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五經總義類
春秋類
書類
四書類
詩類
小學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別史類
載記類
時令類
傳記類
正史類
史鈔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術數類
醫家類
雜家類
天文算法類
釋家類
別集類
總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中觀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寶積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經集部類
本緣部類
洞真部
洞玄部
洞神部
清代道教文獻
其赤道度亦与古测不符惟以参宿中东一星作距星
则觜宿黄 道恒
在参宿前一度弱与古法先觜后参之
序合今已依次改正
    蕙田案以上赤道宿度
后汉书志贾逵论曰臣前上 (第 46a 页)
 (江氏永曰此周天整度也古法用日度三百六十五/度有奇奇零之数不便分析故以三百六十整齐之)
 (或曰天本无度因日之行而生度可以臆缩之乎曰/天 道恒
以整齐者为体以奇零不齐者为用如十干)
 (十二支相配而为六十此整齐者也六其六十则为/三百六十矣一岁必 (第 2a 页)
  之理也如天地之道寒往暑来不已不息所以为
  天地之常(易/说)
彖曰恒久也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
恒恒亨无咎利贞久于其道也天地之 道恒
久而不已
也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
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
天 …… (第 4b 页)
 也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盖曰文王之所以为
  文也纯亦不已天之为天文之为文皆原于不已
  故曰天地之 道恒
久而不已也日月得天得其所
  以为天故代明不息而能久照四时变化终则有
  始故能有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 (第 7a 页)
下化成如文王

  所以为文是也天人之道一于诚而已矣(易/说) 天
  地之 道恒
久而不已者也惟不已故能久圣人久
  于其道亦为不已也故能天下化成(中庸/解) 有恒
  心然后可与为 …… (第 7b 页)
  兼山郭氏曰刚上而柔下刚柔之常也雷风相与

  二气之常也刚柔皆应交感之常也恒亨无咎利
  正可久之常也天地之 道恒
久而不已盖言天之
  高明地之博厚悠也久也故能常也日月得天故
  能生明四时变化故能成岁圣人久于其道 …… (第 8a 页)
   终则有始久于其道终也利有攸往始也动静
  相应循环之理然必静为主也 天地万物之情
  可见极言恒久之道(并本/义) 正便能久天地之
  恒
久而不已这个只是说久 问恒非一定之谓
  一定则不能恒矣曰物理之终始变易所以为恒
  而不穷然所谓不 (第 12b 页)
 (杨道夫录恒彖传程传)
能常而后能变能常而不已所以能变及其变也常亦

 只在其中伊川却说变而后能常非是
 (沈僩录恒彖传)
正便能久天地之 道恒
久而不已这个只是说久
 (㬊渊录恒彖传)
物各有个情有个人在此决定是有那羞恶恻隐是非
 辞让之情性只 (第 8a 页)
畏之威在于聚众为会故使会昭盟誓)
(之信义在于要告神明/故使盟○好呼报反)自古以来未之或失也存亡之 道恒
由是兴(林守之则安存废之/则危亡常由此起)晋礼主盟(依先王先/公旧礼先)
(诸侯/盟)惧有不治奉承齐 (第 22a 页)
(林彗象如旗如帚故有除旧布/新之象○彗似锐反又息遂反)天事恒象(杜天 道恒
以/象类告示人)
今除于火火出必布焉诸侯其有火灾乎(杜今火向伏/故知当须火)
(出乃布/散为灾)梓慎 (第 19b 页)
非天理之常故皆以利贞戒之
彖曰恒久也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
恒恒亨无咎利贞久于其道也天地之 道恒
久而不已 (第 17a 页)
通恒之情久萃之情一然其所
以感所以恒所以萃则皆有理存焉如天地圣人
之感咸之理也如日月之得天圣人之久于 道恒
之理也萃之聚以正所谓顺天命萃之理也凡天 (第 6a 页)
传叔
向云明王之制使诸侯岁聘以志业閒朝以讲礼再朝而会以
示威再会而盟以显昭明自古巳来未之或失也存亡之 道恒

由是兴说左传者以为三年一朝六年一会十二年而盟事与
周礼不同谓之前代明王之法先儒未尝措意不知异之所由 (第 17b 页)
子仁人心也之义亦莫之解矣
彖曰恒久也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相应
恒恒亨无咎利贞久于其道也天地之 道恒
久而不已
也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
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
(第 18b 页)
 之用故能垂为万古经常之道如胶执一定而以为
 可久几何不至窒而不可行哉初爻执其常而不审
 其变则持守未定正而不恒四则久非其 道恒
而不
 正五顺从而寡断六过动而纷更要皆不免于凶也
 惟二以阳居下体之中似当有悔而克内自省察上
 应于 …… (第 13b 页)
 能恒者先择善而后固执焉可矣
彖曰恒久也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

恒恒亨无咎利贞久于其道也天地之 道恒
久而不已
也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
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
(第 15b 页)
 (案释利贞云久于其道则居所不迁之谓也释利有/攸往云终则有始则动静不穷之谓也然两义并行)

 (初不相悖动静虽不穷而所谓居所不迁者未尝变/也然则天地之 道恒
久不已与终则有始之义一而)
 (已矣下文天地日月即根此意而申明之日月得天/而能久照者恒久不已也四时变 …… (第 5a 页)
 (弼曰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情同而后乃聚气合而后/乃群○胡氏炳文曰咸之情通恒之情久聚之情一)
 (然其所以感所以恒所以聚则皆有理存焉如天地/圣人之感感之理也如日月之得天圣人之久于 道)
 (恒
之理也萃之聚以正所谓顺天命聚之理也凡天/地万物之可见者皆此理之可见矣故本义于所感)
 (则曰极言感通 (第 23a 页)
 川两兄弟二人同称盖此义耳此义不明姑息胜而
 家道坏矣人知以父母之道治国而不知以君长之
 道治家大抵朝廷之 道恒
虞其过严故曰元后民之
 父母家庭之间恒虞其过宽故曰父母家之严君傅
 曰家人之道必有所尊严而君长者谓父 (第 2b 页)
 (旁从一从日取立心如一日之/义然古无此字当从说文为正)

彖曰恒久也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
恒恒亨无咎利贞久于其道也天地之 道恒
久而不已
也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
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
天 …… (第 12a 页)
 行何由而亨守何由而利哉
 圣人恐人之以执为久也故曰久于其道明所久在
 道非执也又恐人不知道之所在故曰天地之 道恒
 
久不已明道配天地所以能久也
 凡易言利有攸往俱以事应言此释终则有始则全 …… (第 12b 页)
 又不徒曰终始而曰终则有始始即在终之中此古
 今至理验诸鼻息昭然可见即如咸恒二卦阳终于
 艮而震始之阴终于兑而巽始之循环无端天地之
  道恒
久不已者如此恒岳注云阴终阳始其道常久
 故名恒山(私/记)
 日月得天以一日言四时变化以一岁言天行一 (第 13a 页)
恒恒亨无咎(句)利贞久于其道也天地之 道恒
久而不
已也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
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
而天 …… (第 11b 页)
矣夫有夫之道妇有妇之道夫妇欲久于其道此所以利于贞也彼夫健行而无息天道也柔顺而有常地道也惟其贞也天地之 道恒
久而不已尚必以贞况夫妇而可不以贞乎利有攸往者言刚柔当位恒之 (第 12b 页)
 而无咎然又必利于守正则乃为得其常久之道而
 利有所往也
彖曰恒久也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
恒恒亨无咎利贞久于其道也天地之 道恒
久而不已
也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
 程子曰恒者常久之义也卦才有此四者成恒之义 …… (第 17a 页)
  于道也道当然之理也天下惟正道而后可久非
  正道则决不能久汉文好黄老黄老之道岂能久
  梁武好浮图浮图之道岂能久天地之 道恒
久而
  不已也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此言恒以正为体
  正以往为用也夫天地之道所以常久者只为其
  运 (第 20a 页)
 复唐虞三代之治王安石执拗终身非不久也然久
 非其道卒归于管商功利之私而基宋室之乱然后
 知圣人利贞之戒不苟也
天地之 道恒
久而不已也
 此句最难看本义曰天地之道所以长久者亦以正 (第 12b 页)
 而巳矣是欲明天地之 道恒
久不已只是一个正不
 是说天地惟其正故恒久不已盖无不正之天地也
 正字不可安在天地之道上亦不可安在天 (第 13a 页)
 下一画与无字同不同各经无字
彖曰恒久也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
恒恒亨无咎利贞久于其道也天地之 道恒
久而不已 …… (第 11a 页)
 其道也盖道者天下古今共由之路天地之正道也
 惟久于其道故亨故无咎故利贞若久非其道亦不
 能恒矣且恒久莫过于天地天地之 道恒
久而不巳
 者也惟其恒久不已所以攸往不穷盖凡人事之攸
 往至于终而不能恒久者以其终而不能又始也终 (第 12a 页)
閒朝以讲礼再朝而会以示威再会而盟以显
昭明志业于好讲礼于等示威于众昭明于神自古以
来未之或失也存亡之 道恒
由是兴晋礼主盟惧有不
治奉承齐牺而布诸君求终事也君曰余必废之何齐
之有唯君图之寡君闻命矣齐人惧对曰小 (第 34b 页)
玉瓒郑必不火子产弗与(夏八月辰星见天汉西此/孛星出辰西其光芒东及)
(天汉形如彗妖星也申须鲁大夫言天 道恒
以象示人/彗为除旧布新之象今已见大火之舍至明年大火出) (第 25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