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書類
易類
地理類
紀事本末類
編年類
別史類
詔令奏議類
史評類
時令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總集類
詩文評類
別集類
禪宗部類
密教部類
華嚴部類
正一部
清代道教文獻
之方田法东与西并而折半南与北并而折半则不
方者皆方矣若谓古之井无不方者则方田一数又
安用哉
自恒山至于南河千里而近自南河至于 江千里 而近
自江至于衡山 (第 30a 页)
千里 而遥自东河至于东海 (第 30a 页)
千里 而遥
自东河至于西河 (第 30a 页)
千里 而近自西河至于流沙 (第 30a 页)
千里 而
遥西不尽流沙南不尽衡山东不尽东海北不尽恒山
凡四海之内断长补短方三千里为田八十万亿一万
亿亩 …… (第 30a 页)
州域江至衡山荆州域东河至东海徐州域东河至
西河亦冀州域西河至流沙雍州域方三千里为田
八十万亿一万亿亩此九州之大计 皇氏侃曰 千
里 而近者谓以 (第 30b 页)
千里 言之其地稍近不满 (第 30b 页)
千里 (第 30b 页)
千里
而遥者谓以 (第 30b 页)
千里 言之其地稍远不啻 (第 30b 页)
千里 也 孔
氏颖达曰此论四海之内地远近里数也为田八十
万亿一万亿亩者以一州方千里九州方三千里三 (第 30b 页)
方者皆方矣若谓古之井无不方者则方田一数又
安用哉
自恒山至于南河千里而近自南河至于 江千里 而近
自江至于衡山 (第 30a 页)
千里 而遥自东河至于东海 (第 30a 页)
千里 而遥
自东河至于西河 (第 30a 页)
千里 而近自西河至于流沙 (第 30a 页)
千里 而
遥西不尽流沙南不尽衡山东不尽东海北不尽恒山
凡四海之内断长补短方三千里为田八十万亿一万
亿亩 …… (第 30a 页)
州域江至衡山荆州域东河至东海徐州域东河至
西河亦冀州域西河至流沙雍州域方三千里为田
八十万亿一万亿亩此九州之大计 皇氏侃曰 千
里 而近者谓以 (第 30b 页)
千里 言之其地稍近不满 (第 30b 页)
千里 (第 30b 页)
千里
而遥者谓以 (第 30b 页)
千里 言之其地稍远不啻 (第 30b 页)
千里 也 孔
氏颖达曰此论四海之内地远近里数也为田八十
万亿一万亿亩者以一州方千里九州方三千里三 (第 30b 页)
至北狄)齐曰营州(自岱东至海/此盖殷制)
(尔/雅) 自恒山至于南河千里而近(冀州/域)自南河至于 江
千里 而近(豫州/域)自江至于衡 (第 2b 页)
千里 而遥(荆州/域)自东河 …… (第 2b 页)
至于东海 千里 而遥(雍州/域)自东河至于西河 (第 3a 页)
千里 而近
(亦冀/州域)自西河至于流沙 (第 3a 页)
千里 而遥(雍州/域)西不尽流沙南
不尽衡山东不尽东海北不尽恒山凡四海之内断长
补短方三千里(王/制) 职 …… (第 3a 页)
崖曰坟下平曰衍高平曰原下湿曰隰名物者十等)
(之名与所/生之物)而辨其邦国都鄙之数制其畿疆而沟封之 (千里 曰畿疆犹界也春秋传曰吾子疆/理天下沟穿地为阻固也封起土界也)以土会之法辨
五地之物生一曰山林其动物宜 (第 5b 页)
(尔/雅) 自恒山至于南河千里而近(冀州/域)自南河至于 江
千里 而近(豫州/域)自江至于衡 (第 2b 页)
千里 而遥(荆州/域)自东河 …… (第 2b 页)
至于东海 千里 而遥(雍州/域)自东河至于西河 (第 3a 页)
千里 而近
(亦冀/州域)自西河至于流沙 (第 3a 页)
千里 而遥(雍州/域)西不尽流沙南
不尽衡山东不尽东海北不尽恒山凡四海之内断长
补短方三千里(王/制) 职 …… (第 3a 页)
崖曰坟下平曰衍高平曰原下湿曰隰名物者十等)
(之名与所/生之物)而辨其邦国都鄙之数制其畿疆而沟封之 (千里 曰畿疆犹界也春秋传曰吾子疆/理天下沟穿地为阻固也封起土界也)以土会之法辨
五地之物生一曰山林其动物宜 (第 5b 页)
一夫有二十五亩之地便可授一馀夫此方田所以为
九数之首也今积步法即古方田法
自恒山至于南河千里而近自南河至于 江千里 而近
自江至于衡山 (第 11b 页)
千里 而遥自东河至于东海 (第 11b 页)
千里 而遥
自东河至于西 (第 11b 页)
千里 而近自西河至于流 (第 11b 页)
千里 而
遥西不尽流沙南不尽衡山东不尽东海北不尽恒山 (第 11b 页)
凡四海之内断长补短方三千里为田八十万亿一万
亿亩
此记四海之内地远近里数也一万亿亩之上衍万
亿二字自恒山至于南河 千里 而近为冀州域自南
河至于 (第 12a 页)
江千里 而近为豫州域自江至于衡山 (第 12a 页)
千里
而遥为荆州域自东河至于东海 (第 12a 页)
千里 而遥为徐州
域自东河至于西 (第 12a 页)
千里 而近亦为冀州域自西河
至于流 (第 12a 页)
千里 而遥为雍州域统而论之西不尽于 (第 12a 页)
九数之首也今积步法即古方田法
自恒山至于南河千里而近自南河至于 江千里 而近
自江至于衡山 (第 11b 页)
千里 而遥自东河至于东海 (第 11b 页)
千里 而遥
自东河至于西 (第 11b 页)
千里 而近自西河至于流 (第 11b 页)
千里 而
遥西不尽流沙南不尽衡山东不尽东海北不尽恒山 (第 11b 页)
凡四海之内断长补短方三千里为田八十万亿一万
亿亩
此记四海之内地远近里数也一万亿亩之上衍万
亿二字自恒山至于南河 千里 而近为冀州域自南
河至于 (第 12a 页)
江千里 而近为豫州域自江至于衡山 (第 12a 页)
千里
而遥为荆州域自东河至于东海 (第 12a 页)
千里 而遥为徐州
域自东河至于西 (第 12a 页)
千里 而近亦为冀州域自西河
至于流 (第 12a 页)
千里 而遥为雍州域统而论之西不尽于 (第 12a 页)
句内抽出言之
古者以九州之内地制为五服甸侯绥方三千里
为中国要荒方二千里为四夷五服之外所有馀
地亦属九州九州之外夷狄戎蛮是为四海自汉
以来说经者不明此义唯金吉甫得之左传定四
年祝佗言成王封伯禽于少皞之虚封康叔于殷
虚皆疆以周索(索法也)封唐叔于夏虚疆以戎索夏
虚者太原也尧时为侯服周宅镐京则太原当为
要服其地近戎故疆以戎索盖亦不井其田使与
中国之赋法同也
礼记王制自恒山至于南河千里而近郑注云冀
州域自南河至于 江千里 而近豫州域自江至于 (第 32b 页)
千里 而遥荆州域自东河至于 (第 32b 页)
千里 而 …… (第 32b 页)
遥徐州域自东河至于西河 千里 而近亦冀州域
自西河至于流沙 (第 33a 页)
千里 而遥雍州域(渭)按此经意
不在各州之界康成说似是而非篇首云凡四海
之内九州州方千里此复纵横言 (第 33a 页)
古者以九州之内地制为五服甸侯绥方三千里
为中国要荒方二千里为四夷五服之外所有馀
地亦属九州九州之外夷狄戎蛮是为四海自汉
以来说经者不明此义唯金吉甫得之左传定四
年祝佗言成王封伯禽于少皞之虚封康叔于殷
虚皆疆以周索(索法也)封唐叔于夏虚疆以戎索夏
虚者太原也尧时为侯服周宅镐京则太原当为
要服其地近戎故疆以戎索盖亦不井其田使与
中国之赋法同也
礼记王制自恒山至于南河千里而近郑注云冀
州域自南河至于 江千里 而近豫州域自江至于 (第 32b 页)
千里 而遥荆州域自东河至于 (第 32b 页)
千里 而 …… (第 32b 页)
遥徐州域自东河至于西河 千里 而近亦冀州域
自西河至于流沙 (第 33a 页)
千里 而遥雍州域(渭)按此经意
不在各州之界康成说似是而非篇首云凡四海
之内九州州方千里此复纵横言 (第 33a 页)
千五百里二面相距三千里此九州之内也绥服之
外每面一千里乃要荒之服此九州之外者今以禹
贡考之甸服在王畿之内王畿南距河自河至 江千
里 则侯服绥服之数已尽今扬州之界南抵海则自
江而南若今闽广数十州之地犹在扬州之界以此
推之则要荒又在 (第 12b 页)
九州之内矣然东河至东海 千里
西河至流 (第 12b 页)
千里 要荒本不在九州之内则扬州所
谓南距海诚可疑矣后世必有能辨之者请阙以俟
之耳 …… (第 12b 页)
渭自积石东北流至中国则折而南至华阴则折而
东至大伾则折而北冀州界居于三河之间故王制
曰自常山至于南河 千里 而近自东河至于东海 (第 36a 页)
千
里 而遥自东河至于西河 (第 36a 页)
千里 而近曰东曰西曰南
皆自冀州而言之济河惟兖州则东河也盖在冀之
东故谓之东河荆河惟豫州则南河也盖在冀 …… (第 36a 页)
贡者惟此而已球琳美玉琅玕石之似珠者也浮于
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汭者积石山在汉金城
县西南从西来至积石而北流 千里 而东 (第 42b 页)
千里 而南
乃至于龙门西河盖此州将欲至于帝都自积石至
于西河皆浮舟以达也九州之末载通帝都之道皆 (第 42b 页)
外每面一千里乃要荒之服此九州之外者今以禹
贡考之甸服在王畿之内王畿南距河自河至 江千
里 则侯服绥服之数已尽今扬州之界南抵海则自
江而南若今闽广数十州之地犹在扬州之界以此
推之则要荒又在 (第 12b 页)
九州之内矣然东河至东海 千里
西河至流 (第 12b 页)
千里 要荒本不在九州之内则扬州所
谓南距海诚可疑矣后世必有能辨之者请阙以俟
之耳 …… (第 12b 页)
渭自积石东北流至中国则折而南至华阴则折而
东至大伾则折而北冀州界居于三河之间故王制
曰自常山至于南河 千里 而近自东河至于东海 (第 36a 页)
千
里 而遥自东河至于西河 (第 36a 页)
千里 而近曰东曰西曰南
皆自冀州而言之济河惟兖州则东河也盖在冀之
东故谓之东河荆河惟豫州则南河也盖在冀 …… (第 36a 页)
贡者惟此而已球琳美玉琅玕石之似珠者也浮于
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汭者积石山在汉金城
县西南从西来至积石而北流 千里 而东 (第 42b 页)
千里 而南
乃至于龙门西河盖此州将欲至于帝都自积石至
于西河皆浮舟以达也九州之末载通帝都之道皆 (第 42b 页)
陟禹之迹则亦以禹迹为极特禹时四方有不尽之
地听四夷居之不劳中国以事外故五服止于五千
耳 王制自恒山至于南河千里而近自南河至于
江千里 而近自江至于衡山 (第 28a 页)
千里 而遥自东河至于
东海 (第 28a 页)
千里 而遥自东河至于西 (第 28a 页)
千里 而近自西河
至于流 (第 28a 页)
千里 而遥西不尽流沙南不尽衡山东不 …… (第 28a 页)
流萦带中国也自秦而上西北袤而东南蹙自秦而
下东南展而西北缩 易氏曰禹之五服计其一面
之数周之九服计其两面之数禹之甸服 千里 而止
言五百里是计其一面也周之王畿与禹甸服同不
言五百里而兼 (第 28b 页)
千里 是计其两面之相距也禹五 …… (第 28b 页)
服总二千五百里两面相距凡五千里周九服每面
各二百五十里通为二千二百五十里两面相距则
四千五百里并王畿 千里 则通为五千五百里其增
于禹者五百里之蕃服耳然周之蕃服虽不列于禹
贡九州之外而禹贡九州之外咸建五长 …… (第 29a 页)
言五服盖九服五服一也自镇畿而内二畿而当一
服与弼成五服至于五千无少牴牾者惟商制不可
考然颂曰邦畿 千里 惟民所止肇域彼四海自邦畿
至四海知其与禹贡周礼合也又曰自彼氐羌莫敢
不来享莫敢不来王中举来享外举 …… (第 29b 页)
制南北万五千里者举朔方日南而言禹贡所届正
南止于衡山之阳而日南又在衡山之南八千馀里
非禹迹所及也至平阳之北不盈 千里 已为戎狄之
地是五服之制惟东西南三方为然北方仅满二服
而已尚何鸟道之云乎九州四正虽近四隅实遥五 (第 31a 页)
地听四夷居之不劳中国以事外故五服止于五千
耳 王制自恒山至于南河千里而近自南河至于
江千里 而近自江至于衡山 (第 28a 页)
千里 而遥自东河至于
东海 (第 28a 页)
千里 而遥自东河至于西 (第 28a 页)
千里 而近自西河
至于流 (第 28a 页)
千里 而遥西不尽流沙南不尽衡山东不 …… (第 28a 页)
流萦带中国也自秦而上西北袤而东南蹙自秦而
下东南展而西北缩 易氏曰禹之五服计其一面
之数周之九服计其两面之数禹之甸服 千里 而止
言五百里是计其一面也周之王畿与禹甸服同不
言五百里而兼 (第 28b 页)
千里 是计其两面之相距也禹五 …… (第 28b 页)
服总二千五百里两面相距凡五千里周九服每面
各二百五十里通为二千二百五十里两面相距则
四千五百里并王畿 千里 则通为五千五百里其增
于禹者五百里之蕃服耳然周之蕃服虽不列于禹
贡九州之外而禹贡九州之外咸建五长 …… (第 29a 页)
言五服盖九服五服一也自镇畿而内二畿而当一
服与弼成五服至于五千无少牴牾者惟商制不可
考然颂曰邦畿 千里 惟民所止肇域彼四海自邦畿
至四海知其与禹贡周礼合也又曰自彼氐羌莫敢
不来享莫敢不来王中举来享外举 …… (第 29b 页)
制南北万五千里者举朔方日南而言禹贡所届正
南止于衡山之阳而日南又在衡山之南八千馀里
非禹迹所及也至平阳之北不盈 千里 已为戎狄之
地是五服之制惟东西南三方为然北方仅满二服
而已尚何鸟道之云乎九州四正虽近四隅实遥五 (第 31a 页)
尽付之大臣蛊卦特称父子者以此其因事
抒忠依经立义大旨往往类此史载其绍兴
中奏疏云淮甸咫尺了不经营长 江千里 不
为限制晋元帝区区草创犹能立宗社修宫
阙保江浙未闻专主避敌如今日也其退而 (第 2a 页)
抒忠依经立义大旨往往类此史载其绍兴
中奏疏云淮甸咫尺了不经营长 江千里 不
为限制晋元帝区区草创犹能立宗社修宫
阙保江浙未闻专主避敌如今日也其退而 (第 2a 页)
荆山在襄阳南漳县尚书家谓之/南条荆山杨纪阳鸟荆界止衡阳今衡岳南峰为回雁)
(峰其号名犹有然欤自南河至 江千里 而近自江至衡/山 (第 10a 页)
千里 而遥荒服至此止而不曰南略者一视同仁不)
(使有内外之限也东略傅海而止尔禹贡声教讫于四/海西北远海荒昧 …… (第 10a 页)
夫岂为苟贵难)
(得成哉子长又曰蜀地饶卮姜丹砂石铜铁竹木之器/南御滇僰僰僮西近邛笮笮马旄牛然四塞栈道 千里)
( 无所不通惟褒斜绾毂其口天水陇西北地上郡与关/中同俗西有羌中之利北有戎翟之畜畜牧为天下饶)
(而地亦穷 …… (第 15b 页)
有未然者两存其说阙)
(疑可也析支汉曰赐支在金城郡河关西应劭曰东去/河关千馀里无弋羌畏秦出锡支河曲数 千里 谓之河)
(曲羌汉朔方有渠搜县朔方今夏州李膺说凉州古渠/搜国禹贡雍北界至甘凉则今凉夏皆中国也汉置郡) …… (第 18b 页)
复纪)
(其所经历而西行山川实始于此西境讫海为可知也/禹贡北海无所著见何也北海最远中隔沙汉广袤数) (千里 汉霍去病伐匈奴始度漠北临瀚海而弱水西北/有蒲类海居延海鹿浊海雷翥海蒲昌海皆海曲泽渚)
(因中国事夷狄 …… (第 22a 页)
今黎)
(阳山一成临河堤为大伾孔颖达谓瓒言为然黎阳今/浚州导河南至华阴折而东行至大伾折而北行所谓) (千里 而一曲也经文次第当有黎阳黎阳有津梁雍渡/河自蒲津荆豫自孟津青兖自黎阳津降水水经降作)
(绛当从今文作 …… (第 23a 页)
视夷益/蠢流移也言政教随其俗也或曰蔡流皆放有罪者之)
(名春秋傅杀管叔而囚蔡叔舜流宥五刑五宅三居蔡 千里 之外流九州之裔此为二等更一等则不同国也)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禹锡玄 …… (第 30b 页)
海西流沙通三千里南衡北恒通三千/里是为断长补短为三千里者也然而自)
(南河至衡山二千里自恒山至南河仅 千里 短长不等/而声教所暨必尽海而止故自流沙以西以衡山之南)
(恒山之北皆同也中庸曰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 (第 31a 页)
(峰其号名犹有然欤自南河至 江千里 而近自江至衡/山 (第 10a 页)
千里 而遥荒服至此止而不曰南略者一视同仁不)
(使有内外之限也东略傅海而止尔禹贡声教讫于四/海西北远海荒昧 …… (第 10a 页)
夫岂为苟贵难)
(得成哉子长又曰蜀地饶卮姜丹砂石铜铁竹木之器/南御滇僰僰僮西近邛笮笮马旄牛然四塞栈道 千里)
( 无所不通惟褒斜绾毂其口天水陇西北地上郡与关/中同俗西有羌中之利北有戎翟之畜畜牧为天下饶)
(而地亦穷 …… (第 15b 页)
有未然者两存其说阙)
(疑可也析支汉曰赐支在金城郡河关西应劭曰东去/河关千馀里无弋羌畏秦出锡支河曲数 千里 谓之河)
(曲羌汉朔方有渠搜县朔方今夏州李膺说凉州古渠/搜国禹贡雍北界至甘凉则今凉夏皆中国也汉置郡) …… (第 18b 页)
复纪)
(其所经历而西行山川实始于此西境讫海为可知也/禹贡北海无所著见何也北海最远中隔沙汉广袤数) (千里 汉霍去病伐匈奴始度漠北临瀚海而弱水西北/有蒲类海居延海鹿浊海雷翥海蒲昌海皆海曲泽渚)
(因中国事夷狄 …… (第 22a 页)
今黎)
(阳山一成临河堤为大伾孔颖达谓瓒言为然黎阳今/浚州导河南至华阴折而东行至大伾折而北行所谓) (千里 而一曲也经文次第当有黎阳黎阳有津梁雍渡/河自蒲津荆豫自孟津青兖自黎阳津降水水经降作)
(绛当从今文作 …… (第 23a 页)
视夷益/蠢流移也言政教随其俗也或曰蔡流皆放有罪者之)
(名春秋傅杀管叔而囚蔡叔舜流宥五刑五宅三居蔡 千里 之外流九州之裔此为二等更一等则不同国也)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禹锡玄 …… (第 30b 页)
海西流沙通三千里南衡北恒通三千/里是为断长补短为三千里者也然而自)
(南河至衡山二千里自恒山至南河仅 千里 短长不等/而声教所暨必尽海而止故自流沙以西以衡山之南)
(恒山之北皆同也中庸曰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 (第 31a 页)
彊理天下之制而参以王制之所载则诚有可疑
于其间王制曰自恒山至于南河千里而近(冀/州)自
南河至于 江千里 而近(豫/州)自江至于衡山 (第 57a 页)
千里 而
遥(荆/州)自东河至于西河 (第 57a 页)
千里 而近(亦冀/州)自东河至
于东海 (第 57a 页)
千里 而遥(徐/州)自西河至于流 (第 57a 页)
千里 而遥
(雍/州)西不尽流沙南不尽衡山东不尽东海北不尽 …… (第 57a 页)
之所距而考之则不能无疑焉自恒山至于南河
千里 东河至于西河 (第 58a 页)
千里 此盖畿内之 (第 58a 页)
千里 即甸
服也自东河至于东海 (第 58a 页)
千里 自西河至于流沙 (第 58a 页)
千
里 此 (第 58a 页)
千里 之地建五百里之侯服又建五百里之
绥服而东海流沙之外则为要荒服今夫经之所
载至于南北则有盈缩焉 …… (第 58a 页)
于恒山则已接于边陲矣其何以容五百里之侯
服又何以容五百里之绥服又何以容五百里之
甸服耶以南考之自南河至于 江千里 则已建侯 (第 58a 页)
服绥服矣自江至于衡山 千里 则要荒二服盖已
在九州之内而自衡山至于南海盖又有 (第 58b 页)
千里 之
地五服之制至衡山则巳尽矣而扬州之境南距
于海者犹未之尽也以南言之则大嬴以北言之
则大 …… (第 58b 页)
吕氏曰禹别四海为九州宜若有均一之制而较其
道理广狭全不相侔济河(兖/)海岱及淮(徐/)相去不
能 千里 荆河(豫/) (第 59a 页)
千里 而嬴海岱(青/)千有五百里而
缩荆山衡阳(荆/)二千里而遥东海西河(冀/)三千里
而近寿春之 (第 59a 页)
淮潮阳之海(扬/)相去且六千里龙门
之黄河燉煌之黑水(雍/)相去以四千里以至华阳
黑水(梁/)穷数 千里 而未知所经是何广狭之殊也 (第 59a 页)
于其间王制曰自恒山至于南河千里而近(冀/州)自
南河至于 江千里 而近(豫/州)自江至于衡山 (第 57a 页)
千里 而
遥(荆/州)自东河至于西河 (第 57a 页)
千里 而近(亦冀/州)自东河至
于东海 (第 57a 页)
千里 而遥(徐/州)自西河至于流 (第 57a 页)
千里 而遥
(雍/州)西不尽流沙南不尽衡山东不尽东海北不尽 …… (第 57a 页)
之所距而考之则不能无疑焉自恒山至于南河
千里 东河至于西河 (第 58a 页)
千里 此盖畿内之 (第 58a 页)
千里 即甸
服也自东河至于东海 (第 58a 页)
千里 自西河至于流沙 (第 58a 页)
千
里 此 (第 58a 页)
千里 之地建五百里之侯服又建五百里之
绥服而东海流沙之外则为要荒服今夫经之所
载至于南北则有盈缩焉 …… (第 58a 页)
于恒山则已接于边陲矣其何以容五百里之侯
服又何以容五百里之绥服又何以容五百里之
甸服耶以南考之自南河至于 江千里 则已建侯 (第 58a 页)
服绥服矣自江至于衡山 千里 则要荒二服盖已
在九州之内而自衡山至于南海盖又有 (第 58b 页)
千里 之
地五服之制至衡山则巳尽矣而扬州之境南距
于海者犹未之尽也以南言之则大嬴以北言之
则大 …… (第 58b 页)
吕氏曰禹别四海为九州宜若有均一之制而较其
道理广狭全不相侔济河(兖/)海岱及淮(徐/)相去不
能 千里 荆河(豫/) (第 59a 页)
千里 而嬴海岱(青/)千有五百里而
缩荆山衡阳(荆/)二千里而遥东海西河(冀/)三千里
而近寿春之 (第 59a 页)
淮潮阳之海(扬/)相去且六千里龙门
之黄河燉煌之黑水(雍/)相去以四千里以至华阳
黑水(梁/)穷数 千里 而未知所经是何广狭之殊也 (第 59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