东事日棘,天下土崩,乃设总理、总督,分总兵事,以卢象升、杨嗣昌分任之。嗣昌倾陷,象升终战死桑乾河。宁武关总兵周遇吉忠勇善战,李自成围宁武月馀,城中食尽,仍力战杀贼万馀,贼掘地道,城陷,犹巷战,贼为胆落。其妻女婢媪皆守城,矢如雨下,力竭死,合家自焚,时十七年二月也。宁武关既破,遂长驱入都矣。)。
中宫进馔惨无欢,相对天颜泪不乾。
皇帝比来何太瘦,欷歔举箸劝加餐(帝以寇乱焦忧,遂茹素。周皇后见帝体瘁,具馔以进,而瀛国太夫人奏适至,日夜梦孝纯太后归,语帝瘁而泣,且曰「为我语帝,食无过苦」云云。帝性孝,追念孝纯,且感皇后意,举匕箸相向而泣。)。
广宁门外昏尘雾,南内惊闻渔阳鼓。
临朝不见一人来,九庙沉沉哭太祖(十七日,帝召文武百官于乾清宫暖阁问计,帝泣下,群臣亦相向泣,束手无策。帝书案上「文臣个个可杀」,密示左右,旋即抹去。十八日外城陷,朝臣无一人,帝自登午门击鼓召之,竟无至者。)。
夜呼皇子换衣裳,惨对髫龄教出亡。
此去明知成死别,抚摩怜惜断肝肠(上命传皇太子及永王、定王至,犹盛服人。上曰:「此何时,而不易服乎?」亟命持敝衣来,上为解其衣换之,且手系其带,告之曰:「汝今日为太子,明日便为平人,在乱离之中匿形迹,藏姓名,见年老者呼之以翁,年少者呼之以伯叔,万一得全,报父母仇,无忘我今日戒也。」左右皆哭失声。周后拥太子及二王痛哭不止。)。
皇子出宫狂呼酒,只有承恩依左右。
此时神鬼尽呼号,三尺龙泉提在手。
酒酣起入寿宁宫,宫门月黑萧萧风。
可怜皇帝忧勤事,都在椒房涕泪中。
椒房涕泪问朝事,今日何须庇妻子。
我家半壁有陪京,事尚可为胡留此(初,寇氛日逼,朝士安土重迁,无建议南迁者。帝意亦不主迁都。有请令皇太子南下监国者,帝不答。孝节皇后尝从容进曰:「我家尚有一家居,可先令修理,以备缓急。」帝不答,惟以国君死社稷为辞。)。
君王回顾泪潸然,骨肉今当速自全。
自古国君殉社稷,我行在后卿请先。
皇后逡巡起承旨,袁妃再拜谢赐死。
此时两主入宫门,痛绝惊魂不能视(三月十八日暝,城破,帝泣下,语后曰:「大事去矣。」后顿首曰:「妾事陛下十有八年,卒不听一语,至有今日。」帝令后自裁,后入宫,先帝缢死。)。
生儿杀儿儿莫嗟,奈何生我帝王家。
何如从母全家死,地下相随伴阿爹。
儿生从父死从母,国破家亡敢独后。
他生不到贵人家,来世愿为太平狗。
君王拔剑泪如线,欲斫不斫走绕殿。
后妃浴血在一旁,姊妹牵衣齐掩面。
雪肤花貌化游魂,珠帘玉砌殷红溅。
此时钟鼓报黎明,弃剑掷地酒亦醒。
草草出宫一回首,宫中白骨堆纵横。
昭阳恩爱一朝绝,锦绣山河不独生。
步上煤山红阁里,四顾宫城烽火起。
兆民何罪在朕躬,遗诏书襟犹罪己(帝登煤山,望见烽火彻天,叹曰:「苦我民矣。」散发被面,书短诏于襟上曰「自朕失国,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故散发覆面」云。)。
花里君臣毕命时,阁西第七海棠枝。
鼎湖波静骑龙去,三日人间尽不知。
皇子难容外家第,长平五日还魂异。
仓皇扶入武安家,血肉模糊埋玉臂。
满座王侯狗尾新,茶棚哭临但平民。
公卿认贼呼天子,不及黄门一寺人。
凝碧池头齐拜舞,金瓯已破何人补。
貂蝉朝士尽从龙,袍裤宫人能刺虎(宫人费氏,靓妆怀利刃,袭公主衣,自称长公主,思近自成刺杀之,为帝复仇。自成得之,审知其伪,以赐一只虎刘宗敏。费氏于是夕刺杀宗敏,从容作书,自缢死。)。
三桂回军赴杏山,辽东廷哭乞师还。
八旗壮士风云会,王气东来山海关。
王气东来贼西走,扫荡豺狼定九有。
两朝禅嬗非战争,天下得之流寇手。
甲申三月大明亡,甲申五月清祚昌。
吊民伐罪上尊谥,诏令天下皆持丧。
草间穿冢馀父老,百姓哀思皇帝好。
非如舆榇李重光,岂是降幡陈叔宝。
四海欣看迎梓宫,长陵左纛制何崇。
大哉周室封箕子,邈矣炎刘祀鲁公。
有诏封侯世奉祭,赐爵延恩同带砺。
似闻公主在民间,早选清才似王济。
流离皇子在泥涂,如此风霜定有无。
万里死生断消息,思皇骨血此遗孤。
上书削发诏不许,此是吴王偏怜女。
便为萧郎筑凤台,好教弄玉随仙侣。
犊车鱼笏媵乘鸾,驸马威仪是汉官。
看到乐昌圆破镜,高皇龙种尽平安。
钟陵天判云中下,人间犹看天孙嫁。
沁水园田内府钱,丛铃碎佩银潢夜。
周郎才调复温存,夜拥春寒话返魂。
九死未能酬故国,再生犹得荷新恩。
金根玉勒紫驼釜,新筑平阳公主府。
夫婿青春比翼欢,哀家方寸攀髯苦。
国破山河满眼中,朝朝啼泪唾壶红。
妆楼犹见含章树,肠断新恩出故宫。
春风秋雨愁茕独,翠袖单寒卧金屋。
都尉明年赋悼亡,吹箫鹤市哀相续。
灵药难教再返生,旧臣遗老俱颦蹙。
紫玉魂来阴火红,穷泉应见先皇哭。
温明秘器下东园,新赐墓田鄠杜曲。
招魂犹上乐游原,红叶无情沟水绿。
桃花开到殡宫深,落日牛羊辨陵谷。
本朝开国际明良,武帝旌旗捲八荒。
收拾人心功第一,六军缟素祭怀王。
当时盛德迈汤武,三百年来置陵户。
银海沉沉金雁飞,行人争拜昭陵土。
金粟堆前松柏哀,凄凉弓剑已尘埃。
熊罴夜守翠微静,玉马晨趋风雨来。
煤山花发莺啼晓,城阙阴阴闭烟草。
野史方嗟明故宫,游人又说唐天宝。
神武门前春水流,玉河车马去悠悠。
衣冠文物都消歇,尚有诗人一二留。
前朝兴废悲异代,后人凭吊前人再。
莫问王孙事已非,可怜帝子家何在。
天寿山高万壑深,杜鹃啼遍十三陵。
人间谁咏长平曲,万岁千秋望帝心。
按:近人撰清代小说,谓公主即断臂老尼,善剑术,授其术于吕晚村之女,以刺雍正帝云。《齐东野语》,最易讹传,是不可不辨,乃取国初张宸诔文,附刊于后,宸盖曾亲见公主,且躬自送葬者。此文代驸马周士显诔挽而作,可證公主早薨,非老尼矣。云史注。
【集评】先生此篇,殆为取消清皇室优待条件而作,语赞清室待明之厚,意讥今代待清之薄,诗哀明社,心哀清室也。通篇祗王孙帝子二语点明作意,而其忧伤念乱,慨叹兴亡,令人不忍卒读,此其所以为诗史乎?至此诗之刚健婀娜,馀音悽惋,在先生诗名满天下,海内崇拜,无待愚之谀颂矣。丁卯正月,退思斋主人谨识。
附:长平公主诔
长平公主者,明崇祯皇帝女,周皇后产也。甲申之岁,淑龄一十有五,皇帝命掌礼之官,诏司仪之监,妙选良家,议将降主。时有太仆公子都尉周君名世显者,将筑平阳以馆之,开沁水以宅之。贰室天家,行有日矣。夫何蛾贼鸱张,逆臣不诫,天子志殉宗社,国母嫔嫱,慷慨死焉。公主时在稚龄,御剑亲挥,伤颊断腕,颓然玉折,霣矣兰摧。贼以贵主既殒,授尸国戚,覆以锦茵,载归椒里。越五宵旦,宛转复生。泉途已宫,龙髯脱而剑远;兰薰罢殿,蕙性折而神枯。顺治二年,上书今皇帝,九死臣妾,跼蹐高天,愿髡缁空门,庶申罔极。上不许,诏求元配,命吾周君,故剑是合。土田邸第,金钱牛车,锡予有加,称备物焉。嗟夫!乘凰扇引,定情于改朔之朝;金犊车来,降礼于故侯之第。人非鹤市,慨紫玉之重生;镜异鸾台,看乐昌之再合。金枝秀发,玉质含章。逢德曜于皇家,迓桓君于帝女。然而心恋宫闱,神伤辇路。重云毕陌,何心金榜之门;飞霜谷林,无意玉箫之馆。弱不胜悲,溘焉薨逝。当扶桑上仙之日,距秾李下嫁之年,星燧初周,芳华未歇。呜乎悲哉!都尉君悼去凤之不留,嗟沉珠之在殡。银台窃药,想奔月以何年;金殿煎香,思反魂而无术。越明年三月之吉,葬于彰义门之赐庄,礼也。宸薄游京辇,式睹仪容。京兆虽阡,谁披柘馆;祁连像冢,祇叩松关。拟伤逝于子荆,朗香空设;代悼亡于潘岳,遗挂犹存,敢再拜为之诔云。
【集评】先生此篇,殆为取消清皇室优待条件而作,语赞清室待明之厚,意讥今代待清之薄,诗哀明社,心哀清室也。通篇祗王孙帝子二语点明作意,而其忧伤念乱,慨叹兴亡,令人不忍卒读,此其所以为诗史乎?至此诗之刚健婀娜,馀音悽惋,在先生诗名满天下,海内崇拜,无待愚之谀颂矣。丁卯正月,退思斋主人谨识。
附:长平公主诔
长平公主者,明崇祯皇帝女,周皇后产也。甲申之岁,淑龄一十有五,皇帝命掌礼之官,诏司仪之监,妙选良家,议将降主。时有太仆公子都尉周君名世显者,将筑平阳以馆之,开沁水以宅之。贰室天家,行有日矣。夫何蛾贼鸱张,逆臣不诫,天子志殉宗社,国母嫔嫱,慷慨死焉。公主时在稚龄,御剑亲挥,伤颊断腕,颓然玉折,霣矣兰摧。贼以贵主既殒,授尸国戚,覆以锦茵,载归椒里。越五宵旦,宛转复生。泉途已宫,龙髯脱而剑远;兰薰罢殿,蕙性折而神枯。顺治二年,上书今皇帝,九死臣妾,跼蹐高天,愿髡缁空门,庶申罔极。上不许,诏求元配,命吾周君,故剑是合。土田邸第,金钱牛车,锡予有加,称备物焉。嗟夫!乘凰扇引,定情于改朔之朝;金犊车来,降礼于故侯之第。人非鹤市,慨紫玉之重生;镜异鸾台,看乐昌之再合。金枝秀发,玉质含章。逢德曜于皇家,迓桓君于帝女。然而心恋宫闱,神伤辇路。重云毕陌,何心金榜之门;飞霜谷林,无意玉箫之馆。弱不胜悲,溘焉薨逝。当扶桑上仙之日,距秾李下嫁之年,星燧初周,芳华未歇。呜乎悲哉!都尉君悼去凤之不留,嗟沉珠之在殡。银台窃药,想奔月以何年;金殿煎香,思反魂而无术。越明年三月之吉,葬于彰义门之赐庄,礼也。宸薄游京辇,式睹仪容。京兆虽阡,谁披柘馆;祁连像冢,祇叩松关。拟伤逝于子荆,朗香空设;代悼亡于潘岳,遗挂犹存,敢再拜为之诔云。
龙潭湖 当代 · 幻庐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其址在故都东南郊,现存一九一七年所建之袁督师庙,另有袁崇焕祠墓在东花市斜街五十二号原广东义园旧址。附近原有袁之故居,并曾驻其军。袁为广东东莞人,民初时东莞人张伯桢篁溪氏于袁故居旧址构建张园,并兴建袁督师庙及守庙居所及钓台。其子张次溪为齐白石门人,笔录《白石老人自述》,又编有《白石诗草》,著《齐白石一生》。近日拍卖行出现篁溪次溪父子与白石往来书劄,足见交谊。因不惮烦冗,录《白石老人自述》一节于次,文情两胜,颇可一读。今述中景物已成隔世,唯沿岸之龙爪柳尚存,皆百年以上物也。《白石老人自述》收于一九六一年九月香港上海书局初版之《齐白石诗文篆刻集》,本节为白石一九三一年时六十九岁。你(辑者按:指本文笔录者张次溪,下同)家的张园,在左安门内新西里三号,原是明朝袁督师崇焕的故居,有听雨楼古迹。尊公篁溪学长在世时,屡次约我去玩,我很喜欢那个地方,虽在城市,大有山林的意趣。西望天坛的森森古柏,一片苍翠欲滴,好像近在咫尺。天气晴和的时候,还能看到翠微山峰,高耸云际。远山近林,简直是天开画屏,百观不厌。有时雨过天晴,落照残虹,映得天半朱霞,绚烂成绮。附近小溪环绕,点缀著几个池塘,绿水涟漪,游鱼可数。溪上阡陌纵横,稻粱蔬果之外,豆棚瓜架,触目皆是。叱犊呼耕,戽水耕田,俨然江南水乡风景,北地实所少见,何况在这万人如海的大城市里呢?我到了夏天,常去避暑。记得辛未那年,你同尊公特把后跨院西屋三间,让给我住,又划了几丈空地,让我莳花种菜,我写了一张“借山居”横额,挂在屋内。我在那里绘画消夏,得气之清,大可以洗涤身心,神思自然就健旺了。那时令弟仲葛、仲麦,还不到二十岁,暑期放假,常常陪伴著我,活泼可喜。我看他们扑蝴蝶,捉蜻蜓,扑捉到了,都给我做了绘画的标本。清晨和傍晚,又同他们观察草丛里虫豸跳跃,池塘里鱼虾游动的种种姿态,也都成我笔下的资料。我当时画了十多幅草虫鱼虾,都是在那里实地取材的。还画过一幅多虾图,挂在借山居的墙壁上面,这是我生平画虾最得意的一幅。(次溪按:袁督师故宅,清末废为民居,墙垣欹侧,屋宇毁败,萧条之景,不堪寓目。民国初元,先君出资购置,修治整理,置种许多花木,附近的人,称之为张园。先君逝世后,时局多故,庭园又渐见荒芜。一九五八年,我为保存古迹起见,徵得舍弟同意,把这房地捐献给政府,今归龙潭公园管理。)袁督师故居内,有他一幅遗像,画得很好,我曾临摹了一幅。离故居的北面不远,有袁督师庙,听说也是尊公出资修建的,庙址相传是督师当年驻兵之所。东面是池塘,池边有篁溪钓台,是尊公守庙时游息的地方,我和尊公在那里钓过鱼。庙的邻近,原有一座法塔寺,寺已废圮,塔尚存在。再北为太阳宫,内祀太阳星君,据说三月十九为太阳生日,早先到了那天,用糕祭他,名为太阳糕。我所知道的:三月十九是明朝崇祯皇帝殉国的日子,明朝的遗老,在清朝初年,身处异族统治之下,怀念故国旧君,不敢明言,只好托名太阳,太阳是暗切明朝的“明”字意思。相沿了二百多年,到民初才罢祀,最近连太阳糕也很少有人知道的了。太阳宫的东北,是袁督师墓,每年春秋两祭,广东同乡照例去扫墓。我在张园住的时候,不但袁督师的遗迹,都已瞻仰过了,就连附近万柳堂、夕照寺、卧佛寺等许多名胜,也都游览无遗,贤父子招待殷勤,我也是很感谢的。我在张园春色图和后来画的葛园耕隐图上题的诗句,都是我由衷之言,不是说著空话,随便恭维的。我还把照像留在张园借山居墙上,示后裔的诗说:“后裔倘贤寻旧迹,张园留像葬西山。”这首诗,也可算做我的预嘱哪!(次溪按:张园春色图和钓虾图,今存中央历史博物馆,葛园耕隐图今存广东省博物馆。)
借得湖堧大匠门,尘湮帝里说张园。
虚窗影碎疏篁节,夕照波颓老柳根。
纵展舆图春可再,终违耆旧道原存。
疑来桑海每如是,聊与吾心掇寸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