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類
編年類
地理類
故事類
別史類
詔令奏議類
紀事本末類
政書類
雜史類
雜家類
類書類
別集類
之问则楚之不竞亦可知矣
(灵王/二年)三年(晋悼三年齐灵十二年卫献七年蔡景二十/二年郑僖公髡顽元年曹成八年陈成二十)
(九年杞桓六十七年宋平六年秦景/七年楚共二十一年吴寿梦十六年)
春楚公子婴齐帅师伐吴
正传曰书楚公子婴齐帅师伐 吴著 贪愤之兵也左 (第 10b 页)
(灵王/二年)三年(晋悼三年齐灵十二年卫献七年蔡景二十/二年郑僖公髡顽元年曹成八年陈成二十)
(九年杞桓六十七年宋平六年秦景/七年楚共二十一年吴寿梦十六年)
春楚公子婴齐帅师伐吴
正传曰书楚公子婴齐帅师伐 吴著 贪愤之兵也左 (第 10b 页)
故也则知为前使叔孙豹救齐之伐晋次于雍榆而
无功故又使羯侵之为晋报怨焉耳何名之有耶
夏楚子伐吴
正传曰书楚子伐 吴著 贪愤之兵也左氏曰夏楚子
为舟师以伐吴不为军政无功而还
秋七月甲子朔日有食之既
正传曰书日有食之既 (第 31a 页)
无功故又使羯侵之为晋报怨焉耳何名之有耶
夏楚子伐吴
正传曰书楚子伐 吴著 贪愤之兵也左氏曰夏楚子
为舟师以伐吴不为军政无功而还
秋七月甲子朔日有食之既
正传曰书日有食之既 (第 31a 页)
乃执之于会则夷狄无信义而不可亲亦可见矣圣
人书之所以为世戒也
秋七月楚子蔡侯陈侯许男顿子胡子沈子淮夷伐吴
正传曰书楚子以诸侯伐 吴著 以逆伐逆之罪也夫
楚与诸侯伐吴为齐讨庆封也庆封负弑逆之罪而
奔吴封之钟离故为齐讨之讨之诚是也楚围 (第 24b 页)
人书之所以为世戒也
秋七月楚子蔡侯陈侯许男顿子胡子沈子淮夷伐吴
正传曰书楚子以诸侯伐 吴著 以逆伐逆之罪也夫
楚与诸侯伐吴为齐讨庆封也庆封负弑逆之罪而
奔吴封之钟离故为齐讨之讨之诚是也楚围 (第 24b 页)
子
元
房辑乡贡士祖祺父希文俱擅学行名辑有孝行至正
间盗陷平阳继母为贼所执将杀之辑以身护遂遇
害 吴著 至元初平阳路长官历升延安路转运使母丧庐
于墓侧负土崇封瘠甚不怠以孝廉著称于时
孙抑举进士仕至刑部郎 (第 25a 页)
元
房辑乡贡士祖祺父希文俱擅学行名辑有孝行至正
间盗陷平阳继母为贼所执将杀之辑以身护遂遇
害 吴著 至元初平阳路长官历升延安路转运使母丧庐
于墓侧负土崇封瘠甚不怠以孝廉著称于时
孙抑举进士仕至刑部郎 (第 25a 页)
平章牛光祖墓在县南十二里东柴村南原上赵子
昂书碑
梁元帅墓在县东十二里进士张思温撰碑
助教卢希古墓在县南三十里义村赵子昂书碑
转运 吴著 墓在县西八里齐村
明高平怀闵王墓在县东三十里扈村
翰林崔矩墓在县西十里四住村
知州柴良墓在县西柴 (第 21a 页)
昂书碑
梁元帅墓在县东十二里进士张思温撰碑
助教卢希古墓在县南三十里义村赵子昂书碑
转运 吴著 墓在县西八里齐村
明高平怀闵王墓在县东三十里扈村
翰林崔矩墓在县西十里四住村
知州柴良墓在县西柴 (第 21a 页)
宗姓王(王子侯附/)
齐武王演光武长兄与光武共起兵更始即位为大司
徒更始忌而杀之光武建武二年立演长子章为太原
王十一年徙为齐王二十一年薨谥曰哀王
殇王石 晃坐罪贬芜湖侯 无忌石子复封齐王
喜 承建安十一年国除
鲁王兴齐武王次子建武二年封嗣光武兄仲后后徙
为北海王立三十九年薨 谥靖王 子敬王睦 哀王基
威坐罪死 顷王普 恭王翼 康王亡后
下博侯张齐武王孙殇王石弟建武三十年封 他人 (第 8a 页)
齐武王演光武长兄与光武共起兵更始即位为大司
徒更始忌而杀之光武建武二年立演长子章为太原
王十一年徙为齐王二十一年薨谥曰哀王
殇王石 晃坐罪贬芜湖侯 无忌石子复封齐王
喜 承建安十一年国除
鲁王兴齐武王次子建武二年封嗣光武兄仲后后徙
为北海王立三十九年薨 谥靖王 子敬王睦 哀王基
威坐罪死 顷王普 恭王翼 康王亡后
下博侯张齐武王孙殇王石弟建武三十年封 他人 (第 8a 页)
周炳(宁海人/知琼州) 范筠(兰溪人光/禄大夫)
方扬远(浦江人吏/部侍郎) 刘中夫(西安/人)
吴著(西安/人) 马驭(西安/人)
蒋浦(常山/人) 徐幸隆(常山/人)
汪礼(常山/人 (第 11b 页)
方扬远(浦江人吏/部侍郎) 刘中夫(西安/人)
吴著(西安/人) 马驭(西安/人)
蒋浦(常山/人) 徐幸隆(常山/人)
汪礼(常山/人 (第 11b 页)
(立三年/薨无子)馀为淮阳(注见/前)王(后徙/封鲁)非为汝南(治平舆/注见前)王
(后徙封/江都)彭祖为广川(治信都/注见前)王(后徙/封赵)发为长沙(注见/前)
王(长沙王 吴著 薨无子/国除故以其地封发)
夏四月太皇太后崩葬南陵(在霸/陵南)
六月丞相故安侯申屠嘉卒 (第 42a 页)
(后徙封/江都)彭祖为广川(治信都/注见前)王(后徙/封赵)发为长沙(注见/前)
王(长沙王 吴著 薨无子/国除故以其地封发)
夏四月太皇太后崩葬南陵(在霸/陵南)
六月丞相故安侯申屠嘉卒 (第 42a 页)
统时旌表(贾/志)
陈氏肤施人指挥王敏之妻夫亡自缢时年二十正统
中旌表又同里陆立望妻张氏年二十而寡抚孤守
志 吴著 妻董氏夫亡无子守节终身张于正统时旌
表董于弘治时旌表(延安/府志)
张氏凤翔刘荣妻年二十夫故守节抚 (第 34b 页)
陈氏肤施人指挥王敏之妻夫亡自缢时年二十正统
中旌表又同里陆立望妻张氏年二十而寡抚孤守
志 吴著 妻董氏夫亡无子守节终身张于正统时旌
表董于弘治时旌表(延安/府志)
张氏凤翔刘荣妻年二十夫故守节抚 (第 34b 页)
年
著邱公
著邱公名去疾犁比公之子也展舆既弑犁比公自立
群公子召去疾于齐齐纳去疾是为著邱公展舆奔 吴
著 邱公元年(昭元/年)春鲁伐我取郓因我乱疆郓田著邱
公立而不抚鄫(莒/邑)四年(昭四/年)鄫叛鲁取鄫五 (第 38b 页)
著邱公
著邱公名去疾犁比公之子也展舆既弑犁比公自立
群公子召去疾于齐齐纳去疾是为著邱公展舆奔 吴
著 邱公元年(昭元/年)春鲁伐我取郓因我乱疆郓田著邱
公立而不抚鄫(莒/邑)四年(昭四/年)鄫叛鲁取鄫五 (第 38b 页)
中书选举学官
三月置经义局命王安石提举
训诗书周礼义命王安石提举以吕惠卿王雱同修
撰新进士余中白衣徐禧 吴著 为检讨先是上谕执
政曰今岁南省所取多知名人举人皆趋义理之学
极为美事安石曰民未知义则未可用况士大 (第 40b 页)
三月置经义局命王安石提举
训诗书周礼义命王安石提举以吕惠卿王雱同修
撰新进士余中白衣徐禧 吴著 为检讨先是上谕执
政曰今岁南省所取多知名人举人皆趋义理之学
极为美事安石曰民未知义则未可用况士大 (第 40b 页)
事 所书按表)
(是时楚王戊齐王则城阳王喜吴王濞燕王嘉赵王遂/河间王辟疆梁王胜代王参淮阳王武长沙王 吴著 凡)
(十一王东莱解题云史记今年书诸侯王皆来朝则吴/王称病不朝其犹在是岁之后欤考史记诸侯表文帝)
( (第 21b 页)
(是时楚王戊齐王则城阳王喜吴王濞燕王嘉赵王遂/河间王辟疆梁王胜代王参淮阳王武长沙王 吴著 凡)
(十一王东莱解题云史记今年书诸侯王皆来朝则吴/王称病不朝其犹在是岁之后欤考史记诸侯表文帝)
( (第 21b 页)
甘肃提督靖逆侯张勇撰
靖逆侯靖逆将军兼管甘肃提督事务臣张勇谨
密题为举首逆书事窃照逆贼人犯西和臣正在计画
剿禦间于康熙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有二人到臣
军前须发尽白见臣惟有哭泣因投书一封说系叛贼 吴将军著 来巩昌投递臣问你系何人年齿巳老为何 (第 1a 页)
靖逆侯靖逆将军兼管甘肃提督事务臣张勇谨
密题为举首逆书事窃照逆贼人犯西和臣正在计画
剿禦间于康熙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有二人到臣
军前须发尽白见臣惟有哭泣因投书一封说系叛贼 吴将军著 来巩昌投递臣问你系何人年齿巳老为何 (第 1a 页)
解题曰高祖即帝位之后吕后兄弟封者二人皆以
从征伐之功非专为外戚也文帝即位后薄太后兄
弟封者一人亦以从代来之功也景帝初即位首败
非有功不侯之约以宠母家亦何面目入高庙乎然
考其本末窦太后盖亦有力焉窦太后欲侯皇后兄
王信帝让曰始南皮及章武先帝不侯及臣即位乃
侯之信未得封也窦太后曰人生各以时行耳窦长
君在时竟不得侯死后乃其子彭祖顾得矣吾甚恨
之帝趣侯信也以此观之则两侯出于窦太后之意
明矣使景帝事母以其道必不逄迎其私意以成其
过此责在帝不在太后也
长沙王 吴著 薨无子国除
解题曰按汉兴以来诸侯年表 (第 110a 页)
长沙靖王著 二十一
年来朝薨无后国除
汉孝景皇帝元年冬十月尊高皇帝为太祖孝文皇帝
为太宗令郡国皆立庙
(第 110a 页)
从征伐之功非专为外戚也文帝即位后薄太后兄
弟封者一人亦以从代来之功也景帝初即位首败
非有功不侯之约以宠母家亦何面目入高庙乎然
考其本末窦太后盖亦有力焉窦太后欲侯皇后兄
王信帝让曰始南皮及章武先帝不侯及臣即位乃
侯之信未得封也窦太后曰人生各以时行耳窦长
君在时竟不得侯死后乃其子彭祖顾得矣吾甚恨
之帝趣侯信也以此观之则两侯出于窦太后之意
明矣使景帝事母以其道必不逄迎其私意以成其
过此责在帝不在太后也
长沙王 吴著 薨无子国除
解题曰按汉兴以来诸侯年表 (第 110a 页)
长沙靖王著 二十一
年来朝薨无后国除
汉孝景皇帝元年冬十月尊高皇帝为太祖孝文皇帝
为太宗令郡国皆立庙
(第 110a 页)