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書類
經解類
小學類
易類
春秋類
五經總義類
四書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編年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法制類
正史類
載記類
紀事本末類
雜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醫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譜錄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正一部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右后汉
三国志蜀先主传章武元年即皇帝位于成都武担之
南为文曰惟建安二十六年四月丙午皇帝备敢用元
牡昭告皇天上帝后土神祗汉有天下历数无疆曩者
王莽篡盗光武皇帝震怒致诛社稷复存今曹操阻兵

安忍戮弑主后滔天泯夏罔顾天显操子丕载其凶逆
窃居神器群臣将士以为社稷隳废备宜修之嗣武二
祖龚行天罚备虽否德惧忝帝位询于庶民外及蛮夷
君长佥曰天命不可以不答祖业不可以久替四海不
可以无主率土式望在备一人备畏天明命又惧汉邦
将湮于地谨择元日与百寮登坛受皇帝玺绶修燔瘗
告类于天神惟神飨祚于汉家永绥四海
    蕙田案 陈寿
作三国志魏主称纪而蜀主称 (第 48a 页)
 衍将不许戎劝品之及秀得志朝士有怨者皆被害

 戎衍独免是也快恩雠者得以自恣如何劭初亡袁
 粲吊劭子岐岐辞以疾粲曰今年决下婢子品是也
 又如 陈寿
遭父丧有疾使婢丸药客见之乡里以为
 贬坐是沉滞累年谢惠连爱幸会稽郡吏杜德灵及
 居父忧赠以五言诗十馀 (第 33a 页)
(蚊蚋其蠃疾之人有不能堪者听施簟席白毡布褥白/帱帐可也 晋陈寿
遭父丧有疾使婢丸药客往见之乡)
(党以为贬议坐是沈滞坎轲终身嫌疑之际不可不慎/故男子无事不入中门妇人 (第 14a 页)
以为昌等当各服其母者)黄门侍郎崔谅荀
悝中书监荀勖领中书令和峤侍郎夏侯湛皆如溥议
侍郎山雄兼侍郎著作 陈寿
以为溥駮一与之齐非大
夫也礼无二适不可以并耳若昌父及二母于今各存
者则前母不废已有明徵也设令昌父将前 …… (第 14a 页)
昌兄有服母之理则昌无疑于不服(通典云 陈寿
等议/春私之义不以得)
(宠而忘旧是以赵姬请迎叔隗而已下之若昌父及二/母于今并存则前母不废有明徵矣设 (第 14b 页)
    祸也然失礼之大者君子不能为之解矣

戴良传良字叔鸾少诞节母喜驴鸣良尝学之以娱乐
焉及母卒兄伯鸾居庐啜粥非礼不行良独食肉饮酒
哀至乃哭而二人俱有毁容或问良曰子之居丧礼乎
良曰然礼所以制情佚也情苟不佚何礼之论夫食旨
不甘故致毁容之实若味不存口食之可也
晋书 陈寿
遭父丧有疾使婢丸药客往见之乡党以为
贬议及蜀平坐是沈滞者累年后授御史治书以母忧
去职母遗言令葬洛阳寿 (第 24b 页)
 又曰宥过无大刑故无小亦此意也然辞简而意足
 此篇自人有小罪至时乃不可杀意与虞书同而文
 则衍矣此浑浑噩噩之异也唐孔氏尝引 陈寿
之言
 曰皋陶之谟略而雅周公之诰烦而悉何则皋陶与
 舜禹陈谟周公与群下矢誓也其意亦或然乎而谓
 君奭 (第 26b 页)
康诰乃与召公康叔语其辞亦甚委悉抑亦当
 时设语好相烦复也此其评 陈寿
之失则是矣而以
 为好烦复亦未悟夫浑浑噩噩之体自有详略之不 (第 26b 页)
况疏贱者乎周公虑其有向背之意故殷勤告之 陈寿
云皋陶
之谟略而雅周公之诰烦而悉何则皋陶与舜禹共谈周公与
群下矢誓也其意或亦然乎但君奭康诰乃与召公康 (第 16a 页)
 之唐而谓之虞哉是以近世作史之体若班固作前
 汉史于后汉之时特谓之前汉史耳未尝以其成于
 后汉而题为后汉史也 陈寿
作三国志于东晋之时 (第 3a 页)
            唐 陆德明 撰  毛诗音义上
周南(周者代名其地在禹贡雍州之域岐山之阳于汉/属扶风美阳县南者言周之德化自岐阳而先被)
(南方故序云化自北而南也汉广/序又云文王之道被于南国是也)关雎(七胥反依字且/边隹且音子馀)
(反旁或/作鸟)故训传第一(旧本多作故今或作诂音古又音/故传音直恋反案诂故皆是古义)
(所以两行然前儒多作诂解而章句有故言郭景纯注/尔雅则作释诂樊孙等尔雅本皆为释故今宜随本不)

(烦改/字)毛诗(诗是此书之名毛者传诗人姓既有齐鲁韩/三家故题姓以别之或云小毛公加毛诗二)
(字又云河间献王所加故大题在下案马融卢植郑玄/注三礼并大题在下班固汉书 陈寿
三国志题亦然)
国风(国者总谓十五国风者诸侯之诗从/关雎至驺虞二十五篇谓之正风)郑氏笺(本亦/作笺) (第 1b 页)
又齐人谓淳)
(于髡为炙楇谓其言长而有味如/炙楇器虽久而膏不尽也骨朵反/马柱从木卬声一/曰坚也臣锴按 陈)
(寿
蜀书督邮以公事诣蜀先主县主谒之不见解绶縳督/邮枊又晋王谧縳宋武帝于马枊今京师有马柳洲也谓)
(之枊者 (第 24a 页)
 (大诛杀也纪律废而后出奇奇则以坑屠为事故奇/以少胜惟正兵乃能用众也人主急欲成功乐用奇)
 (兵以收速效其将守正而久之无功非簿责且遣代/矣则刚中而应之难也三国惟武侯能不用奇 陈寿)
 (
短之以用兵非其所长/是岂知古之师道乎)
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本义 水不外于地兵不外于民故 (第 11b 页)
  (一/)服题隐公左氏传解谊杜题经传集解
五经题篇皆出注者之意人各有心故题无常准此本
经传别行则经传各自有题注者以意裁定其本难可
复知据今服虔所注题云隐公左氏传解谊第一不题

春秋二字然则春秋二字盖是经之题也服言左氏传
三字盖本传之题也杜既集解经传春秋此书之大名
故以春秋冠其上序说左氏言已备悉故略去左氏而
为此题焉经传集解四字是杜所加其馀皆旧本也
  (二/)杜元凯家世及所著春秋书
杜氏名预字元凯畿之孙恕之子也 陈寿
魏志云杜畿
字伯侯京兆杜陵人也汉御史大夫杜延年之后文帝
时为尚书仆射封乐亭侯试船溺死追赠大仆谥戴侯 (第 1b 页)
尚能劝俗 陈寿
居丧使女奴丸药积年沉废郤诜笃孝以
假葬违常降品一等其为惩劝也如是虽古之巡问观
察诛让防禁何以加焉后魏 (第 24a 页)
 职方注云是或为氏汉书云造父后有非子玄孙氏

 为庄公颜监云氏与是同韩敕修孔庙后碑以于氏
 为于是汉末有是仪亦作氏 陈承祚
撰魏志以为孔
 文举改氏为是殊不知营陵是姓顺帝前已见于碑
 (见洪适隶续)何至汉季始改氏为是乎当时以 (第 5a 页)
 (挚虞三辅决录注云汉末大鸿胪射咸本姓谢名服天子以为将军出征姓谢名服不祥改之为射氏名)
 (咸载见广韵此由晋时不识古文曲为之说 陈寿
撰三国志以是仪为氏仪孔融所改亦此类也)
成二年齐侯使国佐如师传云君不使乎大夫此其行 (第 8b 页)
元按孟子基作木
孟轲有云以逸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
忿(三国志 陈寿
进诸葛亮集表)
元按孟子文小异
孟轲曰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虑患也深故多善功(晋书)
(关缵传)
元按孟 (第 5b 页)
居之斩衰居一室齐衰居一室可也/若大寒大暑雨湿蚊蚋其羸疾之人有不能堪者听施)
(簟席白毡布褥白帱帐可也 晋陈寿
遭父丧有疾使婢/丸药客往见之乡党以为贬议坐是沈滞坎轲终身嫌) (第 7b 页)
 所正也夫子既正舜典禹谟为虞书安得不正尧典

 为唐书乎夫一代之书必当题一代之名班固作前
 汉史于后汉时止谓之前汉史未尝题为后汉史也
  陈寿
作三国志于晋时止谓之三国志未尝题为晋
 志也况夫子断自尧典以为百篇之首岂应独仍其
 旧而不正其名哉意 (第 3a 页)
 事之得失而论其人之善恶则春秋非天子之事而

 为私好私恶之书同于范晔 陈寿
之史矣故以为贤
 季札者皆非也而曰责札之辞国以生乱则尤异乎
 圣人之言矣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 (第 53a 页)
晋时人所作多用阳声作步虚词歌之尤宜文义非儒家所急取其韵古也)
急就章(前汉黄门史游所作皆韵)
三国志 (晋陈寿
所作魏有曹植文歌诗吴有胡综赋华覈文蜀有李兴文却正释讥杨戏赞皆韵)
汉魏文章(不载所集人名凡文章数十篇 (第 8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