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樂類
書類
小學類
詩類
五經總義類
經解類
春秋類
四書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編年類
史評類
職官類
紀事本末類
政書類
傳記類
目錄類
地理類
正史類
類書類
儒家類
藝術類
雜家類
道家類
術數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淨土宗部類
瑜伽部類
史傳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寶積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太清部
正一部
太平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物莫不各因其才而使之虽使之甚劳亦必有以为

 之报此使人之术与忠厚之 道常
见于祭祀之间也
 坊与水庸以其有事于我故祭之
 讲义曰曰至曰尽不以鄙贱而忽焉之意也
曰土反其宅水归其 (第 13b 页)
 曰鸾以和之为和曰和以见鸾之为唱鸾以体言也
 和以用言也以鸾和之声美故因取象焉
 延平周氏曰五音惟宫徵有变变者临人之 道常
(第 30b 页)
 乐资于礼资于礼则安故传曰有礼则安礼之报乐
 之反虽不同而相资之理一也故曰其义一也
 李氏曰阳刚以动辟故其 道常
饶阴柔以静翕故其
  (第 10b 页)
道常
乏礼阴也常乏故主乎减乐阳也常饶故主乎
 盈然阳而不阴则无以合其施经而不纬则无以成
 其谊放阴之阳刚上 (第 10b 页)
 严陵方氏曰春礿夏禘以饮为主故曰阳秋尝冬烝
 以食为主故曰阴祭有礿禘犹生时有飨祭有尝烝
 犹生时有食阳 道常
(第 8b 页)
道常
乏饶故及夏始为盛
 乏故于秋已为盛矣以其为阴阳之盛故曰莫重于 (第 8b 页)
 矣古之圣贤所用以坊天下其为纤悉不可以一端
 尽自夫率意自用而出于坊制之外者每每操切以
 坊天下先王之 道常
每病于难明学者能由是道而
 推之严于自坊而宽于坊民于天下之事深察曲尽
 以之处朋友以之处家庭以之处乡 (第 3b 页)
 远是不可以为道也道之在人其近有甚于伐柯即

 人可以得道初不假于睨视而外求也唯夫 道常

 远于人是以君子之治人亦未尝求其道不过以人
 之道治人使改而复为人则止更不外为治之之术
 也以人 (第 54b 页)
 永康陈氏曰素其位而行道自行也无所不通之谓

 行富贵以顺来而 道常公
之贫贱夷狄患难极有窒
 处而 (第 12b 页)
道常
通之回旋曲折皆有乐地如水由地中行
 行因地而见而行非地也居易以俟命信得及也无
 所逃于天地之间身者天 (第 12b 页)
 五行之德言之则如此若夫合阴阳之道言之则春

 夏以阳而无非仁秋冬以阴而无非义也秋冬既无
 非义然不谓冬为义者以阳 道常
饶阴 (第 19b 页)
道常
乏故也
 以其饶至于夏犹为仁以其乏止于秋已为义此言
 乡饮酒之坐及于天子之立何哉夫以一乡之坐足
 以 (第 19b 页)
 育万物洪纤高下各以其类各正性命也天所赋为
 命物所受为性保合太和乃利贞保谓常存合谓常
 和保合太和是以利且贞也天地之 道常
久而不已
 者保合太和也天为万物之祖王为万邦之宗乾道
 首出庶物而万汇亨君道尊临天位而四海从王者
  (第 2a 页)
 为是一说为非(并语/录)
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
夫一者也
 伊川先生曰天地之 道常
垂象以示人故曰贞观日
 月常明而不息故曰贞明(吕与叔/东见录) (第 16a 页)
 刺也(○徐氏曰凡物资始于天者必生养于地/而后成就此裳所以独备五采而成绣)○易
 氏曰画缋阳也施采未备象阳也绣阴也阴 道常

 常嫌于不备故五采备谓之绣 (第 18a 页)
  天地之间凡负阴抱阳而生者莫不具刚柔之性尽
柔之性而有孚者萃之六二也尽刚之性而有孚者
升之九二也然孚者诚之至诚者性之德萃不以孚

则其聚易散升不以孚则其升易困讵能无咎乎且
道常
饶饶则丰阴 (第 4a 页)
道常
乏乏则约六二以阴居阴
九二以阳居阴其为物则约而非丰其为礼则不隆
于乐用礿之象也古之人致孝乎鬼神以诚不 (第 4a 页)
  歌上


  声音之 道常
与政相为流通故政治而俗康则其歌和以雅
政荒而下怨则其歌哀以思是以夏政之衰宫嫔万人衣以
文绣食以粱肉鼓 (第 1b 页)
 而后可食也○程曰井之为物存之则秽败革之则

 清洁不可不革者也○一说井是常久之物所谓改
 邑不改井井 道常
道也虽曰常道久则不能无弊故
 当革一说不可安于故常也○革物者莫若鼎○程
 曰鼎之为用所以革物也变腥而 (第 99a 页)
 者吉数耗而位忒者凶此天地之道阴阳之义其说

 比之诸家最为详悉而范纯夫亦用此说以谓衍则
 有馀忒则不当卜筮衍则吉忒则凶凡阳 道常
饶其
 数奇故九为阳阴 (第 14a 页)
道常
乏其数偶故六为阴以六对
 九为衍以九对六为耗阳君道阴臣位以偶居奇则
 尊制卑为当以阴居阳则下僭上为忒 (第 14a 页)
  利贞属阴坤阴物也故于利贞再致意焉
   右明卦占
  案乾坤一阴一阳之配也坤之四德同乎乾坤顺
  与乾健合也然阳 道常
(第 47b 页)
道常
乏故阳得兼阴 (第 47b 页)
  虚也以乾坤之策言之亦已耗矣故为不富 又

  曰主坤而言故辞与谦同
  袁氏曰三阴在上其 道常
乏故资阳以为富实而
  已六四未能得阳故曰不富失实三阴皆从阳而
  独于四言之则知四从之之先矣
   (第 13a 页)
 赞曰无所疑也

  石守道曰子云所谓山雌之肥其意得乎盖君子
  以道自肥
  耿睎道曰阳 道常
饶其或损者阴剥之也本爻超
  然处外不累于阴无有疾厉故称肥焉
  郑少梅曰独此一爻不与二阴相涉所以为 (第 13a 页)
  而起也益之为名自不足而生也 又曰满招损

  谦受益若多寡适称则无所损益矣
  都圣与曰阳 道常
饶阴道常乏损阳之饶益阴之
  乏者自然之理天之道也老氏所谓天之道损有
  馀而补不足也故阴卦虚而宜益 (第 1b 页)
 育万物洪纤高下各以其类各正性命也天所赋为

 命物所受为性保合太和乃利贞保谓常存合谓常
 和保合太和是以利且贞也天地之 道常
久而不已
 者保合太和也天为万物之祖王为万邦之宗乾道
 首出庶物而万汇亨君道尊临天位而四海从王者
  (第 15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