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別集類
總集類
詩文評類
史傳部類
 容口定国坐坡累谪宾州瘴烟窟里五年面如红玉
 尤为坡所敬服(同上/)
或问昔人谓东坡不喜史记信然乎愚曰东坡何尝不
 喜史记也观其记 李氏山房
曰予犹见老儒先生自
 言少时欲求史记不可得幸而得之亲手自抄日夜
 诵读惟恐不及及观其海上与友人书曰到 (第 51b 页)
  华焕丁卯年其宅与书俱荡一燎李泰发家旧有

  万馀卷亦以是岁火岂厄会自有时邪
  东坡作 李氏山房
藏书记曰象犀珠玉怪珍之物
  有悦于人之耳目而不适于用金石草木丝麻五
  谷六材有适于用而用之则敝取 …… (第 51b 页)
  无根此又何也余友李公择少时读书于庐山五
  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
  之指其所居为 李氏山房
藏书凡九千馀卷公择
  既已涉其流探其源采剥其华实而咀嚼其膏味
  以为已有发于文词见于行事以闻名于 (第 52b 页)
益之主教
既白于儒台而转闻于宪府俾有司蠲其田之徭役虑
后人昧于所自而堕其成规徵予文为记昔苏文忠公
李氏山房
藏书以为物之悦于耳目适用而不敝不
竭随人才分求无不获者书耳李氏于书既取而用之
书固未尝少损也夫可悦适 (第 37a 页)
  幽邃山在府城北栖贤桥西宋冯京爱其幽绝留止读
书未几擢第有古松京所手植李家山在府城北五
老峰下因李公择所居得名山麓有寒泉亭苏轼所
品题也轼又为公择作 李氏山房
藏书记今含鄱口
之西楞伽院内白石庵乃其故址 (第 4a 页)
  谢景仙隐居庐山志在紫霄峰虚谷间宋钱昌武山居

记谢景仙嘉祐中始游匡庐得虚谷卜焉桑疏景仙
宋人谓紫霄乃董奉所居故结庐焉

  刘弇书堂桑疏在凌云峰下通考弇庐陵安福人登元
丰二年进士仕为著作佐郎侍御史

   李氏山房
苏长公集李公择少时读书于五老峰下白
石庵之精舍公择既去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 (第 35a 页)
李氏山房
淮海集公择皇祐中进士累官御史中丞
少时读书于白石庵后虽出仕而书藏山中每得异 (第 35a 页)

讵非夫子所谓好仁者哉所居之县曰建昌前有兵部
尚书同邑同氏清名姱节望于一乡藏书庐山五老峰
之僧舍号 李氏山房
中更乱离书与 (第 55b 页)
山房
俱燬宝庆丙
戍言于邑令曹豳 (第 55b 页)
李氏山房
旧号创书院于县西以
祠尚书述其学问出处大槩而为之记文定推好仁之
心而好人之懿德盖若是或曰尚书人品固高 …… (第 55b 页)
敦亦足以俾世教文定之拳拳于尚书之
懿德也其犹孟子之称夷惠也欤文定既殁与尚书合
祠皇元新政建昌升县为州 山房
始亦专官后以州之
学正兼掌泰定初学政李仲谋欲新书院会进士高若 (第 56a 页)
  黄鲁直少有诗名未入馆时在叶县大名吉州太和德

平诗已卓绝后以史事待罪陈留偶自编退听堂诗初
无意尽去少作胡直儒少汲建炎初帅洪州首编鲁直
数诗文为豫章集命洛阳朱敦儒 山房李彤
编集而洪
炎玉父专其事遂以退听为断以前好诗皆不收而不
用吕汲老杜诗编年为法前后参错殊牴牾也反不如
(第 5b 页)
 元凯字左虞吴县人以世职为苏州卫指挥

李先芳江右诗稿二卷  李氏山房
诗选六卷
 先芳见经类
  (臣/)等谨案邢侗作先芳行状称所著东岱山房稿
  三十卷此集总题为东岱山 (第 20a 页)
 (以爱其礼一亭之废兴于两公无加损也而遗迹在/焉其可以轻废之乎尚书公旧尝读书于庐山既去)
 (而藏书九千卷以遗后之学者山中至今指以为 李/氏山房
藏书之所然则是亭也登之者挟策读书亦) (第 22b 页)
楞伽院(在城北三/十五里子)
(瞻记余友李公择尝读书于五老峰白石庵之僧舍公/择既去山中之人思之指为 李氏山房
藏书九千馀卷)
(○子瞻过公择故居诗彭蠡东北源庐阜西南麓何人/修水上种此一双玉思之不可见破宅馀修竹四 …… (第 12a 页)
躬履不忽于卑下/而审察乎细微是为不负先生之训)三贤祠(在庐山/楞伽寺)
(○杨廷秀呈南尉太守曾致虚诗 山房
牙签三万轴六/丁六取归群玉空馀坡老枯木枝雪骨霜筋插云屋楞)
(伽老僧怀两贤作堂要与祠千年只供清风荐明 …… (第 14a 页)
(钤斋丰暇迎五老于清尊/学馆静深对诸儒于黄卷) (长庚之咏瀑布题后无诗/鸿渐之第水帘经中绝品) (李氏山房
尚访森修之竹即山南北之分疆尤欣接畛/濂溪故宅有怀净植之莲岂江东西之异道遂靳馀波)
(白鹿书堂之创遗址 (第 16a 页)
老峰九叠屏之下有双涧水交流于前而香/炉峰旁有狮子峰后有灵龟峰虎啸崖麻姑崖列)
(于四隅而/馆处其中) 李氏山房(在星子县庐山五老峰下宋/兵部尚书李常少时兄弟读)
(书于此既擢第留所抄书九千/馀卷名曰李氏山房苏轼有记)
卧龙庵(在星子县/西北二十)
(里舆地纪胜苍崖四壁怒涛中泻大壑渊深有黄/石数丈在激浪中若蜿蜒飞舞故曰 (第 16a 页)
中)李氏山房(在星子县庐山五老峰下宋/兵部尚书李常少时兄弟读)
(书于此既擢第留所抄书九千/馀卷名曰 李氏山房
苏轼有记)卧龙庵(在星子县/西北二十)
(里舆地纪胜苍崖四壁怒涛中泻大壑渊深有黄/石数丈在激浪中若蜿 …… (第 16a 页)
教授)
(转运使杨万里按部骤见/叹奖偕游庐山相舆酬唱)曹豳(瑞安人嘉泰中知/建昌县复故尚书)
(李常 山房
建斋/舍以处诸生)陈宓(莆田人嘉定中知南康军岁/大祲奏蠲其赋十之九会流)
(民群集宓就役之筑江堤而给 (第 21b 页)
 (西一十五里梁昭明太子统性爱山水尝/栖隐庐山筑堂读书今开先寺即其地)李白书堂
 (在五老峰下唐李白尝至此爱其险峭/叹曰天下之壮观因卜筑读书于此) 李氏山房(在/五)
…… (第 12a 页)
 (方更法常言其不便哲宗时上言七事拜御史中丞/少与兄弟读书庐山白石僧舍既擢第留所抄书万)
 (卷于室名曰 李氏山房
苏轼/叹为仁者用心为记其事云)陈篆(星子人宣和间登/进士历任州县所)
 (至有声子准以荫补官年五十馀 (第 18a 页)
 (晓日云庵暖春风浴殿寒又惯眠/居士云庵里倦醉佳人锦瑟傍)扪虱庵(梦溪笔谈石曼卿尝通/判海州廨后为一庵常)
 (卧其间名之/曰丨丨丨)白石庵(庐山纪事 李氏山房
今名丨丨丨苏轼诗亭/亭紫霄峰窈窈丨丨丨又林景熙诗沙井泉)
 (初试石庵/苔已荒)问道庵(苏轼诗逢人欲 (第 62b 页)
(山空夜响哀朱子楞伽院 李氏山/房
诗俛入幽丨丨仰见奇峰苍)中邃(苏颋授薛讷若右羽林军/大将军制德业丨丨墙仞)
(罕窥智谋宏/远泉源不竭 (第 49a 页)
缘书皆有印本多耳东坡作 李氏山房
藏书记彼时书
犹自难得晁以道尝欲得公谷传遍求之后得其本乃
写焉 金史章宗纪曰明昌五年三月置弘文院书写 …… (第 31a 页)
见 又谢观书表曰丹函翠蕴藏先圣之宝章绨帙缥
囊集九流之閟籍
增记宋苏轼 李氏山房
藏书记曰象犀珠玉怪珍之物
有悦于人之耳目而不适于用金石草木丝麻五谷六
材有适于用而用之则敝取之则竭悦 …… (第 45a 页)
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余友李公择少
时读书于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公择既去而
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 李氏山房
藏书凡九千馀
卷公择既以涉其流探其源采剥其华实而咀嚼其膏
味以为己有发于文词见于行事以闻名于当世矣而 (第 46a 页)
  李常字公择南康建昌人少读书庐山白石僧舍既

擢第留所抄书九千卷名舍曰 李氏山房
熙宁初为
秘阁校理累迁礼部侍郎哲宗立进户部尚书(宋史)
李公择初学草书所不能者辄杂以真行刘贡父谓
(第 24b 页)
鹦哥娇其后稍进问仆吾书比来何如仆曰可谓
秦吉了矣(东坡集)

  楼钥跋 李山房
与山谷 (第 24b 页)
山房
不以书名尝见行
书不知草圣乃如此以是知前辈无不过人者(攻愧集)

  刘攽 (第 24b 页)
  晋右军得告帖又快雪时晴帖皆真迹有米老跋遂
以名斋且刻石叶森曾见此二帖神韵精彩

  唐模千文又兰亭乃 李山房
故物有老米印又有李
常公择长印叶森曾见戴森甫持此来售乃南唐椒
阁锦褾首

  梁人临重告等五帖  唐 (第 7a 页)
   李东
李东字大春(黄庭坚外祖/李公择之父)黄庭坚云外祖特进公学畅
整遗教经及苏灵芝北岳碑字法清劲笔意皆到(山谷集/)
   李常
李常字公择南康建昌人少读书庐山白石僧舍既擢
第留所抄书九千卷名舍曰 李氏山房
熙宁初为秘阁
校理累迁礼部侍郎哲宗立进户部尚书(宋史本传/) (第 32a 页)
李公择初学草书所不能者辄杂以真行刘贡父谓之
鹦哥娇其后稍进问仆吾书比来何如仆曰可谓秦吉
了矣(东坡集/)
楼钥跋 李山房
与山谷帖云 (第 32b 页)
山房
不以书名尝见行书
不知草圣乃如此以是知前辈无不过人者(攻愧集/)
   刘攽
刘攽字贡父敞弟与敞同登 (第 32b 页)
    郭祐之天锡号北山所藏

晋右军得告帖又快雪时晴帖皆真迹有米老跋遂以
名斋且刻石叶森曾见此二帖神韵精彩
又唐模千文又兰亭乃 李山房
故物有老米印又有李
常公择长印叶森曾见戴原甫持此来售乃南唐椒阁
锦褾首
梁人临重告等五帖
唐徐浩宝林 (第 21a 页)
 以衣囊徼名正此谓也如黄霸在狱中从夏侯胜受
 书凡再踰冬而后传盖古人无本除非首尾熟背得
 方得至于讲诵时也是都背得然后从师受学如东
 坡作 李氏山房
藏书记那时书犹自难得晁以道尝 (第 16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