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四書類
詩類
易類
孟子類
春秋類
書類
編年類
地理類
政書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史類
傳記類
雜史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雜家類
儒家類
詩文評類
別集類
總集類
太清部
續道藏
 故同过然后知仁
 案与仁同过其仁可知所谓观过知仁也若周公之
 使管叔孔子之称君知礼俱是天理人情之至不得
 以司败 陈贾
语真以过目之
 存疑吕氏大临曰仁者安仁无欲而好仁无畏而恶
 不仁者也知者利仁有欲而好仁者也畏罪者强仁 (第 13b 页)
  天吏解见上篇言齐无道与燕无异如以燕伐燕也
史记亦谓孟子劝齐伐燕盖传闻此说之误(语录曰孟子居
齐许久伐燕之事必亲见之齐王乃无一语谋于孟子而孟子亦无一语谏之何也想得孟子亦必以伐
之为是但不意齐师之暴虐耳不然齐有一大事如此而齐王不相谋孟子岂可更居齐邪史记云邹人

孟轲劝齐王伐燕云此汤武之举也想承此误然亦有不可晓者○又曰孟子言伐燕有四须合而观之
燕之父子君臣如此固有可伐之理然孟子不曾教齐不伐亦不曾教齐必伐但曰为天吏则可以伐之)

○杨氏曰燕固可伐矣故孟子曰可使齐王能诛其
君吊其民何不可之有乃杀其父兄虏其子弟而后
燕人畔之乃以是归咎孟子之言则误矣

  ○燕人畔王曰吾甚惭于孟子

  齐破燕后二年燕人共立太子平为王

   陈贾
曰王无患焉王自以为与周公孰仁且智王曰恶 (第 17a 页)
是何言也曰周公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知而使之
是不仁也不知而使之是不智也仁智周公未之尽也
而况于王乎贾请见而解之(恶监皆平声)

   陈贾
齐大夫也管叔名鲜武王弟周公兄也武王胜
商杀纣立纣子武庚而使管叔与弟蔡叔霍叔监其
国武王崩成王幼周公摄 …… (第 17b 页)
  顺犹遂也更改也辞辩也更之则无损于明故民仰
之顺而为之辞则其过愈深矣责贾不能勉其君以
迁善改过而教之以遂非文过也○林氏曰齐王惭
于孟子盖羞恶之心有不能自己者使其臣有能因
是心而将顺之则义不可胜用矣而 陈贾
鄙夫方且 (第 19a 页)
为之曲为辩说而沮其迁善改过之心长其饰非拒
谏之恶故孟子深责之然此书记事散出而无先后
之次故其说必参考而后通若以第二篇十章十一
章置于前章之后此章之前则孟子之意不待论说
而自明矣(辅氏曰林氏说得齐王之心𤼵处与 陈贾
之意邪处孟子责 (第 19b 页)
陈贾
之言深切处皆甚
分明有以启𤼵万世之为君臣者有能因是心而将顺之者则如孟子因齐王见牛不忍之心而引之
使 (第 19b 页)
 不仁致人之畔不智王之惭于孟子此正愧心之萌

  陈贾
乃逢其恶举周公来比不知公与叔系兄弟至
 亲便有不容逆料其畔的心肠若齐王之与燕人则
 不可同年而语矣隐 …… (第 12b 页)
 是仁智并说此处仁且智则倒重智上下面知而使
 之是不仁也亦只要形起不知而使之是不智也句
 周公知其将叛而使之与亦只相形引出不知也句
  陈贾
主意全认定不知一边盖欲以周公不知而使
 管叔解释齐王不知而取燕耳 又曰仁智周公未 (第 13a 页)
  齐破燕后二年燕人共立太子平为王(史记燕世家齐王令章子
将五都兵以伐燕燕君哙死齐大胜燕子之亡二年后立平为燕昭王)


   陈贾
曰王无患焉王自以为与周公孰仁且智王曰恶
是何言也曰周公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知而使之 (第 15b 页)
是不仁也不知而使之是不智也仁智周公未之尽也
而况于王乎贾请见而解之(恶监皆平声)

   陈贾
齐大夫也管叔名鲜武王弟周公兄也武王胜
商杀纣立纣子武庚而使管叔与弟蔡叔霍叔监其
国武王崩成王幼周公摄 …… (第 16a 页)
  顺犹遂也更改也辞辩也更之则无损于明故民仰
之顺而为之辞则其过愈深矣责贾不能勉其君以
迁善改过而教之以遂非文(去声)过也○林氏曰齐王
惭于孟子盖羞恶之心有不能自已者使其臣
因是心而将顺之则义不可胜用矣而 陈贾
鄙夫方
且为之曲为辩说而沮其迁善改过之心长其饰非 (第 17b 页)
 之今燕有可伐之罪而齐非伐燕之人以齐伐燕犹
 以燕伐燕也何为劝之哉由此观之征伐之道在顺
 乎人心以合乎天意则正矣
燕人畔王曰吾甚惭于孟子 陈贾
曰王无患焉王自以
为与周公孰仁且智王曰恶是何言也曰周公使管叔 …… (第 23a 页)
 燕人之畔始信昔日孟子之言果为不谬今殊觉见
 之而有愧焉此固齐王悔悟之心正可与为善之机
 也齐大夫有 陈贾
者乃为逄迎之说曰王无以此为
 患焉请问王自以为与古周公孰仁且孰智齐王曰
 恶我安得与周公较是何言也 (第 24a 页)
陈贾
曰王之重视乎
 周公重视乎其仁智耳武王克商立纣子武庚于殷
 周公使管叔监守殷国成王初年管叔与武庚同谋 …… (第 24a 页)
 仁也假使不知管叔之畔而使之是无先几之哲而
 不智也仁智周公犹未之能尽也而况于王乎贾请
 见孟子而为王解之王何惭之有 陈贾
见孟子问曰
 周公何如人也孟子曰古之大圣人 (第 24b 页)
陈贾
曰周公
 使管叔监守殷国管叔与殷武庚畔周有是事否孟
 子曰然 (第 24b 页)
陈贾
曰周公先知管叔之将畔而故使之与
 孟子曰以理断之必不知 (第 24b 页)
陈贾
曰周公为大圣人 (第 24b 页)
 宜其于仁智兼尽而无有过矣乃犹不知而误使管
 叔然则圣人且未尽善而有过与 陈贾
言此盖特为
 齐王解耳孟子曰圣人虽若有过不知其为天理人
 情所自至而非犹夫人之过也周公于管叔为弟管 …… (第 25a 页)
 其兄之奸而弃之耶周公之过不亦所当得者乎
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
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
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

 此一节书责 陈贾
导王文过之非也孟子责 (第 25b 页)
陈贾

 人孰能无过而所以处过者古今人不相若也古之
 君子设或有过则改之以即于善今之君子设或有
 过则顺 …… (第 25b 页)
 一有过而终溺于过也然则爱人者可不以古人期
 之而乃教以今人之所为哉盖人臣事君当以陈善
 闭邪为心彼 陈贾
者为君文过适陷君于有过耳岂
 爱其君者乎
孟子致为臣而归王就见孟子曰前日愿见而不可得
得侍同朝甚喜今 (第 26a 页)
  齐破燕后二年燕人共立太子平为王


   陈贾
曰王无患焉王自以为与周公孰仁且智王曰恶
是何言也曰周公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知而使之
是不仁也不知而使 (第 14a 页)
之是不智也仁智周公未之尽也
而况于王乎贾请见而解之(恶监皆平声)

   陈贾
齐大夫也管叔名鲜武王弟周公兄也武王胜
商杀纣立纣子武庚而使管叔与弟蔡叔霍叔监其
国武王崩成王幼周公摄 …… (第 14a 页)
  顺犹遂也更改也辞辩也更之则无损于明故民仰
之顺而为之辞则其过愈深矣责贾不能勉其君以
迁善改过而教之以遂非文(去声)过也 林氏曰齐王
惭于孟子盖羞恶(去声)之心有不能自己者使其臣有
能因是心而将顺之则义不可胜(平声)用矣而 陈贾

夫方且为(去声)之曲为辩说而沮(在吕反)其迁善改过之 (第 15b 页)

陈贾
所谓王自以为与周公孰仁且智之类宣王盖喜其言之便于己也故质诸孟子云蕃育鸟兽之所注)如笼中之鸡苙中之豕此 (第 59a 页)


陈贾
意只要坐不智与周公故下文又云周公知其将畔而使之与曰不知也贾断晓不是知其将畔而使之亦断晓得孟子不以为是 …… (第 98b 页)
为之辞减十六字)
重在为之辞一句岂徒顺之承上文而带过下意耳又从为之辞为字是如字不可读作去声林氏注
陈贾
鄙夫方且为之曲为辨说此为字是去声亦是圈外注责贾不能勉君迁善改过而教之以遂非文过注)此意也要微微说当时 …… (第 100a 页)
齐王又不可认作 陈贾
孟子致为臣而归芟一条)
致送至也见正韵致为臣送还其政于君也孟子始在齐为宾师后虽为卿而不受禄齐王盖犹以 (第 100b 页)
 之封武庚管叔天理人情之至何过之足惩如惩前
 事而豫防后患将王者之后必不可备三恪同母之
 弟必不可长名藩乎监殷之过孟子所以直斥 陈贾

 
之诬也过成王之过也成王之过在惑于流言而疑
 周公耳设流言不行周公不避则二叔之谋沮武庚
 之计穷乱无由 (第 38a 页)
 主而不可专主于口舌柔佞之说人耳杨氏曰上六
 乃小人在上近君用事以口才而感动九五之君其
 公孙衍张仪淳于髡 陈贾
之徒欤 (第 27b 页)
而后燕人畔之乃以是
归咎孟子之言则误矣)
○燕人畔王曰吾甚惭于孟子(齐破燕后二年燕人
共立太子平为王)
陈贾
曰王无患焉王自以为与周公孰仁且智
王曰恶是何言也曰周公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知
而使之是不仁也不知而使 (第 10a 页)
之是不智也仁智周公未
之尽也而况于王乎贾请见而解之 (陈贾
齐大夫也管叔名鲜武王弟周
公兄也武王胜商杀纣立纣子武庚而使管叔与弟蔡叔霍叔监其国武王崩成王立周公摄政 …… (第 10a 页)
之以遂非
文过也○林氏曰齐王惭于孟子盖羞恶之心有不能自已者使其臣有能因是心而将顺之则义不可胜用
矣而 陈贾
鄙人方且为之曲为辩说而沮其迁善改过之美长其饰非拒谏之恶故孟子深责之然此书记事
散出而无先后之次故其说 (第 11a 页)
  (年甲申方唱复雠之说冀望和议不成而楚州一/败暮气遂生魏杞得正敌国而还举朝亦辍陵寝)
  (之请悠忽岁月朋党之诃发于上道学之禁申于/下 陈贾
林栗踵杨畏李定之故习以排击正人主)
  (张邪说幸而戎狄不侵缙绅偷日三十年间苟立/南国涣节中交光宗婴 (第 32b 页)
 不柔亦无用之刚而已
上六咸其辅颊舌象曰咸其辅颊舌滕口说也
 上六居说媚之极有启口之象是小人之在上近君
 用事以口才而感动九五之君者也其公孙衍张仪
 淳于髡 陈贾
之徒与夫吾之一身感之至易者也感
 而非其道虽一身不能相使如咸之自拇自颊是也
 盖血气流通精神洞达则一 (第 5b 页)
 其是之谓与呜呼以满之据理析辨而为祸如此雄

 与通之明道翼圣而不经如此况于公孙衍张仪淳
 于髡 陈贾
之流乎真所谓国贼也哉故苏子由曰吴
 自泰伯至寿梦七世不通诸侯自巫臣入吴教吴乘
 车战射与晋楚力争七世 (第 22b 页)
善与人同之意也

  燕人畔王曰吾甚惭于孟子 陈贾
曰王无患焉王自以
为与周公孰仁且智王曰恶是何言也曰周公使管叔
监殷管叔以殷畔知而使之是不仁也不知而使 …… (第 3b 页)
意君子于此必因其惭处而开陈仁义之说慰劳其
既往之过引君于当道乃已 陈贾
真小人哉齐王有
悔过之心 (第 4b 页)
陈贾
乃教王以文过之术至目周公为
不仁不智以自辨说其无罪小人之顺适人君类皆
如此而人君甘心焉呜呼其可以不察 …… (第 4b 页)
吾以兄弟而有过亦周公所不辞也周公初以
恩义而有过后为国家大计杀管叔而放蔡叔其为
国家计亦可谓悔过矣而 陈贾
何疑焉呜呼余观周
公之心岂得已哉管叔虽不肖兄弟也此心天其知
之矣周公之过不亦宜乎孟子可谓善言矣 (第 5b 页)
陈贾

为齐王密谋欲设此难以屈孟子孟子心术通明知 …… (第 5b 页)
其言之不类事之非常必有说也故力陈兄弟之说
且曰古之君子过则改之谓周公也今之君子岂徒
顺之又从为之辞 陈贾
怀奸设诈不用鞫讯而手足
俱露矣孟子远见如此使其坐庙堂而相天子人材
长短谋议邪正诡诈出没岂能逃其所见乎 (第 6a 页)
谈笑折
之复何难事如 陈贾
负此说以来意气扬扬自以为
必胜矣不烦数语藏形匿迹不复有譊譊之词使孟
子处天下事当如何哉然而小人顺适人 …… (第 6a 页)
陈贾
所误此犹其小焉者耳至有国败家亡越在
草莽尚爱其顺适而终不悟者古有之矣如齐闵王
是也夫齐闵既国破亡昼日 (第 6b 页)
  此一章乃孟子传曾子忠恕之学其施之作用者如
此夫其所以无一朝之患者行其所谓恕也其所以
有终身之忧者行其所谓忠也行其所谓恕故不罪
人之横逆而自反已之不仁无礼不忠其极待之以
妄人而不责焉行其所谓忠故非仁无为非礼无行
其极欲效舜为法于天下以此而观则孟子处陈臻
之非屋庐之间 陈贾
之问时子之疑淳于髡之侮慢
公孙丑以比管晏过孟贲尹士讥不明干禄濡滞之 (第 2a 页)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
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奕之为数
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奕秋通国之善奕者
也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

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
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
然也

  此一段深悯齐宣为沈同 陈贾
王驩及稷下诸子所
坏也夫沈同 (第 1b 页)
陈贾
以兵谋进王驩以宠幸进淳于髡
田骈慎到以卓诡荒唐之说进惟孟子一人独以尧
舜之道启沃齐宣耳指易牛为王者之 (第 1b 页)
心齐宣悟于
言下有戚戚之说不可谓无其萌也使齐宣一意孟

子尽听其所为如 陈贾
沈同王驩稷下诸人一皆听
孟子之号令则如齐桓之任管仲朝夕晏见无非正
心诚意之学而因物而省因机而会者又非 (第 2a 页)
一事则
易牛之心加于百姓刑于四海尧舜之道坦然在前
直而趋之不复回顾率诸侯事周王以复文武之绪
夫何难之有惟孟子进则易牛之心见孟子退而沈
陈贾
王驩稷下诸子各以其私杂然并进则易牛
之心或乱于兵或乱于宠幸或乱于卓诡荒唐之异 …… (第 2a 页)
  此一章言士君子当识所轻重也古之君子礼乐射
御书数知仁圣义忠和孝友睦姻任恤体之于心行
之于身形之于家布之于乡以为为士君子法当如

是不谓比长书之闾师族师书之州长又书之乡大
夫又献之于天子公卿大夫来临不容有辞也岂士
君子敢忽公卿大夫之尊爵哉盖为士君子当知所
先后当知所轻重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所以贵
我者此我之所可勉也公卿大夫此人所以贵我者
吾何容心哉人固可欺而天不容有伪故公卿大夫
如商鞅孙膑驺忌苏秦张仪沈同 陈贾
王驩稷下诸
人皆可以阴谋权变纵横捭阖卓异荒唐之说取之 (第 14b 页)
  孟子学造精微思入渊眇静观古今之变如仰观十
二次二十八舍之在天俯察五岳四渎沧溟之在地
得以品题名目之如析木大火角亢氐房华嵩泰衡
江河淮济一经讨论千古是之不可少变其盛矣哉
如目五霸为三王罪人今之诸侯为五霸罪人今之
大夫为今之诸侯之罪人阅实按据科别区分总其
罪而立其目因其目而条其心不知自何处见其然

何处得其要余以是知学造精微而思入微眇也其
罪之著不烦训解一读可知独逢君之恶其罪大不
可不辨也以此知孟子不深罪当时之诸侯而罪商
鞅孙膑驺忌苏秦张仪沈同 陈贾
王驩及稷下诸子
也如伐燕之谋王未有此心而沈同发之既齐王甚
(第 14b 页)
陈贾
解之则以恶逢迎人君之欲于此可见前
后左右皆此辈流所以使孟子有一暴十寒之喻有
众楚人咻之之喻是则诸侯所 (第 14b 页)
毁圣人则天下将亡矣故韩非非尧非禹秦所以敢
烧诗书杀学士而天下亡矣韩非之风已见于孟子
之时夫 陈贾
以周公为非圣万章以舜为伪喜伊尹
割烹孔子主痈疽白圭自谓过于禹陈臻之非孟子
屋庐子之间孟子季孙异孟子子 …… (第 6a 页)
  古注曰亮信也不曰信而曰亮者亮有明意以为此
信自明处而得之也惟学而至于亮则灼见先王之
道灼知邪说之非如孟子羞比管晏妾妇仪衍蚓陈
仲而狄许行貉白圭而死成括断舜之怨为慕指舜

之喜为诚辨伊尹非割烹辨孔子不主痈疽以至不
信血流漂杵之书不信周无遗民之诗非其胸中高
明自信不动安能确然自执昌言判断于天下而无
疑哉傥为不然见商鞅必喜刻薄之说见孙膑必喜
兵革之说见驺忌必喜倾邪之说见 陈贾
必喜侵伐
之说见仪秦则心随而为纵横见稷下则心随而为
荒唐卓诡中无所守飞如断蓬泛如漂梗随风高下
逐水南 (第 7a 页)
  所谓天吏者其德有以当天心故天命之以讨有罪
汤武是也故天吏之得讨罪与士师之得杀人同命
士师者君也而命天吏者天也何从而知天命之人
之所归天之所命也燕虽有可伐之罪然齐不得而
伐之者齐非天吏故也何以知齐非天吏乎以齐君
所为与夫人心而知之也有人于此罪虽可杀然行

道之人不得而杀之也惟士师当其任则得以杀之
矣盖亦非士师得专之也君所命也天吏之讨有罪
亦天所命云尔沈同以其私问燕可伐与孟子对之
曰可言燕有可伐之罪也使沈同而问齐可伐燕与
则孟子固将言齐未可以伐之理矣问荅抑扬次第
固当尔也

  燕人畔王曰吾甚惭于孟子 陈贾
曰王无患焉王自以
为与周公孰仁且智王曰恶是何言也曰周公使管叔 (第 49b 页)
监殷管叔以殷畔知而使之是不仁也不知而使之是
不智也仁智周公未之尽也而况于王乎贾请见而解
之见孟子问曰周公何人也曰古圣人也曰使管叔监
殷管叔以殷畔也有诸曰然曰周公知其将畔而使之
与曰不知也然则圣人且有过与曰周公弟也管叔兄
也周公之过不亦宜乎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
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
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


  甚矣小人之为人害也燕人畔而齐王以为甚惭于
孟子使其即是心而知悔其庶矣乎而 陈贾
遽曰王
无患焉遂引周公之事以为周公且有过而况于我
其辞婉而巧使王闻是言也将顿忘其惭悔之心而
复起其骄 …… (第 50b 页)
者随顺其过而不更也非徒顺之又从而为之辞为
之辞则是蔽护文饰于过之中又生过焉私意横流
有不可极者矣若 陈贾
者为其君为辞者也其蠹君
心也不亦甚乎嗟乎是岂特在上之君子当深复乎
此士之持身改过为大若夫因循怠忽一有 (第 51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