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徐几” 相关资源
古籍库
 词其不免于悔且吝必矣害之而悔则趋于吉且利
 也吝而不悔则遂凶圣人不得不以利言之而使知
 远害也故曰圣人之情见乎词
  徐几
曰易道变动开物成务以利言也而卦爻之辞
 有吉有凶其情之有所迁耳爱恶相攻如讼九四不
 克讼复即命以与初 (第 28b 页)
            元 黄泽 撰
说周易者自汉诸儒至虞翻是欲明象去圣已远象学
不易明遂流于烦琐或涉支离诞漫学者亦已厌之故
王辅嗣出而创为忘象之论尽弃诸儒之说其文高洁
足以动人自是以来学者宗其说与象相忘矣至伊川
先生又据易以明理理明而象数稍远其后说周易者

皆务明经多不专守师说晦庵之于程张蔡节斋之于
晦庵 徐几
刘弥劭之于节斋皆时有异同各出新意比
之汉魏诸儒各主一师党同伐异者大不侔矣
象学之废自周末至今千有七百 (第 1b 页)
  泄水又浚城外河
国朝康熙十二年知县石金和拆去浮屋重浚河道
 万全塘(自县北至瑞安飞云渡三十五里旧为土塘/岁久圮宋绍兴中里人 徐几
倡筑铺石其上)
  (功未就淳熙间左司议蔡必胜以石更造费二十/馀万缗因即鸣山保安院为修塘司出纳有籍元 (第 17a 页)
  丰至(鄞/人)       姚孚(鄞/人)
  姜涛(鄞/人)       褚棣(鄞/人)
  唐阅(山阴人都/官员外郎)     徐几(会稽/人)
  詹承家(会稽/人)     詹林宗(会稽/人)
  傅世修(馀姚/人)     叶汝士(馀姚 (第 10b 页)
  张 毅(南昌人)陈天瑞(武宁人知九江府)王 举(鄱阳人)杨 浚
(鄱阳人)史廷俊(馀干人)程 耸(乐平人密州司户)程 滂(乐平人福州通
判)
洪 楫(乐平人)胡可与(乐平人节判)汪天任(浮梁人知汀州)
李舜田(浮梁人提举茶盐)李 参(浮梁人知府)邵 昂(德兴人提刑)
余安行(德兴人朝议大夫)张 朴(德兴人秘书少监)张 迪(德兴人朝散大
夫)
洵 聚(德兴人韶州录事参军)董 振(德兴人成都推官)万如邱(德兴

人合浦主簿)
董 吁(德兴人)周 励(安仁人)乌文仲(安仁人主事)
程若藻(乐平人浚州通判)雷 杭(建昌人)刘 作(德安人)何 白
(永丰人赐第)张叔夜(永丰人开封少尹)施舜显(永丰人提举江西路) 徐 几
(上饶人)
周 说(贵溪人)余 永(贵溪人)朱 光(铅山人)周 琛
(永丰人)郑王宾(贵溪人水部即中)郑建古(贵 (第 48a 页)
   詹景韩先生琦

詹琦字景韩慕韩魏公为人故名琦宋末隐武夷山南
筑静可书堂与 徐几
日以圣学相励几称其孝弟忠信
金石君子也有沧浪集
  朝请刘静斋先生垕学派
 按晦翁没后门徒高弟次第凋 (第 15b 页)
 易说三卷(赵汝/谈)   东莱易说二卷(吕祖/谦)
 复斋易说六卷(赵彦/肃) 易说十卷(乔执/中)
 周易说九卷(李/赞)   易说一卷 (徐/几)
 易说一卷(杨/明)    易说一卷(游/酢)
 了翁易说一卷(陈/瓘)  易说十一卷(张/栻) (第 18b 页)
灰去)
外厚(齐书王敬则传见内地下/ 宋史律历志见外围下)
外固(傅亮演慎论营魄内澄百骸丨/丨 徐几
鸡子赋见内藏下) (第 59a 页)
   图籍之储
易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
民以察盖取诸夬

 朱熹曰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天下
 事有古未之为而后人为之固不可无者此类是也
  徐几
曰上古民淳事简事之小大惟结绳以识之亦
 足以为治至后世风俗媮薄欺诈日生而书契不容
 不作矣书文字也契 (第 1b 页)
 在下故又为馵足为作足阴在上故为的颡的白也
 而颡在上也诗所谓白颠传所谓的颅是也
坎为水其于马也为美脊为亟心为下首为薄蹄为曳
  徐几
曰三画之卦上画为马颡下画为马足其中画
 阳故为美脊为亟心上柔故又为下首下柔故又为
 薄蹄为曳
  臣 (第 2a 页)
  生民之休戚系之吉而旡咎其惟九二矣
(卦/名)彖传曰解利西南往得众也其来复吉乃得中也
有攸往夙吉往有功也

 程颐传曰解难之道在广大平易以宽易而往济解
 则得众心之归也
  徐几
曰乃得中指二盖天下祸乱已散来则反于安
 静之域不事烦扰此以静而吉也往有功亦指二谓
 当时或有未解之难 (第 5a 页)
五传》云:汤之归妹也,今亦无之,且书中引《周礼》《春秋》传其伪,不待攻而自破矣。
又按孙坦,疑是杜邺 徐几
赵汝,梅疑是邓彭祖,盖两人俱字子夏也。然绎其文义,总不类汉人文字,并不类唐人文字,谓为张弧所作,恐非
有死无二。徐曰:吾虽妾,岂敢二哉。遂携手悲号相励,不易其志。训育二子,勤织纴以供朝夕。李卒年六十三, 徐几
八十。子孙二十馀人,同居儒服者三人。家业日盛,礼教日兴,人皆谓李徐之报。有司表其门。
苗景新妻蔡氏
官归武夷,筑小隐堂于茶洞,与胡明仲相友善,为文酒之会。佳辰令节,每吹铁笛,或慷慨舞剑,意气浩如也。 徐几,
字子与,号进斋,邑人。尝与詹琦筑静可书堂于武夷,博极群书,尤精于《易》。自晦翁之后,理学之传,独臻其
在上也。诗所谓白颠,传所谓的颅,是也。

坎为水。其于马也,为美脊、为亟心、为下首、为薄蹄、为曳。 徐几
曰:三画之卦,上画为马颡,下画为马足坎,中画阳,故为美,脊为亟,心上柔,故又为下首下柔,故又为薄蹄为
 蔡渊论损卦云(号节斋)内本乾外本坤。(谓泰卦)乾上爻与坤上爻往来。〇张清子(号中溪)论益卦云下体本坤。上体本乾。(谓否卦)损乾下爻。以益坤下爻。〇此正论也。
 张清子论升卦云柔指六四也。柔本居三。进而为四。(谓自解来)故曰柔以时升。 (徐几
说亦然)〇于弇论困卦云(刚掩注)乾上九降居九二而之险。坤六二上为上六而掩刚。成困之义。〇今案于氏之说 …… (第 586L 页)
 洪容斋曰师六五云长子帅师。盖二四为震也。谦初六云涉大川。盖二四为坎也。〇吴草庐云互体则三为内卦之中。四为外卦之中。〇案胡炳文于震六二曰互艮有陵象。(二四互)于渐初六曰互坎有水象。(二四互)于涣六四曰互艮有丘象。(三五互)此所谓一脔足以知全鼎也。互体其可废乎。
朱子于大壮之六五曰卦体似兑。有羊象。
  徐几
论颐之彖曰卦体似离。有龟象。〇汪彦章曰损益二卦。通体似离。有龟象。(见损之六五)〇案兼体大体之说。尤 (第 587L 页)
作文王演易。使人平且倾也。朱氏之说则看作易之道。可使平且倾。纷纷之论。俱未免有失于系辞之本旨也。独有 徐几
之言曰危者使平。易者使倾。非有使之也。栽者培之。倾者覆之。亦自然之理也。此可谓能得圣人之旨意者也。( (第 138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