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樂類
詩類
書類
四書類
易類
孟子類
五經總義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職官類
史鈔類
正史類
傳記類
載記類
時令類
法制類
雜史類
類書類
醫家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術數類
農家類
雜家類
天文算法類
譜錄類
兵家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楚辭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中觀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正一部
太清部
太平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凶愚之
 辈复生心于侥倖矣遂从之
    蕙田案彪之论郊不宜赦诚为正当
礼志安帝元兴三年 刘裕
讨桓玄走之己卯告义功于
南郊是年帝蒙尘江陵未反其明年应郊朝议以为宜
依周礼宗伯摄三公行事尚书左丞王纳 …… (第 20a 页)
          右晋郊礼
宋书武帝本纪永初二年春正月辛酉祠南郊大赦天

少帝纪永初三年五月癸亥即皇帝位秋九月丁未有
司奏 武皇帝
配南郊武敬皇后配北郊明年正月己亥 (第 21b 页)
改元景平辛巳祀南郊
礼志永初三年九月司空羡之尚书令亮等奏曰臣闻
崇德明祀百王之令典宪章天人自昔之所同虽因革
殊时质文异世所以本情笃教其揆一也伏惟 高祖武
皇帝
允协灵祗有命自天宏日靖之勤立蒸民之极帝
迁明德光宅八表太和宣被元化遐通陛下以圣哲嗣
徽道孚万国祭礼久 (第 22a 页)
废思光鸿烈享帝严亲今实宜之 高祖武皇帝
宜配天郊至于地祗之配虽礼无明文先 (第 22a 页)
西阁祭酒梁王议孝经郑玄
注云上帝亦天别名如郑旨帝与天亦言不殊近代同
辰良亦有据魏泰和元年正月丁未郊祀 武皇帝
以配
天宗祀文皇帝于明堂以配上帝此则已行之前准骁 (第 9b 页)
 为郊祀遂行其礼识者非之
雍熙四年正月礼仪使苏易简言亲祀圜丘以宣祖配
此则符圣人大孝之道成严父配天之仪太祖皇帝光

启丕图恭临大宝以圣授圣传于无穷案唐永徽中以 高祖
太宗同配上帝欲望将来亲祀郊丘奉宣祖太祖
同配其常祀祈谷神州明堂以宣祖崇配圜丘北郊雩
祀以太祖崇配奏可 (第 13a 页)
 雩祭之说实孔子之心考仲舒之意孔子既殁仲舒
 已死世之论者孰当复问唯若孔子之徒仲舒之党
 为能说之
晋书 武帝
本纪咸宁二年夏五月庚午大雩
礼志武帝咸宁二年春分久旱四月丁巳诏曰诸旱处
广加祈请五月庚午始祈雨于社稷 (第 43a 页)
    蕙田案西汉武帝建明堂祀上帝甚正也后
    汉明帝兼祀五帝非孝经上帝之义矣武帝
    初以 高祖
配甚正也未几兼以景帝配平帝
    又以文帝配非孝经严父之义矣魏承汉制
    配以文帝而五帝仍之迨 (第 12b 页)
        右晋祭地
宋书礼志宋武帝永初二年亲祀南北郊
少帝本纪永初三年九月司空羡之尚书令亮等奏
祖武皇帝
宜配天郊至于地祗之配虽礼无明文先代
旧章每所因循魏晋故典足为前式谓武敬皇后宜配
北郊明年孟春有事于二 (第 10b 页)
亭毒而犹
执冲约未言封禅之事四海窃以恧焉臣闻惟皇配极
惟帝祀天故能上稽乾式照临黔首协和穹昊膺兹多
高祖武皇帝
明并日月光振八区拯己溺之晋济横
流之世拨乱宁民应天受命鸿徽洽于海表威棱震乎
沙外太祖文皇帝体圣履仁述 (第 7b 页)
 (孙某敢用柔毛刚鬣用荐岁/事于皇祖伯某尚飨当此节)
曾子问孔子曰吾闻诸老聃曰祫祭于祖则祝迎四庙
之主主出庙入庙必跸(注祝迎庙主祝接神者也跸止/行也 疏三年一祫当祫之年)

(则祝迎高曾祖祢四庙而于太祖庙祭之天子祫祭则/迎六庙之主四庙举诸侯言也主谓木主天子一尺二)
(寸诸侯一尺出庙者谓出已庙而往太祖庙入庙谓从/太祖庙而反还入已庙主出入之时必须跸止行人若)
(主入太祖庙中则不/跸以压于尊者也)
春秋文公二年大事于太庙 公羊传大事者何大祫
也大祫者何合祭也其合祭奈何毁庙之主陈于太祖
未毁庙之主皆升合食于太祖(注毁庙谓亲过 高祖
毁/其庙藏其主于太祖庙)
(中大祖周公之庙陈者就陈列大祖前太祖东/向昭南向穆北向其馀孙从王父自外来曰 (第 43b 页)
仍旧无革殷祠犹及四府君情理为允时 刘裕
作辅意
与大司马议同须后殷祠行事改制
宋书臧焘传晋孝武帝时太庙鸱尾灾焘谓著作郎徐
广曰昔孔子在齐闻鲁 …… (第 23b 页)
此尊卑等级之典上下殊异之文而云天子诸侯祭五
庙何哉又王祭嫡殇下及来孙而上祀之礼不过 高祖
推隆恩于下流替诚敬于尊属非圣人制礼之意也是
以泰始建庙从王氏议以礼父为士子为天子诸侯祭
以天子诸侯其 …… (第 24b 页)
   祭未正而昭穆祧迁之数未定也能不为当
    时议礼诸臣惜哉
          右晋庙制
宋书 武帝
本纪永初元年夏六月即皇帝位追尊皇考
为孝穆皇帝皇妣为穆皇后秋七月戊申迁神主于太
庙车驾亲奉
礼志武帝 (第 28a 页)
初受晋命为宋王建宗庙于彭城依魏晋故
事立一庙初祀 高祖
开封府君曾祖武原府君皇祖东 …… (第 28a 页)
文帝以上六世祖征西府君而
宣帝亦序于昭穆未升太祖故祭止六也江左中兴贺
循知礼至于寝庙之仪皆依魏晋旧事 宋武帝
初受晋
命为王依诸侯立亲庙四即位之后增祠五世祖相国
掾府君六世祖右北平府君止于六庙逮身没主升从
昭穆 (第 49a 页)
帝始封于晋故为太祖宋世先世官阀卑微虽追崇帝
刘裕
自为 (第 72a 页)
高祖
南齐高帝之父位至右将军生无封
爵不得为太祖梁武帝父顺之佐佑齐室封侯位至领
军丹阳尹虽不受封于梁亦为太 (第 72a 页)
 祚自天德敷金石道被管弦有命既集徽风永宣

 祠 高祖武皇帝
登歌 惟天有命眷求上哲赫矣圣
 武抚运桓拨功并敷土道均汝坟止戈曰武经纬称
 文鸟龙失纪云火代名受终改 …… (第 39a 页)
    蕙田案以上宋
南齐书礼志建元元年太祖亲祀太庙六室如仪拜伏
竟次至昭后室前仪注应倚立上以为疑欲使庙僚行
事又欲以诸王代祝令于昭后室前执爵以问彭城丞
刘瓛瓛对谓若都不至昭后坐前窃以为薄庙僚即是
代上执爵馈奠耳祝令位卑恐诸王无容代之旧庙仪

诸王得兼三公亲事谓此为便从之
通典丧废祭议齐高帝建元四年 武帝
在谅闇尚书令
王俭奏曰权典既行丧礼斯夺事兴汉代源由甚远殷
宗谅闇非有服之称周王即吉惟宴乐为讥春秋之义 …… (第 43a 页)
 皇祖景皇帝神室奏景德凯容舞辞 皇祖执德长
 发其祥显仁藏用怀道韬光宁斯閟寝合此萧芗永
 昭贻厥还符剪商
 皇考 高祖武皇帝
神室奏武德舞辞 烝哉圣祖抚
 运升离道周经纬功格元祇方轩迈扈比舜陵妫缉
 熙是咏钦明在斯云雷遘屯图南 (第 57a 页)
   祫禘以功臣配享
享日未明一刻太庙令布功臣神座于太庙之庭吏部
尚书赠司空郧国公殷开山光禄卿渝国公刘政会开

府仪同三司淮安靖王神通礼部尚书赠司空河间元
王孝恭
   右配享 高祖
庙庭太阶之东少南西向以北为
   上(下并/于此)
司空赠太尉梁国文昭公房玄龄 特进赠司空郑国
文贞 (第 36a 页)
    蕙田案二后并祔盖始于此刘健言祔二后

    自唐始盖误记也诸臣之议详载后妃庙中
宋书 武帝
纪永初元年六月即皇帝位追尊皇妣为穆
皇后
礼志 (第 38a 页)
宋武帝
初为宋王建宗庙于彭城初祠 (第 38a 页)
高祖
曾祖
皇祖皇考武敬臧后永初初追尊皇妣赵氏为穆皇后
三年孝懿萧皇后崩又祔庙
齐书礼志太祖即位立七庙广陵 …… (第 38a 页)
    盖成宗元配未即位而先薨者

英宗本纪至治二年十二月丙戌定谥太皇太后曰昭
献元圣遣太常院使多台以谥议告于太庙
至治三年三月戊申祔昭献元圣皇后于顺宗室
晋王即皇帝位追尊皇考晋王为皇帝庙号显宗皇妣
晋王妃为皇后
武宗宣慈惠圣皇后传泰定四年十一月崩升祔武宗

祭祀志泰定四年谥武宗皇后曰宣慈惠圣英宗皇后

曰庄静懿圣祔太庙
仁宗庄懿慈圣皇后傅至治二年崩升祔仁宗庙
祭祀志泰定元年奉安仁宗及慈圣皇后二神主
宁宗达哩伊德默色皇后传至正二十八年崩升祔宁
宗庙
顺帝本纪元统元年十月庚寅中书省臣请集议武宗
英宗明宗三朝皇后升祔武宗一室以珍格皇后配焉
明史礼志洪武元年上皇 高祖
妣曰元皇后皇曾祖妣 (第 49b 页)
 私亲今禘祫高庙陈叙昭穆而舂陵四世君臣并列

 以卑厕尊不合礼意昔 高祖
以自受命不由太上宣
 帝以孙后祖不敢私亲故为父立庙独群臣侍祠愚
 谓宜除今亲庙以则二帝旧典愿下有司博 (第 16a 页)
    矣
咸宁三年燕国迁庙主当之国博士孙繁议按礼凡告
以特牲又礼盛主以簟笥载以斋车每舍殿焉今王之
国迎庙主而行宜以𤼵日夙兴告庙迎主今无斋车当

以犊车二主同载共祠合于古宗祀国迁掌奉主祏当
侍从主车在王卤簿前设导从每顿止停主车于中门
外左设脯醢醴酒之奠而后即安之
    蕙田案此迁庙议不悖于古 宋刘裕
初受晋命为 (第 31b 页)
宋王
建宗庙于彭城从诸侯五庙
之礼
宋书礼志孝武帝孝建元年七月辛酉有司奏东平冲
王年稚无后惟殇服五月虽臣不 (第 31b 页)
    附于此
明史太祖本纪洪武三年十二月庚午遣使祭历代帝
王陵寝并加修葺
礼志洪武三年遣使访先代陵寝仍命各行省具图以

进凡七十有九礼官考其功德昭著者曰伏羲神农黄
帝少昊颛顼唐尧虞舜夏禹商汤中宗高宗周文王武
王成王康王汉高祖文帝景帝 武帝
宣帝光武明帝章
帝后魏文帝隋高祖唐高祖太宗宪宗宣宗周世宗宋
太祖太宗真宗仁宗孝宗理宗凡三十有六各制衮 (第 38b 页)
 实深过大梁者或伫想于夷门游九原者亦流连于
 随会拟之若人亦足以云可改构栋宇修饰丹青蘋
 蘩行潦以时致荐抒怀古之情存不刋之烈主者施
 行
宋书 武帝
本纪永初二年夏四月己卯朔诏曰淫祠惑
民费财前典所绝可并下在所除诸房庙其先贤及以
勋德立祠者不在此例 (第 9a 页)

 五礼通考卷一百二十九
           刑部尚书秦蕙田撰
  嘉礼二
   即位改元
宋书 武帝
本纪永初元年六月丁卯设坛南郊即皇帝
位柴燎告天策曰皇帝臣裕敢用玄牡昭告皇天后帝
晋帝以卜世告终历数有 (第 1a 页)
 耳

通典太元十九年又诏追崇郑太后尚书令王珣奏下
礼官详正案太常臣允等议以春秋之义母以子贵故
仲子成风咸称夫人经云考仲子之宫明不配食也且
汉文昭二太后并系子号宜远准春秋考宫之义近摹
二汉不配之典尊号既正宜改筑新庙显崇尊称则罔
极之情申别建寝庙则严祢之道著系子为称兼明贵
之所由一举而三义以允固哲王之高致可如允等议
追尊会稽太妃为简文皇太后也 宋武帝
受禅尊后母萧氏为皇太后帝事太后孝谨即
位时春秋已高每旦朝太后未尝失时刻少帝即位尊
为太皇太后
孝武即 (第 47a 页)
    四年必有一误
宋书礼志太康五年修作明堂辟廱灵台
文献通考成帝咸康三年国子祭酒袁瑰太常冯怀以

江左浸安请兴学校帝从之乃立太学徵生徒而士大
夫习尚老庄儒术终不振
宋书礼志孝武太元初于中堂立行太学于时无复国
子生置太学生六十人国子生权铨大臣子孙六十人
事讫罢
太元九年尚书谢石请兴复国学以训胄子颁下州郡
普修乡校烈宗纳其言其年选公卿二千石子弟为生增
造庙房屋百五十五间而品课无章君子耻与其列国

子祭酒殷茂言臣闻旧制国学生皆冠族华胄比列皇
储而中者混杂兰艾遂令人情耻之诏褒纳竟不施行
          右晋国学
宋书礼志 宋高祖
受命诏有司立学未就而崩太祖元
嘉二十年复立国子学二十七年废
通鉴帝雅好艺文使丹阳尹庐江何尚之立元学太 …… (第 14a 页)
 (胡氏寅曰史称 武帝
雅好儒术至是置五经博士开/馆宇招后进四馆所养士踰千人射策通明者除吏)
 (又修孔子庙以示尊师他日又幸 …… (第 16b 页)
 (人不从其令而从其意意乃身率令乃文具其后纲/维不立人纪胥废国破身陨为万世笑盖始于此人)
 (主心术所尚/可不慎哉)
陈书儒林传 高祖
创业日不暇给弗遑劝课世祖以降
稍置学官虽博延生徒成业盖寡
魏书儒林传太祖初定中原始建都邑立太学置五经 …… (第 16b 页)
    蕙田案四门小学始于此
世宗时复诏营国学树小学于四门大选儒生以为小

学博士员四十人虽黉宇未立而经术弥显时天下承
平学业大盛故燕齐赵魏之间横经著录不可胜数大
者千馀人小者犹数百
正光二年始置国子生三十六人
隋书百官志后齐国子等掌训教胄子祭酒一人领博
士五人助教十人学生七十二人太学博士十人助教
二十人太学生二百人四门学博士二十人助教二十
人学生三百人

北齐书儒林传齐氏太学博士徒有虚名唯国子一学
生徒数十人耳胄子以通经进仕者唯博陵崔子发广
平宋游卿而已
周书 武帝
纪天和元年七月诏诸胄子入学但束脩于
师不劳释奠释奠者学成之祭自今永以为式
          右南北 (第 18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