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序
寄宋景濂 元末明初 · 杨维桢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景濂《送杨廉夫还吴浙》诗云:"皓仙八十起商山,喜动天颜咫尺间。一代辽金归宋史,百年礼乐上春官。归心只忆鲈鱼鲙,野性宁随鸳鹭班。不受君王五色诏,白衣宣至白衣还。"此诗《潜溪集》不载。)
一代春秋付托颛,龙门太史笔如椽。
山河大统三分国,正朔中华一百年。
麒麟阁上登雄将,龙虎榜中收大贤。
试问阮公高隐传,谁填四十满中篇?
玉兔泉联句(有引) 元末明初 · 刘崧
洪武五年秋九月十又五日日入酉余与仲子璲过张录事孟兼于成均秉烛对坐孟兼方命侍史汲玉兔泉瀹茗俄熊参军鼎刘职方崧周虞部子谅皆集相与谈诗至惬心处辄抵掌笑哗吕太常仲善闻之亦驩然来会既啜茗已孟兼出新造玉兔泉铭讽之且曰今夕何夕胜友如云不可无以为娱请举泉联诗何如众皆曰然余年有一日之长俾题其首句馀则以次而续斗险据胜閧閧弗能休至二鼓诗成各拥枕就榻逮鸡再号风雨凄迷载途官事有程皆不告而去余亦骑驴去朝天矣明日孟兼将属璲作小楷系诗于铭左徵予为之引于戏人事聚散如风中飞花其回旋飘泊曷尝有一定之迹今幸得与二三君子岸帻咏诗冁然而一笑岂非天哉然此七人之中楚产者大半独余父子与孟兼居越西相距仅半舍它时或抽先后簪而归支九节筇访孟兼白石山房溯咏诸贤立霄汉上欲一见不可得取此卷阅之恍如聚首成均时宁不有慰于寂寥之乡耶孟兼子谅仲善皆以字名熊君字伯颖刘君字子高余则南都散吏金华宋景濂也
成均地何灵,圣泽资灌沃(濂)。
兔奔兆奇徵,井渫发新斸(鼎)。
自非三窟深,孰湛一泓绿(孟兼)。
储精本从金,生色绝胜玉(子谅)。
霜唇蘸寒饮,雪毳翻夜浴(崧)。
酿冽补酒经,沐丹验仙箓(仲善)。
杵舂蟾宫弃,珠喷鳣堂触(璲)。
朵月生阴津,观天漏晴旭(濂)。
水澄毛骨竖,鉴彻须眉烛(鼎)。
鵵名徒自奇,桧行秽难赎(孟兼)。
虽涵东郭狡,难洗上蔡辱(子谅)。
引满瓶未嬴,探幽绠频续(崧)。
流罂渗银床,出窦溅琼粟(仲善)。
醉沃日晕花,冻吸指连瘃(璲)。
濡毫乃自润,照影从人欲(濂)。
光沈天上魄,祥启地中躅(鼎)。
摛辞挹馀清,盥荐侑佳告(子谅)。
剑刺非贰师,池移岂身毒(孟兼)。
燕支愧淫陈,盐卤鄙富蜀(崧)。
不动疑雪洼,长摇笑风纛(仲善)。
天光一眼开,云影片鳞束(璲)。
剧燕觉瘆𤷆,蹶足想彳亍(濂)。
觱沸虎爪跑,𣂏吸猿臂(鼎)曲。
洁士濯冠缨,渴卒卸刀韣(子谅)。
精当卯君降,液或井宿督(孟兼)。
谁知钟阜分,脉与伊洛属(崧)。
锡名尔固佳,战句吾何局(仲善)。
联将指鼎比,疾胜击钵促(璲)。
惊风落灯烬,斜月坠檐曲(濂)。
灵源讵能穷,短咏聊可录(鼎)。
青萝山房歌(并引) 元末明初 · 贝琼
青萝山在仙华之东盖仙华为黄帝少女升天处其山峭竖千仞而支别为青萝今翰林学士宋公景濂读书其下因名其所白青萝山房绝岭之云烟长溪之鱼鸟皆接于耳目之间矣公虽去此而犹眷眷不忘间属予赋予闻适意山林者恒抗公侯之富而争名市朝者恒讥处士之介是皆得之此而失之彼惟公则不然昔之藏也非必于山林安其时也今之仕也非必于市朝行其道也故在青萝不为损至于视草北门亦不为加隐显一机喧寂同趣孰得而窥其际邪公擅一代之文章所著多行于世而贮于山房者必有光气烛天与山之宝玉同不泯矣遂为之歌曰
仙华之山何崭绝兮,插天万仞青相磨。
山势东来忽平地,蜿蜒不断为青萝。
萝萝隐隐如崩石,夸娥负山山为析。
欲叫轩辕向何处,千古万古空遗迹。
玉女得道登云车,凌空直上太清家。
云车不复返,落尽金茎花。
风凄凄兮又下雨,行人惨兮子规语。
山回路尽或逢花,知是青萝山人结茅宇。
山人紫府神仙客,身今六十头尚黑。
胸蟠五色天女丝,手炼五色神娲石。
丝可为君成天章,石可为君补天隙。
一朝寘之白玉堂,青萝寂寂寒无光。
何年借我白石床,卧看明月来东方。
与君酌酒歌我曲,君归早访初平羊。
破窗风雨图 元末明初 · 赵俶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四十九 閒适类
(俶字本初,绍兴人。元氏乙亥科《书经》进士。洪武六年,授太学博士,加翰林待制,致仕。戊戌,诣阙谢,赐内库钱遣归,学士宋濂为序以美之。)
客窗读书过夜半,江上长风将雨来。
茅屋身和木叶落,竹床笑对灯花开。
何人鸡鸣解起舞,此时蝶梦付衔杯。
我欲哦诗慰寥寂,蓑笠敲门步绿苔。
和王内翰见怀韵二首 其一 元末明初 · 宋濂
七言律诗 押江韵
余与王君子充旧同乡逮入国朝同官翰林同总裁元史史成子充出使甘肃又使西南夷久而未还余寻以年高纳禄归金华独游山水间追数平生故人未尝不深念我子充也去年其子绅以子充往甘肃时道上寄余诗二章求和久未能成今圣天子敷大惠于四海与斯民更始蛮夷之长庶几感化请罪阙下而子充亦殆将来归耶此余之至愿也次其韵以致斯意以示知子充者洪武十三年七月十一日同郡宋濂
帝德如天覆万邦,定期归棹到龙江。
奇才不换金城百,宠命当簪白笔双。
喜极欲持如意舞,醉来应使软舆扛。
此情纵切何由遂,吟对西南月满窗。
按:王内翰诗(附)
芙蓉峰下是乡邦,未许归帆溯浙江。天下文章宁有几,斗南人物恐无双。心期久与三乘契,笔力真能九鼎扛。投老著书浑不倦,颇闻中夜坐灯窗。
芙蓉峰下是乡邦,未许归帆溯浙江。天下文章宁有几,斗南人物恐无双。心期久与三乘契,笔力真能九鼎扛。投老著书浑不倦,颇闻中夜坐灯窗。
题新竹图送张齐贤(三章并序) 其一 元末明初 · 宋濂
押东韵
齐贤乡尊丈夫春秋之高今跻九十诚邦家之人瑞州里之祯祥也庆旦将临预绘新竹图于扇以为寿且侑以诗三章一章美其德二章期其年三章愿其后之华荣也里中子宋濂上
猗猗淇园竹,写之纨扇中。
持以奉翁寿,期翁如武公。
送黄伴读东还故里 元末明初 · 宋濂
濂黄文献公老门人也尝恨无以报深恩一旦诸孙昶从余学经为之喜而不寐会其还家觐省赋诗十四章为赠然绝吟事者已十馀年矣诗曰
我昔弱龄时,辄侍而翁游。
经畬日耕概,艺圃兼旁搜。
泰山一以颓,欲往将安从。
岂意麒麟儿,复出湖水东。
尔年踰二十,文采昭清秋。
灿灿五色锦,孰肯寘道周。
一朝捧贡函,群彦让先登。
毡墨新题处,祥云为之升。
南宫虽免试,成均复渐摩。
庭中传且叶,几见寒雨多。
天子坐法宫,诏翻金匮书。
尔独当青年,执笔与之俱。
九年游降敕,持经赞藩王。
出入禁闼中,衣分泥水香。
有时献新文,跪诵黼扆前。
帝曰尔小臣,才思何蝉联。
声名落人间,一如潮水生。
蛟龙助气势,坐使汀洲平。
双亲在乌伤,不见今三年。
青宫为奏请,即日乘舟旋。
顾我发种种,与尔会神京。
悬镫青照夜,不翅父子情。
别言不忍出,况复为新吟。
吟成意莫尽,一字一寸心。
别去明早来,立业继而翁。
翁名亘天地,不见初与终。
持此赠尔行,棹发龙江麋。
官书有严程,勿恋故山薇。
送黄尊师西还九宫山 元末明初 · 宋濂
押词韵第十一部
双井黄尊师中理文节公庭坚之八世孙也年弱冠以门资为光之固始尉寻患半身不遂弃官来归有神师号金华君者谓曰吾能疗而疾疾愈当为道士弗听吾将去尊师曰傥能起废疾为全人敢不受命金华君以帛粘其体焫灯遍灼之越七日起行尊师曰神师之言犹在耳也小子其敢忘乃去学老子法于钦天瑞庆宫宫在兴国九宫山上即真牧张真君道清鍊丹之所居十馀年遂主其徒凡一千人咸服其教恂恂有道待当皇上西平江汉尊师拜迎于鄂应对称旨后八年上思其人复召至南京所以宠劳者甚至既退命仪曹设宴享之荐绅家以为尊师幸逢盛际上简主知龙光赫绝山中泉石当被馀辉而绰有喜色不可无咏歌以誇张盛美其西还也相率赋诗饯之而请金华宋濂予之诗曰
崔崔九宫山,翠蕤倚层青。
飞观峙后先,宸奎烂晶荧。
中有遁世翁,霞衣佩葱珩。
仙徒一万指,执简听使令。
年来遘兵燹,散走如流星。
翁独牵青牛,寻云自躬耕。
翠华幸江汉,扈从森幢旌。
俯伏黄鹤矶,再拜陈中情。
天日下照临,簪裳受馀荣。
今又奉玺书,翩然觐神京。
太官给珍膳,法酒双玉瓶。
祗因逢景运,重瞻泰阶平。
致使方外士,恩宠沾鸿灵。
一旦赋归欤,行裾逐云轻。
自言当弱冠,绿袍佐山城。
风露感末疾,离家炼黄宁。
药烹日月鼎,符参龙虎形。
经中气象昭,玄览极窈冥。
欲期起泥丸,翀飞出孩婴。
名花满皇都,春风语流莺。
景气非不饶,归思竟缠萦。
芳岁去如矢,逝彼日堪惊。
纯阳一销铄,重阴遂相乘。
余闻重自愧,颠毛类枯茎。
逐物尚役役,栖身亦煢煢。
幸有一寸丹,能与万化并。
何时滴秋露,相期注黄庭。
东雒山房诗 元末明初 · 宋濂
东雒山房者上清羽客周君雒之隐居也雒字彦博而能文其先居伊雒之上故彦博以雒为名而又以东雒扁其居不忘乎本也盖彦博之先南迁广信者多历年所矣虽然彦博学神仙之道者也他日披丹霞乘青鸾北升嵩高之颠而俯瞰旧乡宁不重丁令威之所感乎金华宋濂赋游仙之歌使书山房之素壁云歌曰
东雒山人羽为衣,腰悬宝剑光陆离。
超然乘天游,旷荡八极随飙驰。
俯视嵩高三十六,一一秀出紫金翠羽之华芝。
中有少室八百六十丈,颠倒元气涵晨霏。
毵毵绿毛仙,濯足清泠渊。
见人不肯折腰拜,手掷绿黍散作天花旋。
天花旋,舞连娟,玉女从东来,头戴云翘足跰𨇤。
试持秋帛捣寒石,中夜灵响凄紧如霜弦。
不知龙穴有石髓,太乙月鼎将同煎。
劳生任飘忽,谁复相留连。
天鸡一鸣天下白,齐州九点凝青烟。
朝㪺瀍涧之灵泉,夕漱伊洛之寒川。
虽知城郭尚依旧,华表鹤泪应千年。
大江东流浴龙虎,丹光掩月夜吞吐。
故乡何处久不归,人间一笑成今古。
三素云高不可攀,仰见群仙出没于其间。
勿使明镜凋朱颜,顾我魁礧徒,无由扣琼关。
我不能鼻息吹虹霓,顿挫万物归新题。
我不能白昼兀坐惜居诸,时翻枯竹除白鱼。
但得三寸舌,赤如莲花净于雪。
高谈蕊珠经,旦夕声不绝。
声不绝,造玄徽,芙蓉峰前金虎要人骑。
山人当相求,飞飞腾太微,共持瑶华玉管凌云吹。
飞泉操 元末明初 · 宋濂
押尤韵
浦阳玄麓山有飞泉濂与郑原先生数观之造飞泉操鼓之琴书诸崖石其辞曰
飞泉兮浏浏。
洗耳固非兮,谁饮我牛。
覆谓我污兮,移彼上流。
具人之形兮,奈何忘人之忧。
挽徐方舟先生 明 · 郑真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方舟睦州诗人有瑶林沧江集号沧江散人天大雪独泛舟钓江中寿六十八以卒宋学士铭其墓曰有才不施一发于诗日星月露草木走飞人事变迁可悦可比(阙)入我范围唾咳所及皆成珠玑信乎能诗矣
睦州诗派继前修,急雪沧浪一钓舟。
剩有才华传锦绣,终无姓字彻珠旒。
神鱼入穴江云暮,仙鹤抟空海月秋。
百岁风流那复见,薤歌声断不胜愁。
郊禋庆成分得霄字四十韵 明 · 张孟兼
五言排律
皇帝自登大宝主百神即有事于昊天上帝以仁祖淳皇帝配神作主于今五载弗懈益恭粤洪武壬子冬十一月辛酉日长至复遘其时前期丙辰上御奉天殿集臣工于庭告以誓命戊午出宿斋宫有司汜扫反土乡为田烛各戒具脩罔敢弗肃及期行事百辟卿士后先骏奔牲牷肥腯圭币温致器用质雅酒齐苾芬乐舞具奏升禋上闻皇心内外质文两尽上帝居歆福禄攸降既竣事礼部尚书陶凯工部尚书黄肃工部侍郎牛谅晋府参军熊鼎磨勘司令吴云兵部郎中刘崧工部主事周子谅秘书监丞陶谊晋府录事张孟兼吴府录事吴从善咸谓皇帝升中于天国之大典幸际熙明与于执豆笾之列不可无篇什以纪庆成昭示万世遂以唐诗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为韵各赋诗一章而属濂序之濂闻郊社之礼始于有虞氏至周大脩秦汉以来寖涉不经且惑于六天六帝之说莫之适从君国子民者亦罕能躬严祀事往往遣大臣摄之肆惟皇上一据礼经而洗千古之陋每岁亲升泰坛昭事上帝恪恭寅畏有赫其临阴敛阳舒降甘风雨覃及寰宇物无疵疠行见凤凰降而龟龙假矣声歌之发兹非其时乎昔者周人之诵所谓昊天有成命者郊祀天地也思文者后稷配天也二诗词气奥密卒未能晓然非卜商之序扬其宏纲后世何自而明之群公之什优柔而雅驯整肃而泰豫足以美盛德形容而告于神明善言诗者谓其有得诗人之微旨所可愧者濂非卜商之识僣序作者之意君子其谓斯何虽然一代之成宪后王之所取法者其大槩亦颇著见于间云是岁十有二月甲戌朔金华宋濂谨序
后德绵昌历,天心翊圣朝。
边尘初涤荡,云汉已光昭。
削僣功尤烈,来王化愈遥。
金陵誇地险,玉烛羡时调。
甘露诸祥集,嘉禾两岐夭。
升中酬昊帝,殷荐配神尧。
五稔明禋肃,千官缛礼饶。
岁将缠赤奋,斗正指玄枵。
大报仪应饬,长迎意更邵。
泽宫申誓命,宣室禀章条。
法鼓鸡人叫,巾车太仆要。
祝融驱汜埽,太乙引招摇。
矗矗旌常建,祁祁旟旆飘。
三舆尊木辂,八騄重华聊。
貔虎扬璇盖,神仙捧玉雕。
清飙传警跸,紫陌觇冲鞗。
尔乃登坛履,因之寀殿超。
衮衣披日月,皮弁映星杓。
芗合群供焫,鸾刀众启膋。
贵诚呈茧栗,尚质荐陶匏。
圭璧缤纷奠,尊罍杂沓标。
大糦承黍稷,广乐备云韶。
孤竹璚笙丽,空桑锦瑟嘹。
九成看舞翟,六变听悬毊。
祝已将明信,巫还告腯臕。
文真情并至,仪果物俱辽。
圣虑尤旡射,臣心总不佻。
焄蒿神自凛,肸蚃祉靡料。
烈祖咸蒸衎,群神遍悦嗂。
德馨㳽紫府,仁飨彻丹霄。
天既斋明假,人因颂祝嚣。
百昌歌日彩,万寿祷松乔。
景福穰穰降,神休叠叠徼。
祥光凝辇毂,恊气霭銮镳。
顺备尤磅礴,清宁更泬寥。
尊亲怀血气,作睹罄英翘。
嘉瑞麟游薮,雍喈凤叶箫。
九围精意塞,重译雅声招。
允矣三灵荅,悠哉百沴消。
愚臣叨相礼,谐尹继赓谣。
夜坐国学玉兔泉联句 明 · 张孟兼
洪武五年秋九月十又五日日入酉予与仲子璲过张录事孟兼于成均秉烛对夜孟兼方命侍史汲玉兔泉瀹茗俄熊参军鼎刘职方崧周虞部子谅皆集相与谈诗至惬心处辄抵掌笑哗吕太常仲善闻之亦驩然来会既啜茗已孟兼出新造玉兔泉铭讽之且曰今夕何夕胜友如云不可无以为娱请举泉联诗何如众皆曰然予年有一日之长俾题其首句馀则以次而续斗奇据胜閧閧弗能休至二鼓诗成各拥衾枕榻逮鸡再号风雨凄迷仆夫载涂官事有程皆不告而散予亦骑驴去朝天矣明日孟兼将属梓遂作小楷系诗于铭左徵予为之引于戏人事聚散如风中飞矢其回旋飘泊曷尝有一定之踪今幸得与二三君子岸帻咏诗辗然一笑岂非天哉然此七人之中楚产者大半独予父子与孟兼居越西相距仅半舍他时或后先投簪而归支九节筇访孟兼白石山房溯泳诸贤立霄汉上欲一见不可得取此卷阅之恍如聚首成均时宁不有慰于寂寥之乡也耶孟兼子谅皆以字名熊君字伯颖刘君字子高予则南宫散吏金华宋濂也
成均地何灵,圣泽资灌沃(濂)。
兔奔兆奇徵,井泄废新斸(鼎)。
自非三窟深,孰湛一川绿(孟兼)。
储精本从金,生色绝胜玉(子谅)。
霜毛蘸寒饮,雪毳翻夜浴(崧)。
酿冽补酒经,沐丹验仙箓(仲善)。
杵舂蟾窟弃,珠喷鳣堂触(璲)。
字月生阴精,观天漏晴旭(濂)。
冰澄毛骨竖,鉴彻须眉烛(鼎)。
㕙名徒自奇,绘行秽难赎(孟兼)。
虽涵东郭狡,难洗上蔡辱(子谅)。
引满瓶未羸,探幽绠频续(崧)。
流罂渗银床,出窦溅琼粟(仲善)。
醉沃目晕花,冻汲指连瘃(璲)。
濡毫乃目润,照影从人欲(濂)。
光沈天上魄,祥启地中躅(鼎)。
摛辞挹馀清,盟荐侑嘉告(子谅)。
剑刺非贰师,池移岂身毒(孟兼)。
燕支愧浮陈,盐卤鄙富蜀(崧)。
不动疑洼雪,频移风笑纛(仲善)。
天光一眼开,云影片鳞束(璲)。
剧燕觉瘆瘭,蹶足想彳亍(濂)。
觱沸虎爪跑,𣂏吸猿臂跼(鼎)。
洁士濯缨冠,浊卒卸刀襡(子谅)。
情当昴君降,夜或井霜督(孟兼)。
谁知钟阜分,脉与伊洛属(崧)。
锡名尔固嘉,战句吾何局(仲善)。
联将指鼎比,疾胜击钵促(璲)。
惊风落灯烬,斜月坠檐曲。
灵源讵能穷,短咏聊可录(濂)。
题义门 明 · 张孟兼
(丁)尝因潜溪先生发交于前太常博士郑君仲舒仲舒之文闳通博大汪洋无溪然一裁于理尝语(丁)以为文之道必根忠孝性情之实而发然后可传传斯永久时(丁)初知为文仲舒一见奇之许以有成(丁)兹受知圣天子致荣膴累显官于丈焉赖归省邱陇道经义门谒仲舒之庐而宿焉仲舒间示(丁)义门诗卷皆宇内钜公名文(丁)反覆详玩赧焉瞠乎其后乃圣天子澄清海甸广励学宫弘宣教铎亟取君家义范垂示来兹纶恩指日下矣(丁)赋短歌书之末简顾(丁)言何足为义门重庶(丁)名得藉义门以贻不朽尔里人张丁孟兼拜手书
孝不遗厥亲,义不辞君役。
克全兹两端,稔足久雍睦。
世俗习浇漓,君家仍朴遫。
世俗尚浮屠,君家尊儒宿。
文章夙擅名,道义素积蓄。
覃恩表闾门,用是敦颓俗。
末学勉追随,步趋恐不足。
漫作短歌行,聊以将颂祝。
宦邸和寄社英(有引) 其一 明 · 区元晋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一部
昔人云:诗工于隐人逸士。呜呼,隐逸之流,无世俗之累以分其志,放怀天地之外,怡情水月之中。禽鸟之和鸣,花草之点缀,雷电之震击,风云之变态,收诸肺腑而发泄于诗歌,可秾可澹,可常可异,可喜可骇,幽可以通鬼神,明可以达礼乐,如之何其不工且精也。少陵居夔州,东坡徙琼海,作为诗词,皆远胜为工部、翰苑之时。至于孤山梅花之咏,非隐逸情思无以尽千古幽贞之妙,诗工于穷居,尤可徵矣。承寄示诸作,皆组织真密,文彩灿然,非隐居无累留心昆体而深得其趣者,其能若是乎!由是而求造其极,以无系累之心,肆意吟咏,唐之李义山、宋之宋文宪辈,可方驾并驰矣。不才进不足裨益于时,奔走畏途,而旧学日荒,静坐以思,每日发叹。承远寄珠玉,执笔强和,不成声律,诚可笑也。录寄遐思,幸无深哂。
三年未报国恩隆,惭愧故人属句雄。
别久每惊时序改,诗来真觉海山重。
三春耒耜祈甘雨,七月巡行念栉风。
满目流亡难袖手,敢从孤剑说屠龙。
薛素临赵承旨吹箫美人图歌(有引) 明 · 李应徵
出处:槜李诗系卷十五
醉香道人出此图见示墨韵遒婉真得吴兴三昩盖薛工于绘事而尤能以凤箫度曲故宛转曲尽其态而所临宋景濂学士题语真书数行更得临池之致此何必当年校书即衿绅中恐亦罕此韵士也今薛已归沈景茜不可复见睹此如对写照徒增怅惋遂作歌焉
吴兴王孙笔楚楚,丹青貌得吹箫女。
宛转如疑咽素秋,月白宵寒凤飞去。
题识犹存学士名,数行颇得临池趣。
谁人书画兼擅场,谁同赵宋称雁行。
河东佳人小字素,妙曲曾将凤箫度。
丽情秀压锦江涛,霞笺色夺芙蓉露。
标韵俱从指下生,妖妍独向毫端吐。
吴兴得似未得真,佳人貌画兼貌身。
含娇转盼邀凤史,有声无声皆入神。
此时珠帘散华烛,此时紫箫奏新曲。
月痕依微脱口朱,星月参差动纤玉。
朱唇乍启梁尘空,玉指频弄兰心通。
祗觉春风生合坐,忽移形影向图中。
图中坐上宛相肖,嬴女却对秦宫照。
天籁俄分倚独鸣,清音倏断迷双笑。
独鸣双笑两依稀,只今化作彩云飞。
骤然顾态犹疑是,睹久寻声始觉非。
寻声顾态神犹动,巫峡荆台别通梦。
风前屡误拂书蝇,月下初闻罢箫凤。
箫声只隔鸳央水,凤吹蛾眉呼欲起。
司马青衫湿尽无,春兰寂寞秋风里。
拟大明铙歌曲十八首 其一 黄河清(元至正末黄河清大圣启运协符载辟宇宙为黄河清第一) 明 · 胡应麟
押词韵第十七部
夫鼓吹铙歌之作肇自有熊所以象成功昭盛美凡圣王受天明命摧陷廓清之烈非此亡以被诸声容粤自商周以征伐定天下一时播告之章勿可睹已汉铙歌十八曲其辞迄今尚存虽文义讹脱难以尽谐歌中之辞亦匪专为武功而设至味其音节隐然发扬蹈厉之风视汉诸古诗优柔驯厚者迥绝不伦则铙歌所由作可知已两汉而下魏缪袭吴韦昭晋傅玄宋何承天唐柳宗元代相拟袭赵宋无闻则皇明宋濂氏尝追述之寻诸家制作即风格词藻未能抵掌西京一时可颂之绩固咸取以被诸乐章矣高皇帝提三尺起淮甸扫边尘而遏绝之大荒之外此其勋德巍巍亡论汤武即轩辕氏不无逊心独铙歌之作诸文章家往往缺焉间一二仅见而辞义寂寥音节迂缓未足以揄扬大造垂示无穷夫魏吴偏闰唐宋下衰缪韦何传于骚坛未槩作者彼且黾勉步趋以自侈一时殊际焉明臣子目击高皇帝震古无前之伟树以安享二百祀之太平即草莽山林畴匪帝力而默默终身不能效一辞之赞甚非所以效康衢击壤野老细人之义也应麟不敏呻吟佔毕馀二十年蠡海管天颇测毫末谨按我圣祖发轫之初以迄于四方底定之日叙次其事为大明铙歌曲一十八章诚知謏闻谫识上不足以鸣昭代之鸿庥下不足以骛西京之遐轨以较唐宋诸家庶几近之缀属既成不忍焚掷爰录笥中附诸康衢击壤之末异时鸿生硕彦制作迭兴盛演歌辞登诸鼓吹俾圣神勋德永揭千秋此或为之嚆矢云尔铙歌本二十二曲其四曲亡魏吴所拟仅十二曲说者咸以十曲仍用旧名然其辞亦不复传何也今止据存者十八曲拟之考诸家词惟缪韦傅常被施用承天宗元辈率私作之以备异时采择者而凭依名义流播迄今故敢窃取其例焉
黄河清,圣人出。
应昌期,诞至德。
著戎衣,奋三尺。
靖四方,建都邑。
干戈偃,弧矢戢。
统九有,主社稷。
神与鬼,咸受职。
烽烟扫,爝火熄。
维大明,照中国。
万千祀,与天一。
补蜀汉铙歌十二首 其一 帝车见(昭烈甫髫舍东南产奇树五丈馀童童若羽盖望气者咸属心焉为帝车见第一) 明 · 胡应麟
押词韵第四部
炎精既缺海宇三分昭烈以汉室宗亲亲任武乡君臣一德托孤寄命比隆伊周自两汉以还大统故当以蜀为正王通氏抗言武乡不死礼乐可兴识者咸谓不诬顾汉氏而下魏吴晋各有铙歌以播扬功德蜀反缺焉盖武乡身任复汉之责魏吴未灭夙夜皇皇惟誓师鞠旅东乡是图舍是而播告声歌彰明得意此天下既平之事非枕戈待旦之日所暇为也又蜀之文人时尤不竞谯周郤正等辈槩之词赋咸匪所长亡论武乡未暇即欲有事焉未有可以肩草创之能洪润色之寄者也惟是魏吴制作流传迄今才流艺士簧鼓笔端动以昭烈武乡夷诸僭窃顺逆邪正郁而勿彰余甚憾之昔陈寿三国帝魏先晋紫阳一正其谬称快千秋不佞佔毕词场馀二十载于乐府杂调颇睹一斑每读鼓吹铙歌至缪袭韦昭傅玄诸作不胜扼腕至欲鼓而攻之噫彼各自尊其主势则宜然百世之后是非大明而操管握觚之俦从事乐府惟齐梁月露冶艳相沿迄未能一厝意于此余则何敢以谦让未遑也爰效缪韦诸体为蜀汉铙歌曲一十二章上以著昭烈间关戡定之绩下以明武乡夹辅尽瘁之忠即藻绘方之诸家未当鲁卫而理直义形据事陈词群嗥自废忠臣志士之愤或赖此其一雪矣夫(宋无铙歌宋景濂尝追补之惟后汉独缺云)
帝车见,涿鹿墟。
童童立,五丈馀。
千灵卫,七圣趋。
飏金支,翼翠旟。
雨师道,风伯驱。
气如龙,殷里闾。
真人起,握斗枢。
奠汉鼎,抚皇舆。
炎精曜,火德嘘。
亿万载,帝方隅。
游五泄六首(各有序) 其四 第一泄 明 · 陶望龄
押词韵第十四部
(宋景濂记云:"诸泄惟第四级不可至,或以絺围腰,系巨筏俯而瞰其取道,盖从巅上下耳。"僧言山下有细路,缘厓可上,则四泄皆可至也。时方雨,险滑不可置足,褰裳从之。从者多谏,罢归寺。诘朝,步上响铁岭,从山腰得斜径,攀挽而行,临其巅望之,四瀑皆宛宛可见。夫匡庐、雁荡一级水耳,犹得名,况五泄耶!)
山雨无崇朝,青苔助岩险。
四泄安可求,山僧只指点。
兴来身命微,危磴几欲犯。
童仆进苦规,同游亦讥贬。
虑深胆易慑,计阻心竟歉。
胜事忽若吞,清眠梦如魇。
辰餐动归策,临瞰势已俨。
萝葛疲攀缘,荆榛费诛斩。
蹠石愁足跌,蹲泥任衣染。
下望五白龙,遥遥竞腾闪。
全韵诗上平声十五首 其一 长白山发祥 清 · 弘历
四言诗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四十七
四声切韵之书始自周颙成于沈约其书虽不传而拈韵者必以是为准则然韵非自二人创之击壤卿云何一非韵句乎不啻此也羲经尚书多有韵语则尤古于三百风人之咏但以宜于时齐于一不得不以现行约之定本为准耳他如广韵(唐孙愐增修宋祥符初陈彭年更定)集韵(宋景祐初宋祁等重加刊修)正韵(明洪武问宋濂等刊修)收字取音或失于贪多务得而分韵既多反觉窒隘要之今通用之一百六韵已足供道性情鉴今古格物类之为无事其务该广而伤繁冗也一百有六之全韵历代曾无按次排咏者适以宅忧读礼简行幸疏吟咏且既阅小祥几政之暇无所消遣因以摛词或一日一章或一日两章阅三月而成上下平声书我朝发祥东土及列圣创业垂统继志述事之宏规上去入三声则举唐虞以迄胜朝历代帝王之得失炯鉴据事直书不以私意为美刺而终于敬天命守神器三致意焉是诗也历代兴废之大端略见于此而我皇朝之良法美政载在实录外人所不能见者亦毕述梗概较之通鉴辑览更为约而详简而该读者不可以花雅扬风吟风弄月之作目之也四声五部中凡一部首尾必用四言从其朔也古诗虽通用叶韵于每章之首尾句必用本韵别其限也韵即甚艰而每韵首字必用于诗中定其准也非曰因难见巧亦惟摅志愓躬后之览者或不以犯言不文为訾愆其庶几乎
天造皇清,发祥大东。
山曰长白,江曰混同。
峻极襟带,福萃灵钟。
山顶有潭,闼门名扬(叶亘长白山高二百馀里绵千馀里雄观峻极扶舆灵气所钟山之上有潭曰闼门周八焉十里源深流广鸭绿混同爱滹三江出)。
三天女者,降而浴躬。
神鹊含果,吞以娠中。
锡之姓名,母遂凌空(山之东有布库哩山其下有池曰布勒瑚里相传有三天女曰恩古伦次正古伦次佛库伦浴于池有神鹊含朱果置季女衣季女含口中忽已入腹遂有身寻产一男生而能言体貌奇异及长母告以吞朱果之故因锡之姓为爱新觉罗名之曰布库哩雍顺与小舠乘之母遂凌空去)。
有取水人,见讶异徵(叶)。
交手舁归,推为主国(叶)。
三姓定乱,鄂多城崇。
号建满洲,开基肇宗(天男乘舠顺流下至河步登岸折柳及蒿为坐具端坐其上其地有三姓争为雄长日搆兵仇杀有取水河步者见而异之归语人曰汝等勿争吾取水河步见一男子察其貌非常人也天必不虚生此人众往观皆以为异因诘所由来答曰我天女所生天男生我以定汝等之乱者且告其姓名众曰此天生圣人也不可使之徒行乃交手为舁迎至家三姓者议推为国主以女百里妻之奉为贝勒其乱乃定遂居长白山东鄂多理城国号满洲是为东故开基之始按满洲清字本作满珠我国家肇基于西藏每岁献丹书皆称曼珠师利大皇帝至今汉字作满洲者盖因洲字义近地名假借用之遂相沿从俗云)。
元鸟商室,帝武周家(叶)。
圣必有启,异揆同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