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春秋類
詩類
地理類
紀事本末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編年類
史評類
類書類
儒家類
雜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本緣部類
          右周使求
国语周语定王六年使单襄公聘于宋遂假道于陈以
聘于楚火朝觌矣道茀不可行也(注单襄公王卿士单/朝也聘问也问者王)
(之所以抚万国存省之假道自宋适 楚经
陈也是时天/子微弱故以诸侯相聘之礼假道也聘礼若过国至于)
(境使次介假道/束帛将命于庙)候不在疆(注 (第 24a 页)
  右王朝遣使于邦国 定王使单襄公聘于宋(单/襄)

  (公王卿士单朝也聘问也问/者王之所以抚万国存省之)遂假道于陈以聘于
  楚(假道自宋适 楚经
陈也是时天子微弱故以诸/侯相聘之礼假道也聘礼若过国至于境使次)
  (介假道束帛/将命于庙)候不在 (第 8a 页)
 (者乃公与陈蔡楚郑之君或其大夫矣曷为内则没/公外则人诸侯与其大夫讳是盟也庄公十年荆败)
 (蔡师始见于经其后入蔡伐郑皆以号举僖公元年/改而称 楚经
亦书人于是乎浸彊矣然终桓公世皆) (第 24a 页)
  之得与中国会盟自此始也庄公十年荆败蔡师
  始见于经其后入蔡伐郑皆以号书夷狄之也僖
  公元年改而称 楚经
亦书人于是乎浸强矣然终
  桓公世皆止书人而不得与中国盟会者以齐修
  霸业能制其强故也桓公既没中国 (第 11a 页)
     (次立札札逃/去乃立王僚)

襄公传三十一年冬十一月吴子使屈狐庸聘于晋通
路也(通吴/晋路)赵文子问焉曰延州来季子其果立乎(新注/杜云)
(延州来季子邑是以三字/为一邑矣详见疆理书)巢陨诸樊阍戕戴吴(馀/祭)天似
启之何如对曰不立是二王之命也非启季子也若天
所启其在今嗣君乎(夷昧/嗣君)甚德而度德不失民度不失
事民亲而事有序其天所启也有吴国者必此君之子
孙实终之季子守节者也虽有国不立
昭公经四年秋七月楚子蔡侯陈侯许男顿子胡子沈

子淮夷伐吴
传四年秋七月楚子(灵/王)以诸侯伐吴围朱方冬吴伐
五年冬楚子蔡侯陈侯许男顿子沈子徐人越人伐

传五年冬十月楚子伐吴吴人败诸鹊岸楚子至罗汭
吴子使其弟 (第 8b 页)
  伐宋先列诸国之伐盖后会之文左氏以单伯为
  周大夫非也成十六年十七年尹子单子三会伐
  郑不书会伐又定四年传云刘文公合诸侯侵

  经
书公会刘子则此书单伯会伐为鲁大夫明矣
 (附录/左传)郑厉公自栎侵郑及大陵(大陵杜注郑地今河/南临颍 (第 9b 页)
 诸侯与其大夫讳是盟也楚人之得与中国会盟自
 此始也庄公十年荆败蔡师始见于经其后入蔡伐
 郑皆以号举犹外之也僖公元年败而称 楚经
亦书
 人于是乎浸强矣然终桓公世皆止书人而不得与
 中国盟会者以齐修伯业能制其强故也桓公既没
 中国 (第 22a 页)
国也又六年而复盟于虢则楚再驾晋经先晋犹宋之
志也又八年而楚灵求诸侯于晋晋无以难而天下之
诸侯大放而从 楚经
列诸侯而不殊会之伤天下之胥
为楚也晋主夏盟不与诸侯同心焉以治楚而欲与
荆楚僣亢者同事治诸侯也是失统也 (第 70a 页)
 (音/现)于经其后入蔡伐郑皆以号举盖外之也僖公元

 年改而称 楚经
亦书人于是乎浸强矣然终桓公世
 皆止书人而不得与中国盟会者以齐修伯业能制
 其强故也桓公既没中国无霸 (第 33b 页)
 公外则人诸侯与其大夫讳是盟也楚人之得与中

 国会盟自此始也庄公十年荆败蔡师始见于经其
 后入蔡伐郑皆以号举夷狄之也僖公元年改而称
  楚经
亦书人于是乎寖强矣然终桓公世皆止书人
 而不得与中国盟会者以齐修伯业能制其强故也
 桓公既没中国无伯 (第 10a 页)
  之得与中国会盟自此始也庄公十年荆败蔡师
  始见于经其后入蔡伐郑皆以号举乃外之也僖
  公元年改而称 楚经
亦书人于是浸强矣然终桓
  公之世皆止书人而不得与中国盟会者以齐修 (第 8a 页)
单襄公聘于宋(单襄公王卿士单朝也聘问也问者王之)
(所以抚万国存肖之)遂假道于陈以聘于楚(假道自宋适 楚经
陈也是时天子微弱故)
(以诸侯相聘之礼假道也聘礼若过国至于境使次介假道束帛将命于庙)火朝觌矣道茀
(第 83b 页)
  其君交讼相为出入乎此皆左氏之自相拂者也
 谷梁曰自楚楚有奉焉尔复者复中国也归者归其
 所也郑之名失国也
  朴乡吕氏曰案是时 楚经
城濮之战胆丧气阻又
  安能奉卫侯而使之反国乎卫侯自楚归于卫著 (第 60b 页)
 哉诗曰恺悌君子遐不作人求善也夫作人斯有功
 绩矣是行也郑伯将会晋师门于许东门大获焉
  案栾书果侵 楚经
必书之今不书是无其事也又
  案左氏谓楚师还晋侵沈是指六年楚伐郑晋救
  郑之时是时左氏但言晋师还而 (第 27a 页)
 而次于乾溪吴人败其师于房钟获宫厩尹弃疾子

 荡归罪于薳泄而杀之叔弓如楚聘且吊败也
  刘氏曰非也若如傅言吴真败 楚经
何以不书乎
  杜氏曰归罪于薳泄不以败告故不书亦非也若
  楚不赴于鲁亦不吊败矣今鲁吊之是楚尝以败 (第 26a 页)
 (与其大夫讳是盟也楚人之得与中国会盟自此始/也庄公十年荆败蔡师始见于经其后入蔡伐郑皆)
 (以号举夷狄之也僖元年改而称 楚经
亦书人于是/乎侵强矣然终桓公世皆止书人而不得与中国盟)
 (会者以齐脩伯业能制其强故也桓公既没中国无 (第 20b 页)
 则执曹于何卑宋而城濮戊申之次且何以有宋公
 也经书卫侯之奔在城濮战后子玉奚为先事请复
 传称陈蔡从 楚经
亦不书即求之传既曰楚子入居
 于申使申叔去榖子玉去宋也子玉之使伯棼亦请
 战而已不言请围今左氏载得臣 (第 76a 页)
 (楚左传谓费无极取货于东国而令蔡人出朱而立/之东国者隐太子之子平侯之弟朱之叔父也东国)
 (既立不知何故卒于楚左氏无传何氏谓东国篡立/故不书葬谷梁二十一年冬蔡侯东出奔 楚经
文与)
 (二传异且云东者东国也似东出奔楚故卒于楚虽/于经文为顺然以东为东国亦未安左氏据国史作) (第 52b 页)
(后入蔡伐郑皆以号举夷狄之也僖公元年改而称 楚/经
亦书人于是乎浸彊矣然终桓公世皆止书人而不)
(得与中国盟会者以齐修伯业能制其彊故也桓公既/没中国无伯 (第 41b 页)
 (陈蔡楚郑之君或其大夫矣曷为内则没公外则人/诸侯与其大夫讳是盟也楚人之得与中国会盟自)
 (此始也庄公十年荆败蔡师始见于经其后入蔡伐/郑皆以号举夷狄之也僖公元年改而称 楚经
亦书) (第 11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