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周官” 相关资源
古籍库
 是岂无其故而然哉亦以诛赏之法素明而八柄之

 所掌者有常制也○王氏曰书曰三载考绩三考黜
 陟幽 明周官
之法则岁终废置三岁诛赏之何也盖
 先王之治因时而已尧舜之时其法略其事简故至
 于三载考绩九载然后黜陟 (第 62a 页)
 炽忽迁倏易为吏不久于其职不勤于其事视事之
 庭犹傅舍耳考课之法其何以行之哉 王氏曰书
 曰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 明周官
之法则岁终废置
 三岁诛赏之何也盖先王之治因时而已尧舜之时
 其法略其事简故至于三载考绩九载然后黜陟 (第 61a 页)
 也襄公始用田赋二吾不足之对当在其后宣但废
 助为税不复察其丰凶民将有被其害而先王之惠
 政亡矣书曰初谨之也季明德疑 周公官
遂人匠人
 二职成于战国其初废井田之时犹复或兼行贡助
 之法世儒传闻因而分列妄以为周公之制今括其
  (第 36b 页)
天制作之事故云圣人象之论语曰为政以德辟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是德象也尧典曰象以典刑皋陶谟曰方施象刑维 明周官
大)
司寇县刑象之法于象魏是刑象也(天不至平也)天不爱其道地不爱其宝礼运文郑氏易注据春 
(秋纬云河 (第 29a 页)
 童如董为蕫动为勭之类礼记檀弓邻 (耿勋碑重汪锜注重当作童重童字古或通用) 又开故 

 道丨  桐柏庙碑  史晨后碑治丨  (周公官)
  立庙丨柏  车马于渎上   礼殿 
 记故府梓  郑固碑于  曹全碑 (韩敕碑丨文君)  惟郎丨 (第 1b 页)


舞器兼羽籥干戚之类籥师之教则槩以羽修文


事也司干所藏则槩以干存武备也文则修之武


则备之 周公名官
之意也

祭祀舞者既陈则授舞器既舞则受之宾飨亦如之

言授舞器则非一器可知

大丧廞舞器及葬奉而藏之 (第 39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五十九
  选举考(十三/)
   考课
   (臣/)等谨按虞书三载考绩黜陟幽 明周官
六计弊
   群吏以廉为本重有守也汉法刺史以六条察二
   千石唐以四善二十七最课其属分九等定考金 (第 1a 页)
  苏定方(名烈以字行冀州武邑人贞观初从李靖袭突厥颉利于碛口为前锋驰杀数百人馀党

悉降与程名振讨高丽破之从程知节征贺鲁率精骑捣其营贼众大溃讨定疏勒朱俱波喝槃陀
三国又破百济高丽拜左骁卫大将军封邢国公复拜凉州安集大使卒谥曰庄)


  苏安恒(冀州武邑人博学尤 明周官
春秋左氏学武后末年投匦上书后召见厚慰遣之魏元忠
为张易之兄弟所搆狱方急安恒独上疏申救易之等大怒使刺客 (第 33a 页)
 仪礼音二卷(刘昌/宗)  仪礼音二卷(沈/重)

 古礼释文一卷(张/淳)  周官音三卷(王/肃)
 周礼音三卷(刘昌/宗)  周礼释文一卷(陆德 明)
 周官
音训三郑同异辨二卷(王/晓)
 礼记音三卷(曹/耽)   礼记音三卷(徐/邈)
 礼记音二卷(尸/毅 (第 18a 页)
木复华渎阴)
(阳也臣位宰相助天治物而不和是臣/之咎后曰真宰相后出为并州长史)苏安恒(武/邑)
(人 明周官
春秋左氏学武后末年太子虽还东宫/政事一不与大臣畏祸无敢言安恒投匦上书劝)
(后传位后召见厚慰遣之明年 (第 17b 页)
  锡(元江人为本营把总雍正十年猓贼叛/战于他郎先登死之事/闻赠荫)张文秀
(新平人新嶍营把总分防扬武坝/猓贼至力屈死之/赐赠荫)马匡周(元江人/性孝友)
(工书画任广南守备乾隆六十年出师黔楚屡著/战功后以追贼中标亡犹持戟不僵有㒓卒负回)
(予荫袭/入祀昭忠祠)
 ︹流寓︺︹ 明︺周官(江西人能诗工草书性刚直敢言明末/弃官游滇从临安入元江一时士人多)
(所请正后/卒于郡)
 ︹本朝︺邓魁春(抚州人号梅庵学问综博顺治/初至元江教授生徒多所成就)
 ︹列女︺︹明︺马宗范妻白 (第 6a 页)
 (以任子为太常时/履吉年二十九)全仿钟太傅宣示帖亦一奇也其

 前图引为张梦晋画较之 周懋夫
颇为胜之(今在邵/僧弥家)
沈启南送张礼部企翱还朝 拂水朱旂映画窗官船
 催发鼓□□长途笔砚无封事对 (第 23b 页)
之四时更运天地
以成故宗伯掌春司马掌夏司寇掌秋司空掌冬六官
既立百度乃贞故经礼三百曲礼三千于是大备此
周官
典礼非相为二也考之王制冢宰统百官制财用
故自王朝王宫王内事罔巨细职兼崇卑厥惟统握而
六卿三百六十属皆 (第 25b 页)
如流能否无以著黜陟不得彰此为治之大弊
也夫阶级繁多而冀官久官不久而冀治功成不可得
也虞书云三考黜陟幽 明周官
三年大计群吏之治而
行其诛赏汉法官人不得真秩京房为魏郡太守以八
百石居之魏初用轻资先亦试守不称则继以 (第 42b 页)
诈乎卜所以决嫌疑也学者之心主于明
明智之体也非智之数乎通其明者或寡矣其失也不
亦妄乎夫医神农作之矣巫 周公官
之矣兵黄帝谋之
矣卜伏羲教之矣谓之方技术数者非其流之罪乎按
磨道引服食医之流也祭醮符箓咒咀巫之流也刑 (第 3a 页)
   与胡永清

校不才一岁之中圣恩荐至有非疏远小臣所当得者
宁不感激思奋嗟乎欲致太平求贤第一若学术不正
人才不兴而期得贤万无是理昔我太祖开设学校固
先行而后文科举取人亦因文以观行师儒从有司自
辟譬如大家延师今科举弊坏已极士不务实学惟务
空言师儒多非其人教化所由壅也校昔不自度其不
肖强欲更张但俗学溺人已深此官终难行志虽劳何
补且抚已内怍亦无颜复临诸生吾兄知我爱我与其

使罢精竭神较阅掇拾俳偶之文而实无补于世孰若
使之优游林下发 明周官
经世大法及条春秋拨乱纲
要庶几可以助兴太平玉汝于成惟兄是赖叔贤渭先
避嫌不敢通问俟得请后奉渎也
   (第 7b 页)
也。上曰:试为我言之。彭因说君臣戒慎之义,上称善。观者以为知言。
《唐书苏安𢘆传》:安𢘆博学,尤 明《周官》
、《春秋左氏》学。《张荐传》:荐,字孝举,深州陆泽人。祖鷟,字文成,时号青钱学士。荐敏锐有文辞,能为
方召首领,稍选生徒,为开陈经书,行释奠礼,清歌吹籥,登降跪立,人人悦顺。
《苏安恒传》:安恒博学,尤 明《周官》
、《春秋左氏》学。武后末年,太子虽还东宫,政事一不与,大臣畏祸无敢言。安恒投匦上书,后虽猜克,不能无
何必裸形体,灌衢路,鼓舞跳跃而索寒焉。书闻不报。
苏安恒
按《唐书本传》:安恒,冀州武邑人。博学,尤 明《周官》
、《春秋左氏》学。武后末年,太子虽还东宫,政事一不与,大臣畏祸无敢言。安恒投匦上书曰:陛下膺先圣顾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