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傳記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雜家類
類書類
別集類
禪宗部類
内故也(蒙/引)
程先生每教人静坐 李先生亦
教人静坐验喜怒哀乐
未发前气象可以养心可以养气可以照万物而处之
各得其宜实造化之机缄虚心涵泳切已体察 (第 26b 页)
    王中散
唐乾符之际黄巢盗据两京长安士大夫避地北游者
多矣时有前翰林待诏王敬傲长安人能棋善琴风骨

清峻初自蒲坂历于并并帅郑从谠以相国镇汾晋傲
谒之不见礼后又之邺时罗绍威新立方抚士卒务在
战争敬傲在邺中数岁时李山甫文笔雄健名著一方
适于道观中与敬傲相遇又有 李处士亦
善抚琴山甫
谓二客曰幽兰绿水可得闻乎敬傲即应命而奏之声
清韵古感心动神曲终敬傲潸然返袂云忆在咸通王庭 (第 15a 页)
秋夜供奉至尊之际不意流离于此也 李处士亦
为白
鹤之操山甫援毫抒思以诗赠曰幽兰绿水耿清音叹 (第 15a 页)
 个是非不成只管敬去敬义不是两事(德明/)

敬者守于此而不易之谓义者施于彼而合宜之谓(夔/孙)
敬要回头看义要向前看(寿昌/)
敬○义(义是其间物来能应/事至能断者是○方)
明道教人静坐 李先生亦
教人静坐盖精神不定则道
 理无凑泊处又云须是静坐方能收敛(佐○以/下论静)
静坐无閒杂思虑则养得来便 (第 28b 页)
 会不得他静字意便似坐禅入定周子之说只是无
 欲故静其意大抵以静为主朱子发明二先生之意
 如此至其为论有曰明道教人静坐 李先生亦
教人
 静坐须静坐始能收敛又曰始学工夫须是静坐静
 坐则本原定又曰心于未遇事时须是静临事方用
 便有 (第 34a 页)
 夫时习不懈自见意味不必悬加揣料著语形容亦

 不可近舍显然悔尤豫忧微细差忒也(荅方耕道○/以上文集二)
 (十七/条)
明道教人静坐 李先生亦
教人静坐盖精神不定则道
 理无凑泊处又云须是静坐方能收敛(以下/论静)
或问疲倦时静坐少顷可否曰也不 (第 39b 页)
 人得而知之有补于天下后世非子房比也盖为武
 侯之所为则难而子房投閒乘隙得为即为故其就
 之为易耳顷见 李先生亦
言孔明不若子房之从容
 而子房不若武侯之正大也不审尊意以为何如(荅/魏)
 (元/履) (第 32b 页)
 树花异香先拥七香车攀枝弄雪时回首惊怪人间

 日未斜
炼炭炊饭
 洛下豪家子饮食鲜华有 李使君亦
尚华侈盛具召之
 曾不下箸李曰试食此以炭炊豪家子勉食一七曰
 凡以炭炊先烧炭熟谓之炼火此炊炭尚未炼也 (第 8a 页)
  桂玉

战国策苏秦之楚三日乃见王曰楚国食贵于玉薪贵
于桂
  炭虬
兽炭曰炭虬
  炼炭
洛下有豪子饮食鲜华有 李使君亦
尚豪侈为具召之
曾不下箸及饭至李曰试食此以炭炊豪子勉食一匙
曰凡以炭炊先烧炭熟谓之炼炭方无烟气此非 (第 63a 页)
 唐昌观有玉蕊花甚盛一日有女子容色婉丽绕花
 而行观者如堵忽折花数枝曰昔有玉峰之约自此
 可以行矣飘然乘空而去
鍊炭
 洛下有豪子饮食鲜华有 李使君亦
尚豪侈为具召
 之曾不下箸至饭李曰试食此以炭炊豪子勉食一
 匙曰凡以炭炊先烧熟谓之鍊炭方始无烟气此亦 (第 20a 页)
   此段谓先主见几不明经权俱失其当
先主见几不明经权俱失其当刘琮迎降之际不能取
荆州乌在其知权也至于狼狈失据乃不得已而出于
盗窃之计善用权者正不如此若声罪致讨以义取之
乃用权之善盖权不离正正自有权二者初非二物也

子房用智之过有微近谲处其小者如蹑足之类其大
则挟汉以为韩而终身不语人也若武侯则名义俱正
无所隐匿其为汉复雠之志如青天白日人人得而知
之有补于天下后世非子房比也盖为武侯之所为则
难而子房投间乘隙得为即为故其就之为易耳顷见 李先生亦
言孔明不若子房之从容而子房不若武侯
之正大
 晋元帝类 (第 4a 页)
  魏考功懋忠
不佞卮人卮语岂足以为尊公老先生重而年来厌勌
笔研修辞之不能即有所撰述疥壁而已吾丈乃郑重
奖饰徒使人有愧汗耳李先生之为其尊人乞言其意
犹吾丈也仆之欲有效于 李先生亦
犹欲效于吾丈也
伎俩尽此而止则如之何邹先生南矣诸贤一时聚金 (第 7a 页)
节先生母葛氏季高
幼颖异读书过目即成诵见称奇童稍长益自力于学
贞节君性严毅教训甚笃延太末方先生麒同邑 李先
生亦
于家塾俾季高礼而师之贞节君与两先生皆金
华文懿许公弟子其学承朱子之正传凡天人性命之
奥礼乐名物度数之 (第 24b 页)
杖至白雪满筵香学以工夫进妙因悟入长收藏传不朽笥箧有馀光」
#+END_VERSE


** 上林子受 李居士亦
和前韵入寺相访酬之

#+BEGIN_VERSE
「 燕山行不到喜晤雨花廊坐忆如相识言谈有异香谪仙衣 (第 0162a 页)
此正如明道所说,扶醉人语不溺,于虚无空寂,即沦于纷扰支离意。
《朱子全书》《静》
明道教人静坐, 李先生亦
教人静坐。盖精神不定,则道理无凑泊处。又云:须是静坐,方能收敛。 或问:疲倦时静坐少顷,可否。曰:也
知之,有补于天下,后世非子房比也,盖为武侯之所为,则难而,子房投閒乘隙得为即为,故其就之为易耳,顷见 李先生亦
言孔明不若子房之从容,而子房不若武侯之正大也,不审尊意以为,何如。
《胡居仁·居业录》《语录》
权与
威新立,方抚士卒,务在战争。敬傲在邺中数岁。时李山甫文笔雄健,名著一方。适于道观中,与敬傲相遇。又有 李处士亦
善抚琴,山甫谓二客曰:幽兰绿水。可得闻乎。敬傲即应命而奏之,声韵清古。感动神。人曲终。敬傲潸然返袂云
肉之谓耶。昔崔迟川与朴玄石书有曰 国制禁屠宰。则恐当以鸡鱼蔬果为荐。又曰连用三盏。似无未安云。而大山 李先生亦
以是谓处变而不失其正。依此行之。恐无妨耶。至于卒哭。即卒丧人晨昏之哭者。故直待 因山之后。其节目亦精 (第 376L 页)
。其中动而七情出焉。中是理动是发则此为理发三也。奇高峰曰七情亦发于仁义礼智。而李夫子以为本同之论。则 李夫子亦
非谓七情专是气发。而不可谓之理发也。至于李杞园惠胄则直曰在天则太极有动。在人则性发为情。从源头处看则 (第 254H 页)
胜具焉。距海州石潭。三舍而近。往在 穆陵年间。李公鲐寿,申公逸。高尚志事。嘉遁养德。有白鹿山人之风。 李先生亦
臭味相感。春秋杖屦。屡经信宿。至使后人。兴尊贤乐善之心。而著之斋扁。则一时交际之盛。信不诬矣。及夫水 (第 522H 页)
  

答庆士明(文秀。○庚寅正月三日。)
阻馀承审侍中慎节。尚且弥留。慰虑并至。忽此新正。定省又如何。趁此三阳之回。宿崇。可拔本塞源否。为之贡祝。仆添得一齿。死候因加一分。任之而已。修身俟命四字。大人君子。当加勉其已至。新学后生。当力勉其未至。盖不问贵贱上下贤愚老少。自省事之初。至属纩之终。不可一日而不勉也。不然则与蹄迹党类。直五十步百步之閒耳。此岂可以让与大人君子而萌谦退之心哉。圣人言当仁不让于师。 李先生亦
曰道心上事。贵在不让。又曰。人心上事。义在先人。道心上事。仁在先己。此言当顾諟也。海西之行。准拟而已 (第 609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