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目錄類
正史類
藝術類
類書類
別集類
十六也
  京兆府学石经记         黎持
汲郡吕公龙图领漕陜右之日持适承乏雍学一日谒
公公喟然谓持曰京兆阛阓间有唐国子监存焉其间
石经乃开成中 (第 86b 页)
 子之文章尽在丹楹俯瞰圣人之阃阈斯存岂非吾
 君秉兹一德修文立极坚贞为庶士之规考礼作百王
 之式既而辨舛错而定鲁鱼然后二三子是效是则
  黎持
记曰汲郡吕公龙图领漕陜右之日持适承乏
 雍学一日谒公公喟然谓持曰京兆阛阓间有唐国 …… (第 11a 页)
 上也古者卒哭乃讳故生不讳经中左传文公宣公
 卷字更滥恶而成城字皆缺末笔榖梁襄昭定哀四
 公卷仪礼士昏礼皆然此为朱梁所补刻考之宋刘
 从乂 黎持
二记但言韩建刘鄩移石而不言补刻然 (第 30b 页)
  王 任       周 元

  庞 适       勾 麟
  冯 源        黎 持
  
许天启       樊 逸
  张企光       雷 成
  邓洵武(上俱双/流县人)    宇文 (第 9a 页)
史雍陶诗从来只说情难
尽何事教名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教离恨一条
条 方舆云绍兴中建西州道院在州治南 黎持
记云
阳安邻于会府而有江山之胜处于高仰而有鱼稻之
饶民事狱讼比之旁郡十无一二凡隐于吏者乐趍焉
人目之 (第 7b 页)

人精悍习战斗矣
简州治阳安宋关耆孙碑阴记云东普慈西成都有东
之朴有西之文盖尝出磊落瑰奇之士焉绍兴 黎持

院记云阳安邻于会府而有江山之胜处于高仰而有
鱼稻之饶民事狱讼比之旁郡十无一二凡隐于吏者
乐趋焉人 (第 21a 页)
县九十里隋/高祖立州名取此)堂院清忠堂
(在倅厅以赵丨献范丨宣/尝按临斯郡故以为名)西州道院(绍兴间 黎持
道院/记阳安邻于会府)
(而有江山之胜处于高仰而有鱼稻之饶民事狱讼比/之旁郡十无一二凡隐于吏者乐趋马 (第 5b 页)
 (治安/岳)
事要郡名东普 普慈风俗地僻俗固(唐文若学/记云云)土瘠
民贫(冯山州/学记)俗为近古 (黎持
文宣王庙记普慈之人有/无相通忧患相恤最为近古少)
(而群萃者逊弟而听从退/而里居者无倦于教育)士多于 (第 9b 页)
 元祐元年 杨构撰 臧逢书
周孝侯庙记
 元祐四年 沃彦撰 刘明仲书并篆额
京兆府新移石经记
 京兆府学新移石经记一帙乃宋元祐五年 黎持
为 …… (第 18a 页)
 光明俊伟有功斯石余尝两观石本慨想蔡中郎遐
 轨然后知是记之作所关者大(苍润轩帖跋/)
 京兆府学新移石经碑记宋元祐中京兆 黎持
纂文
 河南安宜之书锓之者长安石工安民也其曰汲郡
 吕公者宣公大防之兄以工部郎中陜西转运副使
 知陜 (第 18b 页)
 也古者卒哭乃讳故生不讳 左传文公宣公卷字

 更滥恶而成城字皆缺末笔榖梁襄昭定哀四公卷
 仪礼士昏礼皆然此为朱梁所补刻考之宋刘从乂
  黎持
二记但言韩建刘鄩移石而不言补刻(宋建隆/三年刘)
 (从乂修文宣王庙记言天祐甲子岁太尉许国公为/居守 (第 20b 页)
移太学并石经于此甲子岁昭宗迁雒之年许)
 (国公者韩建也元祐五年 黎持
新移石经记则云旧/在务本坊自天祐中韩建筑新城而石经委弃于野)
 (至朱梁时刘鄩守长安从幕吏尹玉羽之请 (第 20b 页)
不得其人以护持之亦难必其可久此吕公所以为有
功于圣人之经而不可不书也元祐五年岁次庚午九
黎持
记河南安宜之书予以为尹玉羽之功在吕公
之上诸石残缺多明崇祯间长安费铸另书九经补缺
字样别刻于石字不佳 …… (第 58a 页)
皆缺末笔榖梁襄昭定哀诸公卷仪礼士昏礼皆然皆
为朱梁所补刻考之宋刘从乂 黎持
二记但言韩建刘
鄩移石而不言补刻(宋建隆三年刘从乂修文宣王庙/记言天祐甲子岁太尉许国公为)
(居守移 (第 74b 页)
太学并石经于此甲子岁昭宗迁雒之年许国/公即韩建也元祐五年 黎持
新移石经记则云旧在务)
(本坊自天祐中韩建筑新城而石经委弃于野至朱梁/时刘鄩守长安从幕吏尹玉羽之请辇 (第 74b 页)
家有乙卯以前拓本庶几称善焉右
本乔景叔说
朱彝尊宋京兆府学石经跋云京兆府学新移石经碑
记宋元祐中京兆 黎持
撰文河南安宜之书锓之者长 …… (第 17b 页)
 钱塘符曾云亭林考金石文字谓开成石经左传文
 公宣公卷字更滥恶而成字城字皆缺末笔谷梁襄
 昭定哀四公仪礼士昏礼皆然此为朱梁所补刻考
 宋刘从乂 黎持
二记但言韩建刘鄩移石而不言补
 刻然成字缺笔其为梁刻无疑按朱三篡窃西都备 (第 18b 页)
 书十三卷始知旧志今字当改三字而新志今字石
 经易篆传三亦当改为三字也
  京兆府学石经记        黎 持
汲郡吕公龙图领曹陜右之日持适承乏雍学一日谒
公公喟然谓持曰京兆阛阓间有唐国子监存焉其间 …… (第 3b 页)
左传文公宣公卷字更滥恶而成城
字皆缺末笔榖梁襄昭定哀四公卷仪礼士昏礼皆然
此为朱梁所补刻考之宋刘从乂 黎持
二记但言韩建
刘鄩移石而不言补刻(宋建隆三年刘从乂修文宣王/庙记言天祐甲子岁太尉许国)
(公为居守移 (第 24a 页)
太学并石经于此甲子岁昭宗迁雒之年/许国公者韩建也元祐五年 黎持
新移石经记则云旧)
(在务本坊自天祐中韩建筑新城而石经委弃于野至/朱梁时刘鄩守长安从幕吏尹玉羽之请辇 (第 24a 页)
人人精悍习战斗矣 简
州治阳安宋关耆孙碑阴记云东普慈西成都有东之朴有西之文
盖尝出磊落瑰奇之士焉绍兴 黎持
道院记云阳安邻于会府而有
江山之胜处于高仰而有鱼稻之饶民事狱讼比之旁郡十无一二
凡隐于吏者乐趋焉人目 (第 22a 页)
 恒字皆缺笔作恒避穆宗讳 湛字皆缺笔作湛
葚作葚椹作椹避敬宗讳 乃若高宗讳治中宗讳
显睿宗讳旦玄宗讳隆基文宗讳涵皆不缺笔者礼
天子事七庙自肃至敬七宗而高祖太宗创业之君
不祧者也玄宗以上则祧庙也故不讳耳文宗则今
上也古者卒哭乃讳故生不讳左传文公宣公传字更

滥恶而成城字皆缺末笔谷梁襄昭定哀四公传仪
礼士昏礼皆然此为朱梁所补刻考之宋刘从又
二记但言韩建刘鄩移石而不言补刻然成字缺
笔其为梁韩无疑昔人固未尝遍读而博考也

  宋建隆三年刘从又 (第 23a 页)
修文宣王庙记言天祐甲子
岁太尉许国公为居守移太学并石经于此甲子
岁昭宗迁洛之年许国公者韩建也 元祐五年
石经记则云石经旧在务本坊自天祐中韩建 (第 23a 页)
筑新城而石经悉弃于野至朱梁时刘鄩守长安
从幕吏尹玉羽之请辇入城中置于此地即唐尚
书省之西隅也今龙图吕公领漕陕右以其处洼
下命徙置于府学之北墉而建亭焉二说不同

  右金石文字记

  朱彝尊宋京兆府学石经跋云京兆府学新移石经
碑记宋元祐中京兆 黎持
撰文河南安宜之书锓之
者长安石工安民也其曰汲郡吕公者宣公大防之 (第 23b 页)
   吴元瑜
吴元瑜(见画/家传)书学薛稷(蔡条铁围山丛谭/)
   安宜之
安宜之长安人工楷书(书史会要/)
宋京兆府新移石经记元祐五年 黎持
为文安宜之正 (第 54a 页)
 蜀邪(日知/录)
梁天祐甲子岁太尉许国公为居守(甲子岁昭宗迁洛/之年许国公韩建)
(也/)移太学并石经于此(刘从又修文/宣王庙记)
石经旧在务本坊自天祐中韩建筑新城而石经委弃
于野至朱梁时刘鄩守长安从幕吏尹玉羽之请辇入
城中置于此地即唐尚书省之西隅也今龙图吕公领
漕陜右以其处洼下命徙置于府学之北墉而建亭焉 (黎持
新移/石经记) …… (第 92b 页)
 石经左传文公宣公卷成城字皆缺末笔榖梁襄昭
 定哀四公卷仪礼士昏礼皆然此为朱梁时所补刻
 考之宋刘从又(建隆/三年) 黎持(元祐/五年)
二记但言韩建刘鄩
 移石而不言补刻然成字缺笔其为梁讳无疑昔人
 固未尝遍读而博考也(金石文/字记) (第 93a 页)
笔札事纂述谓非世主所难能欤呜呼
是可记也
   宋京兆府学石经碑跋
京兆府学新移石经碑记宋元祐中京兆 黎持
撰文河
南安宜之书锓刻者长安石工安民也其曰汲郡吕公 (第 2a 页)
  字更滥恶而成字城字皆缺末笔谷梁襄昭定
   哀四公仪礼士昏礼亦然当是朱梁所补刻考
   宋刘从又 黎持
二记但言韩建刘鄩移石而不
   盲补刻然成城缺笔其为梁刻无疑愚恐朱梁
   未必有补经事 (第 1a 页)
士恭手书诸经      前人
  跋包敏道讲义        前人
  京兆府学石经记        黎持
  代守臣谢赐御书周易尚书表 汤思退
  会试策问         元虞集
  进十三经注疏疏    ……以识其师传之所自矣。学长吴千兕等将以君讲义刻于学,俾书其后不得辞君名逊敏道字也。
《京兆府学石经记》 黎持
汲郡吕公龙图领漕陜右之日,持适承乏雍学。一日谒公,公喟然谓持曰:京兆阛阓间有唐国子监存焉,其间石经乃
崔继勋妻黎氏
按《饶州府志》:黎氏,名罕璧,千户崔继勋妻。年十八,归勋,越四年,勋亡,无嗣,黎年二十二,欲以死殉,不食七日,曾祖姑王、祖姑戴俱孀,谕之曰:汝死,吾两人谁依。遂断发自守,王目昏齿落,黎每食必以匙进,夜以身温被,日起进衣,八年如一日。戴患疯七载, 黎持
抱登厕,两肘几不伸,病笃,为之尝粪,艰苦万状,人不能堪。及没,治丧惟谨一,饮食必先献,至老衰绖不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