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書類
地理類
編年類
別史類
目錄類
傳記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雜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禪宗部類
鲁直言此乃庆历中一学佛者所书鲁直能道其名
观陆放翁云鲁公麻姑坛记有大小二本盖用羊 叔
子岘 山故事通志金石略载鲁公书亦有小字麻姑
坛记则欧阳公之疑与鲁直之言又似不足信元柳
待制道传云麻姑坛 (第 15b 页)
观陆放翁云鲁公麻姑坛记有大小二本盖用羊 叔
子岘 山故事通志金石略载鲁公书亦有小字麻姑
坛记则欧阳公之疑与鲁直之言又似不足信元柳
待制道传云麻姑坛 (第 15b 页)
佛驮禅师灵塔碑后序(李湜撰月开元十/八年五 江)
韦悟微(益府/参军)
平南蛮碑(萧晋用撰序五蔡希周撰铭/开元十八年 月刻 成都)
韦鉴
昙荣禅师碑(崔禹撰元 苏岘 铭八八分/书 开 十八年 月)
李思诠
内侍省杨公碑(吕向撰/十八年) (开元/京兆)
张乾 (第 22a 页)
韦悟微(益府/参军)
平南蛮碑(萧晋用撰序五蔡希周撰铭/开元十八年 月刻 成都)
韦鉴
昙荣禅师碑(崔禹撰元 苏岘 铭八八分/书 开 十八年 月)
李思诠
内侍省杨公碑(吕向撰/十八年) (开元/京兆)
张乾 (第 22a 页)
画有法非鲁公不能书也赵明诚谓陈无已尝见黄
鲁直言此乃庆历中一学佛者所书鲁直能道其名
及观陆放翁云鲁公麻姑坛记有大小二本盖用羊
叔子岘 山故事通志金石略载鲁公书亦有小字麻
姑坛记则欧阳公之疑与鲁直之言又似不足信元
柳待制道传云麻姑坛 (第 4a 页)
鲁直言此乃庆历中一学佛者所书鲁直能道其名
及观陆放翁云鲁公麻姑坛记有大小二本盖用羊
叔子岘 山故事通志金石略载鲁公书亦有小字麻
姑坛记则欧阳公之疑与鲁直之言又似不足信元
柳待制道传云麻姑坛 (第 4a 页)
麻姑坛记(大历/六年)
在抚州南城县东南二十里麻姑山中 都玄敬金薤
琳琅云右唐小字麻姑坛记颜真卿撰并书今在江西
南城县之麻姑山欧阳公谓或者疑其非真而复以为
笔画有法非鲁公不能书也赵明诚谓陈无已尝见黄
鲁直言此乃庆历中一学佛者所书鲁直能道其名及
观陆放翁云鲁公麻姑坛记有大小二本盖用羊 叔子
岘 山故事通志金石略载鲁公书亦有小字麻姑坛记
则欧阳公之疑与鲁直之言又似不足信元柳待制道
传云麻姑坛碑小 (第 43b 页)
在抚州南城县东南二十里麻姑山中 都玄敬金薤
琳琅云右唐小字麻姑坛记颜真卿撰并书今在江西
南城县之麻姑山欧阳公谓或者疑其非真而复以为
笔画有法非鲁公不能书也赵明诚谓陈无已尝见黄
鲁直言此乃庆历中一学佛者所书鲁直能道其名及
观陆放翁云鲁公麻姑坛记有大小二本盖用羊 叔子
岘 山故事通志金石略载鲁公书亦有小字麻姑坛记
则欧阳公之疑与鲁直之言又似不足信元柳待制道
传云麻姑坛碑小 (第 43b 页)
物且欲住买卿可与详议明白衡以坚所议入奏上大
悦进直宝文阁知泉州兼提举舶司巳差下提舶 苏岘
候坚满日赴上坚谓郡与舶司体实相制兼官非便辞
极力岘始得上而于陛辞之日戒以每事必与张某商
略坚闻之益感 (第 23a 页)
悦进直宝文阁知泉州兼提举舶司巳差下提舶 苏岘
候坚满日赴上坚谓郡与舶司体实相制兼官非便辞
极力岘始得上而于陛辞之日戒以每事必与张某商
略坚闻之益感 (第 23a 页)
曰隆兴以来上躬履俭约宫室无所营缮/器用不作职务益省于是长贰久阙勾稽之职)
(亦复不除独以丞兼治监事上 宋苏岘 将作监厅壁记/曰凡三十年间由主簿历升 执国政者二人持从橐)
(者九人亦/可谓盛矣) 汉尊任隗始为置 (第 15b 页)
(亦复不除独以丞兼治监事上 宋苏岘 将作监厅壁记/曰凡三十年间由主簿历升 执国政者二人持从橐)
(者九人亦/可谓盛矣) 汉尊任隗始为置 (第 15b 页)
右唐小字麻姑坛记颜真卿撰并书在今江西南城
县之麻姑山欧阳公谓或者疑其非真而复以为笔
墨有法非鲁公不能书也赵明诚谓陈无已尝见黄
鲁直言此乃庆历中一学佛者所书鲁直能道其名
及观陆放翁云鲁公麻姑坛记有大小二本盖用羊 叔子岘 山故事通志金石略载鲁公书亦有小字麻
姑坛记则欧公之疑与鲁直之言又似不足信元柳
待制道传云麻姑坛碑小字 (第 25b 页)
县之麻姑山欧阳公谓或者疑其非真而复以为笔
墨有法非鲁公不能书也赵明诚谓陈无已尝见黄
鲁直言此乃庆历中一学佛者所书鲁直能道其名
及观陆放翁云鲁公麻姑坛记有大小二本盖用羊 叔子岘 山故事通志金石略载鲁公书亦有小字麻
姑坛记则欧公之疑与鲁直之言又似不足信元柳
待制道传云麻姑坛碑小字 (第 25b 页)
疑之也及把玩久
之笔画巨细皆有法度愈看愈佳然后知非鲁公不能
书也陆务观云鲁公麻姑坛记有大小二本盖用羊 叔
子岘 山故事都元敬金薤琳琅引柳待制道传云麻姑
坛碑小字楷法尤精紧比闻旧石焚毁山中重刻无复
笔意亦以小字为颜 (第 22b 页)
之笔画巨细皆有法度愈看愈佳然后知非鲁公不能
书也陆务观云鲁公麻姑坛记有大小二本盖用羊 叔
子岘 山故事都元敬金薤琳琅引柳待制道传云麻姑
坛碑小字楷法尤精紧比闻旧石焚毁山中重刻无复
笔意亦以小字为颜 (第 22b 页)
殷给事集选序
鲁国殷给事集二卷李子植卿寄我于曲梁一曰瀛洲
一曰芝田皆其领邑时撰缀也陈氏叙曰殷子之作奚
啻倍是而火于任城兹殆其烬馀耳余山居寡营颇耽
群艺遂选其近古者汇分之都为一集以俟好事者梓
而传焉昔人谓州县之职徒劳人耳讵不然哉盖政务
丝棼法网荼密兼之牒诉倥偬婴其怀尘容磬折违其
好抉擿苛骪易启其衅关白清覆不尽其才而观察以
此优劣铨衡因之上下故驰竞巧宦者蒙采拔恬澹止
遌者尝坎壈矣殷子出处之槩略具自传七龄诵书挺
童乌之秀弱冠登朝怀贾谊之泣移病东归有潘岳閒
居之情观道泰岱为史公好奇之游应召中起有孟博
清世之志初莅靖江日坐孤山以眺溟海再拜青田屡
憩洞门以探灵秘雅慕 叔子岘 首之风喜谈葛公勾漏
之事矣时群盗窃发齐民愁苦方且鸣弦以覃化挥翰
而清啸既而定交太初投分密友则又北海屣 (第 4a 页)
鲁国殷给事集二卷李子植卿寄我于曲梁一曰瀛洲
一曰芝田皆其领邑时撰缀也陈氏叙曰殷子之作奚
啻倍是而火于任城兹殆其烬馀耳余山居寡营颇耽
群艺遂选其近古者汇分之都为一集以俟好事者梓
而传焉昔人谓州县之职徒劳人耳讵不然哉盖政务
丝棼法网荼密兼之牒诉倥偬婴其怀尘容磬折违其
好抉擿苛骪易启其衅关白清覆不尽其才而观察以
此优劣铨衡因之上下故驰竞巧宦者蒙采拔恬澹止
遌者尝坎壈矣殷子出处之槩略具自传七龄诵书挺
童乌之秀弱冠登朝怀贾谊之泣移病东归有潘岳閒
居之情观道泰岱为史公好奇之游应召中起有孟博
清世之志初莅靖江日坐孤山以眺溟海再拜青田屡
憩洞门以探灵秘雅慕 叔子岘 首之风喜谈葛公勾漏
之事矣时群盗窃发齐民愁苦方且鸣弦以覃化挥翰
而清啸既而定交太初投分密友则又北海屣 (第 4a 页)
诗言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夫培塿之形不盈于视断
崟之险适踬其车高可仰焉终身不厌景可行已竭力
不倦故君子师古而向道敕身以安民夫子赞之曰诗
之好仁如此夫颍滨者宋蜀人 苏叔子 子由也当宋之
盛尝令绩溪今去之四百馀年蜀赵氏春子元来令谓
其位子由尝莅之其乡寔产子由也阅志行县得翠亭 (第 35a 页)
崟之险适踬其车高可仰焉终身不厌景可行已竭力
不倦故君子师古而向道敕身以安民夫子赞之曰诗
之好仁如此夫颍滨者宋蜀人 苏叔子 子由也当宋之
盛尝令绩溪今去之四百馀年蜀赵氏春子元来令谓
其位子由尝莅之其乡寔产子由也阅志行县得翠亭 (第 35a 页)
头上安排为一切抱椿摇橹人抽钉拔楔是吾师别
有生涯昔郑玄居家考索便从著述起念孔明身比
管乐便从勋业起念 叔子岘 山堕泪便从名称起念
仪秦力攻揣摩便从势和起念今诸方簇锦攒花搭
东爪印便从热闹门庭起念读师语一过如脱衣 (第 0511a 页)
有生涯昔郑玄居家考索便从著述起念孔明身比
管乐便从勋业起念 叔子岘 山堕泪便从名称起念
仪秦力攻揣摩便从势和起念今诸方簇锦攒花搭
东爪印便从热闹门庭起念读师语一过如脱衣 (第 0511a 页)
焉。夫不佞自归休,雅僻山水。乃一至辄叹,以为胜地。逢人何幸然,而人胜于地,则名亦因地而胜,公知之乎。 叔子岘
山庾楼明月彼,岂有意于规,规立身后名。而名卒归之者,惟其留心民瘼,寄情山水。有古灾祥之察,游豫之观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