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編年類
小說家類
類書類
別集類
禪宗部類
  (陈时弊请减浮费戒宴私度宗嘉纳/累迁户部左曹郎以朝请大夫致仕)
 元
 苏友龙(宋濂苏友龙墓志字伯夔其先居眉州文定 公辙
之子迟知婺州因家金华遂为金华人) (第 5b 页)
  国家稽古建官各守其职而不得相侵常制也常制之
外复审世势权宜则许兼职以便行事若今之兵备得
兼分巡是已兵非边境要害不设备近以腹内弗靖亦
设焉时使然也西江一省分五道其隶岭北者惟南赣
二府接壤闽广郴桂多荒山长谷穷民啸聚为盗时或
有之某司每岁巡历紏察奸弊断理刑狱而未有兵权
仓卒遇患难于调度成化丁未廷议设专官禁禦而督

以都宪大臣上俞其请四境赖以无虞而分巡则仍岁
廑宪使弘治壬子始以兵备兼分巡事归一而势易行
上下相安盖无遗法顾兵宪交代不常而公署未有题
名诚为缺典嘉靖己亥春文峰俞公以宪副莅赣乃请
于前中丞玉泉王公今中丞讱庵吴公搜集前任名氏
自李 公辙
始至公凡二十人列名树碑于厅事之左使
前有传而后可续公之用心厚矣哉君子负经济之才
而见用于世必廉慎公勤 (第 16a 页)
得丧回屈不能为九成故枢密直学士鉴曾孙希仲新
津人 公辙
山阴人也时举人陈之茂等十一人二人以
犯讳降等九人以文理纰缪与诸州助教锁厅人右从
事郎范寅宾枢密院计议 (第 16a 页)
 士挺挺持正为徽宗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惜

 之
石公辙字道叟新昌人绍圣二年特奏状元任南剑州
 教授转吴江令初学宫在县治西南厄于兵 公辙

 东门外开江营旧基改建又置田给士养即今学也
 后通判平江府升大宗正
向子韶字和卿开封人元符三年进 (第 22a 页)

(骙/)相望二十馀年之间皆以大策冠多士王公(俊/)
(延庆/)莫公(叔光/)皆以进士中宏博 石公(公辄/)
以奏恩
擢魁名而三岁大比赐第于太常者率十馀人其连取
世科伯仲联第者又间见层出人物之茂实为衣冠盛
事其 (第 24b 页)
(骙/)相望二十馀年之间皆以大策冠多士王公(俊/)
(延庆/)莫公(叔光/)皆以进士中宏博石公 (公辄/
)以奏恩
擢魁名而三岁大比赐第于太常者率十馀人其连取
世科伯仲联第者又间见层出人物之茂实为衣冠盛
(第 24b 页)
访之拱揖甚谨然不肯多语或默作意欲扣其所得才
入门即引入卧内烧香具道其遇师本末若先知者亦
异矣夫 石道叟公辙
乡里名士有朱夷行希言殁于东都朱兄
通直昌言字达可闻赴告质产迎其丧不足则贷于闾
里未办方忧不知所为而 (第 19b 页)
道叟
已送柩在门矣于是 (第 19b 页)

为太学诸生夷行病疫远客无亲党在 (第 19b 页)
道叟
独谒
医为治疗既不起则空其囊为具棺敛买舟载之归初 …… (第 19b 页)

道叟
未四十得眼疾至是舟行遇大热疾遂剧几丧明
夜梦夷行如平生曰目疾奈何有尔朱先生药其效如
神觉而异之明日至 …… (第 20a 页)
口岸滨有二人者自相语曰尔
朱何义也公忆昨梦即叩之其人曰前小巷中有卖尔
朱先生眼药者不知所谓聊复论之耳 道叟
因相与访
求之不百步已至其处款门求药出百许贴皆细如芥
子问其直曰贴须三钱尔因尽买之服未数日瞳人如
著 …… (第 20a 页)
自校书灯下作牛毛小楷如年少书生岂冥报欤 道叟
绍兴初以特奏名第一人赐同进士出身仕至大宗正
司主管宗室财用云
王性之读书真能五行俱下往往它人才三四行 (第 20b 页)
妻刘氏范/昱妾张氏朱桓妻曹氏杨承忠妾鲁氏钱嘉瑞妻)
(周氏顾君祥妻庄氏邵言玮妻李氏谢士杰继妻/徐氏周 公辙
妻张氏周麟玉继妻顾氏吴圣宣妻) (第 41a 页)
 之天下与道王之德意无异宜刻石不疑元祐七年
 正月丁酉谨序此李公格非笔也诸公诗皆七言以
 章庠行王堂为韵赋诗诸公为吕公大防苏公颂韩
 公忠彦苏 公辙
冯公京王公岩叟范公百禄梁公焘
 刘公奉世顾公临李公之纯孙公升马公默范公纯
 礼王公钦臣孔公武仲陈公轩 (第 14b 页)
人称之曰栗斋而不敢字其先居眉州眉山县文定
之长子宋吏部侍郎徽猷阁待制赠少傅迟来知婺
州因家金华殁葬兰溪之紫岩乡遂为金华人少傅生
龙图阁直学士广 (第 20b 页)
  故熊府君墓志铭

熊以王父字为氏盖本于楚鬻熊之后至曾孙绎成王封于
丹阳丹阳今之江陵枝江也其后徙于南昌若太常卿远临
江尉曜户部郎中执易皆南昌人执易为右补阙与阳城同
上疏极论裴延龄之奸君子多之其裔孙某复徙居于临川
某生绎好施与贫病无告者赖焉性嗜浮屠氏说尝捐田七
千三百亩卑其徒其徒以居士号之三传至宋迪功郎公琦
迪功生待问亦迪功郎待问生乡贡进士绍祖进士实生府
君讳本字万卿一字万初幼颖悟经史一览辄成诵父子自
为师友时家巳窭无藏书可观每假于荐绅家悬灯夜读至
夜分弗自休年十五入乡校习科目之文私试数占前列十
八即下帷讲授郡之俊乂多从之一时名士如澹轩孙 公辙
天佣熊公朋来麟洲龙公仁夫文安揭公傒斯皆交相推誉
或折辈行为忘年交翰林学士承旨张公翥方为郡学录尤
与府 (第 16a 页)
之善行如此类者甚夥姑取其
著者书之馀不尽载公讳友龙伯夔字也人称之曰栗斋而
不敢字其先居眉州眉山县文定 公辙
之长子宋吏部侍郎
徽猷阁待制赠少傅迟来知婺州因家金华殁葬兰溪之紫
岩乡遂为金华人少傅生龙图阁直学士广 (第 4b 页)
既不可得毕竟在甚么处师竖拂云是个甚么
僧以身打圆相师便打乃云老大心安真戒本戒外
何须立戒哉想是不蹈高 公辙
赤身担荷则将来复
竖拂云如斯领略也是泥里洗土块。

方闰彻明拾劫戮万人骨请上堂本来面非妍丑虚
空可坏 (第 0863c 页)
氏之馆。越六十有九年,为乾道壬辰郡守晁子健立祠塑像。访士大夫家画本,或朝服野服,凡十模置壁间,复列少 公辙,
与黄鲁直庭坚,张文潜耒晁,无咎补之,秦少游观,陈无己师道六君子于两序释奠,皆分祀又镵与,无咎往来帖,
矣乃者。壬申秋,公奉命抚楚。席不暇暖,常周回江汉之墟,问民所疾苦。至于堤上,居民、童叟以千数稽首。环 公辙
曰:吾侪小民,何遽不为鱼鳖。本公赐也。不意,今者幸得复见公。且喜且泣。而分守王公,分巡余公。感民情,
曰。适梦冯京入朝。甚慰人意。乃赐京诏。有渴想仪刑不忘梦寐之语。及入见首以所梦告焉。〉梦朱夷行〈会稽志 石道叟公辄
乡里名士。有朱夷行希言殁于东都。朱之兄通直。昌言字达可。闻讣告。质产迎其丧。不足则贷祀闾里。未辨方忧不知所为。而 道叟
已送柩在门矣。先是 道叟
为太学诸生。夷行病疫。远客无亲党在都。 道叟
独谒医为治疗。既不起。则空其囊。为具棺敛。买舟载之归。初 道叟
未四十得眼疾。至是舟行遇大热。疾遂剧。几丧明。夜梦夷行如平生。目疾奈何。有尔朱先生药。其效如神。觉而 ……人者自相语曰。尔朱何义也。公忆昨梦。即叩之。其人曰。前小巷中有卖尔朱先生眼药者。不知所谓聊复论之耳。 道叟
乃相与访求之。不百步已至其处。款门求药。出百许贴。皆细如芥子。问其直曰。贴须三钱尔。固尽买之。服未一 ……视人如著水舟行至东。则视瞻已清明复初矣。其后年八十。手自校书灯下。作牛尾小字。如年少书生。岂冥报欤。 道叟
绍兴初。以特奏名第一人。赐同进士出身。仕至大宗正司主管宗室财用云。〉梦何仆射〈太平广记何致雍者。贾人
死。诸侄惟知可与诗。文翰相传自先世。门阑要大及清时。莫教悠忽荣亲晚。白首吾兄亦已衰。
雷渊南公冠其子 公辙。
遂卜日行迎相之礼。盖 (第 175H 页)
公辙
以公六十三岁之年而生。而公以七十五岁之年而见其成。世未多有也。汉炅縻于官。不得与二席之末。谨搆芜辞。 (第 175H 页)
是清议得始行矣。丙寅权 公辙
入相。隆庆丁卯六月明宗升遐。 宣祖入承大统。闵公箕又入相。而己卯乙巳诸贤并次第昭雪。衮亦追夺。戊辰授 (第 430H 页)
文学。选入弘文馆为校理。横经启沃。有古讲官风。辛丑。升应教。与副提学李公彦迪。直提学李公浚庆。校理权 公辙,
李公滉等。上一纲九目疏。 上亟称善。旋拜掌令执义。寻移典翰。升直提学。而常带槐院春秋之衔。盖写咨文修 …… (第 123L 页)
。语及 君父播越。必西望痛哭。尝启足示子弟曰。足底黑子。汝等宜知之。盖有志于原隰之裒也。及贼薄城下。 公辄
去所乘马。使人论家眷曰。即不幸。宜各自决。无污贼手。不则无以见我于地下。遂誓于众曰。各守尔部。毋枉费 (第 129H 页)
奏乐而节之。向晚肆筵春台。醇酤既醑。画帿既张。金带绿袍交映于花屿柳榭之间。在 筵者总二十有八人。而臣 公辙
唱第第二日。以宾师文清之子。簪花而与焉。 上顾而乐之。制五言近体以识喜。 诏诸臣联之。 御诗若曰。一 (第 195L 页)
  

答朴山如(南寿) 公辙
顿首复书于山如足下。惠书读之屡遍。其辞简而其旨古。非今人语也。然何其誉人之过当也。仆空疏无庸之人。人 …… (第 169H 页)
如仆者。亦皆爱好之不已。愧汗愧汗。不宣。
与元生浩书 公辙
白。先辈自成都过闻仆名。具仆马行千里抵京师。以其所为文为贽介而请于门曰。某固愿闻名于将命者。升自西阶 …… (第 169L 页)
)书 公辙
顿首景好足下。日前蒙辱赐枉。以字筌编修。有所酬酢。窃见足下之意欣然有相助而成者。甚幸甚幸。字学于儒者 …… (第 170H 页)
矣。孔子曰。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吾已矣夫。盖叹之也。愿足下留意焉。不宣。
与成校理(大中)论文章书 公辙
顿首秘阁校理足下。日者教示文藁。曰愿有以求益。顾愚昧何以有复也。文章与世道相经纬。未易论也。古之圣人 …… (第 171H 页)
道之罪人也。有能为文章而从事乎诗书易。则庶乎至矣。足下尝喜与仆谈文章。玆有云云。不宣。
拟上宰相书 公辙
再拜上书于宰相閤下。天之与圣人至矣。既畀之以非常之治。则必降之以非常之灾。使应其变而其能益著。观于尧 …… (第 171L 页)
下念天降灾之如此。悯 圣明独劳于上。而自任以舜伯禹伊尹仲虺之事。以应其变。以著其能。则国家幸甚。此非 公辙
之论也。达于时务而明于利害者皆言之。敢以闻。惟閤下陈白而施行焉。不备。
与李元履(显绥)(第 174H 页)
公辙
顿首。仆与足下游久矣。有善则喜。有过则忧。虽事之甚小。而其或不至于学者。亦皆告之。然则仆之所以期待足 …… (第 174H 页)
下才高而学博。超然独出于人。而至于字学。犹有待人之言而勉者。敢以告。不宣。
与金国器(载琏)论文书 公辙
顿首复国器足下。日前因勜劜生。寄示西游集若干篇。曰某之诗。将祖杜甫而伯仲陈陆。自成一家之言。某于诗不 …… (第 174L 页)
易竟谈。聊以气与法为说。见仆所素蓄者大要如此。可与知者道。难为俗人言也。不宣。
与沈稚教(象奎) 公辙
顿首稚教进士足下。日昨辱示文藁。又蒙赐书一通。托意勤挚。自稚教累然居倚庐。而仆又仕宦倥偬。不能数与过 …… (第 176L 页)
之文。又喜议论十同一二。故聊发平日所蕴如此。稚教见之何如也。想以为然也。不宣。
与姜生师伯论医药书 公辙
顿首。昨送人马虚还。可想足下遐弃仆也。足下儒者。不欲以医自名。其志所存。仆知之矣。然世之耻医。医者之 …… (第 177L 页)
不能医其人而使医国乎。如仆固不得与云。而欲使足下之术。将以及于天下国家也。毋罪毋罪。
答李生锡梓书 公辙
顿首。仆自琅琊来。困于秋暑。又行装急遽。未获更奉叙别。然讽咏赆章。不但宽送赠之怀。在道路十日。每遇山 …… (第 178H 页)
共此怀绪。望以仆书相示。适困卯酒。驰笔草此。不宣。
上吴大学士(载纯)乞先大夫碣铭书 公辙
再拜大学士吴公閤下。尝闻君子之传于世者。必曰德业文章。然德业文章之传。又待乎言语。而其人足以信于天下 …… (第 179H 页)
童牧叟。皆可以辨别字画。而拓刻装本。昭布耳目。又其作者必出于故旧门人。故其传之也视史氏。尤切而能信。 公辙
先人德行可以并日星。文章足以贯金石。至今士皆宗之。閤下之所知也。事 英宗三十年。历官至刑曹判书大学士 …… (第 179H 页)
慕春秋之正统。其功不可诬也。然而天下之乱已极。世人之嫌疑既甚。则若此者。岂保其必传于史而无疑也。此又 公辙
之所大惧也。閤下以文章道德。正色立朝。孝谨忠亮。简在 上心。而清名雅望。诵于士大夫之口。所谓有其德而 …… (第 179L 页)
文穆公。为文章交游。閤下乃文穆之子而文简之婿也。知先人本末。莫如閤下。而先人亟称閤下之文。简而有法。 公辙
之必欲望閤下而以传先人者。宜其状德之详。非他人所可及也。抑又闻之。碑碣之作。如画像然。毛发差爽。便非 …… (第 179L 页)
尝称为国中第一。足下盍往观之。为探近日起居。报此。
冬至以后。书信颇阻。伏惟孝履履玆支胜。瞻劳倍切。 公辙
心衰矣。而忧患浩乎无涯。力疲矣。而机务纷然来集。鉴湖形胜。近在数十步。而即经月不出。手不执书卷。身不 …… (第 180L 页)
俯问。玆以云云。秋潦。起居万重。不宣。
上金参判(用谦)
伏惟秋清。台候动止神相百福。有金君声始者。 公辙
所交也。尝受学于寒泉门下。造诣浅深。虽未知其何如。而年及衰而锐于为善。多识前辈故事。家居西京。萧然不 …… (第 182L 页)
省作郡县。久未奉雅仪。甚矣。吏事之羁縻人也。乃于二十日。获蒙赐书一通。备审春暄。政履万重。曷胜欣慰。 公辙
奉老粗遣。而久苦唾血。言南方水土好好者。始觉妄耳。吏人持公移。欲行转粟。此两邑之利也。 …… (第 183H 页)
国器(载琏○二)
当世以表策取士。谓之举业。士皆用以资仕宦功名。相率而入其臼。而或者卑其文而不悦也。 公辙
则以为不然矣。孔子曰。后生可畏。又安知后之视今。不如今之视古耶。自此千百年。有不以今之表策为贾董卢骆 …… (第 184H 页)
真也。今之所谓可传者。大抵皆假古董赝法帖也。自古圣贤之文。理似陈腐而意则常新。士不可不知也。来书有与 公辙
之意不合者。玆告。
曩与足下居泮宫三冬。讲读诗传。至今资益甚多。顾宁人言邶鄘卫本三监之地。统于卫总名 …… (第 184L 页)
言易为功耶。 公辙
将不复言讨复事矣。不惟惶恐不敢言。道理正以不言为当也。
朝接邸报。知有 新命。竦踊之极。几于喜而不寐 …… (第 190L 页)
文简公以此语勉之。仍以为劝得人主。保惜精神。爱养民力。自有朱夫子答留赵两丞相书。使其暇日试取而读之。 公辙
敢又为閤下诵之耳。不备。
上李相国(秉模○二)
比日。匀体候万重。 (第 190L 页)
公辙
严命所迫。黾勉冒出。而簿书期会。实非平日之所学。早晚固当颠沛而退矣。华城榷蔘事。某台实主张。节目已成 …… (第 190L 页)
伏荷不已。过蒙教奖。谓以一言感回 天听。愧汗愧汗。壮勇营存罢当否。自有大臣所奏。自 上足可博询以处。 公辙
不敢别有所见。然在 先朝。每举设置本意。微示诸臣。又尝以为此譬如一王之制。非世世永久行之之法也。 (第 191H 页)
公辙
与右閤屡承此 教。大抵今日此论。专出于阐明旨意。继述志事。而民国事势。万不获已而然。 (第 191H 页)
公辙
所奏末端一语。专以此用力。而仍劝 上以明察固守。则其旨深矣。方今 圣上在冲年。而庙堂办此大兴革大变通 (第 191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