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春秋類
易類
詔令奏議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別史類
目錄類
史評類
正史類
雜史類
傳記類
史鈔類
類書類
雜家類
藝術類
儒家類
小說家類
道家類
總集類
詔令奏議類
別集類
洞真部
洞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见前

秋翚帅师会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
 此亦据事直书者翚者公子翚也其不称公子者
 原
有徒名之例此与前二年无骇帅师入极庄三年
 溺会齐师伐卫例同(汉后史文多有徒名无氏者即/韩愈淮西碑其命 (第 17a 页)
伯使其弟语来盟成十年卫侯之弟黑背帅师侵郑皆
母弟也然亦有不称弟者何也庶弟不得称弟而母弟
得称公子旧 史原
可两通若非以此示例不必定加刋
正也兄弟而相杀害则称弟以示义仲尼据史策之例
起新意以正贬责兄而害弟称弟 (第 28b 页)
 (强坐以不僭之僭岂义也哉且又何以知桓侯之谥/为请而得之而特仍之耶当是左傅史记之称侯者)
 (蔡之本 史原
不称公鲁史于封人之称侯偶从其国/之旧称其前后则因诸侯皆于葬称公故于蔡亦一) (第 35b 页)
  圣朝表章典籍复得搜罗故简裒次成编亦可知
    名贤著述其精意所在有不终泯于来世者
    矣谨校勘釐订略仿 宋史原
目定为六卷著
    于录乾隆四十九年十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 (第 3a 页)
读书窃少好三皇五帝王霸之经历观丘坟旁览代
其政理察其兴亡自伏羲神农之初至于周隋之际
驰骋数百年虽未得其详而可略知也莫不先本人情
而后化之过此以 (第 28b 页)
不视朝赠左散骑常侍明年八月十一日葬于河南府
永宁县洛川乡 史原
从旧阡也初公娶于荥阳郑氏生
三女而殁今盖祔焉一子曰庆存方龀矣犹子前太原
府参军扶执宗长书来请曰扶也早 (第 36b 页)
  同开列各科给事中员缺亦准其与满洲御史通
  行引
见如将宗室御史转补科员所遗宗室御史员缺自应
  别行补授但宗室御 史原

特旨设立二人令其专察宗人府事件既不便额外增
  设又不便令满洲御史稽察请嗣后如宗室御史
  转补 (第 11b 页)
   准例监生内未经考职者考试补用
   六年五月御史傅感丁疏言教习冒滥请严遴选
   之法以后考取教习务将通晓经 史原
从文义考
   取出身者方许充补如将文理不通之人冒滥考
   取查出指名题参经礼部议覆应先尽恩拔岁副 (第 2a 页)
  (湢县丞韩修/爵建明伦堂)万历杭州府志洪武九年知县梁初

  建两斋十年知县王原良建庙学未完十六年知
  县 史原
远继建(徐一夔/为记)永乐五年知县林源重建
  正统十二年知县吴鉴建馔堂教谕褚文量徙射
  圃天顺三 (第 32b 页)
 过廷用妻奚氏 过廷举妻王氏 裘曰彦妻张氏
 裘廷器妻王氏 裘继旻妻周氏 裘允登妻应氏
 裘三策妻史氏 裘尚友妻应氏 裘素妻吴氏
  史原
寿妻陈氏 史佳元妻邢氏 张□妻王氏
 张侈妻邢氏  董和妻姜氏  吴振寰妻刘氏
 周亮德妻尹氏 周琅 (第 40a 页)
  杜本字伯原清江人博学善属文江浙行省丞相忽刺

木得其所上救荒策大奇之力荐于武宗召至京师
未几归隐武夷山中文宗在江南时闻其名及即位
以币徵之不起至正三年右丞相脱脱以隐士荐召
为翰林待制奉议大夫兼国史院编修使者致君相
意趣之行至杭州称疾固辞本湛静寡欲无疾言遽
色与人交尤笃于义有贫无以养亲无资以为学者
皆济之平居书册未尝释手天文地理律历度数靡
不通究尤工于篆𨽻所著有四经表义六书通编学

者称为清碧先生卒年七十有五(元史)

  按杜本事详见危太朴所撰杜徵君墓碑所著诗
名清江碧嶂集此外尚有 史原
历原律原韵原同
文正声韵类等书

  张理字仲纯清江人举茂材异等泰宁儒学教谕勉斋
书院山长进福建儒学 (第 7a 页)
  (故/县)

  (臣/)等谨按王圻续考迁民县后置复州改名永宁
  是迁民永宁本为一县今依 史原
文分列而其误
  自见
  益州领县一 静远
  安远州
  威州
  清州
  雍州 (第 30b 页)
   准其一同开列各科给事中员阙亦准其与满
   洲御史通行引
 见如将宗室御史转补科员所遗宗室御史员阙自
   应别行补授但宗室御 史原

 特旨设立二人令其专察宗人府事件既不便额外
   增设又不便令满洲御史稽察请嗣后如宗室 (第 3a 页)
 旨各衙门京堂屡经酌定仍不免参差佥都御史有

  汉官无满官应作何裁改著该部定议具奏遵
 旨议准裁佥都御史俟员阙时停止奏请
 简用○又题准御 史原
系言官凡遇有应行奏
 闻事件各御史果访闻确切不必拘定省分衙门仍
   听随时据实陈奏
 
 
  (第 18a 页)
 (李让夷敬宗实录让夷德裕之党故深诋逢吉通鉴/不以为然于是逢吉诡谋秘迹多不具载而考异于)
 (八关十六子且为之辨其说不足据纲目不考正 史/原
文于武昭之死书曰伏诛亦未为核实今于纲特)
 (改书目则兼采/新旧书辑之)
十一月幸骊山温汤
 上欲幸 (第 72a 页)
 部署将兵讨之会鲁璨(字韬光/彬之子)自河西还言继迁众

 万馀方围灵武城中上表告急为继迁所得遂顿兵
 不去(此 宋史原
文言表为继迁所获续纲目删去上/表二字改下二句作使为继迁所得则顿兵不)
 (去矣似虑灵州为继迁所/得者 (第 6a 页)
  沿革不一未必尽如今之分界又方技隐逸释道
  诸𩔖中多有异域他省之人更难附属是以按代
  编次而同时者则略以地叙云
 一名宦人物列传采录各 史原
文一字不敢妄增如
  原文内有地名在前人名居后或世系里居不详
  于本传而别见他传者俱用小字旁注以别 (第 14b 页)
理志注)
原燕周之分子也(春秋谷/梁传)
(原召公奭与周同姓姓姬氏考史记世家/原召公奭周之支族 古 史)
(原
召公文王庶子王帝王世纪六国无名奭者则召公/原左传富辰言文 之子一十)
(必非文王之子奭尚书正义经典 (第 8b 页)
  二卷惜其书不可得见也
原至治间燕人史骡儿善琵琶蒙上爱幸上使酒无敢
諌者一日御紫檀殿饮骡儿歌殿前欢曲有酒神仙之
句上怒叱左右杀之后悔曰骡以酒讽我也(席帽山/人集)
原慈福殿又曰东煖殿在寝殿东三间前后轩东西三

十五尺深七十二尺(辍耕/录)
原元统元年王结召拜翰林学士中宫命僧尼于慈福
殿作佛事已而殿灾结言僧尼亵渎当坐罪(元史/本传)
原明仁殿又曰西煖殿在寝殿西制度如慈福(辍耕/录)
原上(谓顺/帝也)作二小玺一曰明仁殿宝一曰洪禧命杨瑀
篆文洪禧璞纯白而龟纽墨色(同/上)
原至正初许有壬进讲明仁殿帝悦赐酒宣文阁中(元 史)
(原
贡师泰明仁殿进讲诗奈春日君王出殿迟千官帘/外立多时觚棱雪转寒无 先许儒臣列讲帷 黄绫) (第 24b 页)
  帝王画像今藏在
南薰殿详见
国朝宫室
原会极门东向南者文华殿也有扁曰学二帝三王治

天下大经大法者神庙御笔也绳愆纠谬者小臣杜诗
笔也有精一堂恭默室九五斋殿之后曰玉食馆西北
曰省愆居其底用木为通透之基高三尺馀下不令墙
壁至地四围亦不与别处接凡遇灾𤯝驾居此以示修
省殿之西曰崇夲门殿之后曰刻漏房铜壶滴漏在此
凡八刻水则交一时直殿监宿抱时辰牌赴乾清门里
换之牌长尺馀石青地金字书曰某时途遇者必侧立
让行坐者必起立亦敬天时之义也(芜 史)

(原
蔡羽诗天千门花柳转枫宸百和香中过辇□/银箭忽从 上落六宫仙子听时辰 林屋集)
原正统三年五月书天 (第 27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