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四書類
詩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正史類
傳記類
史評類
類書類
雜家類
儒家類
藝術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之民则是说三代之民皆直吾不敢以曲待之与上文
 谁毁谁誉不相应 乙丑九月讲此章专主法三代
 言
吾犹及史之阙文也章 庚戌江同淇曰世所甚重者
 作 史之才
作史之学而吾所难没者作史之诚犹及 (第 25a 页)
 之而并其心术昭焉矣岂乏网罗 之才
而必不忍傅
 会以著其长何其慎也犹及之而并其风尚徵焉矣
 岂难博综之学而不敢牵合以晦其义何其质也
(第 25b 页)
少自由体之小大详观其叹美审察其讥
刺大雅宏远而疏朗弘大体以明责小雅躁急而局促
多忧伤而怨诽司马迁以良 史之才
所坐非罪及其刋
述坟典辞多慷慨班固曰迹其所以自伤悼小雅巷伯
之伦夫惟大雅既明且哲以保其身难矣哉是古人 (第 71a 页)
   马迁赞云迹其所以自伤悼小雅巷伯之伦其
   意亦谓巷伯本以被谮而遭刑也(司马迁以救/李陵而得罪)
   (下蚕室辑录孔氏曰司马迁以良 史之才
所坐/非罪及其刋述典坟词多慷慨是以班固云小)
   (雅巷伯/之伦焉)而杨氏曰寺人内侍之微者出入于王 (第 31b 页)
 全既陷极刑幽而发愤书亦信矣(言任/安书)迹其所以自
 伤悼小雅巷伯之伦夫惟大雅既明且哲能保其身
 难矣哉孔颖达曰司马迁以良 史之才
所坐非罪及 (第 23b 页)
羞贫穷道游侠则贱守节
而贵俗功此其大敝伤道所以遇极刑之咎也然善述
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文质相称盖良 史之才

诚令迁依五经之法言同圣人之是非意亦庶几矣夫
百家之书犹可法也若左氏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
秋太史公 (第 15b 页)
又问司马迁以受刑之故内怀隐切著史记非贬孝武
令人切齿对曰迁之记事不虚美不隐恶刘向扬雄服
其善叙事有良 史之才
谓之实录汉武闻其述史记取
孝景及已本纪览之于是大怒削而投之于地今此两 …… (第 39b 页)
怒遣人追煜煜还拜谢曰亡母顾
命之言敢受不请擅行之罚普心异之遂不责也汝南
许劭名知人避地扬州称煜有佐世 之才
扬土多轻侠
狡桀有郑宝张多许乾之属各拥部曲宝最骁果才力
过人一方所惮欲驱略百姓越赴江表以煜高族名人 (第 60a 页)
意所经识古今行事外吏之中少过昭者昔
李陵为汉将军败不还而降匈奴司马迁不加疾恶为
陵游说汉武帝以迁有良 史之才
欲使毕成所撰忍不
加诛书卒成立垂之无穷今昭在吴亦汉之史迁也伏 …… (第 110b 页)
制三王不相因礼五帝不相
沿乐质文殊涂损益异体宜得昭辈依准古义有所改
立汉氏承秦则有叔孙通定一代之仪昭 之才
学亦汉
通之次也又吴书虽已有头角叙赞未述昔班固作汉
书文辞典雅后刘珍刘毅等作汉记远不及固叙传尤
劣今 (第 111a 页)
吴书当传千载编次诸史后 之才
士论次善恶非
得良才如昭者实不可使阙不朽之书如臣顽蔽诚非 (第 111a 页)
著作郎出补阳平令寿撰蜀相诸葛亮集奏之
除著作郎领本郡中正撰魏吴蜀三国志凡六十五篇
时人称其善叙事有良 史之才
夏侯湛时著魏书见寿
所作便坏已书而罢张华深善之谓寿曰当以晋书相
付耳其为时所重如此或云丁仪丁廙有盛名 …… (第 50a 页)
略非长无应敌 之才
言瞻惟工书名过其实议者以此
少之张华将举寿为中书郎荀勖忌华而疾寿遂讽吏
部迁寿为长广太守辞母老不就杜 (第 50b 页)
  史记集解序         裴 骃
班固有言曰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
汉春秋接其后事讫于天汉其言前汉详矣至于采经
摭传分散数家之事甚多疏略或有牴牾亦其所涉猎

者广博贯穿经传驰骋古今上下数千载间斯已勤矣
又其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
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
此其所蔽也然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
之才
服其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
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骃以为固之所言世称
其当虽时有纰缪实 (第 1b 页)
  贡为二涂非也
二十六年诏凡户部吏不许用江西浙江苏松人
三十一年更定吏员出身事例并以九年考满出身
成祖永乐七年六月诏御史勿用吏员
 时车驾在北京命署吏部事兵部尚书方宾简御
 之才
者张循理等二十八人召至行在帝问其出身 (第 11b 页)
  史印

  明典汇曰永乐时命吏部简南京御 史之才
者得
  张循理等二十八人询其出身循理等二十四人
  由进士监生洪秉等四人由吏帝曰古者用人虽
  不 (第 13b 页)
 晋陈 寿(字承祚广安州人少好学师事同郡谯周蜀/仕蜀为观阁令史蜀平司空张华荐寿撰)
  (相诸葛亮集奏之除著作郎领本郡中正撰三国/志凡六十五篇时人称其善序事实有良 史之才)
  阎 缵(广安州人博览坟典慷慨有大节怀悯太/子废缵舆棺诣阙上书理太子冤子五人)
  (皆闻望有才 (第 53a 页)
 未成书我

圣祖仁皇帝大公至慎之心旌别淑慝务期允当惟恐几微
  未协遂失其真郑重周详多历年所冀得良 史之才

  以编摩之任朕思岁月愈久考据愈难目今相去明季
  将及百年幸简编之纪载犹存故老之传闻不远应令 (第 15a 页)
军储 丙寅迩英阁读太史公
传上谓李淑曰太史公欲行其道而不果身未免于祸
深可悲也顾其是非不缪于圣人真良 史之才
矣 十
二月壬子新修醴泉观成即祥源观也因火更其名 (第 64b 页)
诛史官又周文帝之为相也纳柳虬
之说特命书法不讳隐其志在惩劝如此伏以陛下圣
德鸿业诚可垂范将来倘不遇良 史之才
则大典无由
而就也且董狐南史岂祇生于往代而独无于此时在
乎求与不求好与不好耳今若访得其善者伏愿勖之 (第 18b 页)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PROPERTY: JUAN 序

史记集解序
班固有言曰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
汉春秋接其后事讫于天汉其言秦汉详矣至于采经
摭传分散数家之事甚多疏略或有抵捂亦其所涉猎
者广博贯穿经传驰骋古今上下数千载间斯已勤矣
又其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
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
此其所蔽也然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

之才
服其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
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骃以为固之所言世称
其当虽时有纰缪实 (第 5a 页)
 当时合传而王陵之戆直仅附见于陈平世家子产
 公仪休孔子孟子之所称述而与石奢李离同列之
 循吏毋怪后之人议其疏略抵牾也夫以马迁良
 之才
父子相继勒成一家言犹不免疏略抵牾之讥
 他无论矣闻之先生尝与子上下二千载中学术事 (第 4b 页)
省昭冀以此救免而
皓更怪其书之垢益以诘责而华覈连上疏救之曰昔
李陵败降丐奴司马迁为陵游说汉武以迁有良 史之
欲使毕成所撰忍不加诛书卒成立垂之无穷今昭
于吴亦汉之史迁也所撰吴书虽已有纲领然序赞未
述昔班固作汉书 (第 10b 页)
文辞典雅后刘珍刘毅等作汉记远
不及固叙传尤劣今吴书当垂千载编次诸史后 之才

士论次善恶非得良才如昭者实不可使关不朽之书
昭年已七十馀数无几乞赦一等之罪为终身徒使成
其书传之百世 (第 10b 页)
杀之未必为是也睿又问司马迁以受刑之故内怀隐
切著史记非贬孝武令人切齿对曰迁善叙事有良
之才
谓之实录武帝闻其述史记取孝景及本纪览之
于是大怒削而投之于今此两纪有录无书后遭李陵
事遂下迁蚕室此为 (第 3b 页)
  右春坊右谕德黎君墓碑铭   杨士奇

右春坊右谕德黎君以正统二年十一月谒告归清江
得疾卒于家其孤统以翰林侍读习嘉言所状事行求
书墓碑余闻而哀之曰呜呼黎君之擢第也为良进士
入风宪为良御史于长民为良郡守于近侍为良辅臣
奈何遽止于斯乎黎之先见余所作其考墓表其曾大
考允诚大考惟琇考宗瑞妣邹氏以君贵考赠右春坊
右谕德妣赠宜人君兄弟三人其季即君讳恬字潜辉
天资清淑生六七岁知慕学问累从明师得其旨归而

自进其功永乐壬辰擢马铎榜第二甲进士无几丁内
艰去服阕除陜西道监察御史以正直扬风裁岁辛丑
朝廷以灾异求言群御史同上奏实君具草历诋大臣
之任事者无忧国恤民之心剀切激厉无顾避上曰御
史言是任事者不能堪后荐御 史之才
可用于上皆升
知州而处之远方君得交阯南灵州尤僻远君怡然曰
圣人不鄙九夷我何人哉既至教爱其民如子民皆父 (第 16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