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县等十七县立赏召告捕扇惑保甲之人维所奏不行
(朱史于五年七月二十二日始载曾孝宽 蔡骃
曲折保/甲断指三月九日日录因枢院言微著其事十九日明)
(言其不然朱墨史俱不载墨史但于二十四日因韩维 (第 35b 页)
奏略书此朱史又削去新录已复存之今更参取日录)
(于前后详述首尾庶后世有考焉四年七月二十二日/朱史始出 蔡骃
姓名新录因之又删去安石对语非也)
(今亦具存之五年正月丁未七/月己亥闰七月癸酉皆合参考)
庚戌著作佐 (第 35b 页)
上府界勾当保甲官即未见不忠信可疑者上曰昨
闻人户斩指事惟曾孝宽言有之赵子几乃不言何也
安石曰斩指事乃 蔡骃
所说又子几 (第 29b 页)
蔡骃
根问乃是
因砍木误斩指有数人参證甚明子几 (第 29b 页)
蔡骃
就乡村 (第 29b 页)
  编修官
编脩官古无之庆历四年史馆王洙承旨单士宁编脩
例册编修之名自此始熙宁二年枢密院乞将祖宗以
来法制所宜施行于久远者并与删取大旨著为画一
及圣政釐革检寻本院文书以次记录其事目曰兵制
凡招拣屯戍训练之𩔖皆附焉曰马政曰边防曰夷狄

曰属国曰守城曰器械曰捕盗曰选材曰责效各以其
事𩔖相从一如兵制候编成策仍于逐门各留空纸以
备书载将来处置事件从之诏以经武要略为名熙宁
三年以馆职王存顾临等同编经武要略兼删定诸房
例册元祐四年诏密院条例久未编修又自官制后旧
事例他司所存者亦未删正命承旨司取索编修以奉
议郎 蔡骃
宣德郎卫规充编修官旧以四员为额绍兴
兵兴裁省其半三年枢密请置检详二员编修止存一 (第 15b 页)
 人物亦佳
余家顾净名天女长二尺五应名画记所述之数唐镂
 牙轴紫锦装褾李公麟见之赏爱不已亲琢白玉牌
 鼎铭古篆虎头金粟字皆碾云鹤以结缘也 蔡骃
子俊家收老子度关山水林石车从关令尹喜皆
 奇古老子乃作端正塑像戴翠色莲花冠手持碧玉 (第 95a 页)
 哲宗元祐四年诏枢密院条例久未编修又自官制

 后旧事𨽻他司所存者亦未删正命承旨司取索编
 修以奉议郎 蔡骃
宣德郎卫规充编修官(续会要/)
 以四员为额
 高宗绍兴兵兴裁省其半三年枢密请置检详二员
 编修止 (第 24b 页)
 矣

刘松年老子出关图 不驰骏马驾青牛西度函关紫
气浮文字五千传道德仅同释教让儒流曾孙意拜书
(真迹/) 蔡骃
子骏家收老子度关山水树石车从关令尹喜皆
奇古老子乃作端正塑像戴翠色莲花冠手持碧玉如
意此盖唐为之祖故 (第 33b 页)
  金错刀
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金错刀金错刀王莽所铸钱名
汉食货志王莽居摄变汉制以周钱有子母相权于是更
造大钱径寸二分重十二铢(音/殊)文曰大钱五十又造契刀错刀

其环如大钱身形如刀长二寸文曰契刀五百错刀以黄金
错其文曰一刀直五千与五铢钱凡四品并行杜诗金错囊
垂罄银壶酒易赊韩退之诗闻道松醪贱何须吝错刀(玉案/韩集)
(无此诗/何也)皆谓是也艺苑雌黄之说如此继古丛编谓金错刀一
名而二物钱一也刀二也王莽所造张衡韩杜所云是钱名杜
诗荧荧金错刀濯濯朱丝绳孟襄阳诗美人骋金错双手脍
鲜鳞是刀名玉又案梅圣俞送 蔡骃
下第诗云尔持金错刀
不入鹅眼(钱/名)贯今俗但知为刀名而不知为钱名也 (第 12b 页)
在约略浓淡之间一经背多或失之也 蔡骃
子骏家收老子度关山水林石车从关令尹喜皆
奇古老子乃作端正塑像戴翠色莲华冠手持碧玉如
意此盖唐为之祖故 (第 10b 页)
房例册元祐四年诏密院条/例久未编修又自官制后旧事𨽻他司所存者亦未删)
(正命承旨司取索编修以奉议郎 蔡骃
宣德郎卫规充/编修官续会要旧以四员为额绍兴兵兴裁省其半三)
(年枢密请置检详二员编修/止存一员后复中 (第 10b 页)
矣深可惜盖人物精神发彩花之秾艳蜂蝶只在约略
浓淡之间一经背多或失之也 蔡骃
子俊家收老子度关山水林石车从关令尹喜皆
奇古老子乃作端正塑像戴翠色莲花冠手持碧玉如
意此盖唐为之祖故 (第 10b 页)
 (自此始分纪熙宁三年以馆职王存顾临等同编经/武要略兼刚定诸房例册元祐四年诏密院条例久)
 (未编修又自官制后旧事𨽻他司所存者亦未删正/命承旨司取索编修以奉议郎 蔡骃
寇德郎卫规充)
 (编修官续会要旧以四员为额绍兴兵兴裁省其半会要/三年枢密请置检详二员编修止存一员后 (第 4b 页)
换褾,一次背一次坏,屡更矣,深可惜。盖人物精神发彩花之秾艳蜂蝶只在约略浓淡之间,一经背多或失之也。 蔡骃
子骏家收老子度关,山水林石,车从关,令尹喜,皆奇古。老子乃作端正塑像,戴翠色莲华冠,手执碧玉如意,此
先遣官谕上旨,后以法推行之。帝曰:然。一日,帝谓安石曰:曾孝宽言,民有斩指诉保甲者。安石曰:此事得于 蔡骃。
赵子几使骃验问,乃民因斲木误斩指,参證者数人。大抵保甲法,上自执政大臣,中则两制,下则盗贼及停藏之人
以法推行之。”帝曰:“然。”

一日,帝谓安石曰:“曾孝宽言,民有斩指诉保甲者。”安石曰:“此事得于 蔡骃。
赵子几使骃验问,乃民因斫木误斩指,参證者数人。大抵保甲法,上自执政大臣,中则两制,下则盗贼及停藏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