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詩類
書類
春秋類
紀事本末類
編年類
地理類
別史類
傳記類
史評類
類書類
雜家類
儒家類
別集類
總集類
 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夫知天之所以为天又知文
 王之所以为文则夫与天同德者可得而言矣是诗
 首言文王在上于昭于天文 王陟
降在帝在右而终
 之以此其旨深矣
 集说(程子曰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之可闻其体则谓/之易其理则谓之道其命 (第 10b 页)
 (于天之下须添如欲其死一转故疑有缺文也朱子/平日论书及此则取晁氏之说以丕子之责如责其)
 (侍子之责此切指天而言之盖上帝之旁应有如侍/子者常服事之如云文 王陟
降在帝左右是也则请)
 (以旦代武王之身二句𦂳相承接并无缺文矣要之/祖孙一气天人一理能事三王即可以 (第 15b 页)
 亦不已夫知天之所以为天又知文王之所以为文
 则夫与天同德者可得而言矣是诗首言文王在上
 于昭于天文 王陟
降在帝左右而终之以此其旨深
 矣(辅氏曰文王之诗七章以一章言之首尾只是言/文王与天为一以一篇言之首尾 (第 10a 页)
亦是言文王与)

 (天为一但首章则专说文王末章则欲成王之法文/王耳胡庭芳曰此篇首言文 王陟
降在帝左右终言)
 (天无声臭仪刑文王天其文王乎文王其天乎愚按/天高在上而文王之神亦在上帝为天之主宰 (第 10b 页)
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圣人之心至平至直不难行人自多邪曲耳○李氏曰)
(文王俯仰之间皆尽其直道文王之诗云文 王陟
降在/帝左右文王之心俯仰无间无有愧怍洋洋乎如在其)
(上如在其左右而武王之所以继志述事者亦本于此/易 (第 1b 页)
 者可得而言矣(天道不已以其纯乎理也文王缉熙/敬止则浑然天理而无不纯纯则自)
 (然不已也所谓与天/同德者理而已矣)是诗首言文王在上于昭于天
 文 王陟
降在帝左右而终之以此其旨深矣(首章之/意是文)
 (王即天此章之意是法文王即所以法乎天此篇首/尾皆是 (第 9b 页)
 为文也纯亦不已夫知天之所以为天又知文王之
 所以为文则夫与天同德者可得而言矣是诗首言
 文王在上于昭于天文 王陟
降在帝左右而终之以
 此其旨深矣(庆源辅氏曰文王之诗七章以一章言/之首尾只是言文王与天为一以一篇) (第 10b 页)
  集传诗證
朱子释诗多引他书以证成已说如释郑遵大路则引
宋玉登徒赋释秦晨风则引百里奚妻扊扅歌释雅楚
茨神保则引屈原九歌释頍弁则引汉魏以来乐府释
王陟
降则引春秋传天王命诸侯之词释行苇江汉
诸诗则引博古图器物铭释周颂陟降庭止则引楚词
大招皆取其语之相同 (第 13b 页)
 此武功之所以称烈
闵予小子遭家不造嬛嬛在疚于乎皇考永世克孝念

兹皇祖陟降庭止维予小子夙夜敬止于乎皇王继序
思不忘
 诗序嗣王朝于庙也
 大扺古帝王之称烈只是一个孝而孝之克永世者
 只是一个不忘其亲若武王念兹文 王陟
降庭止则
 凡一注想一动履自然不敢踰越矣此善继善述称
 达孝于天下也
 夙夜敬止是成王之心学盖武王陟 (第 27a 页)
 休休生惠伯彭彭生皮为叔仲氏
在九刑不忘 栋案九刑谓刑书九篇也周书尝麦解
 曰维四年孟夏王命太正正刑书 王陟
阶在东序乃 (第 22b 页)
 群臣之匡辅也

○绍庭上下陟降厥家休矣皇考以保明其身(赋/也)
 绍谓武王之继文王也陟则在上降则在下此即上
 篇皇考念皇祖之陟降庭止也言文 王陟
降于庭之
 上下者皆国家之事惟武王能绍之而其美足以保
 明其身也人心归之则其身安之矣此言己德不及
  (第 3a 页)
 童子问卷六       宋 辅广 撰
  大雅三
   文王之什三之一
文王
 一章(文王在上于昭于天文 王陟
降在帝左右正与/中庸所谓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之意)
 (同盖非貌说实理然也先儒但以是诗为美文王之 …… (第 1a 页)
 (之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自成王之时言之也于文王/ 德既显则上帝之命自时矣 文王在上 昭于)
 (天言其大纲而已因足以见文王之与天为/一文 王陟
降在帝左右则其言又详且切矣)
 二章(亹亹虽训强勉然亦有继续不已之意与四章/缉熙二字相以令闻不已亦据 (第 1b 页)
  宣王中兴
史记共王崩子懿王艰立(纪年懿王名坚元年天再旦/于郑○大纪云王室始衰徙)
(都槐/里) 懿王之时王室遂衰诗人作刺
汉书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中国被其
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猃允之故岂不日
戒猃允孔棘(○据此采薇为懿王之诗矣○沈约曰懿/王之世兴居无节号令不时挈壶氏不能)

(共其职诸侯/于是携德)
史记懿王崩共王弟辟方立是为孝王(纪年孝王七年/冬大雨雹江汉)
(冰牛马死是/年厉王生) 孝王崩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是为夷
(○按礼记王始下堂而见诸侯圭纪年夷王二年蜀/人吕人来献琼玉宾于河用介 六年王猎于杜)
(林获犀牛一以归雨七年虢公帅师伐太原之戎至干/俞泉获马千匹冬 雹大如砺 八年王有疾诸侯祈)
(于山川 王陟
六帝王/世纪夷王十 年崩)
夷王崩子厉王胡立
诗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无纵诡随 (第 1b 页)
利州交纳米籴足间刬刷诸司见在粮米尽行借兑
又起制司称提库金一千五百两银十七万四千馀两
命利州管内安府 王陟
发夲州转般仓米存留五万外
尽赴鱼关命陜西都漕司印造陜西绍兴钱五十万贯
应陜西州县官钱除省计外不以有无 (第 21a 页)
窃恐称提不行牵连以里州县引法弊坏有误国事疏
奏不待报遂行刚中以利州山林多铁炭易集乃命本
路转运判官 王陟
董其事置监官检勘监门物料库官 (第 2b 页)
丙子利州路 转运判官王陟
罢用太府少卿总领四川
宣抚司钱粮赵不弃请也陟为宣抚副使郑刚中所喜
俾兼本司参议不弃既入蜀欲尽取宣抚司 (第 17b 页)
守臣右中奉大夫 王陟
惨酷不法(陟前任知利州为赵/不弃劾罢诉词盖利)
(州事/也)后二日辅臣进呈次上曰此事宜押送本路监司 (第 11b 页)
 (死/)黄氏(程士用妻割/股以愈姑病)林氏(刘仲妻有姿色仲死未旬/日邑中少年争娶之适煮)
 (豆汤沸氏曰为孽者/此面也触首釜内死)宋氏(刘志/妻)陈氏(盖电/妻)胡氏(黄中/妻)
 梁氏 (王陟/
妻)王氏(洪津/妻)张氏(高诚/妻)苏氏(王寀/妻)侯氏(黄国/度妻)
 方氏(苏似/韩妻)王氏(种 (第 36b 页)
 纪年夷王二年蜀人吕人来献琼玉宾于河用介圭
 六年王猎于杜林获犀牛一以归七年虢公帅师伐
 太原之戎至于俞泉获马千匹八年王有疾诸侯祈
 于山川 王陟
夷王十六年崩子厉王胡立(帝王/世纪) (第 47a 页)
履后土
不知天地在于何处所以人小而天大遂谓礼乐为显
鬼神为幽肝肺为内耳目为外几席为近燕貊为远诗
云文 王陟
降在帝左右是在何处 人之一身即理也
深爱己者须先识己识得在己何暇奉人今人为不善
欲害人为穿窬非本心也 (第 9b 页)
 句迭见错出不自割弃多似此
 共伯名和(共和见称谓篇竹书纪年厉王十二年王/亡奔彘十三年王在彘共伯和摄行天子)
 (事二十六年 王陟
于彘周定公召穆/公立太子靖为王共伯和归其国)
 郑桓厉王子(按史记郑世家郑桓公友者周厉王少/子宣王庶 (第 8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